郝菲
【摘 要】細節(jié)互文性即文中某個詞、句借用或模仿其他語篇的詞句或其他文化的內(nèi)涵,常通過引用典故、名人名言或仿擬等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本文通過闡述細節(jié)互文性的概念和表現(xiàn)手法指出細節(jié)互文性對于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對于各種文本駕馭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細節(jié)互文性 修辭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28
一、細節(jié)互文性的概述
細節(jié)互文性即文中某個詞、句借用或模仿其他語篇的詞句或其他文化的內(nèi)涵,常通過引用典故、名人名言或仿擬等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它是互文性常見的表現(xiàn)方式,具體指一個語篇存在有具體來源的他人的某些詞句,話語,段落的表達。因此也是學生閱讀時的最大難點之一。
二、細節(jié)互文性的表現(xiàn)方法
細節(jié)互文性現(xiàn)象往往通過典故、引用、仿擬、回聲、暗引、明引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與其他語篇產(chǎn)生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來,從而增強互文的效果,引發(fā)讀者的無限遐想。經(jīng)過修辭手法修飾的詞、句子、段落越被人們所熟悉,語篇間的互文性就越強,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比如:I learned a great many new words that day. I do not remember what they all were; but I do know that mother, father, sister. Teacher were among them-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 words like Aarons rod, with flowers.
這段文字是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學會識字后的內(nèi)心獨白。文中Aaronrod (亞倫神杖)來自《圣經(jīng)》故事。學生如果對西方的《圣經(jīng)》故事了解不多,就可能在讀到這個詞組時遇到瓶頸, 而教師就有必要在此處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典故: 亞倫是傳說中創(chuàng)立猶太教祭司制的第一位祭司, 是摩西的哥哥及代言人。他有一神杖, 神杖的頂端長滿了花蕾和花朵。海倫用亞倫神杖, 來比喻她奇跡般的發(fā)現(xiàn), 即萬物都有名字,每個詞都有其意義。
《大學體驗英語》第四冊第五單元“The Moral Advantage”一文中,“Virtuous behavior‘The humorist Dorothy Parker captured this idea in one of her signature quips:Time wounds all heels.”這段文字從正反兩面闡述了商業(yè)道德對事業(yè)的重要性,其中heels來自成語Achilles heel,表示“致命傷、最大的弱點”。在希臘神話故事中,Achilles是海神之女忒提斯之子,出生時母親想讓他成為一個勇猛無雙的武士,把他浸泡在圣河中,因此他全身刀槍不入。由于他是被倒著浸入河中,露在外面的腳跟就成了他的致命弱點。后來,他在特洛依戰(zhàn)爭中被射中腳踝身亡。
典故的互文性通常最能體現(xiàn)語篇的文化內(nèi)涵, 而閱讀中的文化因素是學生閱讀文學作品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教師有必要在這些地方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典故,進行必要的文化背景介紹,才能使他們對一篇陌生的課文產(chǎn)生興趣和了解其精神實質的欲望,甚至使他們準確地把握文章要旨,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對互文語篇的詮釋就是教師應該做好的, 像“鱷魚的眼淚”“貓哭老鼠”“一石二鳥一箭雙雕”“象牙塔”“柏拉圖式的愛情”這些典故背后的故事就是互文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比較“crocodiles tear”與貓哭老鼠,學生對同一意義在不同文化中的體現(xiàn)就會有所了解。教師應注意利用英漢文化間的互文性。如前所述, 互文性特征不一定局限于同種語言文化的語篇中, 互文性還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隨著文化交融的加深, 漢語使用者人數(shù)的增加, 漢語在其他語言和文化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印記。因而, 教師可以利用英漢文化間的關聯(lián)和區(qū)別, 通過對比, 促進學生的學習。
除了典故之外,語篇還通過仿擬( parody),回聲( echo)暗引(allusion)、明引(quoting)等手段與其他語篇產(chǎn)生聯(lián)系,挪用其他語篇本身所攜帶的思想意識來服務于自己的交際意圖,是互文性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
比如:如課文Lessons from Jefferson 通過引證《獨立宣言》膾炙人口的句子來說明杰斐遜作為作家的語言藝術。To Lie or Not to Lie 課文標題就是一個仿擬。仿似Parody,亦稱“仿化”或“仿照”,也是語篇互文性的一種手法。To Lie or Not to Lie的運用馬上就讓人聯(lián)想到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以表現(xiàn)醫(yī)生在是否告知病人實情的問題上處于哈姆雷特一樣的兩難境地。
互文性意義是對語篇認知意義的補充,隱含著對某個事件或者問題的看法與態(tài)度。在“I have a dream”這篇文章的一開篇便是一個回聲:“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這自然會令人想起Abraham Lincoln的著名的 The Gettysburg Address 的開篇語——“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此劇同時還是明引,Martin Luther King,Jr.為了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僅提到了Abraham Lincoln頒布的the Emancipation roclamation,而且還模仿了Abraham Lincoln的語言,在時空上拉近了距離,使他的演說生動、親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修辭手法的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想象空間,為語篇的互文性注進了新的活力。這里互文性的意義,即在于受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知識、閱歷和體驗參與對語篇的理解,從而確立和填寫語篇中的未定點和空白點,把一個時空點擴充到布滿想象的時空中去。
三、細節(jié)互文性的缺失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細節(jié)互文性意味著讀者參與文本意義的生產(chǎn)過程?;ノ男砸饬x可能豐富、也可能顛覆文本的認知( 命題) 意義。細節(jié)互文性強調(diào)的是作者與讀者之間以語篇為媒介的動態(tài)交際過程, 語篇意義的實現(xiàn)依賴讀者的知識視野。
然而,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這樣的主要問題:一方面由于學生所具有的知識背景不同,不全面,喜好興趣也不同,因此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偏愛也不盡相同。此外,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生活和背景知識脫節(jié),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其教學效果令人擔憂。對于這些內(nèi)容相對抽象的文章,很多教師容易將其變成傳統(tǒng)的“布道”性質的課程,其授課重點又回到詞句、語法分析之中。
另一方面學習者習慣錯誤的自我定位。很多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角色定義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非知識的積極構建者。從閱讀的角度來看,很多學生還在使用傳授性質的學習模式,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傾向于選擇表面層次的閱讀策略,或根本不使用閱讀策略,而非深層次、積極的細節(jié)互文性閱讀策略。傳授性閱讀模式與后現(xiàn)代主義教學觀背道而馳,前者忽略了文本之間的互文性以及閱讀者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性,用同一的閱讀策略對待細節(jié)互文性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細節(jié)互文性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多種文本的駕馭能力,掌握思辨、推理、綜合等深層次文本閱讀策略。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自己在課堂上的言語,對于引語, 文化典故,新學的詞匯點、文化典故、句式、修辭等, 通過多次重復強調(diào), 加深學生對于細節(jié)互文性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徐萌.互文性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研究[J].時代教育,2009:45.
[2]應惠蘭.《新編大學英語》第三冊,2010:204
[3]鐘含春.從互文性角度探析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57-158
[4]楊慧,張新軍.大學英語教學的互文性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 2002:44.
[5]王淑華.英語閱讀教學的互文性視角[J].中國成人教育.2009: 125.
[6]鞠輝.后現(xiàn)代主義互文性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 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