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技能人才需求量激增。中等職業(yè)教育作為培養(yǎng)技能人才的主陣地,擔負著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任務,而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對服務整個教學工作和提高學生素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教育 德育工作 完善
一、德育工作是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內容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社會生產對人才尤其是技術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重視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關系到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否有效轉化成勞動生產力。如何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筆者認為,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從外部條件上看,要靠國家支持重視中等職業(yè)教育。二是從內部原因上看,就讀于中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年齡大多介于15~20歲之間,他們通常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成績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的群體,且普遍存在叛逆性強、厭學、自控力差的情況,甚至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拜金主義等等。而德育工作中包含了養(yǎng)成教育、成才教育,這些與中職學校學生的自身情況和特點密切結合,能夠給予他們正確的人生指導,為他們未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技術中堅力量打下思想基礎。所以,就必須重視并不斷完善中職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二、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當前中等職業(yè)院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學生角度
大多數學生現實目的性很強,來學校的目的就是混畢業(yè),然后找工作,一切向錢看的錯誤的拜金主義思想還沒扭轉,自私自利的想法依然存在,導致了技能學不精,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因此這仍是德育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盡管學校常組織一些義務勞動和捐款活動來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大部分學生抱著湊熱鬧的心態(tài),沒能使活動的意義真正深入和落實到思想中。
2.學校角度
學校把德育工作滲透在日?;顒又校热缧律_學前的軍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增強了班級成員凝聚力;每周一固定進行的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的講話,陶冶了同學們的愛國情操。盡管如此,針對學生德育現狀彰顯出職教特點方面的活動仍有欠缺。
3.德育教學工作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
按照中等職業(yè)德育教育大綱要求,傳統的德育課堂主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法律與人生觀、經濟與政治常識、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三個大部分內容的教育。通過系統傳授知識,為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具體教授時往往實用性不足,與學生生活相偏離,導致學生對德育課不感興趣,上課常出現打盹聊天現象。
4.德育工作中過度強調德育共性培養(yǎng),輕視個性和特長
學校通常在每學期末給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頒發(fā)獎學金,評道德品質好的學生為三好學生,這一獎勵機制提高了學生學技能的熱情,同時也起到了促德育的作用。但更多的時候是以課程要求作為評價標準,流水線式地進行“一刀切”的德育考核評價,忽視了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
三、德育工作的完善途徑
為更好地完善德育工作,筆者認為首先應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充分重視德育工作。總的來說,完善德育教育工作就要做好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擇業(yè)觀的培養(yǎng),具體包括:
首先,教師應堅持把課堂作為教育主渠道,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可塑性很強,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盡可能給予正面、積極的引導。比如開展辯論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同學們自己動腦動嘴,使真理越辯越明。
其次,學校應給予德育課更多的重視,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各門學科中的資源,尋找開展德育工作的切入點,將德育滲透在各項工作各門學科之中。如班主任工作就是德育工作的最好載體,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更具說服力。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響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提供更多的活動平臺,以便更好地改變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進而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守法意識。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今日說法等電視欄目內容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法律觀念。
再次,廣泛開展多樣的德育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讓德育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企業(yè)需求,把職業(yè)教育和職業(yè)指導作為關鍵內容。比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舉辦高技能人才事跡報告會,邀請本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回校作報告、談體會。相信這些活動能對在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起到積極作用。
最后,要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根據不同情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挖掘出自身的潛能和閃光點,樹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觀,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實到每位學生的身上。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在中等職業(yè)學校中應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去完成,應擴大它的德育功效,將德育工作引入中職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進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提高技能型人才質量,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可靠的生力軍。
(作者單位:臨汾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