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花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500)
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注入式”的教學,教學內容以課本為主由教師以定論的形式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知識,現在提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性學習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隨著我國全方位的改革開放,國外的各種理論思潮,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不斷涌入滲透進來,中國思想文化領域呈現多元文化的局面。在這大背景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觀念也是多元的。當代大學生思想開放善于思考,善于表現自己,富有個性,有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勇于實踐,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對人對事有自己獨到見解,因此,在高職院校實施自主性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并努力完成任務的一種學習模式。“自主性學習具有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主動性表現為學生我要學,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獨立性表現為學生我能學,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學習策略,獨立思考,自行研究;自控性表現為學生我會學,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進度進行自我調控,并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總結和評價?!保?]191“自主性學習是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狀態(tài)下的主動性與能動性的學習,自主性學習可呈現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學習動機可自我激發(fā),學習內容可自我選擇,學習方法可自我確定,學習時間可自我計劃,學習過程可自我監(jiān)控,學習結果可自我評價?!保?]
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通過被動學習獲得的知識,對學習者自己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通過學習者自己的個體的行為,即學習者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行動發(fā)現和同化的知識,才能更大地影響學習者本身。因此,人本主義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以教給學生知識為主,強調的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內心世界的感覺、認知、需求和渴望設定教學情景,使學習者學會與教師,伙伴等團隊人員的交往,闡明自己的價值觀及態(tài)度,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料和學習手段,讓學習者自己決定如何去學習,從而實現自我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獲得知識是在他原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在教師和學習伙伴等協同幫助下,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而建構的;在學習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和促進者,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
要實現自主性學習,就必須有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所謂教學模式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穩(wěn)定而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模型及其具體操作的實踐方式?!保?]163教學模式主要有理論依據、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操作程序、實現條件等因素構成。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科,學生特點及教學環(huán)境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自主性學習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非指導性教學模式與之非常相適應。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由美國著名心理咨詢專家羅杰斯所倡導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是“側重于教師不是直接地教學生,而是促進他們學習。主要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潛能,把學生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將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看作教學的根本要求,在學生自我實現的同時,教師應該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寬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滿安全和愉悅的感覺,增加自我實現的信心和勇氣?!保?]173在這模式中,教師不是扮演決策者的角色,而是扮演關注學生情感發(fā)展的促進者角色,教師和學生是伙伴關系,教學的責任由師生共同承擔。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個性和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教學原則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教師只是告訴學生有哪些知識內容,可借助什么輔助,有哪些資源可利用,至于要怎樣學,如何安排,計劃和決策,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了。以學生為中心是實現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核心。
1.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及道德修養(yǎng)等,如愛情,金錢,幸福,人生意義等,這些內容本身具有非常強的探討性,很難有正確與否的定論。教師不適合用命令性的形式去教育學生,且學生對這些問題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更愿意與教師共同探討人生的諸多問題。教師的教學目標應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自信寬松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敞開心扉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思想,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經歷和體驗,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作任何定性的評價,只是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和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目標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己學習空間,課堂教學應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確信學生對思想理論課的內容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應確信學生有陳述能力和辨析能力;確信學生能夠用批判的角度去學習。具體目標為:第一,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表達想法、感受,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明確問題,探究問題,最后學生自己計劃和決策。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是主角,他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達到獨立學習。第二,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通過課題的自我選擇,提高學生的目標確定能力;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信息,經過自己的思考分析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料,提高學生分析整合能力;通過分組討論,相互協調,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自助講課提高學生口才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完成,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
另一種目標思路是設計具體的問題為主要學習目標。比如:“規(guī)劃三年大學生活。你如何設計?需要考慮哪幾方面?應如何提高各方能力?怎樣做計劃?這樣老師沒有教學生具體的知識點,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想辦法解決他們實際問題,教學目標范圍擴大到現實的角度。然后讓學生互相展示規(guī)劃書,了解不同的生活規(guī)劃。
2.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更多注重把知識裝進學生大腦,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接受效果,課堂上師生很少互動,學生更少參與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學習,學習方法往往死記硬背。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主要運用小組學習法、討論法和問題法等。
1.設置教學情境。教師使學生明白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情感,課堂不再是老師主宰的,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個參與者,和學生一起公開表達自主思想和行為。
2.教師鼓勵學生明確要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問題。
3.學生討論問題,教師提供一些可利用的資源,幫助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新的情感體驗。
4.學生討論后,學生開始做計劃和決定,教師使學生明白他們有多種選擇。
5.學生呈現其學習成果。
自主性學習的教學評估包括對學生學習過程評估和對學生學習效果評估。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估,還要考慮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估。[3]除了傳統考試教學評估方式,自主性學習的教學評估還有其他多種方式。如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打分;學生本人可以建議老師應給自己打多少分;還可以讓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進行辯護。因此,老師在給學生授課之前,應認真仔細地制定好評價標準,“優(yōu)”、“良”、“合格”是怎樣要求的,以及學生過程評估是怎樣要求的等等。然后,老師在開始上課前就要先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學習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積極參與進來,明白自己應如何去學習這門課程,這樣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例如小組學習法,除了學期考試評分,很重要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也就是說既要對學生學習結果評估,也要對學生學習過程表現進行評估。對整個小組進行評估,也對小組每個成員進行評估。對整個小組的評估包括有:小組成員參與度;學習任務完成的計劃和時間把握;團隊的決策和合作成效;團隊的團結合作精神;任務完成的效果和完成任務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對小組每個成員的評估包括有:成員在整個任務完成過程的參與度;與其他成員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及其對小組所做的貢獻;還有成員之間進行不記名方式的評估。評估的因素包括哪個成員協調能力最強;哪個成員組織能力最強;哪個成員表現最出色等等。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評估還應進一步探究,不斷完善。
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學習習慣。但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在我國高職院校實行要克服兩個問題:一是大多數高職院校思政課合班上課,班級人數多,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二是高職學生管理自己學習能力的問題,尤其是大一新生,一直以來都是“被動學習”,對于自主性學習較難適應。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各種綜合能力。
[1]李朝輝.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孟慶男.基于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6(2):9-11.
[3]張勍.以學生為中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