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當今的科學早已從經(jīng)驗科學發(fā)展到了精確科學。科學家對光速的測定已經(jīng)精確到了厘米;天宮一號和“神九”的順利對接要求“神九”不僅能在茫茫太空中找到對方的軌道,且其軌道誤差不能超過12厘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謂“可能、很可能、完全可能、不是完全不可能、有一定可能、不太可能、極有可能”等一些表述聽上去似乎有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但在科學研究中,這些表述沒有任何差別且缺乏實際意義,因為它們都是“非定量表述”,而“非定量表述”是不可靠的。比如說“房價很可能大幅度下跌”和“房價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不大”這兩個表述,給人的感受很不一樣,但究其本質(zhì)卻都是不可靠的,沒有傳達任何確鑿有價值的信息?!白非缶_,走向極限,逼近絕對真理”是當今科學的追求目標之一。盡管對科學來說,“精確永遠是相對的,不精確是絕對的”。
這個關于“科學”和“精確”的話題讓筆者聯(lián)想起語文教學。語文不屬于科學學科,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不可靠的“非定量表述”是語文的常態(tài),特別是閱讀理解,結(jié)論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教師也常常說不出所以然。語文和“追求精確”的科學精神無關?筆者卻不這么認為。
筆者對“精確閱讀”的定義是: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文本細讀,借助嚴密的分析和歸納、演繹、類比等推理手段及閱讀者合理的聯(lián)想、想象,對和文本相關的問題形成自己確定見解的閱讀。和一般閱讀相比,它更重理性分析而非感性的感悟。也就是說,對閱讀者個人來說,這個理解是“逼近絕對真理”的,是非“A可B亦可”的??梢赃@么說,正因為精確閱讀更強調(diào)理性分析,更強調(diào)形成個人的確定見解,所以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下面,筆者借對一次語文研究活動中三堂課的比較,具體說明精確閱讀不同于其他閱讀的特點。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曾舉辦了小學、初中、高中“語文同課教學比較研究”活動,筆者承擔了高中的教學任務,上課篇目是宋朝趙師秀的七言絕句《約客》。
約 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從理解的難度看,這首詩最適合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低年級學生。現(xiàn)在,小學、初中、高中都要以這首短詩為教學內(nèi)容,該怎樣定位以彰顯高中和小學、初中的差別呢?反復琢磨“課程標準”后,筆者把教學目標定在了精確閱讀和詩歌鑒賞指導上。
比較“課程標準”對三個階段的要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學、初中都注重將誦讀作為閱讀理解古詩的主要途徑,小學要求的“體味”和初中要求的“感悟”因?qū)W習個體“體味”“感悟”到的內(nèi)容不同而較多地帶有主觀、感性、多元的成分。高中要求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則更多地帶有客觀、理性的色彩,因為“內(nèi)涵”“意蘊”“藝術魅力”主要依附于文本而存在而不是閱讀個體。
鑒于這樣的課程要求,小學和初中的古詩詞教學勢必會將目光對準“誦讀”“體味”“感悟”“欣賞”,以誦讀為線索構建課堂,鼓勵學生激活思維、大膽想象,鼓勵學生多元解讀,說出自己體味到、感悟到的東西。
當小學和初中不以精確為目標,而是從學段特點和文本價值出發(fā),以“體味”“感悟”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為主要教學追求時,筆者認為,高中教學就應該以學生已有的、對詩歌的敏感和欣賞能力為基礎,借助文本分析,精確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情緒,探索并形成自己獨立、確定的見解。美國SAT考試中的批判性閱讀和國內(nèi)高考的閱讀考查實際上都在考查精確閱讀,前者是選擇題,后者很少給我們寬廣的空間,最常見的就是根據(jù)規(guī)定答案采點給分。當然,培養(yǎng)學生精確閱讀的能力主要不是為了應對考試,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形成明確見解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的思維不僅具有廣度,更具有小學生、初中生沒有的深度,如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一、對小學《約客》教學中兩個討論的分析
小學的這堂《約客》上得很成功,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很好。筆者注意到,執(zhí)教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基本上以贊美、肯定為主,只要學生能說出其理解的原因。課堂上對兩個問題的討論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問題討論1】
師 你是如何理解“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閑”字的?
(幻燈片展示“閑”的基本字義:①無事,與“忙”相對; ②安靜,清靜;③平常;④空虛?!栋俣仍~典》)
生1 選①,因為在等待的過程中,詩人是沒有什么事的。
生2 選②,安靜、清靜。從前兩句的雨和蛙聲看,景色很美,“閑敲棋子”自有一份愜意,詩人并不是沒有事情的,他在靜靜地欣賞。
生3 選③,詩人等朋友等到半夜,朋友還沒來,他的心里應該是空蕩蕩的,很失落。
生4 選④,因為只有在空虛時,詩人才會注意到平常不會注意的尋常景物——雨、蛙、燈花。
【問題討論】
師 你能否用一個字傳遞詩人的心境?
生1 幽。細雨蛙鳴的環(huán)境是清幽的,詩人的心境也是幽幽的。
生2 郁。朋友遲遲不來,詩人很無聊,內(nèi)心肯定是郁悶的。
生3 憂。約好下棋,朋友卻沒來,外面又下著雨,詩人會為朋友擔憂。
生4 逸。雖然朋友沒來,但詩人聽著蛙鳴,敲著棋子,看著燈花,自有一番閑情逸致。
生5 悠。這個夜晚的詩人是悠閑的,整個等待的過程是享受悠閑的過程。
生6 妙。因為朋友失約,詩人注意到了以前不曾注意的景物,享受到了平常不曾享受到的妙境。
生7 醉。朋友來或不來都沒關系了,詩人早已沉醉在這幅細雨蛙聲的美景圖中了。
生8 靜。在這個夜晚,詩人心靜如水,蛙聲一片襯托出的正是他內(nèi)心的靜。
對這12個學生的回答,教師都給予了肯定,并且將回答后一問的8個學生選定的字(學生是將答案寫在紙上的)貼在了黑板上。從精確的角度來審視他們的回答,當然并不都是正確的。如第一問選②“安靜、清靜”,語法上無法修飾“敲”,不一定對;第二問選“憂”“妙”也不合適,即使從開放的角度解讀這首詩,詩人的主要心境也不會是“憂”,而“妙”根本就不是一個適合概括心境的字。但是筆者很贊成教師肯定學生的做法,因為她的上課對象是小學生,孩子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體悟”并且說出了自己這樣理解的原因,這就應該得到肯定。我們希望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文學作品充滿興趣和想象,沒有語文教師愿意從小學起就封堵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對文學的興趣被對錯評價粗暴地扼殺。
二、對初中《約客》教學中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思考
在初中的《約客》課堂上,執(zhí)教教師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兩次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道具表演“敲棋子”的動作,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和思考。
【第一次】
師 在漫長的等待中,詩人是無聊而寂寞的。那么,無聊、寂寞的詩人是如何敲擊棋子的呢?請同學隨便選一樣文具做道具試一下,并說明你為什么這樣敲。(之后,老師請了三個學生表演。)
生1 (緩慢地一下一下地敲)無聊時都是這樣的。
生2 (敲一陣,停一陣)邊敲邊等,聽聽有沒有腳步聲。
生3 (比較快地敲)因為心里很煩,等得心焦。
【第二次】
師 因為有細雨、蛙聲、燈花的陪伴,等待也成了一種享受,以至于不知不覺中時間已過夜半,此時的詩人是寂寞的,也是愉悅的。那么,悠閑、享受的詩人又是如何敲棋子的呢?請同學再用道具試一試并說明你為什么這樣敲。
生4 (敲得比較快)心里愉悅,敲棋子的節(jié)奏也是歡快的。
生5 (敲得比較緩)這樣敲和蛙聲的節(jié)奏相同,合著蛙聲更和諧。
生6 (敲著敲著慢慢停下來)詩人完全沉浸在雨聲蛙鳴的清幽意境中,忘記敲了。
生7 (做出下棋的動作)“敲”代表下棋,詩人興致盎然地自己和自己下棋,消磨等待的時光。
教師設置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通過想象詩人的動作來進一步體味詩人的情感。對這7個學生的回答,教師也以贊美、肯定為主,只是說生7的想象很特別。這個設計在課堂上的呈現(xiàn)很熱鬧,似乎體現(xiàn)了“開放”“體驗”“感悟”的新課程理念,但深思之后,筆者卻認為這樣的設計缺乏實際意義,甚至有害無利。
(一)“驗證”不是“體味”
根據(jù)自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個人經(jīng)驗,想象詩人的敲擊動作,從而“體味”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合乎邏輯的也是有價值的教學順序;先將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定位(第一次是無聊、寂寞;第二次是享受、愉悅),再去想象詩人如何敲,這就談不上“體味”,只能說是“驗證”,而這樣的驗證無關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
(二)“經(jīng)驗各異”不等于思維上的開放多元
教師對所有學生的回答未作對錯評價,事實上也無法評價,因為每個學生在想象詩人怎么敲時,都把自己的經(jīng)驗放入了其中,學生回答的其實不是趙師秀會怎么敲,而是他們自己會怎么敲。根據(jù)科學研究,不同的人由于DNA的不同,在面對外界壓力時的反應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敲快敲慢理論上的確都是可能的。教師錯把經(jīng)驗的不同和思維上的開放多元等同了起來。
(三)簡單的肯定評價不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研究學生的回答可以發(fā)現(xiàn),生3和生4都敲得比較快,但生3用“快”表達煩躁,生4用“快”表達歡欣。生1和生5都敲得比較慢,但生1用“慢”表達無聊,生5用“慢”表達內(nèi)心的和諧。當然不能說學生表演的動作是錯誤的,但是對動作的說明卻關聯(lián)著其對作品的理解。生3、生4和生7所作的說明反映了他們對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把握是欠準確的,教師如果一味作肯定評價就不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甚至會錯誤地認為語文課上的分析理解本來就是模糊的,這會導致其語文閱讀走入不求精確的誤區(qū)。
初中是小學和高中之間的過渡,初中的語文教學除了也要強調(diào)想象、體味外,還應超越小學的高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準確分析文本得出結(jié)論的能力。如果以“驗證”替代“體味”,以表面的不同替代思維的開放多元,以簡單的肯定代替嚴謹?shù)脑u價,那么就無法較好地完成過渡,更無法完成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高中《約客》教學的過程及思考
筆者嘗試的是精確閱讀,力圖通過細讀文本,認真分析、合理想象和推斷,盡可能使學生對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把握達到“逼近真理”的境界,至少是有理有據(jù)的、個人認為“逼近真理”的境界。為達到這樣的目標,課堂設計大致如下。
(一)布置預習
根據(jù)你對全詩的理解,合理想象,寫一段有關詩人當時內(nèi)心活動的心理描寫。注意:想象不可漫無邊際,要建立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
(二)選擇學生的典型理解作為課堂討論的原點
從預習作業(yè)中選擇三篇理解有明顯區(qū)別的典型作業(yè),包括認為詩人心情沉重、焦躁的,輕松、悠閑的,淡淡的悵惘和煩躁的。課堂上請作者說明自己寫這段心理描寫的文本依據(jù)。
(三)作品解讀
從學生談到的文本依據(jù)出發(fā),以他們對詩歌中“敲棋子”的動作和景物描寫的不同理解為切入點,探討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1.“敲棋子”反映的是煩躁心理還是悠閑?
學生討論后得出觀點——“敲棋子”是煩躁心理的反映。
理由梳理如下:
(1)人在焦慮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做單調(diào)機械的動作去打破沉寂、化解情緒。比如一些人轉(zhuǎn)著圈地來回踱步,面對難題時不停轉(zhuǎn)筆或咬筆頭都屬此類。詩人等人等得百無聊賴,此時輕敲棋子的動作細節(jié),反映的應該是詩人內(nèi)心的煩躁?!?lián)系自身,經(jīng)驗遷移。
(2)“敲棋子”也可以是閑適時的舉動,但這一動作出現(xiàn)在“有約不來過夜半”后則不宜作此理解,因為該句有潛臺詞。它傳達給讀者兩個信息:一是“我”與客是約好的,并非枉自多情等到夜半;二是時過夜半,“我”已等了太久太久。話里話外多少傳達出一份焦慮、一絲埋怨。所以“敲棋子”這一動作反映的內(nèi)心情緒不可能是悠閑、閑適的?!o扣文本,前后聯(lián)系,合理推斷。
(3)如果把“閑敲棋子落燈花”改為“閑弄棋子吹燈花”,會有什么區(qū)別呢?“弄”有“把玩擺弄”的意思,把玩把玩棋子,再吹吹燈花,這才有悠閑、自得其樂的味道;而“敲”透露更多的是個“煩”字。——替換比較,加深理解。
2.詩歌中的寫景反映的是煩躁心理還是悠閑?
討論后得出觀點——“景物描寫”是煩躁心理的反映。
理由梳理如下:
(1)“家家雨”“處處蛙”雖然實寫了黃梅時節(jié)陰雨連綿、蛙聲陣陣的恬靜之景,但也暗示了到處下雨以致客來不便,只聽見雨聲蛙聲卻聽不到客叩門聲的悵惘煩躁之情。也許蛙聲之所以聽來是“處處”,也和始終等不到叩門聲因而顯得蛙聲特別頻繁有關?!p向聯(lián)想,思慮周全,合理推測。
(2)如果把“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改為“黃梅時節(jié)雨,青草池塘蛙”,又會有什么區(qū)別?①后者音節(jié)利落干脆,適合傳達輕快的氛圍、悠閑的心情;“家家”和“處處”則使詩句在音韻上增添了一種綿長之韻,更適合傳達惆悵之情。②李清照在《聲聲慢》中連用七個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真想表達一點都不煩,不如去掉“家家”和“處處”?!?jīng)驗遷移,替換比較,因聲求氣。
3.“閑”是“悠閑、閑適”之意還是別的意思?
(幻燈片展示“閑”的意思:①閑暇;②空闊寬大;③安靜;④悠閑;⑤止息;⑥無關緊要……——《漢語大詞典》)
這里①③④⑥在語境中都可解釋,我們應該結(jié)合全詩去選擇最恰當?shù)尼屃x,而非想當然地取“悠閑、閑適”之意。如果過于專注某個字的意思而置詩歌的整體于不顧,就會犯“以辭害志”的毛病?!プ∽至x,著眼根本。
繼續(xù)討論,進一步明確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不是悠閑之情,那詩人有多煩躁?是憤怒、焦躁還是淡淡的煩躁和悵惘?(閱讀的進一步精確)
4.“敲棋子”反映的是焦躁、憤怒心理還是淡淡的煩躁和悵惘?
討論后得出觀點:淡淡的煩躁和悵惘。
理由梳理如下:
把“閑敲棋子落燈花”改為“閑擊棋子落燈花”,會有什么區(qū)別?“擊”字傳達的力量大,表現(xiàn)出的是焦躁甚至是憤怒之情。如果用“擊”,從情、景和諧角度看,那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就不能是“家家雨”“處處蛙”,而需暴雨、雷聲與之相合,“落”燈花也要改為“震”燈花了?!鎿Q比較,加深理解。
5.景物描寫反映的是焦躁、憤怒心理還是淡淡的煩躁和悵惘?
討論后得出觀點:淡淡的煩躁和悵惘。
理由梳理如下:
(1)“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景色整體上透露出鄉(xiāng)村的恬靜氣氛,如果內(nèi)心是焦躁的,筆下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景色。——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2)“家家雨”可以激發(fā)這樣的聯(lián)想——約的客他家那邊也在下雨吧,是否正因此而未能如期赴約?如果是這樣,“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就暗藏擔心和原諒之意,那詩人的內(nèi)心就不該是“很煩”的情緒?!畚谋荆?lián)想想象,合理推斷。
(四)結(jié)論
由此可見,這首小詩在表達內(nèi)心情感上分寸拿捏甚好,重一分會變成怨、恨,輕一分則顯得本身對這次約會就不重視。全詩景物和動作共同傳達出的是淡淡的惆悵、孤獨和煩躁,別具審美情趣。
總結(jié)這堂課,筆者覺得自己對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有意識的追求,這幾個方面也是精確閱讀的特點。
(一)追求精確,力圖通過嚴謹全面的分析論證,對問題形成精確的、個人認為“逼近真理”的見解
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對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煩躁還是悠閑作出判斷,還要進一步對是焦躁還是淡淡的煩躁、悵惘作出判斷。而每一個判斷,都必須建立在嚴謹分析和合理推斷的基礎上,這是一個追求精確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鍛煉的過程。
(二)將思維訓練的過程看得比結(jié)果重要
《約客》這堂課最終形成的結(jié)論是——詩人在詩歌中表達了自己淡淡的惆悵、孤獨和煩躁之情。課后有教師認為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這樣把結(jié)論唯一化是不是顯得太狹隘了?”其實筆者倒并不認為這個課堂結(jié)論真的就一定是最“逼近真理”的那個,筆者想呈現(xiàn)給學生的是通過分析形成自己明確結(jié)論的過程,而不是這個結(jié)論具體是什么。換言之,只要學生能學習這樣一個形成結(jié)論的過程,并將之用于證明詩人的內(nèi)心是悠閑的,筆者的教學目標就達到了?!熬_永遠是相對的,不精確是絕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沒有明確的看法,或者有想法而說不出能夠服人的依據(jù)。精確閱讀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對問題形成明確結(jié)論的能力,筆者個人認為,這一過程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
(三)始終把文本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對文本的推斷以文本為主要依據(jù),以個人感受為次要依據(jù)
精確閱讀“逼近真理”的程度首先取決于師生對文本的尊重程度。文本閱讀的最終完成需要讀者的想象,但過多的個人想象會破壞閱讀的精確性。小學和初中階段,保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有時強調(diào)的并不是準確,而是多元化解讀,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高中,如果我們?nèi)匀灰晃兜爻两趥€人對文本的想象中而忽視文本本身,過多地依靠不可靠的經(jīng)驗,那么我們就無法以“科學精神”逼近“真理”,也無法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嚴謹性。
(四)“放”“收”結(jié)合,持之有據(jù)
不簡單粗暴地否定學生的任何一種理解,選擇學生的三種理解作為討論的出發(fā)點,這是“放”;在充分討論后,將三種理解精確到一種,這是“收”。即使通過討論,仍不能確定何者是最精確的理解,那也是“收”,因為此時的三種理解表面上看雖仍然是三種理解,但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個解構的過程,持其中任何一種見解的學生現(xiàn)在都清楚:和另外兩種理解相比,自己的理解并不具有絕對優(yōu)勢,當然也并不一定是正確的,這就是解構后的重構。此外,這個“收”“放”的過程其實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個人的取舍過程,當學習者的腦海中存在三個結(jié)論時,他必須具有根據(jù)證據(jù)的多少和有力度選擇出最可靠結(jié)論的能力。
(五)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
新課程注重“探究”,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形成結(jié)論的過程,但結(jié)論的得出靠的不是感性,而是理性的分析和推斷,即使面對的探究對象是文學作品也是如此,否則就成了不靠譜的主觀臆測。
為了獲得一個相對精確的結(jié)論,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各種分析方法的能力。在教學《約客》時,師生共同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形成結(jié)論,除了緣景明情、因聲求氣等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外,還采用了通過替換詞句以比較差異來加深理解的方法,聯(lián)系自身、遷移經(jīng)驗以理解文本的方法,聯(lián)系前后文本合理推斷的方法,以及走入文本、聯(lián)想想象以合理推斷的方法等,運用這些方法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
因此,高中的《約客》和小學、初中的相比,其不同處不僅在于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不再是“心事浩?!?,而是被精確到了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nèi);更在于整個討論不再是一種淺層的熱鬧,而是深入到對思維的訓練中;也不止停滯于“體味”“感悟”,而是高舉分析判斷的大旗。這是高中語文課應有的高度,這個高度是為學生日后的深造作鋪墊的。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追求精確這一“科學精神”,其實質(zhì)是為語文的“工具性”服務。學生在精確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形成的良好的、言之有據(jù)的習慣,不僅能為其求學期間學習其他學科服務,也能為其將來走上工作崗位甚至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服務。精確閱讀的“有用”不單體現(xiàn)于考試,更在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