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
信息技術教育不僅是課程目標的變革,更是學習方法的革新。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是示范、演練、講練相結合,以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為主,忽視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已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倡導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標準。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學生對新知識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礎,學生既有原有的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和同化的思維屬性,所以學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不是盲目地隨意學習,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義、有目的地自主探究學習。
二、選擇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常用教學方法有:講授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教練法、基于問題的WebQuest教學法等。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主探究學習,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講授法和小組討論法為輔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為了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任務、掌握學習內容、實現(xiàn)學習目標,我在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提出任務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任務的提出至關重要,一般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①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完成任務、實現(xiàn)學習目標可喚起其自主學習、深入探索的學習熱情。②體現(xiàn)完整性。把整個任務劃分為幾個相關聯(lián)的子任務,通過完成好這些子任務來達到整個任務的完美解決,從而實現(xiàn)學習目標。③體現(xiàn)層次性。通過循序漸進,設置由簡單到復雜的任務讓學生來完成,以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④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提出的任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給他們留有發(fā)揮的空間,讓其靈活變化、自由發(fā)揮去探索新知識、獲取新技能,從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分析任務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對任務進行分析,把整個任務分為一系列的子任務,并分析哪些子任務需要用到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哪些子任務需要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自主探究完成任務
學生在通過自己或小組討論完成這一系列的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告訴他們應當如何去解決問題,而要引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學習。在此期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新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親自體驗這種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思路、線索或資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課本、自己看書、認真思考,也可以將相關資料做成自學課件引導和啟迪學生,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與人共事的協(xié)作精神。這種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小組討論和講授法為輔的教學方式便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培養(yǎng)“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過程與方法”,也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育,有利于新課標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三、多元化和多樣性評價相結合,注重發(fā)展性課堂評價
評價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信息技術的教學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教師采取過程性、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發(fā)展性課堂評價,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發(fā)展性課堂評價應深入學生發(fā)展的過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效地指導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價。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性課堂評價內容可以是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協(xié)作意識等,它應逐漸成為學習環(huán)節(jié)的一個組成部分。發(fā)展性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介紹、評價本人或本組學生的探究進程、創(chuàng)作或探究思路、作品或程序等學習成果的優(yōu)缺點,通過自我評價,達到認識上的深化,進而分析、調整自己或本組的學習和探究行為。學生的互評既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接納他人的觀點、對自我反思,同時又要引導學生欣賞他人,肯定他人的長處。
發(fā)展性課堂評價中的教師評價要注意引導性,對于一項學習任務,允許有不同的結論,引導學生去認識其結論的正確性,引導學生分析與總結。自主探究的作品或程序等學習成果允許有所不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觀察,不要以一個標準來衡量,注意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注意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