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云
對作文教學,我比較重視。也嘗試在不同階段就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幾年來,在不斷實踐和比較研究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提升方法還是經(jīng)典作品的示范引領(lǐng)。雖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確實很有效。
筆者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寫作訓練的六步法,簡要陳述為:課前學情調(diào)查——經(jīng)典作品導寫——學點品悟歸納——課堂實踐演練——提供修改依據(jù)——小組互評互改。下面以本學期一次習作訓練為例加以闡述。
一、課前學情調(diào)查
學情調(diào)查:針對老師布置要求寫人的文章,同學反饋,一般會寫自己熟悉的親人。也有同學困惑于寫人的文章,常常每次遴選出的素材都雷同,缺乏新意,而且無從挖掘;不能打動別人。
二、經(jīng)典作品導入
以梁曉聲《普通人》為實例。(因本文較長)此處節(jié)選部分段落。
……從此,父親便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更準確地說,是“群眾演員”生涯——在他74歲的時候……
父親演的盡是迎著鏡頭走過來或背著鏡頭走過去的“角色”。說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詞了。不同的服裝,使我的老父親在鏡頭前成為老紳士、老乞丐、擺煙攤的或挑菜行賣的……
不久,便常有人對我說:“哎呀曉聲,你父親真好。演戲認真極了!”
父親做什么事都認真極了。
但那也算“演戲”嗎?
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聽到別人夸獎自己的父親,內(nèi)心里總是高興的。
一次,我從辦公室回家,經(jīng)過北影一條街——就是那條舊北京假景街,見父親端端地坐在臺階上,而導演們在攝影機前指手畫腳地議論什么,不像再有群眾場面要拍的樣子。
時已中午,我走到父親跟前,說:“爸爸,你還坐在這兒干什么呀?回家吃飯吧。”
父親說:“不行。我不能離開?!?/p>
我問:“為什么?”
父親回答:“我們導演說了——別的群眾演員沒事兒了,可以打發(fā)走了。但這位老人不能走,我還用得著他?!?/p>
父親的語調(diào)中,很有一種自豪感似的。
父親坐得很特別,那是一種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員服,是一件褐色綢質(zhì)長袍。他將長袍的后擺掀起來搭在背上,而將長袍的前擺,卷起來放在膝上。他不依墻,也不靠什么,就那樣子端端地坐著,也不知已經(jīng)坐了多久。分明的,他惟恐使那長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皺了……
父親不肯離開,我只好去問導演。
導演卻已經(jīng)把我的老父親忘在腦后了,一個勁兒地向我道歉。
中國之電影電視劇,群眾演員的問題,對任何一位導演,都是很沮喪的事。往往的,需要10個群眾演員,預先得組織十五六個,真開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錯。有些群眾演員,錢一到手,人也便腳底板抹油,溜了。群眾演員,在這一點上,倒可謂相當出色地演著我們現(xiàn)實中的些個“群眾”,些個中國人。
難得有父親這樣的群眾演員。
三、學點品悟歸納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家梁曉聲回憶已故的父親。
文章從父親作為“群眾演員”的這一職業(yè)的角度,通過強化細節(jié)“迎著鏡頭走過來或背著鏡頭走過去”,提取職業(yè)特征。作家精于選材,反復書寫父親做群眾演員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特征—— “認真”,并最終把謳歌一位建筑工人的認真到一位群眾演員的認真貫通起來,使文章有了更深厚的內(nèi)涵。
作為中學生的范文,文章有些篇幅偏長。但并不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本次作文訓練,仿照《普通人》有關(guān)段落,寫一個人物片斷。
要求:從職業(yè)特征角度,寫一個你熟悉的人。
四、課堂實踐演練(略)
五、提供修改依據(jù)
1.你是否把自己作為一名觀察者?
2.檢查你書寫的人物性格,是否是從職業(yè)中形成的。
3.檢查你所描述的事例或細節(jié),是否與你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相符。
六、小組互評互改
六人一小組。彼此交換習作閱讀,按照修改意見,對同學習作,展開討論分析。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修改意見,并當堂修改。
教學后記及一點思考
本次寫作課,是一個寫作課系列中的第三課時。
本學期開設(shè)的寫作課,嘗試在初一作文訓練的基礎(chǔ)上,對初二階段的學生習作中的親情類作文,做一個寫作題材的開拓。因為學生視野較狹窄,生活經(jīng)歷大致類似。一遇到寫人的作文訓練,選擇就很有限,寫親人居多,也有寫老師同學的,一部分同學也會寫偶像明星。因此,親情類寫作是中學階段寫作訓練無法忽視的一個重要類別。因此在開設(shè)這個課之前,在學生中做了認真的調(diào)查。
學生反饋的問題有:1.所選對象選擇余地很小,寫得最多的是父母。2.所選題材陳舊,寫來寫去就那幾件事,自己都煩了。3.不能打動人。4.很難有新突破。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以上情況,我們本學期的寫作課,就確定了總主題:“讓親情流淌在筆端”——親情類作文的題材拓展。
從“書寫對象的選擇”、“對書寫對象的動態(tài)性特征的把握”, “親人的職業(yè)特征”,“親情的另類表達”,“家庭的固定習慣、保留節(jié)目”, “學會用最動人的細節(jié)表達親情”,“寫自己對親人關(guān)心”,“寫一寫心中的悔”等多方面,我擬定了本學期的寫作課計劃,嘗試進行題材的挖掘和開拓。幫學生打開思路,創(chuàng)設(shè)更廣闊的寫作空間。需要說明的是,學生的寫作都是在課內(nèi)進行。
具體到這節(jié)課,主要是按照我以往寫作課的“六步法”進行。在學情調(diào)查之后,精選范文,并從中提取可供效仿的寫作角度——限定學生從職業(yè)角度去表現(xiàn)親人。有一些人或許對此舉略有微詞,認為文無定法,豈可限定學生思維?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作為一個片段練習,我覺得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有益的嘗試。并且給出明確的修改依據(jù)。因為這是片段訓練,當堂修改,分小組,關(guān)注動態(tài)過程。全體學生在關(guān)注一篇習作的時候,大家探討,給出合理的修改意見,當堂修改。這樣的寫作訓練,事實證明是有效的。課堂上,教師精選學生習作中的八個片段,參照進行集體修改,余者,可同桌交換,自己斟酌。從學生交上來的修改后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他們都能參照標準,有效地進行片段修改。
作為一位普通語文老師,語文課,是要真講精練,一節(jié)一節(jié)踏踏實實進行的。我主張用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新課程標準明確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在于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yǎng)。課標在“前言”部分多次強調(diào)“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chǔ);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在“課程性質(zhì)”和“課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踐行的依據(jù)。
而要想達到“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一目標,是需要進行不間斷地訓練的。葉圣陶老先生說:“一篇篇課文都是作者動了腦筋寫出來的,看作者是怎樣想的和怎樣寫的。教師一方面給學生指導和引導,一方面督促學生練習,這就是訓練。”而訓練也需要有方法,“課前學情調(diào)查——經(jīng)典作品導寫——學點品悟歸納——課堂實踐演練——提供修改依據(jù)——小組互評互改”,這“作文教學六步法”也許算不得有什么創(chuàng)意,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會不斷完善,并提煉出更為有效的教學實施辦法。此處提供的只是筆者在寫作教學中常常運用的簡單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流程。至于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寫作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
(作者單位:湖州市第五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