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川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景的策略與實踐”。生活化教學是從學生生活出發(fā)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行為,是基于教學與生活相互融合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思路。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生活化教學受到了各學科教師特別是地理教師的重視。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實現(xiàn)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是地理教師的追求。而“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是本次地理課程改革的理念,如何貫徹落實這一理念,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方法之一就是把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體驗和理解地理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有效提高了地理課堂效率
【關鍵詞】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告訴我們,必須“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針對新一輪課改的要求,我們只有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落實新課程理念。
青少年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地理和運用地理知識,感受地理與現(xiàn)實的密切關系,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評價問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內部動機,促使學生樂于學習地理,從而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我認為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在具體的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可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一、利用圖表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地理圖表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會考的重要考試內容。近幾年的高考、會考大部分都以地理圖表為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以考察學生運用地理概念、規(guī)律、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地理圖表的觀察和分析,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素養(yǎng),而且對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現(xiàn)行高中湘教版地理教材和地圖冊上地理圖表類型多樣,這些圖表往往信息量大,有的甚至較抽象。因此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生活信息融入到地理圖表中去,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
如:讀我國南方某地地形圖,據(jù)圖回答:
(1)學校明天要舉行登山比賽,為鍛煉同學們的毅力,擬選擇攀登最艱難的線路。小明在圖上畫了4條線路,他最終可能選擇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明到達山頂時,感到山頂比山腳涼快,請問山頂與山腳的溫度約相差幾度()
A.0.6℃ B.1.2℃
C.2.1 ℃ D.3.6℃
(3)寒假期間,小明隨父母外出旅游。到達目的地時,他們的衣著由厚厚的保暖衣?lián)Q成了涼爽的夏裝,小明一家人的旅行線路最有可能是( )
A.從浙江到羅馬 B.從浙江到莫斯科
C.從浙江到倫敦 D.從浙江到新加坡
這組題充滿生活信息,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將等高線和氣候的相關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并融入到學生倍感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地理內容生活化,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教師因勢力導,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和探究,并在愉快的心境中體驗成功。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態(tài)度。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讓地理知識貼近生活,讓學生感悟到地理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需求,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就會馬上高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就會自然與和諧。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知與理解就更加深刻。
如在地圖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合作繪制簡易校園平面示意圖,引導來訪者準確快速地找到目的地,學生興趣高漲,之后,我特意挑了幾幅具有代表性的平面圖貼在黑板上,同學們在下面就議論開了,我順勢引導,這幾幅圖有什么地方與實際校園是有出入的?,怎樣修改才能使這幅圖能真實地反映我們學校的校園空間布置,(涉及比例尺方面知識)怎樣修改才能使這幅圖更簡潔美觀?(涉及圖例知識)怎樣修改才能避免“找不著北”?然后通過畫、評、改三個步驟,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地圖的三要素,感受到所學地理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再如在講地球運動意義——晝夜長短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時,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情境創(chuàng)設:展示不同季節(jié)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并重點標出幾張表格的差異。
聯(lián)想質疑:為什么表格中的時間有早有晚?
操作探究:①分別計算三張表格中起床到晚餐時間間隔;②計算一日三餐的時間間隔。
討論交流:不同季節(jié)中,起床到晚餐的時間間隔為何有差異?為什么?
這樣的情境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帶著興趣去探究高中地理中的難點問題(地球運動規(guī)律),勢必會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利用虛擬假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虛擬假設,即在思考問題時能假設一個情境,可以用人、地、事、物、時來創(chuàng)設,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思考、揮究,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如:在講授“城市的起源”一課時,我從網(wǎng)上學來的,請了美術老師幫畫了四幅漫畫,開始編故事:① 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學生一陣大笑),那時侯人們還是靠狩獵與采集勉強填飽肚子,打到兔子,吃兔子;
打到野豬,吃野豬……,那個時候人們都沒有挑食的壞毛?。ㄑ劬Νh(huán)視全班,臉上一片壞笑);②有一人家最擅長打兔子,祖祖輩輩都是打兔子,隨著打兔子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每天打回的兔子吃不完了,這叫什么?(學生回答:剩余產品)對,于是就產生了換換胃口的想法。于是就會擰著兩只兔子到部落的其他家庭去轉轉,看看誰家有吃不完的野豬肉,想換點野豬肉吃吃。有時候這種交換可能成功,有時候可能很難成功,也許他的鄰居們恰巧也都只會打兔子;③為了提高這種交換的成功率,他們就約定……(我故意停頓三秒鐘,眼睛再次環(huán)視全班,教室里馬上安靜下來,很多人都瞪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我故意語氣神秘的繼續(xù)講。)在每個月的月圓之夜,在部落邊上的那顆大樹下,把自己多余的獵物都帶來。(學生們大笑起來)這樣交換的成功率就會比以前要提高很多,但是,也有不湊巧的時候,某個月圓之夜,大家來到大樹下,都一起打開自己的口袋,發(fā)現(xiàn)(停頓三秒)全是兔子。(全班狂笑);④這時候──站出一個人,大叫一聲:“你們把自己的獵物放在這里,我就住在樹下不走了,你們在石頭上刻下自己想換的獵物是什么。你們每天都可以把獵物送到我這里來,我?guī)湍銈兘粨Q?!边@個人是誰?這個人是誰?(全班馬上安靜下來)這個人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小賣部老板,世界上第一個商人,世界上第一個城里人啊?。ㄈ嗫裥Γ┌察o!安靜!這是真的!城市的定義是什么?(大家都看著我)城市就是非農業(yè)人口聚居的地方,這個再不打獵,再不從事農業(yè)活動,住在大樹下面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不是城里人,是什么?好,我們總結一下:城市出現(xiàn)的基本條件是什么?在這教學過程中,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fā)學生潛力的作用。通過教師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如:中國杭州天堂傘業(yè)有限公司有批傘準備外銷,有南亞、非洲北部、歐洲西部幾個地區(qū)共選擇……中國溫州某羽絨服制造廠有大批羽絨服希望外銷,有印度尼西亞和瑞典兩地供選擇……,假如你是這企業(yè)的銷售部經(jīng)理,你會怎樣選擇銷售地點?請說出你的理由。
上述生活情景是虛擬的,但問題是完全可能是現(xiàn)實的。讓地理知識貼近生活,讓學生感悟到地理問題的存在,這樣是教學學生很感興趣,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四、結合熱點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當今世界新變、新事物、新事件、新問題層出不窮,新教材中盡管增加了大量的現(xiàn)代信息,但仍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根據(jù)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及新地理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特點,及時將社會焦點熱點事件引入課堂,并且要將學生對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些熱點焦點事件進行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材料:據(jù)市氣象臺消息,今年第9號強臺風“圣帕”于8月13日凌晨2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強度不斷加強,15日下午2時中心位于溫州東南偏南方向大約156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在北緯15.7度,東經(jīng)128.1度,中心氣壓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50米/秒(15級)。目前中心正以10公里/小時的速度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預計臺風未來將轉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還會有所加強,于17日到達臺灣東部海域。雖然目前位置距離我市較遠,但該臺風強度強,在此提醒有關方面要提前做好防臺抗臺準備工作,關注氣象臺的最新消息。
教師可以設置下列情景:①合作探究臺風形成的原理及過程;②探究臺風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③為什么我國強臺風大多出現(xiàn)在浙江、廣東、福建沿海,而超強臺風浙江機率最大(或從地理位置、大氣環(huán)流的角度加以分析);④臺風造成的影響及目前對臺風災害最重要的監(jiān)測手段、防御措施分別是什么……
11月18日 今天我們從上海出發(fā),特別興奮與期待,早上六點鐘天還沒有亮我們就起床做準備了……
11月26日 今天駛過著名的馬里亞納海溝,這是世界最深的海溝,最深處達11000多米……
12月9日 開始幾天我們沿著經(jīng)線南下,時差變化不大,后來改走緯線,時差問題就擺在了大伙面前。從與北京時間相差4小時,到增加至6小時、8小時……
12月16日 剛進西風帶時,風浪不大,我甚至有點失望??墒菦]過多久,這種失望就被“絕望”代替了??耧L在窗外肆虐,海浪在船舷狂舞……
12月22日 我們已經(jīng)駛入南緯66034′的南極圈內,有些同事情不自禁唱起那英的一首老歌——白天不懂夜的黑……
1月17日 在經(jīng)過15天的航行后,我們已經(jīng)從長城站來到了中山站。
2月6日 在南極,我們有一個不離身的寶貝──面罩。每一個到過南極的人,都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南極的紫外線輻射實在太厲害了。你一天不戴面罩,臉上皮膚就會發(fā)紅發(fā)黑,繼而發(fā)硬結痂,痛得頭發(fā)暈。
再如極地科考的熱點背景:自1984年11月19日我國第一次組隊進行極地考察以來至今已完成21次南極考察之行。以下是其中一次隨隊記者發(fā)回的日記摘錄:
根據(jù)日記中的信息,每天的摘錄都可以探討相應的地理原理性問題。
源于生活,回歸理性。聯(lián)系時事熱點、焦點的問題往往比較復雜,思維空間較大,而臺風就發(fā)生我們的學生身邊的一種自然災害,南極科考的事件學生也比較熟悉,我們創(chuàng)設學生身邊情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有些熱點、焦點問題常常不能在有限的課堂上完成和生成,學生可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繼續(xù)加以關注和探究,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
五、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實驗法是國內外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由老師提出命題或創(chuàng)設條件,學生圍繞教師的命題進行假設、實驗證明;或利用教師創(chuàng)設的條件,進行開放性實驗,從中發(fā)現(xiàn)新現(xiàn)象,找到新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主要是指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相關的實驗,或讓學生經(jīng)過動手實驗學習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直觀經(jīng)驗,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課程知識涉及世間各種自然、人文景象,學生經(jīng)驗有限,加上想象和聯(lián)想都有待發(fā)展,用簡易操作的小實驗,讓學生獲得直觀體驗,既能增加課堂趣味性,又可以獲得科學研究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地球自轉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fā)生偏轉”時,設計如下小實驗:撐開雨傘,從頂上倒下一滴紅墨水。當雨傘不動時,發(fā)現(xiàn)紅墨水沿直線流下;當雨傘順時針轉動時,發(fā)現(xiàn)紅墨水偏向左側流下;當雨傘逆時針轉動時,發(fā)現(xiàn)紅墨水偏向右側流下;通過實驗觀察,學生就可得出“南左北右”的規(guī)律。
再如:在學習“流水對地貌的作用”時可以設計下列實驗:
1、流水侵蝕地貌:如圖:
①使染色的水從飲料瓶中勻量流出
②使勻量流出的染色水從平板上端流下,調整平板坡度,觀查水流寬度并記錄
③分析坡度與水流寬度的關系,說明地形坡度與河流的侵蝕類型的關系
2、流水沉積地貌:如圖:
①將白紙平鋪在桌面上
②將書本打開并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將大米或細沙從書本中縫從高處向下緩緩傾倒
④觀察大米或細沙在書本前的堆積體外形上有什么特點?如果從上空俯視又成什么形狀?
⑤由實驗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上述地理實驗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原理清晰、效果明顯的特點。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眼、動腦構建的知識,記得牢、理解得透,學生的學習也就變得愉快而輕松,課堂的效率無形之中就會提高。
總之: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帶到一定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文字知識點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以生活的理念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更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給學生以生活的意義,使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2]盧文石.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出版. 2009年第7、10期
[3]溫州教育教學研究院.地理新課程培訓資料.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