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劍偉
摘要:跳繩運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與心理素質(zhì)而且在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對集體原地跳長繩訓練進行深入分析,總結(jié)出一套高效的訓練方法。
關(guān)鍵詞:中職生;集體跳繩運動;原地;訓練方法
集體原地跳長繩作為是一項技術(shù)性很強的集體性活動,要取得優(yōu)異的成果,除了刻苦訓練以外,更重要的是講究技術(shù)方法。下文將結(jié)合筆者的集體原地跳長繩訓練經(jīng)驗,就如何提高集體原地長繩訓練效果進行一番探索。
一、正確的選材
1.搖繩選手的挑選。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搖繩,首先,兩個人的體能要相當,能做到較好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所挑選的搖繩人一定要頭腦靈活、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好。其次,搖繩的選手都必須要身材高大一些,這樣搖出來的繩圈高度適合,有利于繩從集體學生腳下鉆過。再次,搖繩的學生可略微偏胖一點,并有較好的手臂力量,這樣的學生搖繩會比較穩(wěn)重有力,有利于長時間訓練。練習開始時先空甩,通過教師的口令來控制節(jié)奏,從而選出確定兩個搖繩節(jié)奏較好的隊員。
2.跳繩隊員的挑選。
跳繩隊員的挑選,首先從學校各運動隊隊員中選擇,因為運動員長期參與運動,其適應性比普通學生強,更有利于提高訓練比賽的成績。其次,各班成立一支長繩隊,廣泛地開展課外長繩活動、參與學校的訓練比賽。此外,集體原地跳長繩不是一般活動,其技術(shù)性強,所以挑選跳繩選手時盡可能選那些個頭比較小,頭腦、動作都較靈活的學生,選擇個子小的學生是因為他們所占的空間小,那么集體跳繩時相對所占位置空間少,從而降底把繩擋掉的機率。最后,一個長繩隊如果是10個人跳的話,可以先選20個人,經(jīng)過兩周左右的時間訓練后再淘汰一部分,最后留一支15人的隊伍比較恰當,其中3人可以作為替補隊員。一個隊如果人數(shù)太多或過少都不好,學生練習時形成不了競爭上場的空間,訓練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正好用12人,萬一有人臨時有特殊情況不能夠參加比賽,再換人的話,會嚴重影響整個隊伍的進展,所以15個人訓練是比合理的。
二、嚴謹?shù)挠柧?/p>
1.搖繩隊員的技術(shù)。
搖繩隊員要做到如下技術(shù):將繩放于肩上,左手于左體側(cè)拉住,右手搖繩大小手臂伸直,以肩為支點,腰部輔助發(fā)力,手指拿繩伴于繩上做上下圓圈運動,手腕微發(fā)力起輔助的作用。首先要調(diào)好繩子,在地面上做好中心標志,讓繩的重心保持在中心標志的中間,這樣搖出來的長繩不會偏向一邊,穩(wěn)定性好,有利于繩子和隊員的整體配合;其次搖繩要有力,兩人力度要相當,這樣長繩會比較圓整,有利于繩子的中間部分擊擦地面而過;第三,搖繩的學生要有耐力,如搖到后來力量不足,繩子易搖晃,繩速變慢,或者搖繩的節(jié)奏不穩(wěn)定,會造成跳繩的學生把繩擋掉;第四,搖繩要學會前后移動,當跳繩的學生偏移到搖繩隊員身邊時,兩個搖繩的隊員就要互相提示,有意識地向前后移一點繩子,大約移動20厘米~30厘米,(要注意上半身體和手是不動的,而是腳交叉后退一步)。掌握這些搖繩的技術(shù)后,教導員可以先讓兩個搖繩的隊員空搖,搖到動作正確到位為止,因為較長時間的空搖可以鍛煉手臂的力量和搖繩的持久耐力,讓搖繩者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化。
2.跳繩隊員的技術(shù)。
剛開始學生往往會跳得過高,落地時間長,導致浪費體力和影響速度;跳繩動作不規(guī)范,反應慢,經(jīng)常把繩擋掉;入繩時機不好,手放位置不當,頭或者手會經(jīng)常把繩擋掉等。所以剛組隊訓練時,不能求快,應先糾正學生的跳繩動作。首先,可以在地上畫上標記,讓學生固定站位方向;讓學生單獨跳,盡可能動作正確、規(guī)范;進繩時,要看準繩的弧度,應盡量保持在繩擊打地面時同時起步入繩,兩手要自然屈肘放于小腹前。其次,跳繩者要保持節(jié)奏感,看、聽繩子的速度,否則起跳速度會跟不上,容易擋繩。最后,剛開始訓練時,跳繩的速度先控制在每分鐘80次左右的頻率,不能過快,但也不能太慢,待學生的動作正確、連貫后,再逐漸加快跳繩的速度,直到每分鐘120次左右。平時練習枯燥,偶爾搞一些6人的訓練對抗賽,增強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比賽的實戰(zhàn)性。為了更好地適應比賽,每天要進行1至2次完整10個人的集體跳繩訓練。
3.耐力的訓練。
集體原地跳繩員需要有比較好的耐力水平,當跳繩速度和時間達到一定量后,體力如果不夠,跳繩的動作就會變形,或者節(jié)奏跟不上,容易失誤,所以跳繩的學生都要有比較好的耐力才行。平時可以采用單人長時間跳短繩、用前腳撐長跑(2000米左右)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同樣,搖繩的隊員也需要加強手臂力量與搖繩耐力的訓練,可以通過空搖繩、俯臥撐、舉啞鈴等方法來提高。在平時的訓練中,每一次訓練中間休息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5分鐘,休息時間如果過長,反而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和懶散。
4.時間上的磨合。
任何一項技術(shù)動作,如果缺少練習,光理解,“嘴”上談兵是不會有進步的,俗話說“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作為教師,每天必須要保證學生有一定的練習時間,練習的時間越多,相對訓練的效果就會越好。而作為學生,一旦參加長繩隊,就要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心,刻苦訓練,找準固定節(jié)奏,才能做出驕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田麥久,武全福.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3]嵇明海.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陳洪江.中國學校體育[J].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2013,(3).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