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希
摘要:國際結算方式直接關系到出口貿易能否成交和貨款的安全回收,影響出口商資金周轉和融通,以及各種金融風險和費用的負擔。而從當前我國出口商國際結算方式選擇的現狀來看,有諸多問題存在。目前出口貿易以信用證結算方式為主,出口商對國際保理和福費廷等新型國際結算方式缺乏深入認識,并且風險防范意識不夠,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其原因歸咎于對各種國際結算方式的特點、風險和融資等方面的利弊了解不夠,無法理性地選擇合適自身的國際結算方式。本文在分析了新型國際結算方式對出口商利弊的基礎上,從貨物供求狀況、客戶信用風險、財務成本高低、融資的便利程度和綜合使用新舊國際結算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出口商國際結算方式的理性選擇策略。
關鍵詞:出口結算方式 理性選擇 現狀 策略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不斷落實,2012年中國首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12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3.82萬億美元。而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的進出口總額為3.87億美元。同時,自2009年起,中國便開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出口量一直大于進口量。所以,在我國國際貿易中,對于出口商的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此外,選擇何種方式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直接關系到貿易能否成交和貨款的安全收回,直接影響資金周轉和融通,以及各種金融風險和費用的負擔,這是關系到出口方利益的重要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出口商國際結算方式的進行研究,通過理性的選擇,應盡可能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國際結算方式。
一、我國出口商國際結算方式選擇的現狀
(一)出口貿易以信用證結算方式為主
我國國際貿易偏愛信用證的結算方式,在中國現有出口業(yè)務中,通過信用證方式結算的交易占大多數。因為有銀行信譽參與,信用證風險相對較低,只要單證相符,就能夠保證出口商安全收匯,就算被拒付,出口商仍可以控制貨權,損失相對較少。尤其中小出口企業(yè)往往難以對進口商進行信用調查,為了安全收匯,會更多使用信用證的結算方式。 然而信用證方式對出口商有許多不利之處。首先,其對出口商提交的單證要求比較高,容易出現不符點被拒付。其次,費用也比較高,影響出口商利潤。此外,各種信用證詐騙案件頻頻發(fā)生,由于一些軟條款陷阱和銀行風險,如開證行故意或操作不規(guī)范擅自放單,出口商會最終落得“錢貨兩空”的局面。
(二)對新型國際結算方式缺乏深入認識
國際保理業(yè)務和福費廷業(yè)務屬于我國新型國際結算方式,但許多出口商對其缺乏深入了解,使用較少。國際保理業(yè)務在全球已有數十年的發(fā)展,在歐美市場比較成熟。我國開辦國際保理業(yè)務以來,發(fā)展比較緩慢,沒有成為銀行一項成熟業(yè)務。企業(yè)對能夠解決信用風險問題的國際保理業(yè)務缺乏認識,不是很清楚該業(yè)務的功能特點及適應范圍。即使知道國際保理業(yè)務,從自身的財務成本考慮,許多企業(yè)也認為保理會增加費用支出,而沒有認識到保理業(yè)務有利于資金周轉,減少信用風險,在擴大企業(yè)出口,開拓國際市場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福費廷也是一種新型國際結算方式,可能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許多外貿企業(yè)仍受匯款、信用證等傳統(tǒng)結算模式的限制,對福費廷業(yè)務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誤解。福費廷業(yè)務中,由于銀行承擔信用額度內的壞賬風險,一般會收取發(fā)票金額的0. 75% -1% 作為其相關費用, 比信用證和托收方式的手續(xù)費稍高,使得企業(yè)認為福費廷的費用過高。這樣的一些觀念, 阻礙了福費廷業(yè)務在我國進出口企業(yè)的進一步推廣。
(三)國際結算方式選擇中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夠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fā)布的2012年版《國家風險分析報告》稱,全球風險在2012年處于較高水平,債務危機擴散和世界經濟乏力使美歐等發(fā)達國家和區(qū)域風險水平上升,出口企業(yè)應做好防范措施。我國出口企業(yè)對風險的識別與把控能力尚有待提高,一個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商務部研究院對500家外貿企業(yè)的抽樣調查表明,中國出口業(yè)務的壞賬率高達5%,而在發(fā)達國家,這個數字是0.25%~0.5%。缺乏風險意識,這是造成出口商遭受損失的第一大因素。有些企業(yè)只注重成交量、出口額,不加選擇地、盲目地采用托收、放賬等商業(yè)信用付款方式進行交易, 造成許多逾期的應收賬款,又沒有對拖欠賬款進行及時有效地追索, 致使逾期賬款無法回收,變成了呆賬、死賬。由于結算方式選擇不當導致拖欠貨款的現象屢屢發(fā)生。
(四)國際結算方式選擇中的融資需求旺盛
資金是企業(yè)經濟活動的第一推動力、持續(xù)推動力。企業(yè)能否獲得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及時足額籌集到生產要素組合所需要的資金,對經營和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但如今許多企業(yè)發(fā)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融資困境。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下,國際結算及融資已經成為各方非常關注的焦點。隨著國際貿易規(guī)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復雜的方向發(fā)展,雖然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貿易融資方式日益繁多,也有越來越多企業(yè)開始嘗試新的貿易融資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我國基本上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品種少,且功能單一。
二、新型國際結算方式對出口商的利弊分析
通過上述現狀可以得知,我國出口商在國際結算方式選擇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還是對各種國際結算方式的特點、風險和融資等方面的利與弊了解不夠,特別是新型國際結算方式,因此無法理性地選擇合適自身的國際結算方式,從而規(guī)避風險,獲得融資。
(一)銀行保函和備用信用證對出口商的利弊分析
銀行保函是指商業(yè)銀行根據申請人的要求向受益人開出的擔保申請人正常履行合同義務的書面證明。當申請人未能履行其所承諾的義務時,銀行負有向受益人賠償經濟損失的責任。備用信用證的作用與銀行保函大致相似。銀行保函和備用信用證對出口商有兩大好處,首先,保證合同價款的支付。由于以銀行信用代替或補充商業(yè)信用,其信用性更好。其次,發(fā)生違約時,可對受害方進行補償并對違約受害人進行懲罰??梢娖鋬?yōu)點主要在于規(guī)避風險,安全收匯。其不利之處為開立銀行保函和備用信用證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并且出口商要提供符合規(guī)定的單據和證明申請人違約的文件或滿足相應條件后,銀行才會履行付款義務。
(二)國際保理和福費廷業(yè)務對出口商的利弊分析
國際保理是指出口商將其出口的應收帳款委托或貼現給保理機構,出口商在支付一定的費用后, 預先從保理機構處收回部分貨款, 再由保理機構向進口商收取貨款的一種融資與結算方式。福費廷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地附設有福費廷機構的銀行或金融公司對出口商持有的, 經進口商承兌的半年至十年的遠期匯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在收取一定的費用后,付與出口商現款的一種方式。其優(yōu)點主要在于融資,由于國際保理和福費延業(yè)務中都有某一中間機構對出口商票據及其債權無追索權地貼現買斷,使得出口商可以及早獲取貨款、轉移風險,改善資產/負債比率來增強資金流動性。其免除信用證方式下催證、審證、改證等繁瑣手續(xù),有利于培養(yǎng)新市場、新客戶,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此外,出口商從融資商取得的貼現融資利率固定、及時變現,因而可以鎖定利率、匯率風險,易于成本核算與控制。其缺點是國際保理和福費廷業(yè)務下,出口商承擔的費用較多,導致財務成本加大。
三、我國出口商國際結算方式的理性選擇策略
(一)根據貨物供求狀況的不同而選擇。
如果是暢銷的貨品,賣方就有很大的余地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可以要求買方預付貨款,或必須用L/C的形式進行結算,并且可以就提高售價來威脅對方,逼迫買方做出妥協和讓步;如果是滯銷的商品,那就只能答應進口商的要求,選擇一種節(jié)省進口總費用的結算方式。這時出口商要注意與進口商協商,在賣出商品的同時,盡量保證自己的利益。
(二)根據客戶信用風險的高低而選擇。
可以從新、老客戶來區(qū)分,如果是老客戶,以前配合很好,涉及風險就比較小,可以接受 D/A 或T/T,如果是新客戶,其信用等級就顯得非常重要。具體地講,如果信用等級很一般,應該選用L/C的方式;如果信用等級較高,可以選用托收的方式,特別是用D/P,可以達到即節(jié)省開證費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權憑證的安全性;如果信用等級非常高,就可以選用D/A 甚至是直接T/T 的方式,另外,客戶的信用資信的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需要進行連續(xù)的跟蹤,進行及時的評價,以便隨時調整結算方式。
(三)根據財務成本的高低而選擇。
所謂貿易結算財務成本,就是使用某種結算方式時所必須承擔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財務費用和款項轉移費用等。一般情況下,采用匯付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用托收或L/C,要對銀行支付高出幾倍的費用。至于銀行保函、備用信用證以及新型的國際結算方式國際保理和福費廷業(yè)務,其財務成本就更高。
(四)根據融資的便利程度而選擇。
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yè)流動資金緊張是個普遍現象,出口企業(yè)也不例外。除了傳統(tǒng)貸款業(yè)務,出口企業(yè)應考慮靈活運用國際結算中的融資。國際貿易融資不僅包括從銀行融資,也包括從交易的另一方融資。不同國際結算方式相對應的融資情況存在不同,出口商要充分了解各種國際結算方式的資金占用情況和可以使用的融資方式,以此進行選擇。對出口商資金占用最少的是匯付方式中的預付貨款,而貨到付款對出口商最不利。匯付方式下出口商可以利用出口發(fā)票融資,融資方式比較少。托收方式下有出口押匯的融資方式。信用證方式下,出口方可選擇的融資方式較多,可以申請信用證打包貸款、出口信用證押匯、賣方遠期信用證融資。此外,國際保理和福費廷可使出口商立即收到貨款,融資十分便利。
(五)注重新舊國際結算方式的綜合使用
1、傳統(tǒng)結算方式與國際保理業(yè)務的綜合使用
國際保理業(yè)務通常與托收承兌交單(D/A)或賒銷(O/A)方式相結合,出口商將D/A或O/A下的短期應收賬款賣斷給保理商,不僅獲得短期融資,還將貨款的催收、賬款的管理、進口商的信用調查以及壞賬擔保都轉給保理商負責承擔。保理業(yè)務的使用使出口商只管按期交貨,進口商只負責到期付款,保理商承擔結算的一切風險。一般來說,在紡織品、服裝、輕工業(yè)品、印刷品、塑料制品及機電產品等商業(yè)周轉快、交易額不大、收匯期較短的出口貿易中使用此種組合結算方式,既能防范風險又能獲得融資,對出口企業(yè)較為有利。
2、傳統(tǒng)結算方式與福費廷業(yè)務的綜合使用
對于資本品的進出口,一般金額較大,期限較長,雙方承擔的風險也較大,無論采用哪一種結算方式,貿易雙方的資金、風險負擔往往都不平衡,并且由于國際債務危機的加深, 即使采用信用證結算,雙方風險仍然很大。福費廷可以為遠期信用證結算方式下的出口商提供付款保證和融資服務的業(yè)務, 即包買商向出口商無追索權地購買已經由債務人所在地銀行承兌或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在大宗貨物貿易中, 出口商可以獲得包買商的中長期融資, 并且包買商無追索權買斷債權憑證, 意味著承擔票據到期索償的全部責任和風險, 免去了出口商遠期收匯的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出口商在國際結算方式選擇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收匯風險大和融資難的現象尤其突出。所以,出口商應在充分了解各種國際結算方式利弊的基礎上,根據貨物供求狀況、客戶信用風險、財務成本高低和融資的便利程度,綜合使用新舊國際結算方式,做出理性的選擇,防范貿易風險,取得融資,成功進行出口交易。
參考文獻:
[1]張培.我國出口貿易中信用證結算方式存在的風險[J].中國證券期貨,2011,5: 108
[2]于曉虹.我國中小企業(yè)出口結算方式研究[J].世界經濟,2008,6
[3]馬蕾.我國中小外貿企業(yè)選擇新型國際結算方式存在問題研究[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09(012):60-61
[4]陸春平.我國外貿出口企業(yè)國際結算方式的選擇與風險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07,4: 069
[5]王超.當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30:005
[6]任曉燕,任曉鴻.論國際貿易支付方式的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7(09Z):19-20
[7]吳琦,付書科.從規(guī)避風險的角度看國際結算方式的理性選擇[J].中國商界, 2008(4)
[8]傅余.我國企業(yè)出口結算方式的優(yōu)化選擇[J].商業(yè)時代,2007,36: 017
[9]蔣勇.論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的綜合使用[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3: 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