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玉
【摘 要】顏色詞作為語言的一部分,看似簡單而普通,卻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本文以漢英顏色詞中“綠”和“Green”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兩種語言對同一詞匯義項的異同,揭示出詞匯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由此說明,在對外漢語的詞匯教學中應注意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顏色詞;詞義對比;跨文化交際
一、引言
凱保羅和麥克丹尼爾指出“世界上可辨色彩有七百萬種”i,因此描述顏色的顏色詞匯也數(shù)不勝數(shù),并且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陬伾~的這一特點,不可避免的在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誤解和障礙,因此許多學者都從不同的研究領(lǐng)域?qū)Υ诉M行過研究,但對某一個顏色詞進行細致的詞義分析的則較少。所以本文從漢英顏色詞中選取了“綠”和“Green”,并將搜集到的所有義項按照詞義分析法將其劃分為概念義和附屬義來進行對比,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雖然兩種語言中關(guān)于此顏色的概念義基本對應,但附屬義差別較大。因此本文將著重對附屬義的異同進行對比分析。
二、漢語“綠”和英語“Green”的概念義
概念義在本文中主要指漢語的詞義和英語的詞義在詞匯理性義上的基本對應。這主要是因為人類在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賴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某些共性,這些共性使得人類在對自我和客觀世界進行認識時形成了種種共識。同時,這些共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了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中。
三、漢語“綠”和英語“Green”的附屬義
附屬義在本文中主要是指除概念義之外的義項。D.E.Cooper先生認為顏色詞之所以有異同,是因其具有模糊性:即一方面是顏色色彩的數(shù)量極大,一方面是顏色詞的數(shù)目有限,其必然結(jié)果是一個顏色詞往往包括光譜上的很長一段距離,其中包含許許多多可以區(qū)別開來的色彩iii。由于顏色詞具有模糊性,以至于顏色本身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而且又同人的心理感受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在顏色詞的附屬義上,漢英兩種語言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異同。
四、漢語“綠”和英語“Green”的對比結(jié)果
從漢英中“綠”和“Green”的概念義的對比表(表一)中可以看出兩種語言在概念義上是基本對應的。
而在漢語“綠”和英語“Green”的附屬義表中,則有諸多不同。在表二和表三中只有前三個義項,即1)、2)、3)的義項是基本相同的。至于其它的義項,則是彼此語言中所不具備的,也就是說在漢英兩種語言中關(guān)于“綠”的義項,有些是此有彼無,有些是彼有此無。正如表二中可以看到4)和5)兩個義項,就是漢語有而英語沒有的義項。而表三里所呈現(xiàn)的4)到13),共10個義項,則是英語有而漢語沒有的義項??梢钥闯鲈谟⒄Z中“Green”的意義遠比漢語“綠”的意義要豐富得多。
之所以兩種語言在“綠”的附屬義上會大相徑庭,這與顏色詞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息息相關(guān)。漢語中的“綠”之所以會有“卑微、下賤”之意,主要是由于早在中國的古代就有官制規(guī)定六、七品官員要身著綠服。以及在元、明、清時,從事相關(guān)“賤業(yè)”的人員,必得常穿綠服、戴綠頭巾。至于“綠”有表示“兇惡、暴躁”之意,主要是在中國的戲劇藝術(shù)中尤為常見,戲劇中不同的人物性格會由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其中綠色的臉譜,如:青面獠牙、陰曹地府的靑面鬼等,這些多給人以兇惡的印象,因此“綠”便有了此意。英語的“Green”背后也不乏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在美國,由于美元的紙幣是綠色的,所以“green”便有了指代“錢財、鈔票”等意義。又如隨著人類環(huán)保意識的覺醒和增強,“green”一詞才越來越多的被用于表示主張環(huán)境保護、并與環(huán)境事業(yè)緊密相聯(lián)。通過漢語“綠”和英語“Green”的對比,正印證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句話。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jié)合,以減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達到培養(yǎng)學生順利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
注釋:
i Paul Kay和C.K·McDaniel:《The Lingu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eanings of Basic Color Terms》,第3期,第613頁。
ii陸谷孫.英漢大詞典[Z].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iii D.E.CooPer(庫珀):《The Philosophy 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第106頁,郞曼出版社
iv羅竹風.漢語大詞典[Z].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v陸谷孫.英漢大詞典[Z].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常敬宇.漢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M].語文出版社,1996.
[3]伍鐵平.論顏色詞及其模糊性質(zhì)[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8(2).
[4]韓淑華.漢英顏色詞“綠色”象征意義對比[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