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 要】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頒布了高中課程標準。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幫助其學會探索科學方法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物理教學方法;教學反思;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
高中物理教學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獲得物理知識,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擔心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會影響教學質量,并把教學成效看作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認為:只要堅持不斷地學習教育科學理論、積累總結經驗,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業(yè)務水平,就能得心應手的優(yōu)選并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概述
教學方法一般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從該定義可以看出,教學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教學方法并不等同于教學工具或手段,也不是某種固定的方式或動作,而是一系列的活動,并且是師生之間有目的的相互作用的活動。對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有客觀基礎。教師應當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和發(fā)展水平以及學校的設備、條件;教師本人的特長和經驗等,來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無論選擇哪種方法,都應以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為目標,從而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能,提高品德素養(yǎng)。
2、教好物理的措施
2.1 要具備物理學思想。物理學思想就是研究物質的運動形式、內在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這種思維活動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其內涵包括了物理科學本身的發(fā)展建立、物理學家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以及我們學習物理的思想過程。在教學中需要體現(xiàn)物理規(guī)律、物理邏輯和物理方法。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學會用物理思想去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包括,觀察、實驗探究思想;概念規(guī)律形成思想;科學設想、建立物理模型思想;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方法思想;變量控制思想;創(chuàng)新思想等。
2.2教學反思。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如果物理教師上課時僅照本宣科的將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則無法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2.2.1 轉變物理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因素的整合。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心問題是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教師與學生是組成教學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努力使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是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根本。我們說,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明顯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因此,我們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2.2.2 物理課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看三個方面:
一是研究本人的課堂,并從自身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比如,筆者在設計《人造衛(wèi)星宇宙速度》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能否讓拋出的物體不落地?此時學生十分活躍,議論紛紛。有的會說,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體飛到外太空,就不再回來了;有的會說,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知,物體從越高的地方、拋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進行反駁:落地的跨度長了,可地表就不是一個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學說,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就不回地面了。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2.3 實驗法與討論法。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很多學生常將某些物理量的概念、內容、形式、適應范圍和生活常識混淆,不能對其形成正確的認知。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感性認識不足、思維方式不當、思維定式和相關概念干擾等原因造成的。學生要對已有的物理概念模式認知進行思考角度的再加工,抽象地概括出物理情景中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共同特征,最終形成物理概念,這個思維轉化過程是需要物理教師進行逐步引導的。除了傳統(tǒng)的講授以外,應充分利用實驗的優(yōu)勢對物理概念進行思維轉化。實驗法的特點是靠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把實驗感知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來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在實驗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環(huán)境,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操作,進行觀察、思考、分析、綜合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結論。實驗法使學生親身經歷了認知的全過程。直觀性、真實性和趣味性都很強。實驗中觀察的事物、現(xiàn)象會在學習者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知識的理解和保持。用實驗法教學有利于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學習“電阻”為例,要使學生理解“電阻”這個概念,如果教師像講授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這些比較直接的、學生習以為常的方法,學生就會對該概念陷入一種習慣性的思維限制。因而,我們可以將在課堂上的講授形式轉移到實驗當中去。在實驗室擺放各種各樣的電阻元件,讓學生去親身體驗,然后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視覺、觸覺的體驗對電阻有了一定的感官認知,進而對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讓他們分別參與對不同電阻設定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最后以數(shù)據(jù)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課堂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轉換進行引導。
討論法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事先提出問題,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包括課本、教學參考、其它閱讀文獻、網(wǎng)上查詢、親自進行各種觀察、實驗獲取與問題有關的各種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開展討論,以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由討論問題、討論過程和討論結果這三大要素構成。討論法的功能取決于這三個要素的優(yōu)化程度和相互組合的狀態(tài)。因此在運用討論法教學時應把握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討論問題的提出。一般由教師提出。教師在確定問題時應注意:①針對性。討論的問題既要體現(xiàn)教學重點,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②爭論性。確定的討論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感到有討論的必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③兩難性。確定討論問題時,選擇容易使學生產生模糊認識的問題來討論,使他們在討論中互相啟發(fā),摒棄錯誤觀念,形成正確結論。
第二、討論過程的控制。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起控制和引導作用,要以平等的方式參與學生討論,對學生的離題現(xiàn)象或理解上的偏差予以提醒。要防止放任自流的討論方法,同時也要防止使討論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第三、討論結果的處理。學生對問題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討論結果的處理是很重要的。要肯定學生的正確觀點、認識,并提出充分的論據(jù)說明其正確性;同時也要指出學生的錯誤觀點,并予以糾正。還要對所討論的問題做適當?shù)臄U展和延伸,以加深學生對討論問題的深入理解。
2.4 探索發(fā)現(xiàn)法。以發(fā)展探索性思維為目的、以學科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fā)現(xiàn)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它突現(xiàn)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希望學生能象科學家一樣思考和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發(fā)現(xiàn)法的結構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猜想提出假設、討論方案、實驗探索、總結結論、變式應用。我們以“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為例:
2.4.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該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演示實驗入手。教師把可變低壓電源、小燈泡、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串聯(lián)在電路上,合上開關后小燈泡發(fā)亮,由電流表讀出電路中電流的示數(shù)。此時教師提出問題:用什么辦法可以改變這個電路中電流的大小。
2.4.2 進行猜想提出假設。根據(jù)已學的電流、電壓和電阻等常識,大多數(shù)學生能提出改變電源電壓或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來改變電路電流的假設。教師通過實驗驗證學生的假設。
2.4.3 討論方案。通過假設和驗證,學生明白了通過導體的電流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有關。教師進一步指出這節(jié)課就是用實驗探究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定量關系。通過討論,學生設計出“固定電壓單獨研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和“固定電阻單獨研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的基本思路,教師予以肯定。并繼續(xù)提問:在電路設計中如何固定電阻而改變電壓或者固定電壓而改變電阻呢?隨后,學生之間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經過討論和設計,學生都能懂得其原理,在實驗中知道要觀察什么,怎樣觀察,為實驗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4.4 實驗探索。把學生分成小組,根據(jù)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索。改變了教師先做演示實驗給學生看,后講結論給學生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操作、觀察、記錄、分析、歸納,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物理規(guī)律。
2.4.5 總結結論。各小組報告實驗結果,指定學生進行歸納,教師點評,并板書要點,進而得出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
2.4.6 變式應用。圍繞實驗得出的概念或規(guī)律,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敘述,在不同情況下提出一系列問題,使其內涵完全揭示出來。探索發(fā)現(xiàn)法和實驗法雖然都有實驗因素,但使用目的和方法并不相同。實驗法一般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驗證性實驗,而探索發(fā)現(xiàn)法則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實驗假設和設計方案,因此探索發(fā)現(xiàn)法中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更突出。
2.5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策略和情感策略。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關鍵是非智力因素。源自內心的熱愛和追求,是創(chuàng)新的靈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對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形成與提高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促進和提高學生情感智慧的發(fā)展。但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技巧的前提,是創(chuàng)新素質形成的根本要求。在創(chuàng)新教學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要以基礎知識為載體,把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落實在知識點的教學上。要求學生既要勤奮學習基礎知識,又要注意掌握創(chuàng)新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加強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性歸納和綜合,又要引導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方法去構建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wǎng)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銘.淺談物理課堂教學的方法[J].教育與職業(yè),2007(17).
[2]曾毅強.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教育導刊,2001(11).
[3]牛江茹.小議高中物理教學方法[J].祖國建設版,2013(4).
[4]司素英.高中物理教學方法之我見[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