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杰
新課程標準的終極目標告訴我們: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心智潛能的開發(fā),發(fā)揮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成為“教書先生”,只是單向地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尚未在全體教師中達成共識,教育效果與突飛猛進的社會科技、社會勞動相悖,影響了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落實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把學生看做生動活潑的人,讓他們自主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筆者就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閱讀談談看法。
一、自主發(fā)現(xiàn)
教師應進行語言訓練,最終形成能力并遷移運用,引導學生將發(fā)現(xiàn)、獲得的語文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把它應用于聽、說、讀、寫之中,即將語文知識轉化為活的語文能力,在發(fā)現(xiàn)中學習,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
如教學《春》一課,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屏幕上出示問題組。問題一: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題二: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仔細思考,聰明的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每組推薦一人在全班發(fā)言。)
生:經(jīng)過我們小組的精心挑選,我們認為“‘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句話寫得最好。撫摸是一種溫暖、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慈愛。春風本是無形的,而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是有情有感的。
師:精心挑選,果然不同凡響。
生:“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們覺得這句寫得最好,作者用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其期待春天的心情是多么殷切。寒冬季節(jié),誰不盼望春天的到來呢?
師:(點頭)作者引發(fā)了讀者的情感共鳴。
生:“樹葉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睛”,這是側面寫春雨,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法相同,我們認為這一句寫得特別好。
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圍繞教學目標獨立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獨立的探索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要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提出假設,又要循文明像,感受景物特點,搜集資料進行比較,驗證自己的假設。因此,這一過程實質(zhì)上是學生獨立研究問題、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
二、自主感悟
閱讀教學中的感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教導點撥下實踐語言的活動,它是學生自己做事、自己講話,任何人都不能包辦代替,學生在感悟的過程中,需要足夠的空間、時間,用心品味、揣摩文字內(nèi)容,感受語言文字魅力。只有充分地自主感悟,學生才能心有靈犀,學有所得。
再如教學《春》一課時有這樣的片段。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對春天的贊譽之情,欣賞一首音樂。
(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學生閉目傾聽,感悟。)
師:在悠揚婉轉的音樂聲中,我們思緒翻飛、浮想聯(lián)翩。學完這篇課文,同學們定會有所感受,一起來談談好嗎?
生:《春》一文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也終于擬人,結構上非常完美。
生:作者像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了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
生:我不這樣認為,作者并沒有把春天的特點都寫出來。春雨一下就是“三兩天”,我們都是好玩的孩子,淅淅瀝瀝的春雨帶來了很多不便,路滑又多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這不同的“聲音”猶如石塊投入平靜的水面,蕩出了一圈圈漣漪。不少同學紛紛“聲援”。)
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出現(xiàn)不同理解是正常的,況且這位同學說得也不無道理,很有創(chuàng)見,我提議以熱烈的掌聲向他表示鼓勵。
自由感悟是由漢語言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漢語是表情達意的主觀思想的體現(xiàn)。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一定的導法、學法中自我醒悟、自我體會文化底蘊。教師還要珍視學生真實的獨特感受,真正把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教育落到實處。
三、自主思考
熟讀精思是語文教學實踐的精華。不經(jīng)過思考的大腦是沒有開墾的草地,邊讀邊想是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思就沒有疑,就不能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更談不上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帶著問題讀書思考,可以增強閱讀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如教學《風箏》一課時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可這樣設計: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行為的書,為什么說“不幸”?
2.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的句子,說說反映了什么主題?
3.我懂得游戲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么?
4.待小弟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時為什么“我”不覺得輕松反而覺得沉重?從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待學生熟讀精思后再為學生營造出民主的、自由討論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或說說自己的獨特見解,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思想啟迪。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應和思考相依相伴。教師應在有限時間、空間內(nèi)指導學生有效思考,避免以讀代思,以樹立不思不讀的教學觀念。
鑒于以上幾點體會,我覺得中學閱讀自主探索還要進一步加強,銘記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實施都要圍繞為學生服務這個教育思想,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言、實踐語言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