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梅
【摘 要】 輸血安全是考核各醫(yī)療機構的關鍵性指標。輸血醫(y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安全輸血可使患者起死回生,否則,產生的不良后果將危及生命。在整個輸血過程中,護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護理工作;安全輸血;重要性
根據衛(wèi)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第3條規(guī)定:臨床醫(yī)師和輸血醫(yī)技人員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正確應用成熟的臨床輸血技術和血液保護技術,包括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等[1]。醫(yī)生決定后下醫(yī)囑。除輸血醫(yī)技人員鑒定、配血、發(fā)血以外,其余的工作全由護士來操作。護士在輸血治療中既是具體執(zhí)行者,又是最后把關者,護士在安全輸血護理操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血樣采集與送檢
1.1 確定輸血后,由護士持輸血申請單和貼好標簽的試管,當面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床號、血型和診斷,采集血樣。執(zhí)行輸血的護士必須責任心強,足夠細心和耐心;掌握扎實的輸血知識,必須嚴格執(zhí)行輸血操作規(guī)程;熱愛本職工作,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才能確保受血者標本準確無誤,防止抽錯患者血液標本或者貼錯血液標本標簽所造成的血液誤輸現象。采集血樣完成后,再次核對血液標本與申請單、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檢驗單、處方、血樣量、無溶血,無異議后送交輸血科。
一位護士嚴格遵守一次只為一位輸血患者抽取配血和血型樣本的原則,不能同時采集兩位患者的血液標本(存在拿錯標本的危險)。護士采集正確的血液標本對正確的血液輸注起著關鍵的源頭作用。護士還應監(jiān)督審核醫(yī)生所填寫的輸血申請單是否完整、有無錯項及漏項。
臨床輸血申請單既記錄患者輸血前的基本狀況和輸血輔助診斷記錄,也反映了臨床醫(yī)生作出輸血決策的相關內容,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醫(yī)院提高輸血申請單質量是減少醫(yī)療糾紛和提高醫(yī)護人員自身素質的一種重要措施。申請單填寫的完善、正確及血液標本的準確性,是護士監(jiān)督把握輸血安全最關鍵的第一步。
1.2 由護士將受血者血樣與輸血申請單送交輸血科,雙方逐項核對試管所貼標簽內容: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血型、病案號、抽血者姓名。為了保證安全性,申請單和血樣必須由主班護士親自送遞,禁止指派實習護士和患者家屬送遞。經核對準確無誤后,須由護士認真填寫血液標本來源登記本。嚴防差錯發(fā)生,利于追溯源頭。
2 核對血液制品
配血合格后,由護士到輸血科取血。領取血液時需進行申請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與輸血科工作人員核對制度。申請單與交叉配血報告單內容無誤,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發(fā)出。凡血袋出現以下情況,護士有權拒絕:血袋標簽破損、字跡不清、血袋破損、溶血、漏血、有凝塊、有氣泡、變色、有絮狀物、過期等[2]。
輸血前由兩名護士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這是保證輸血安全的第二步。
3 血液輸注
3.1 輸血時,由兩名護士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床號、住院號、性別、年齡、血型,呼喚患者姓名以確認受血者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并遵照醫(yī)囑,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先輸生理鹽水,接著混勻血液成分,動作要輕柔,旋轉式搖勻血袋。切忌震蕩,以免造成紅細胞大量破壞。
3.2 輸血中要嚴格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發(fā)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報告醫(y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輸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前15min一定要慢,一般情況下輸血速度為5~10ml/min。老年體弱、嬰幼兒及心、肺功能障礙者,宜慢1~2ml/min。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輸血時,15min后若無反應,應以人體最大耐受性輸入。要明確各種成分血輸注的時間限制。
3.2.1 全血或紅細胞2~6℃保存。離開冰箱30min以內輸注。最長輸注時間不能超過4h。
3.2.2 洗滌紅細胞和溶解后的冰凍紅細胞若不能立即輸注,只能在2~6℃保存24h。
3.2.3 血小板應立即輸注,20min內輸完。
3.2.4 冷沉淀應立即快速輸注。
3.2.5 血漿制品溶化后30min內輸注,20min內輸完。如果不能立即輸注應該保存于2~6℃冰箱內并在24h內輸注。一般情況下,同時領回不同成分血液制品(紅細胞、血漿、血小板、冷沉淀)時,輸血順序為:血小板→冷沉淀→新鮮冰凍血漿→紅細胞[3]。護士在執(zhí)行輸血過程中熟練掌握以上輸血相關知識,細心觀察,完善各項操作。這是保證輸血質量及安全的第三步。
3.3 在輸血過程中,護士熟練的技術、細致的觀察、反復的巡視以及親切的問候,使患者在輸血時能放松心情,增加安全感。合理處理輸血中發(fā)生的細小問題,對出現緊張、恐懼的病人,護士應進一步做好思想工作,消除顧慮。對于休克、昏迷、大出血、DIC等重病人,應立即上特護。這一過程更加突出了護士的重要性,呼喚著醫(yī)護者的責任感及道義感。
密切監(jiān)護輸血過程,認真填寫輸血記錄,記錄內容為:輸血日期與時間(開始、結束時間)、速度;血型及成分;輸注的血液和血漿的袋數;輸注的容量;血液制品編號;有無輸血不良反應;輸血者簽字。
輸血結束后,護士應認真檢查受血者靜脈穿刺部位有無血腫或滲血,并作相應處理。同時,將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保存血袋1天備查(4℃冰箱保存)。如無輸血反應,備查血袋第2天按醫(yī)療廢物處理。如有嚴重輸血不良反應應停止輸血,須將原血袋余血及新采集血樣交輸血科。護士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并及時返交輸血科保存。這是保證安全輸血的最后一步。
輸血無小事,責任大于天。血液非常寶貴,輸血也是一項高風險的治療技術,屬于活體移植從血管到血管的精密治療過程。保證整個輸血安全過程的,護士起著重要的把關作用。認真執(zhí)行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具有豐富的輸血知識和嚴格的執(zhí)行護理輸血操作規(guī)范。掌握各種血液成分使用原則及注意事項。保證輸血過程安全有效,是每位護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衛(wèi)醫(yī)發(fā)[2000]184號.
[2] 蔣冬玲,李志強.實用臨床輸血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8(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