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路徑初探

2013-04-11 11:27:32喻軍敬玉蓉
關鍵詞:法律意識生活化德育

喻軍,敬玉蓉

(湖南科技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針對近年來道德教育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教育實效欠佳的現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圍繞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與生活緊密聯系展開了研究,德育生活化理論的研究成為熱點問題。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識培養(yǎng),也存在著與現實生活疏離的現象,結合德育生活化理論,文章試就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的含義做粗淺的探討。

一、德育生活化的基本理論

(一)德育生活化的含義

所謂德育生活化,就是強調道德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積極開發(fā)利用富含價值引導功能的現代生活資源,讓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回歸學生的生活,通過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探究生活的意義、思考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感悟生活、領悟道德的內涵,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堅強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生活質量而進行的道德教育。[1]在西方教育史上,對于德育生活化的理論探索內容極為豐富,亞里斯多德的良好品行的形成是生活實踐,良好品德的習得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盧梭的教育應回歸“自然生活”以及杜威形成的系統的“教育即生活”理論和教育是為了生活,為當下生活服務的觀點,他們從德育規(guī)律、德育過程、德育目的等角度論述了生活之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2]因此,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主要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加強和修正,再服務到現實生活中去,符合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強化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生活與德育關系的創(chuàng)見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道德觀念來源于生活實際,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階級地位決定了其不同的道德標準和道德習慣。因此,“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 —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保?]由于人類歷史進程的不斷運動,不同社會、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人們的道德觀念是發(fā)展變化的,不存在永恒的道德和超階級的道德。道德是由生活決定的,具體的生活實際產生道德,道德存在于具體生活實際之中。所以“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保?]對于道德的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將其只限于校內,而應該投入到沸騰的生活實際當中。列寧在《共青團的任務》中就強調將道德倫理教育與積極參加勞動群眾的生活、工作和斗爭緊密聯系。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期號召全黨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作風,為在全黨開展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做了思想動員,此后,黨中央作出的《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等,以及毛澤東的《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自由主義》《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陳云《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等,無不從反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出發(fā),強調將具體革命實際與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科學把握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過程中生活與法律的關系

(一)生活與法律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律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才出現的社會現象。法律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后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它來源于生活,根植于現實生活之中,是對生活中各種規(guī)則的總結和概括,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但其歸宿點是服務于生活。一方面,法律是基于對生活的認識和總結,是生活的指南。在馬克思的視野中,“任何外部世界的關系是雙重的。一是實踐的關系,即人對世界的改造,從物質上占有世界;二是理論關系即認識世界,從思想上占有世界,前者是基本的首要的關系?!保?]無論是改造世界還是認識世界,都涉及到實踐的問題,也就是現實生活的問題,人們要保證公平正義、保證社會生活的秩序,法律成為必要,人們的生活以法律為最低限度的標準予以遵從。另一方面,生活的變化是法律發(fā)展的源泉,是權利與義務、權利與權力關系不斷協調的動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來不把自己的理論看成一成不變的真理,而是反復告誡人們,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進一步研究的指南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6]基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對于生活的變化(包括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和人們對于民主、自由、權利追求的變化),法律自然做出反應,這種反應“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7]

(二)大學生活與法律的關系

大學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相對于社會生活而言其參與主體、內容具有較為單一的特點,但是社會生活中與大學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內容與相關法律之間的關系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法律信仰的確立往往也是從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案例的處理直接關聯。大學生活與法律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法律滲透于大學生活的基本層面之中。在高校擴招、后勤社會化、民辦高校蓬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活呈現出社會化的趨勢,大學生從收到錄取通知書報到時開始到走出校門止,在學習生活方面就與學校這個小社會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教育法律制度、消費法律制度、網絡法律制度、安全法律制度等在大學生活中時刻得到體現。另一方面,大學生活基本權益的實現有賴于法律的保障。隨著大學生民主法律意識的逐步增強,在生活中對于侵犯其權益的事件和行為,大多數人能夠尋求法律的幫助,或是有意識的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但是,對于自己的行為是否侵犯他人的利益則很少去認真思考,這雖然反映了某些學生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但同時也還是折射出他們法制觀念樹立不牢固,法律意識不強。所以,只有在大學生活中通過生活化的教育才能將生活與法律融為一體,大學生以自己的法治觀念、法律意識服務生活,使他們對法律的信仰在生活中得到加強。

三、準確解讀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的內涵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是指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應以生活化為中心,通過生活化的實踐引導學生樹立對社會主義法律的情感和正確的觀點,明確權利和義務,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又回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言行并不斷完善和修正,實現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目標。具體內容包括:培養(yǎng)目標的生活化、培養(yǎng)內容的生活化、培養(yǎng)方法的生活化、評價機制的生活化。

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的內涵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首先,生活化的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時也包括受教育者和其他生活活動主體。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德育生活化理論的指導下,在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時充分挖掘生活教育資源,形成生活化教育成果。受教育者及其他生活主體積極參與其中,為法律意識生活化教育充當和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務。

其次,生活化的對象是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的任務和內容。1995 年、1998 年中宣部、國家教委(教育部)等部委《關于加強法制教育的意見》、《關于高等學校“兩課”課程的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意見》中都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法律教育要以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為核心”,“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边@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其內容涵蓋面極廣,包括法學基礎理論教育和實體法、程序法教育等,要將其采用灌輸的方式在課堂上講授是不可能的,而且淡化了法制教育作為通識教育的角色定位,故而在實際中將其生活化,提升教育實效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生活化的過程是大學生法制教育與社會生活現實緊密緊密結合的過程。當代大學生活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思想廣博,求知欲強,創(chuàng)新能力強,各種信息獲取渠道廣泛,但是也存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不扎實,法制觀念不強,法律意識不牢固、思想素質不高等弱點,特別藥家鑫案、李啟銘案這類嚴重的違法犯罪現象的出現,凸顯了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嚴重不足。針對這些現象將法制教育的內容化為生活教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外化規(guī)律為指導,將生活中的法律事實通過教育內化為學生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再用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最后,生活化的結果是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目標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服務,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較大的提高。2010 年,中央領導同志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內,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感染力,努力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8]這為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基本途徑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法律意識培養(yǎng)生活化的理想效果是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目標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實現,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法治觀念和法律信仰的公民。

四、找準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的切入點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性途徑的探討和研究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fā)展的生命力所在。[9]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是探究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實踐途徑,其內涵的確定基于以下方面的影響因素:

(一)從社會思潮對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的影響入手

社會思潮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階級、階層或社會群體利益,并具有一定理論色彩和相當社會影響的思想傾向。[10]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認真研究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對社會思潮最為敏感的反映地帶,是社會思潮的集散地,在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下,大學生有時會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這對教育者來說是一種現實考驗,只有站在最前沿引領社會思潮才能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時機,提升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就法制教育而言,當前典型的社會思潮是所謂的“憲政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民主自由主義”等,可謂紛然雜陳、優(yōu)劣并呈。有些學生不了解中國歷史、不正視中國現實,一味跟風,特別是對我國的依法治國缺乏全面、準確的理解,造成對法律的信仰缺失,這很可能產生對中國憲政前景和依法治國方略的理解出現虛無和否定。這就需要在進行法律意識培養(yǎng)過程中注意將民主自由觀念貫穿于大學生活當中,使他們切身體會民主自由的充分性和有限性、相對性而非絕對性。引領社會思潮是法律意識生活化的前提,是法律意識具體化的先驗性基礎,只有這樣才不至于使法制教育迷失方向。

(二)從大學生自主管理組織形式對法律意識培育的影響著力

大學階段是鍛煉學生成為社會人的時期,大學生在學校學到的不只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社會生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學的學生會和研究生會是學生自我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機構,是在學校黨團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準政治性的特點。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學生樹立平等觀念,使其價值取向更加民主化,同時發(fā)揚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在具體的組織中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實現自主管理和服務。準政治性主要是指組織形式從機構的設立、規(guī)章的制定,活動的開展類似于國家政權組織,有利于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培養(yǎng)。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絕不局限于純粹的法律信仰,法律與政治緊密相關,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包括對國家政治制度的認同,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肯定。在大學生參與政治熱情降溫,主動性不強、功利傾向明顯的現實情況下,大學生自主管理組織能夠營造政治社會化的良好氛圍,將民主、自由的政治法律理念在實踐中予以實現,加強政治法律素養(yǎng),提高政治技能。為參加國家政治法律活動打下一定的基礎。通過大學生活的自主管理組織形式使大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黨的領導的政治認同,加速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認同。[11]進而加強對社會主義法律原則和規(guī)范認同,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

(三)從大學生活方式對法律意識培育的影響切入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學生活方式呈現出與社會接軌的趨勢,隨之涉及法律問題的事項越來越多。首先,在現實生活方面,高校辦學體制、學生規(guī)模、學習生活條件等變化帶來了諸多市場主體參與到辦學中來,直接涉及學生權益的保護。學生的吃穿住行幾乎都與相關獨立主體發(fā)生關系,由此其權益理應受到各種法律關系的調整,這與上世紀90 年代擴招以前,學校各項事務基本在學校的絕對領導下進行,學生與學校的關系較為單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變化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對學生在其現實生活中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其次,在虛擬生活方面,網絡的發(fā)達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于網絡生活的法律尚不健全,大學生如何在虛擬空間維護自己的權益以及如何按照網絡道德的要求不損害他人的利益是當下研究的熱點課題。在法律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樹立為網絡生活拉起了最后一道紅線。挖掘網絡生活資源對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不僅可以提升法律意識培養(yǎng)效果,還可以為完善法律對網絡的規(guī)制提供有力的生活依據。最后,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專業(yè)實習、志愿者活動、素質拓展活動、環(huán)保活動等,這些都可能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在開展活動時予以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有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加強。大學生活的主體是學生,在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學生的實踐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能動的展開,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實踐的本質即生活,學生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在進行實踐,大學生活對于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尤其如此。

五、結語

總的說來,作為德育重要內容的法律教育不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法學專家,法律工作者,而是要讓大學生樹立其法制觀念,培養(yǎng)對法律的認同感和價值取向。對于大學生的法律教育應著眼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的法律意識于生活中形成和加強,再回歸現實生活,服務現實生活,提升生活的價值,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生活化的內涵要義也就在于此。

[1]趙惜群,德育生活化路徑新探[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6) :176—178.

[2]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l981:69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133.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73.

[5]辛敬良:馬克思哲學導論——實踐的唯物主義[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14.

[6]張波.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路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0.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48.

[8]中央召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0-5-31

[9][10]劉書林. 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實踐性的基本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9) :8—13.

[11]華正學.當代大學生社會政治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浙江部分高校的調查分析[J]. 遼寧教育研究,2006,(1) :31-33.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與法律意識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14:52:21
永泰县| 涿鹿县| 崇明县| 宁海县| 建宁县| 大田县| 西青区| 于田县| 奈曼旗| 城固县| 虞城县| 丹东市| 田林县| 紫云| 张家界市| 深州市| 淅川县| 哈密市| 抚顺县| 晋江市| 宾阳县| 桐梓县| 博乐市| 哈巴河县| 房产| 满城县| 建昌县| 玛纳斯县| 定日县| 耒阳市| 龙州县| 铅山县| 泊头市| 黄平县| 新乡县| 河东区| 达孜县| 南京市| 石门县| 乐昌市|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