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蓉 魏雪蓮
關于中共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問題的再探討
● 李 蓉 魏雪蓮
目前學術界對于中共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人員組成尤其是候補委員名單的問題觀點不一。經(jīng)過考證本文認為存在如下幾種可能:因為某種原因,中共二大僅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委員,沒有選出候補委員;如果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有候補委員,則可能是李大釗、李漢俊、向警予,而張?zhí)缀屠钸_亦有可能。
中共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再探討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歷史上,黨的二大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會議最為突出的貢獻是根據(jù)中國國情提出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因此,通常把黨的二大作為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的一部分,認為黨的二大召開后,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才算完成。其實,這是對黨的一大的苛求。宣布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已經(jīng)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為何還要提出綱領后才算創(chuàng)建工作完成。黨成立后有許多工作要做,制定了綱領,還要實施綱領。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就是通過與會代表商議、決定黨在發(fā)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所以,不必簡單地把黨的二大歸為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而作為具有獨立、完整意義上的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人們不會不關注由其選舉產(chǎn)生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及其成員。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通常的說法是:中共第二屆中央委員會選舉5名中央委員即: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陳獨秀任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同時,還選出了3名候補委員。但這3名候補中央委員是誰?常見的說法是姓名不詳[1]。因此,現(xiàn)有的第二屆中央委員會成員名單實際上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單。這在黨的歷屆中央委員會的成員名單中還是極為少見的。為了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歷史,反映黨的二大,史學工作者還有繼續(xù)發(fā)掘和整理資料、弄清歷史真實的必要。
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第二章第七條規(guī)定:“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由全國代表大會選舉五人組織之,并選舉候補委員三人,如委員離職時,得以候補委員代理之?!盵2]那么,黨的二大是否就是按照這一章程選舉5名中央委員、3名中央候補委員組成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回答基本上可以肯定。因為《章程》第六章第二十九條說明:“本章程由本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二十三日)議決,自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公布之日起發(fā)生效力?!盵3]包括《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以及《關于“世界大勢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決議案》等9個決議在內(nèi)的11個文件,都是在黨的二大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作為第一項議程通過的。而大會的第二項議程才是大會選舉。也就是說,按照剛剛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選舉產(chǎn)生由5名委員、3名候補委員組成新一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中共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5人名單,至少有以下幾份材料可以作為依據(jù)。
一是蔡和森1926年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史的發(fā)展(提綱)》提出:“在第二次大會發(fā)生競選問題,結(jié)果這次委員為獨秀、國燾、君宇、和森、中夏等同志?!盵4]
二是瞿秋白1930年《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概論》記載:“選舉第二屆中央為:獨秀、和森、國燾、仲夏、君宇”。[5]
三是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1923年《鄭州鐵路大罷工筆記》提及:中共二屆中央委員名單有(陳)獨秀、(蔡)和森、(鄧)中夏、國燾、高(君宇)[6]。
但是,涉及5人名單中的具體人員也有異議。陳獨秀1929年12月10日在談到黨的二大前后的情況時指出:“當時中共中央5個委員:李守常、張?zhí)亓?、蔡和森、高君宇及我。”[7]這就和以上諸人的記載有明顯區(qū)別的一點:中央委員會5人中多了李大釗,少了鄧中夏。而陳獨秀在黨的三大上檢查上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時,還提到鄧中夏,認為鄧同志在唐山和科烏〔開灤〕礦工罷工時犯了嚴重錯誤,并且在廣州造成了很多困難。[8]陳獨秀之所以將李大釗作為黨的二大當選的中央委員事出有因:黨的二大后不久,李大釗即赴杭州參加了西湖會議,西湖會議距離黨的二大召開的時間不長,加之李大釗在黨內(nèi)素有影響,陳獨秀對其印象好,誤記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1923年黨的三大報告中還是在1929年談及黨的二大選舉結(jié)果,陳獨秀都只字未提候補中央委員一事。似乎在他看來,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只有委員,沒有候補委員。蔡和森作為黨的二大的出席者和當選的中央委員亦是如此。而共產(chǎn)國際作為中共的上級,應該掌握有關黨的二大的完整情況。但從馬林所掌握的中央委員會名單來看,也只有5名中央委員,沒有中央候補委員。1922年冬《關于我們黨的組織問題》補充報告,也只是提到黨的二大召開,討論了10個問題,通過了一些決議,黨的組織分為四級,在全國是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9]
綜上所述,中共第二屆中央委員會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大會僅是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委員,沒有選出候補委員。因此,幾位當事人才會對候補委員一事只字未提,馬林才會在西湖會議期間提出“擴大中央委員會”的問題[10]。如果此時的中央委員會有5名中央委員,3名候補委員,或許陳獨秀就不會感慨人員太少了。[11]
不少著述明確肯定黨的二大選出了候補委員,還有的列出了具體人員名單。表述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認為,有3名候補委員,但人員不詳。[12]
第二種認為,候補委員為李大釗、向警予、張?zhí)?。[13]
第三種認為,候補委員為李漢俊、李大釗、向警予。[14]
第四種認為,黨的二大選出的中央委員為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候補委員為鄧中夏、向警予、李達[15]。
從上可見,有的表述十分謹慎,沒有提出具體人選;有的表述則較為鮮明,列出了具體名單。列入候補委員名單共有6人,即李大釗、向警予、張?zhí)住⒗顫h俊、鄧中夏、李達,除去鄧中夏已列入中央委員外,其余5人可能為候補委員。從提出具體名單的三種說法來看,向警予是完全一致的,各方均表贊成;李大釗也是各方贊成,不過有的為中央委員,有的為候補委員;還有三人即張?zhí)?、李漢俊和李達,平分秋色,均是三分之一贊成。
據(jù)蔡和森回憶:“西湖會議時,馬林不滿意新委員會完全系新分子,主張擴大加李漢俊、李大釗為委員。”[16]這和陳獨秀在黨的三大的報告中提及的內(nèi)容大體吻合。陳獨秀說,因為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工作多,人員少,“因此,代表會議后,杭州委員會建議擴大中央委員會,再增加兩名委員,可是上海和北京反對這個建議?!盵17]擴大兩名委員的事情最終沒有結(jié)果。
中共第二屆5名中央委員中,陳獨秀和張國燾是第一屆中央局成員,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都是第一次進入中央委員會。難怪馬林不滿意“新委員會完全系新分子”。馬林為什么會考慮擴大李漢俊、李大釗為委員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是“新分子”而是經(jīng)驗較為豐富的“分子”。
李漢俊,在1920年12月陳獨秀離開上海赴廣州后,作為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代理書記負責黨的日常事務,直到1927年2月代理書記一職由李達接任。到黨的一大召開前,李漢俊參加了黨綱與政綱的審查。[18]在黨的一大期間李漢俊將他哥哥李書城的家作為會議地點。李漢俊在中共建黨前后貢獻十分突出:一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政治經(jīng)濟學成績顯著;二是和陳獨秀等發(fā)起組建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三是曾擔任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代理書記;四是主編工人通俗刊物《勞動界》、參與編輯《新青年》;五是為中共一大提供開會場所。由此董必武在1937年回憶說李漢俊被選入了第一屆中央委員會是合乎情理的。
有學者分析:李漢俊與陳獨秀、張國燾等在政治觀點上“確有較大分歧”。李漢俊有如下主張,一是主張先組織學生,反對團體組織的政治宣傳;二是反對中央集權制;三是反對鐵的紀律。據(jù)蔡和森回憶,黨的二大前,李漢俊在武漢“寫一封意見書,內(nèi)容是反對集權制、鐵的紀律及作勞動運動和領薪水等”。還說“我并非根本反對勞動運動,而是因種種緩急而主張先作學生運動?!蓖瑫r,李漢俊“反對中國共產(chǎn)黨加入國民黨”,“以為我們這樣幼稚的組織而與別黨合作完全是空話。”[19]這封信由李震灜帶到上海。陳獨秀看到這封信后,立即致電李漢俊,邀請他參加黨的二大,但李漢俊沒有到會。黨的三大時同樣沒有出席。但考慮李漢俊對黨的特殊而重要的貢獻,即便和陳獨秀等在若干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他仍然被選為第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從陳獨秀邀請李漢俊參加黨的二大,到李漢俊沒有參加以后的黨的三大仍然被選舉為中央候補委員,說明了當時李漢俊在黨內(nèi)的地位和影響。從這個角度和事實也可以證明,李漢俊雖然沒有出席黨的二大,也有很大的可能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如果他已經(jīng)是中共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林主張擴大他為委員,就是順其自然的事了。
李大釗,也是馬林主張擴大為委員的人員,有可能也是中央候補委員。據(jù)蔡和森、張國燾回憶,李大釗原計劃出席黨的二大,最后卻沒有成行。但是,因為李大釗在建黨前后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全國特別是北方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他入選中央委員會也應是情理之中。還在籌備召開西湖會議時,馬林在8月12日至9月1日的《工作記錄》中記載:“張?zhí)着c陳獨秀和鄧〈中夏〉會談后決定,邀請北京參加會議,增加李大釗,與張繼討論〈國共〉關系和代表團事宜?!盵20]雖然馬林的提議沒有被會議所接受,李漢俊、李大釗仍然沒有成為中央委員,但有可能繼續(xù)作為候補委員參與黨的工作。如果聯(lián)系到從蘇聯(lián)接收來的檔案中有一份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名單,其中除了人們熟悉的陳獨秀、張國燾、李達3人外,還有李漢俊、毛澤東、李大釗、周佛海、楊明齋、劉仁靜等9人[21],那么,李漢俊和李大釗成為第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的可能性就更大,更順理成章。
在研究和分析中共第二屆中央有可能存在的候補委員的情況后,可以基本確定的兩位,即李漢俊和李大釗。那么,向警予、張?zhí)?、李達三位中有哪一位更有可能成為候補委員呢?
向警予,毛澤東稱贊其為“模范婦女領袖”。特別是黨的二大對婦女工作特別重視,并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婦女工作決議案。向警予早期創(chuàng)辦溆浦學堂任校長、參加新民學會、留法勤工儉學,追求婦女解放,和蔡和森結(jié)為“向蔡同盟”。1921年12月下旬啟程回國,1922年初回國,不久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有資料說:向警予入黨后,于1922年4月?lián)沃泄仓醒雱?chuàng)辦的第一個培養(yǎng)婦女干部的學?!虾F矫衽5慕虇T。而向警予1922年4月1日生下女兒蔡妮,9月底又帶著孩子回湖南近3個月,直到1923年1月才到北平,和蔡和森會合[22]。所以,向警予參與負責平民女校在時間上不可能。但7月16日至23日黨的二大召開時,向警予有可能和蔡和森一起參加會議。據(jù)說蔡和森是作為留法中共支部的代表[23]參加的大會,向警予當然就是作為婦女代表參會。綜上所述,如果向警予以入黨時間半年、從事義務教員的身份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確實比較勉強。而且因為會前生孩子和會后送孩子回老家,也會使她從事的婦女工作受到很大影響。但是,黨的二大也可能會選擇她——畢竟向警予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又是第一位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女代表,黨的婦女工作又亟待加強,所以選她為候補中央委員完全有可能。
李立三在1935年寫的《悼向警予同志》提到:“一九二二年警予同志回國,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即在這次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她從此時起就擔任中央婦女部的領導工作,在三四年的時期中,中共中央關于婦女運動的一切指導文件,大多數(shù)都是她的提議?!盵24]李立三沒有出席黨的二大,可能是以后從別的渠道了解到黨的二大的情況。李立三提到的中央婦女部,確實是向警予擔任的第一任部長,但檔案記載中央婦女部是1925年黨的四大以后才成立,但這并不能影響到對向警予的評價。向警予對黨領導的婦女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參加了中央婦女運動文件的起草,至少黨的三大的《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案》,就是向警予所為;1923年5月到廣州參加了大會的準備工作;6月出席黨的三大,大會通過了她起草的婦女運動決議案。從參與黨的三大有關文件起草并出席會議的情況,向警予也有可能是黨的二大選出的中央候補委員。但需要補充的一點是,黨的二大《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案》由誰起草還不太清楚。有資料提及,李達在黨的二大上被指定為教育問題組與婦女問題組的召集人[25]。
1922年西湖會議上馬林之所以主張擴大加李漢俊、李大釗為委員,除了工作需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倆有可能是中央候補委員。而馬林之所以沒有提到向警予,則有可能是因為向警予有孩子的拖累。向警予在1922年9月把不到半歲的孩子送回湖南老家讓親友幫助照顧,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更好工作。當然,如果第二屆中央委員會沒有選出候補委員,李漢俊、李大釗因工作需要參加西湖會議,向警予沒有參加,也就不奇怪了。
張?zhí)滓灿锌赡墚斶x為中共第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從張?zhí)椎慕?jīng)歷看,有如下鮮明的特點:一是正規(guī)大學畢業(yè);二是參加了黨和團組織的早期創(chuàng)建活動,加入黨組織的時間早;三是負責青年團的工作,領導資歷比較長;四是和共產(chǎn)國際關系密切。張?zhí)撞粌H出席過國際會議,擔任過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科長,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駐青年共產(chǎn)國際代表,還受黨的派遣到莫斯科出席過遠東被壓迫民族大會。張?zhí)椎倪@些條件得天獨厚。
1922年8月,張?zhí)壮鱿宋骱h。出席者有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高君宇,以及馬林、張?zhí)?人。第二屆中央委員會5名委員中,只有鄧中夏沒有出席會議。鄧中夏在1922年7月出席黨的二大后,擔任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8月參加和領導了長辛店工人罷工、10月開灤煤礦工人罷工以及1923年2月的京漢鐵路大罷工等。[26]鄧中夏領導工人運動脫不開身。李大釗,既可以說是作為國共合作的重要人物參會,也有可能是因中央候補委員的身份參會。而張?zhí)讋t是作為馬林的翻譯和助手參會,同時有可能也是作為中央候補委員參會。雖然新近出版的《張?zhí)啄曜V》和《張?zhí)讉鳌分皇翘岬剿邢h的二大,或許是考慮到缺少可靠的依據(jù)沒有提及他的上述身份。但張?zhí)讌⒓游骱h完全有可能是翻譯和中央候補委員的雙重身份。
李達同李漢俊的情況有類似之處,同樣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做了大量工作,同樣擔任過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代理書記。李達在黨的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成員并出席了黨的二大。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李達也有可能當選為中共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但當年11月,他便接受毛澤東邀請前往湖南,擔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并主編自修大學機關刊物《新時代》。1923年,李達因為對國共合作問題有不同意見,隨之離開黨組織。
針對第二屆中央委員會的3名候補委員常常語焉不詳?shù)倪z憾,我們作了一些粗淺探索,以求弄清歷史事實,或者向歷史的真相靠近。
[1]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M].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1174.
[2][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65.169.
[4][9]“二大”和“三大”[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521.129.
[5]中共黨史報告選編[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2.43.
[6]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124.
[7]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緝(第2卷)[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340.341.
[8]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46.
[10]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緝(第2卷)[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326.
[11]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42.246.
[12]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史資料、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M].
[13]姜華宣等.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要會議紀事[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8.
[14]王健英.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史資料匯編——領導機構(gòu)沿革和成員名錄(從一大到十四大)(增訂本)[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8-9.
[15]趙生暉.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史綱要[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4.
中國共產(chǎn)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5.
[16]中共黨史報告選編[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43.
[17]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42.
[18]“一大”前后(二)[M].人民出版社,1980.174.
[19]中共黨史報告選編[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29.30.42.
[20]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82.
[21]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資料(修訂版)[M].人民出版社,1984.118.
[22]劉茂舒.向警予[M].武漢出版社,1995.292.
[23]徐世華.關于中共“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名單的考證[J].歷史研究,1981(2).
[24]劉茂舒.向警予[M].武漢出版社,1995.18.
[25]何鵠志.向警予傳[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1.
[26]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2.256.
D231
A
1009-928X(2012)09-0025-04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 責任編輯: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