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雪瑩
宋亡之際,宋帝、后妃及大批宮人、朝臣、太學生等相繼被元軍押解北上,宋度宗的嬪妃美人朱氏、才人陳氏及二位佚名宮女,在進入元上都(今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nèi))朝覲元世祖忽必烈之后,以死殉節(jié)并留下《袖中遺詩》之事,在當時曾震驚元廷,也曾得到當時及后世某些文人儒士的贊頌,影響到后世的節(jié)烈觀。如今,美人朱氏等四位女性的節(jié)烈之事塵封已久,其《袖中遺詩》今人更鮮有知者。
朱美人等以死為亡宋殉節(jié)的事跡曾轟動一時,對后世的影響也較為深遠。對此事的記載可見于宋佚名的《昭忠錄》、元楊瑀的《山居筆記》、劉麟瑞的《昭忠逸詠》、元末明初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卷3)、明代佚名氏《東園友聞》①、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卷 6)、清代潘永因所編《宋稗類鈔》(卷13)、畢沅的《續(xù)資治通鑒》(卷183)等著作。
朱美人是宋度宗的嬪妃,其所謂的《袖中遺詩》原本無題,清人厲鶚編《宋詩紀事》時始題此名②,有文獻也稱朱夫人。關于朱美人及《袖中遺詩》,諸多文獻均有記載,而元代楊瑀的《山居新話》③卷4的記載最為詳實可靠,具體內(nèi)容如下:
至元十三年丙子正月廿二日,伯顏丞相入杭城。二月廿二日,起發(fā)宋三宮赴北。四月廿七日,到上都。五月初二日,拜見世祖皇帝。十一日,命幼主為檢校大司徒、開府儀同三司,進封瀛國公。十二日,內(nèi)人安康朱夫人、安定陳才人,又二侍兒失其姓氏,浴罷肅襟閉門,焚香于地,各以抹胸自縊而死。解下,衣中有清江紙書一卷云:
不免辱國,幸免辱身。不辱父母,免辱六親。藝祖受命,立國以仁。中興南渡,計三百春。身受宋祿,羞為北臣。大難既至,劫數(shù)回輪。妾輩之死,守于一貞。焚香設誓,代書諸紳。忠臣義士,期以自新。丙子五月吉日泣血書。④
十三日奏聞,露埋四尸,取其首懸于全后寓所,以戒其余,在上都時濟門。予嘗聞之先父樞密,因觀周草窗《日抄》亦載此事,又得祈請使日記官嚴光大《續(xù)史》,所說相同。二書皆寫本,恨《三朝政要》《錢塘遺事》板行于世,皆失此一節(jié)。惜哉!若此貞烈,可不廣傳乎?因筆之于此。⑤
據(jù)此可知:1276年(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元軍進占宋都臨安(今杭州)之后,又以“自古降王,必有朝覲之禮”,將宋幼主恭帝及后妃、朝臣、太學生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自二月廿二日從臨安出發(fā),至五月初二達元上都朝覲在此避暑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大安殿,五月十一日封宋幼主恭帝為瀛國公。十二日宋度宗安康朱美人、安定陳才人及二侍兒(名不詳),各自用貼身的胸衣(抹胸)自縊而死。十三日,世祖聞奏大為震怒,下令將她們四人的尸體不用任何棺槨埋葬,另割下她們的頭顱懸掛在宋幼主的母親全太后寓所,以儆效尤。根據(jù)作者的說明,這段史料源于宋末元初人周密(1232-1298)《日抄》、嚴光大《續(xù)史》⑥,所記俱為周、嚴二人之親歷,所以內(nèi)容基本可靠。
關于安康朱夫人(朱美人)、安定陳才人《宋史·后妃傳》均無載,其生平也未見其他文獻記載,惟《昭忠錄》《宋季三朝政要》(卷五)記為朱美人。按宋朝后宮品制,美人、才人的品位分別為四品、五品⑦,在宋代嬪妃中她們二人的品位幾乎是最低的,但是她們表現(xiàn)出的“貞烈”氣節(jié)在當時就震動朝野,其人其事其詩廣為傳播,在后世也時被載錄書冊,或深得稱頌,與那些位高權重、錦衣玉食者、叛降者、茍活者絕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jù)文獻記載,元軍在二月二日入臨安后曾索求宮女、內(nèi)侍、樂官諸色人等,宮人因此赴蓮池死者甚眾⑧。然節(jié)烈如朱美人、陳才人等在當時并未赴水而死,何以在被押解到上都并朝覲元世祖忽必烈后十天卻自縊殉節(jié)了呢?《昭忠錄》的記載似乎道出了個中原委:
美人從全太后赴燕,有悅其色者欲娶之,使人喻旨,明日寢門不啟,發(fā)視之,美人已自殺,有幅紙書曰:“向之未死者,以太后猶在,今事至此,豈復自辱,欲全節(jié)以見度宗于地下?!泵廊擞幸绘疽嘧钥O于其側(cè)。⑨
朱美人抵達上都后,元朝的達官顯貴⑩欣賞她的美色欲娶為內(nèi)室,并讓人把此意傳達給朱氏,朱氏固守著特有的貞潔觀不堪受此污辱,所以在當晚就和婢女自殺了,其“向之未死者,以太后猶在”,也就是說當初在兵破臨安之時既有殉節(jié)之志,但考慮到太皇太后謝氏、太后全氏尚在,而自己一死則有失倫理孝道。亡國已是奇恥大辱,如今若再以身侍奉于敵國之人,“豈復自辱”?唯有以死方能“幸免辱身”,來實現(xiàn)其“全節(jié)以見度宗于地下”的愿望。
朱美人、陳才人等自縊而死,是宋亡后宮人中首例也是唯一的以死抗節(jié)的事件,“若不虧朱氏四人,則宋朝宮中便無盡節(jié)死義之人,堂堂天朝,為犬羊污辱,千秋萬世之下,便做鬼也還羞恥不過哩!”[11]而朱美人《袖中遺詩》激切果決,深警有力,既表達了自己的貞烈之志,又給宋朝那些投降賣國者以諷刺和批判。
《袖中遺詩》共18句,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四句“不免辱國,幸免辱身。不辱父母,免辱六親”為第一部分,總領全篇,朱美人告知世人自殺原因:已遭亡國之辱,不能再使貞潔蒙羞,因此以死抗節(jié)。第二部分自“藝祖受命”至“羞為北臣”六句,回憶宋朝建國及南渡的歷史,譴責國難當頭之際那些袖手旁觀、叛國投降的宋臣,愧對先祖愧對俸祿。第三部分是末八句,寫國家蒙難,臣民在劫難逃,愿堅守節(jié)操,為國殉難,惟冀南宋朝臣躬身自省,不做貳臣?!按鷷T紳”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子張書諸紳?!薄凹潯贝髱е拐撸皶敝静煌?。“書諸紳”即把話語寫在紳帶上。朱美人為國殉節(jié),去意已決,故袖中遺詩,以表心志。
如果說首四句是全詩的靈魂,那么“身受宋祿,羞為北臣”、“忠臣義士,期以自新”兩句則像是一把利劍,其鋒芒直接指向國難當頭之際奔走相競、賣國求榮的朝臣降將。元軍南下滅宋,自至元十一年(1274)七月到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南宋遞交降表,僅用不到二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南宋“小大文武將吏,降走恐后”。僅據(jù)《宋史·瀛國公本紀》的記載,南宋就有70余位守將或請降,或出降,或以城降,或不戰(zhàn)而遁;而朝臣更是接踵宵遁。德祐元年(1275)二月二十六日,左丞相王爚去,三十日夜,右丞相章鑒遁。三月,京師戒嚴,“朝中為之一空”[12]。謝太后緊急在朝堂張榜,其文云:
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禮,吾為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未嘗有出一言以救國者,吾何負于汝哉!今內(nèi)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耳目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zhí)政又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謀,接踵宵遁。平日讀圣賢書,自負謂何?乃于此時作此舉措,或偷生田里,何面目對人言語?他日死,亦何以見先帝?[13]
榜文沉痛激切,但對于心已無國的一些朝臣來說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六月,授陳宜中左丞相,留夢炎右丞相,陳文龍、黃鏞僉書樞密院事。十二月,元兵屯平江府,京師戒嚴,留夢炎、陳文龍、黃鏞、劉黻并遁去。至丙子正月辛未,“文班止六人”[14]。十八日,元兵至皋亭山,邀陳宜中相見,宜中乃夜遁,“朝廷愈無統(tǒng)矣”[15]。
如此多的降臣降將,元朝一面竭盡其用以滅宋,一面對他們的賣國行徑狐疑鄙視。元朝滅宋勝利后,在一次詐馬宴上,元世祖忽必烈召見宋朝降將大臣,問宋所由以亡,“爾等何降之易耶?”南宋降將回答說:“賈似道當國,薄武人而唯文儒之崇,武人怨之。后太師至,外而疆場,內(nèi)而京都,莫有斗志,釋甲投戈,歸命恐后。”忽必烈頗不屑,命董文忠答之曰:“似道薄汝,而君則爵以貴汝,祿以富汝,未嘗薄汝也。而以有憾而相,移怨而君,不戰(zhàn)而坐視亡國,如臣節(jié)何?似道薄汝,豈亦逆知汝曹不足恃為一旦用乎!”[16]事見《元史·世祖本紀六》、元蘇天爵文《樞密董正獻公》。盡管元朝善待降將,但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講,只有忠于故主、忠于故國才值得人尊重。所以,當忽必烈得知朱美人等人以死抗節(jié)時,反應激烈,“命斷其首懸全后寓所”,以恐故宋宮人再出現(xiàn)以死殉節(jié)者。而《袖中留詩》語言憤激,態(tài)度決絕,使元朝統(tǒng)治者不敢再輕視雖已投降的宋朝。《新元史·世祖昭睿順圣皇后傳》載:
宋全太后至上都,不習風土,其宮人安定夫人陳氏、安康夫人朱氏及二小姬皆自縊邸中。世祖怒,命梟其首。全太后驚怖,后乘間從容為奏,聽回江南,不允,再三請。世祖曰:“爾婦人無遠慮,彼一國之母,遺民尚在,苦聽南歸,萬一浮言偶動,即難保全,非所以愛之也。時加存恤可耳。”[17]
世祖察必皇后曾憐憫宋宮人,見全太后水土不服,屢奏令回江南。然而鑒于陳才人、朱美人的殉節(jié)事件,元世祖感到宋室余力尚存,擔心放全太后南歸會激起宋遺民的反抗,故“再三請”亦“不允”??梢娭烀廊说纫运老嗫箤υ恼鸷场?/p>
王朝鼎革之際,對前朝大臣、宮妃等達官貴人而言則是其人生最大的不幸,在忠君報國理念與強烈求生欲望的矛盾中痛苦掙扎:多數(shù)人最終選擇了與新朝合作以求安身立命,一部分人選擇了退隱不仕以求潔身自好,只有極少數(shù)人固守忠義節(jié)烈觀念而選了擇抗死殉節(jié)以求萬古流芳。南宋朱美人、陳才人等就是后者,他們也是南宋宮妃中唯一的以死為前朝殉節(jié)者,故而成為轟動南北的重大事件。在宋亡之際,南宋朝臣將領喪失氣節(jié)、紛紛降元的歷史環(huán)境下,她們的舉動不僅使元朝震愕,更使士林慰藉,也被后世廣為流傳,正是通過對朱美人等義不受辱,“一時之身甫盡,萬古之身始生”這種以死抗節(jié)的推尊,力圖喚起人們在國難之際對國家的熱愛,表現(xiàn)出士人階層對儒家忠孝節(jié)義的追求與弘揚。
朱美人等人的所謂貞烈之舉及其《袖中遺詩》,只不過是歷史上一段慘烈的佳話,可是元明清三朝的仕人階層卻極力推崇,他們認為朱美人等為國殉節(jié)的故事對弘揚儒家忠孝節(jié)義的倫理操守,是一種極具感召力的精神遺產(chǎn),可以砥礪世人,進而振作世風,忠愛國家,同時寄托著他們的人生理念和對儒家道德的追求。
①《東園友聞》見載于明人陸楫所編《古今說?!肪?15。按:《東園友聞》所載的這段內(nèi)容,俱抄錄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②厲鶚《宋詩紀事》卷84《宮掖·朱氏》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32-2033頁。
③楊瑀,字元誠,杭州人。官至太史院判官,改建德路總管。事跡詳見元楊維楨《元故中奉大夫浙東尉楊公神道碑》(《東維子文集》卷24)?!渡骄有略挕酚浭路?44則,《四庫全書總目》卷141提要稱該書所“記朱夫人、陳才人之殉節(jié)……有裨于風教”。
④《袖中遺詩》的文字各書記載或有不同:(1)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既不辱國,幸不辱身。世食宋祿,羞為北臣。妾輩之死,守于一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保?)明代佚名氏《東園友聞》:“既不辱國,幸免一身。不辱父母,且不辱親。藝祖受命,立國以仁。中興南渡,計二百春。世食宋祿,羞為北臣。大難既至,劫數(shù)回輪。妾輩之死,守于一貞。焚香設誓,代書諸紳。忠臣孝子,期以自新?!保?)清潘永因《宋稗類鈔》、厲鶚《宋詩紀事》等的記載相同:“既不辱國,幸免辱身,世食宋祿,羞為北臣。妾輩之死,守于一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鼻宕呫洹独m(xù)資治通鑒》:“誓不辱國,誓不辱身。”
⑤宋宮人北上抵達大都、上都的具體時間,各家記載微異,然“五月初二日,拜見世祖皇帝”、“十二日,安康朱夫人等四人自縊”的時間則基本一致。此詳可考見宋末嚴光大《祈請使行程記》。
⑥嚴光大撰有《祈請使行程記》,全書載于《錢塘遺事》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220頁。
⑦《宋史》卷163《職官志三》:“內(nèi)命婦之品五:曰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曰大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曰婕妤,曰美人,曰才人、貴人?!敝腥A書局1977年版,第3837頁。
⑧劉一清《錢塘遺事》卷8《京城歸附》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7頁。
⑨佚名《昭忠錄》“美人朱氏”條,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3頁。
⑩“悅其色者”,元初劉麟瑞《美人朱氏》詩作“名王”,詩下記朱美人之事有云“有名王悅其色,欲娶之”見《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元人趙景良編《忠義集》卷5。
[11]周清原《西湖二集》卷10《徐君寶節(jié)義雙圓》,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頁。《南村輟耕錄》卷3《貞烈》條是《西湖二集》中該小說的本事。
○[1213]劉一清《錢塘遺事》卷7《朝臣宵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 155、155頁。
[14]《宋史》卷47《瀛國公本紀》,中華書局 1977年版,第 937頁。
[15]劉一清《錢塘遺事》卷8《宜中夜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頁。
[16]蘇天爵《樞密董正獻公》,《元朝名臣事略》卷14,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88頁。
[17]柯劭忞《新元史》卷104《世祖昭睿順圣皇后傳》(余大鈞標點),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