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英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外語系,湖南長沙 410205)
文學闡釋的政治維度
——以《烏托邦》的政治性闡釋為例
汪小英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外語系,湖南長沙 410205)
文學與政治的關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文學與政治的對話,《烏托邦》的政治性闡釋展示了文學闡釋的政治維度。文學闡釋的政治維度包涵文學對政治的表達、演繹、介入和想象,因為文學中的政治兼具實踐性和理念意義,文學不僅是對現實政治的反映,也是一種政治理念下的對現實的介入及對未來的政治想象。
文學闡釋;政治維度;烏托邦;想象
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問題,無論是在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中,還是在西方文學的演變過程中,都是一個長期的、頗具爭議的問題。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ㄕ撜Z·陽貨) 這是對詩歌社會作用的高度總結?!笆赂甘戮钡年U釋初現中國古代文學重政治的端倪;“詩言志”、“文以載道”等中國古代文論進一步突出了文學的政治內涵。事實上,政治對文學提出了特殊要求,文學以政治為依附,這是中國文學長期發(fā)展,尤其是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界所形成的詬病。但是,近年來,陶東風教授借助西方“文化研究”資源和美國學者阿倫特對政治的闡釋重新就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問題予以立論,重申并提出重建文學理論的政治維度[1]。與此相呼應,劉淮南教授在其《文學性與政治性》一文中,提出在現實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中關注并強調人的問題,在突出文學性的同時,也重視政治性[2]。受上述討論的啟發(fā),本文以有關文學本質和政治涵義的探討為出發(fā)點,以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為具體作品,從政治視角對文本加以闡釋,以此展示文學與政治的關聯,并借此說明政治性闡釋是文學研究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
把文學完全政治化當然是荒謬的,但是,徹底割裂文學與政治的關聯同樣是不可取的。文學與政治的關聯應該從文學的本質角度來考察,并與政治的內涵密切相關。
關于文學的本質,人們很難給出一個標準的、符合所有人心意的答案。就文學的生產與消費而言,文學至少包含如何寫和如何讀兩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寫作?簡單地說,作者得依賴他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和他的寫作技巧,同時,作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的所思、所想、所寫必然有他對現實、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如何讀呢?讀者對文學的欣賞很顯然受制于他對文字的敏感性和他的文學素養(yǎng),但無可否認,讀者如何看待和闡釋文學,也同樣會被他的生活經驗、社會閱歷及他對生活的期待等因素影響。因此,文學是離不開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它可以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反映出現實中的種種矛盾和不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沖突;也可以是作者在現實刺激下的對人類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虛構;或者是作者借諷喻的筆觸對現實的嘲弄、抵制乃至反抗。一言以蔽之,作者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那樣的文學作品,讀者之所以有那樣的作品闡釋和理解,說到底,是源于一種理念,是人們心中對生活理應如何的一種信仰。這種理念,這種信仰,其核心是人們對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一種關注,并且,這種關注會因時、因地、因不同的民族、甚至因不同的個體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必然體現出特有的時代性、民族性和個體性。
文學對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關注,其焦點是對“人”的關注;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著名命題:“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币虼?,如果說“人”是文學的出發(fā)點,那“人”必定也是文學與政治的共同立足點,是把握文學闡釋政治維度的關鍵。
文學闡釋的政治維度在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中主要以文學意識形態(tài)批評為主。特里·伊格爾頓給政治定義為“僅僅是我們把自己的社會生活組織在一起的方式,及其涉及到的權力關系”[3],即“我們所說的和所信的東西與我們居于其中的那個社會的權力結構和權力關系的相聯系的種種方式”[3]。換句話說,特里·伊格爾頓把政治界定在一定的社會現實中:政治是現實存在的種種權力關系和聯系,它必然具體體現在現實社會實踐中的政治制度、政治策略、政治態(tài)度、政治意識等方面。這個觀點指導下的文學批評理論就是意識形態(tài)批評,即著力研究文學中的各種政治因素的再現及在讀者身上引起的反應,并就事論事地指向具體的黨派、集團、群體等利益和權力團體之間的關系和沖突。
特里·伊格爾頓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在英國文學界的領袖人物,注重文學的政治維度,關注文學批評的政治性,強調文學對具體政治現象和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他文學批評話語中的政治可以說是現實性的、具體的、正在實踐中的。但是,從文學的本質出發(fā),文學中的政治內涵不應該局限于此。人們長期以來所理解的階級斗爭、黨派沖突、利益集團權力爭斗等現實生活中的政治利益、利害沖突,是狹義的政治。文學中的政治應該有其更寬泛的涵義,它應該包涵對現實政治的文學表達、演繹以及文學對政治的介入;換言之,文學不僅是對現實政治的反映,更是一種政治理念下的文學虛構和對未來的政治想象。所以,文學中的政治既是實踐性的,又應該是理念意義上的。它的實踐性是指文學可以借助文學特有的形式再現和反映現實生活中各種關系和矛盾;它的理念意義源于文學是對美好生活的想象,美好生活則來自于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學中的政治蘊涵著想象,是超越現實的政治理念[4]。正因此,文學以其虛構和想象,始終隱含一種形而上的關懷,它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以或明顯或隱晦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非道德、非正義的指控,實現對現實的反映、干預、糾正甚至反抗,并或自覺或不自覺地顯示對美好生活的想象。所以,文學與政治的關聯在某種程度上是文學與政治的對話,這里的關鍵是需要從文學本質角度把握文學闡釋的政治維度,并肯定以下兩點:首先,文學中必然存在政治性,文學作品不會憑空而來,也不會置于虛空,有人、有社會就會有政治;其次,文學中的政治兼有實踐性和理念性,與具體的政治實踐有聯系,也蘊涵著人們心中美好的政治想象。
二
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在西方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理想國》。在這一對話體作品中,柏拉圖就生育、教育、民主、道德、文藝等一系列的問題展開討論,構想出一個正義的、理想的城邦共和國。柏拉圖堅持哲學王對理想國的統治,詩人不能兼有政治權力和聰明才智,而且,由于詩人的模仿與理念隔了兩層,他的創(chuàng)作“真實性很低”,他的作用“在于激勵、培育和加強心靈的低賤部分毀壞理性部分,就像在一個城邦里把政治權力交給壞人,讓他們去危害好人一樣”,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拒絕讓詩人進入治理良好的城邦”[5]。
柏拉圖的《理想國》首開政治與文學的沖突,自此引發(fā)西方文學界無數的有關文學與政治關系的爭論。驅逐文學,把文學定位在必須為統治者的政治服務,柏拉圖的這一觀點值得商榷,但柏拉圖所設想的理想國卻無疑奠定了政治烏托邦的基本概念,深刻影響了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無論在文采還是政治構想上,莫爾的《烏托邦》都不比柏拉圖的《理想國》遜色。從政治視角來闡釋這部作品可展示政治維度對文學研究的作用。
《烏托邦》成書于16世紀初,1516年用拉丁文撰寫出版,1551年被譯成英文?!稙跬邪睢放c《理想國》一樣采用了對話體形式,文中主人公拉斐爾的形象雖然“像遠古神圣的哲學家柏拉圖”[6],但是拉斐爾明顯不同于柏拉圖理想的哲學王,拉斐爾是個海外探險者,而且,正是因為拉斐爾向往海外冒險,他才意外又幸運地發(fā)現了神秘的烏托邦。
《烏托邦》的政治性是顯而易見的,這里的政治性包含政治的實踐性和政治的理念意義?!稙跬邪睢返谝徊可羁探衣读擞假Y本積累時期的罪惡、真實反映了城鄉(xiāng)矛盾及社會不同階層的沖突。當時的英國社會充滿矛盾與危機,資產階級處在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為了從毛紡織業(yè)生產中獲得巨大的商業(yè)利潤,他們瘋狂圈地,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成為城市廉價勞動力,同時,政府頒布嚴酷的法律以驅逐甚至任意拘捕和處死城市流浪漢,廣大下層民眾無路可走,出現英國歷史上“羊吃人”慘劇?!稙跬邪睢返诙繉γ篮蒙鐣D景的描繪可以說是莫爾政治理念的投影。向往美好的生活,設想美好的國度,一方面源于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另一方面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政治想象,覺得生活理應要達到一個心中設想的狀況。一般說來,政治理念作為抽象的概念是永恒存在于人們心中的,政治理念的具體想象則存在特殊性,受各種具體因素限制。拿莫爾所設想的烏托邦為例來看,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充滿著和諧、睿智和文明的寧靜島國,但是,在莫爾所設想的烏托邦里,我們仍然可以找到莫爾生活的時代留下的無法消除的印記和局限。其一,莫爾以公有制為基礎設想理想國度烏托邦,因為,現實社會中的私有制導致了種種矛盾,幾乎成為一切矛盾之源。拉斐兒說“在我的心靈深處,我一直覺得,任何地方只要私有制存在,只要金錢是衡量事物的標準,那么,這個國家就難以也不可能有公眾財富的正義管理和繁榮”、“如果不徹底廢除私有制,產品就不可能公平分配,人類也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永恒的幸?!盵6];其二,作品中烏托邦的各種制度有當時英國社會的縮影,比如,對不遵守烏托邦法律的當事人的極度不寬容使人想起當時的英國社會對城市流浪漢的驅逐,烏托邦島外居住地的占領頗似當時英國對海外殖民地的侵占,莫爾對烏托邦各種制度的認同,甚至贊賞的態(tài)度從側面反映出了作者的歷史局限性。
對《烏托邦》進行政治性闡釋,還必然涉及16世紀英國人文主義的發(fā)展狀況。中世紀神權思想因《創(chuàng)世紀》中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的旨意被趕出了樂園而宣稱人性受原罪污染,人類不可自救,只能寄希望于上帝的仁慈。莫爾生活的時代,宗教改革盛行,神權思想的束縛開始松懈,人文主義的發(fā)展與反對神權的進程緊密相連。莫爾雖然設想在烏托邦里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密特拉”(烏托邦人心中的“密特拉”跟基督教中的上帝一樣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宰者),但是烏托邦人的宗教信仰不受壓抑,他們可以崇拜太陽,可以崇拜月亮或某個其他的星辰,任何人不得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強加于他人[6]。也就是說,烏托邦人仍然相信上帝,只是每個人可以依據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地想象上帝的形象罷了。同時,莫爾用文學的想象和虛構構想了一個人間樂園烏托邦,在烏托邦里,虔誠的傳教士像啟蒙學者,他們教養(yǎng)下一代關心科學和道德,粗野的、未開化的原住民在文明的教養(yǎng)下成為仁愛的島民;事實上,荒島阿布拉克薩島原住著野蠻人,居民簡單淳樸,沒有得到現代文明的教化,是烏托普國王征服了這個海島,改造了島上的居民,海島因此重新命名為“烏托邦”[6]。值得注意的是,烏托邦這一理想王國的建立不是來自神的恩典或上帝的威力,而是烏托普國王對荒島的征服,是人依靠自身的能力來實現的。所以,《烏托邦》不僅反對中世紀神學思想中的“人性邪惡”觀點,相信人性可以通過文明的教化和教養(yǎng)不斷完善,達到至善;而且,《烏托邦》也是一種人文主義宣傳,它描繪的是現世的人類理想王國,而不是關于來世的天堂,反映的是處在當時現實中的人們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想象。
莫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大量體現在《烏托邦》第一部,在《烏托邦》的第二部,莫爾把公有制作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從內容和主題上來看,《烏托邦》第一部對現實再現并揭露出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沖突,這是政治實踐性在文學中的真實體現,《烏托邦》第二部則反映出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構想,這是政治理念意義在文學中的生動表現?!稙跬邪睢穬刹繙喨灰惑w,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體。正是對現實的強烈不滿,以及人們心中超越現實的政治理念,使得《烏托邦》第一部中的生活現實無法忍受,從而激發(fā)出《烏托邦》第二部內容上美好的政治想象。
三
張隆溪先生曾撰文說“莫爾的《烏托邦》不僅是虛構的小說,也是政治和社會理論,是對一個理想社會的結構和生活所做的具體描述。所以一開始,烏托邦就不僅是文學的想象,也是社會的諷喻,是未來社會的藍圖,因而具有實踐意義”[7]。張先生這里指出的實踐意義,大概是對改造現實的指導意義,是對人們改造現實,建設美好家園的啟示和鼓勵。筆者贊同張先生的這一觀點,寫本文的目的是為了凸出文學闡釋的政治維度,并以《烏托邦》的政治性闡釋為例強調我們不但要看到文學中政治對實踐的反映和介入,也要看到文學中的政治也是一種政治理念下的政治想象。因為,從文學的本質而言,文學與政治的關聯就在于文學和政治都蘊涵了人們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暗含著一種與人類美好情感緊密聯系的政治藍圖,正是這樣的政治烏托邦夢想給了文學以巨大的想象空間和自由,政治性闡釋也因此成為文學研究的一個有效途徑。
[1]陶東風.從阿倫特的政治概念看文學理論的政治維度[J].人文雜志,2006,(6):85-92.
[2]劉淮南.文學性與政治性[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14-119.
[3]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M].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96.14.
[4]劉鋒杰.文學想象中的政治極其“超越性”—關于“文學政治學”的思考之三[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08-113.
[5]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404.
[6]ThomasMore.U topia[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7:25.54.114.60.
[7]張隆溪.烏托邦:觀念與實踐[J].讀書,1989,(12):64.
Political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WANG Xiao-y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ofHunan University of Finace and Econm ics,Changsha,Hunan,410205)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hasbeen long discu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Chinese literature andWestern literature.Taking the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U topia asan example,thispaper isaimed to demonstrate the political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s,to some degree,a dialogue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refers to the expression,narration,intervention and imagination of politicsin literature,for the politics in literature isboth realistic and idealistic:it isnotonly a reflection of realpolitics,butalso an imagination of idealpolitics.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politicaldimension;U topia;imagination
I561
A
1674-831X(2012)04-0076-04
2012-03-23
汪小英(1974-),女,湖南永州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胡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