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敦運
在QQ群對話,這已不是什么時髦。但是,在一個百人以上的大群里開展域本教研,甚至進行越過千山萬水的遠程互動,恐怕也是鳳毛麟角。近來,我有幸參與了幾次大的Q動,涉及了許多不同地方、不同學校間的共同話題。過后,當我導出這些聊天記錄的時候,不禁從心底流出了一些感觸。
的確,Q群教研,開辟了異地同題同時互動的先河,無論參與者的動機是什么,通過會話都會有所收獲;即使對會話主題極度陌生的人,只要看見群里的熱乎勁,也會被深深感染,甚至會情不自禁地發(fā)送一個表情,幾個漢字,以告訴Q友,并提升人氣;更何況那些深諳主題的群中英杰、教研大俠,哪一段文字不是字字珠璣,讓人醍醐灌頂?
可是,我不知道Q動后有多少人會導出原始記錄,進行認真的整理提煉,然后一節(jié)一節(jié)地反思,從中研悟。不管別人怎么做,我還是這么做了。竊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剔除那一陣風般吹過的Q中糟粕,提取其精華,以饗自己。
教學需要反思,Q動也一樣。就是在反思中我才發(fā)現(xiàn),Q動教研,選擇的主題一次最好只有一個。主題多了,參與的Q員們目光很難聚焦,“樓上”剛剛說起主題甲的話題,許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遠程Q員需要時間思考,需要時間打字輸入),“樓下”就會有Q員突然對乙話題發(fā)出議論,倏忽間的語境轉移,常常導致甲主題被稀釋,乙主題也被淡化,而教研的方向也在這一瞬間被歧化了,等到群主(或者題主)把方向矯正過來,寶貴的教研時間已經流失,教研重心也偏離了不少。即使專注于一個主題的研究,對Q員們一次輸入的字數(shù),也應該有必要的限制,原因在于一次輸入(有的就是從整塊的文章中復制而來的)的文字太多時,其他Q員還沒有讀完,另一Q員輸進的新文字就又跳了出來,把樓上的“大篇幅”從視窗里給擠走了。這樣,你花費了大量精力的“大篇幅”又有什么意義?這也啟示我們:群主得提前準備,必須把準備的文字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用于Q動Q研即時引領、即時矯正。Q動時一次輸入多少文字最好?我以為不超過50字為宜。從信息接收的角度看,這樣不僅方便了別人的閱讀,也能給更多的Q員提供展示的機會。我一向反對霸權,同樣反對Q動中的霸權,因為Q動本就是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教研互動,當你使用Q語霸權時,別的Q員們進行的互動與普通的文本閱讀又有什么兩樣?
中國有句名言:行成于思;由此我仿造了一句,Q動時“德先于知”。Q動需要Q德支持。什么是Q德?就是讓別人順利進行Q動的道德;就是讓自己展示正面形象的道德。Q動為什么需要Q德?那是因為我看見,不少Q員在Q動時,時不時來一點野東西、一點葷東西,給相對嚴肅的教研不合時宜地注入不和諧的濁流。不錯,教研是需要輕松,可是,“野”、“俗”與“葷”,就是教研需要的輕松嗎?我還真不敢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