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失范到緊張:青少年越軌行為研究的衍變及本土化視角

2012-04-29 19:18翟進
社會科學研究 2012年3期
關鍵詞:失范

〔摘要〕 有關青少年越軌的理論經歷了“從失范向緊張”的視角轉向歷程,特別是羅伯特·阿格紐提出的一般緊張理論(GST),有著豐富的研究內容。在分析上述理論轉變歷程的基礎上,本文對未來我國本土化研究域的選擇提出了初步的設想。我國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研究視角可從青少年越軌行為產生的環(huán)境、路徑、次文化團體以及社會控制、越軌青少年及其重要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矯正社會工作等多方面展開。

〔關鍵詞〕 失范;青少年越軌;一般緊張理論;本土化選擇

〔中圖分類號〕C9135;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2)03-0115-05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矯正青少年越軌的‘緊張理論研究”(08JC840008)

〔作者簡介〕翟進,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南京 210093。

在我國,有關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學和犯罪學兩個領域。社會學對越軌的研究更多的是介紹西方越軌理論,或者單獨分析某一個越軌現(xiàn)象,研究的數(shù)量和質量均不容樂觀。在CNKI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中,選取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1999-2011年在核心期刊發(fā)表的標題含有“越軌”的研究文獻,其數(shù)量為100篇,13年間平均每年不足10篇,而對于犯罪學,其學科發(fā)展狀況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日益高漲的犯罪浪潮沖擊下,作為應答性的產物,犯罪學才慢慢地從刑法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我國仍是一個充滿‘稚氣的學科,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學術品格,沒有自己的專業(yè)槽,沒有真正發(fā)揮對實踐的引領作用?!薄?〕而此時,一些影響較大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卻頻頻發(fā)生,如馬加爵故意殺人案、張超搶劫碎尸案、藥加鑫交通肇事殺人案等惡性犯罪事件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各方爭議,這些案件的當事人均受過良好教育,案發(fā)前均沒有不良前科,但是卻都采取了極端方式,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這些惡性事件為什么會頻頻發(fā)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當事人采取如此極端的行為?公眾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迫切需要加緊梳理現(xiàn)今有關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理論脈絡,追蹤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拓寬我國青少年越軌研究的本土化視角。

一、越軌理論發(fā)展的脈絡:從失范到緊張

回顧整個西方學術界有關越軌理論發(fā)展的歷程,首先離不開涂爾干的貢獻。在其經典著作《自殺論》一書中,涂爾干通過對自殺這一越軌行為進行類型分析,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除了利己主義自殺和利他主義自殺以外,還有第三種類型的自殺即“反常的自殺”(也有翻譯為失范型自殺):“工業(yè)危機或金融危機之所以使自殺人數(shù)增加,并非由于這些危機使人貧困,因為繁榮的機遇也產生同樣的結果;而是由于這些危機打亂了集體秩序。對平衡的任何破壞,哪怕由此而導致更大的富裕和生活的普遍提高,也會引起自殺。每當社會機體發(fā)生重大的調整時,不管是由于迅速的發(fā)展還是由于意外的災難,人都容易自殺”〔2〕,這一類型的自殺所特有的形式是“惱怒和厭惡,繼發(fā)性的變化則是強烈地指責一般的生活以及強烈地指責某一個人(殺人-自殺)”〔3〕。在書中,“自殺”這一社會現(xiàn)象,是涂爾干研究的切入角度,通過說明“失范型”自殺和其他自殺類型的區(qū)別,涂爾干展示了社會學研究的新方法。在熟練運用嚴謹分析方法的同時,法國人特有的發(fā)散性思維散見于文字段落間, “社會反常狀態(tài)”亦即“失范”的描述,屬于一種較為抽象、含混、讓讀者眼前一亮的帶有一點點隱喻意味的說明,只言片語,間雜于文字之間,但恰恰是這些只言片語,卻為后來有關越軌行為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富有想像力的理論空間。

第一個敏銳抓住這個思想火花的是美國社會學家默頓。1938年,默頓以“社會結構與失范”為題,運用系統(tǒng)的邏輯分析方法,分析了引發(fā)越軌行為產生的社會文化原因〔4〕,默頓選取社會文化結構中的兩個要素——文化認可的目標和可接受的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手段作為分析的出發(fā)點,指出社會結構對實現(xiàn)目標手段的限制,導致一部分群體會以越軌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需要指出的是,默頓并沒有對失范做進一步的解釋和分析,在正文中“anomie”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只有3次,但默頓首次將越軌、失范以及后來理論發(fā)展中涉及到的壓力、緊張等幾個較為重要的范疇放在一個整體的理論研究框架里面,并使得社會學對越軌行為的研究從理論層面向實證層面轉化的方向更加清晰,從而引發(fā)了在社會學領域研究越軌行為(失范)的熱潮。奧爾伯特·科恩在1965年提出:“默頓的‘社會結構與失范提出了關于越軌行為的一般化理論,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剩下來的任務是進一步的分類、吸收、概念化以及整合了”〔5〕,其興奮之情溢于文字之間。這說明,當時主流的研究方向或者思路是:遵循默頓的整體框架,繼續(xù)尋找有關越軌行為的一般性理論。正是在這個思路的引領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越軌理論經歷了短暫的興盛,除了亞文化理論以外,標簽理論、差異交往理論、控制理論等紛紛出爐。其中,理查德·A﹒克勞沃德(Richard A﹒Cloward)和洛依德·E﹒歐林(LloydE. Ohlin)這兩位學者提出的亞文化理論首先得到了政策應用。該理論同意奧爾伯特·科恩關于大多數(shù)失足青少年都來自較低的工人階級的說法,但他們認為,“危險”最大的男孩是那些已經內化了中產階級價值觀,并被鼓勵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努力爭取到一個中產階級前途的男孩。當這些男孩不能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時,特別容易產生越軌行為?!?〕也正是克勞沃德和歐林的著作,引起了當時美國司法部長的注意,他們被請求協(xié)助制定關于青少年犯罪的政策。結果是,政府通過了《1961年青少年犯罪預防和控制法案》,該法案的理論基礎是由他們制定的一整套綜合行動計劃,并且成為林德·約翰遜總統(tǒng)“反貧窮戰(zhàn)爭”的理論基礎〔7〕,此刻,有關越軌的研究從理論到應用達到了一個頂峰。

然而,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最終獲得可見的成果好像只是:為沒有就業(yè)機會的人們增加致富機會的嘗試遭到了強有力的政治抵制,這項計劃最終沒有獲得成功”〔8〕,這對整個越軌理論的研究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一些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這一理論。1969年,赫希(Hirschi)提出了一個新看法,將科恩、克勞沃德等人的理論重新命名為“緊張理論”,因為這些理論將越軌行為的原因均歸結為緊張?!?〕從此,對緊張的研究開始成為越軌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從1980年代始,在美國開始興起以羅伯特·阿格紐為代表的一般緊張理論(GST),并逐步成為理論發(fā)展的新主流。

二、一般緊張理論(GST)的方法論轉向

羅伯特·阿格紐的論文《失范和成功:目標對失范的影響研究》是初步涉及緊張研究的嘗試,主要研究內容是對成功目標和失范間關系的檢驗。數(shù)據(jù)來自1973年哈里斯民意調查,涉及樣本3001份。通過對指標的提取和分析,阿格紐認為成功取向和越軌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這一發(fā)現(xiàn)可以很容易解釋為:隨著成功取向的提高,目標變得越來越難以獲得滿足。〔10〕在隨后的分析中,阿格紐指出,這一發(fā)現(xiàn)帶來的重要涵義是:首先,在最普通的意義上,研究支持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要求,即認為應該注意到目標差異性在失范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其次,失范受成功目標的影響,但成功目標不依賴于社會階級而獨立存在。默頓的理論認為,下層階級的成員因為缺少實現(xiàn)成功目標的手段,因而更容易發(fā)生越軌行為,而其他研究者卻發(fā)現(xiàn)這種階級間的差異僅僅只是比較輕微,因而默頓的越軌理論是錯誤的。阿格紐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認為,默頓的“越軌”理論不必要放棄,只需要做修正,應將著眼點集中在成功目標的差異上。 阿格紐還認為,研究結論將有助于理解其他學者有關失范的一些發(fā)現(xiàn)以及涂爾干失范論述中有關無限制欲望的闡述?!?1〕

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對默頓理論的修正。如果回顧整個有關越軌的理論進展,涂爾干在整個越軌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方向性的,他提出了研究的原則:一種社會現(xiàn)象只能通過另一種社會現(xiàn)象去解釋〔12〕。然而從哪里入手,卻是默頓的貢獻。默頓將涂爾干有關越軌的理論具體化到“文化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手段”之間的斷裂。默頓所指的文化目標是唯一的或者是一元的,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目標,因為所屬階級的不同,導致了越軌行為發(fā)生的差別。這一視角是符合涂爾干的設想的,無論是文化還是越軌行為背后所附屬的階級特性,均屬于社會現(xiàn)象的視角,是一個宏觀的視角。羅伯特·阿格紐對默頓的修正,是將默頓原有的唯一的文化目標修改為多樣的不同目標,即目標差異性,而且恰恰是目標的差異性而不是階級的差異性,導致了越軌行為的差異性。這時,理論的隱含根基和默頓不一樣了,階級的差異性更多的是社會結構性的,而個人選擇目標的差異性則傾向于個人的屬性。一般緊張理論(GST)將更多的焦點集中于個人因素上了,雖然羅伯特·阿格紐認為自己的研究是修正,但其實是一種根本性轉向,是從方法論上的根本轉變,開始從結構功能主義取向向個人主義取向轉變。

在隨后的研究中,羅伯特·阿格紐的研究策略是:選取可能和越軌行為有關的某個單一因素,進一步拓展越軌研究的領域。這些因素有:體罰、自主性、相貌。通過體罰和青少年越軌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兩種不同形式的懲罰方式,一是間斷性懲罰,二是前后不一致的要求。這兩種懲罰方式會對越軌行為的產生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因此,只有當父母親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性的時候,體罰才能有效降低越軌行為的產生,反之則會促進越軌行為的產生。另外,體罰的結果可能會引發(fā)兒童的神經質?!?3〕通過相貌對青少年人格即行為的影響研究,阿格紐發(fā)現(xiàn)(1984年),相貌對越軌行為有明顯的負效應,而對分數(shù)、自我概念、幸福程度和期望具有正效應。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個體,將會獲得略微高一點的分數(shù),發(fā)展更加正向的自我觀念,更加幸福,擁有更高的職業(yè)期望和對自我發(fā)展的更高需求,越軌行為也更少些。但這并不意味著那些外表不具有吸引力的個人會發(fā)展出負面的品質,并在社會交往行為、孤獨、憤怒、挫折、誠實和善良等價值觀方面不具有明顯作用?!?4〕通過自主性和青少年越軌的研究,阿格紐發(fā)現(xiàn),對自主性的需求和青少年的越軌行為具有明顯的正相關。在其中,有關緊張的數(shù)據(jù)顯得特別引人注目?!?5〕該項研究使阿格紐開始意識到緊張這一變量在青少年越軌研究中的重要性。

1985年,羅伯特·阿格紐首次提出了經過修正的緊張理論,其主要觀點是:已有的緊張理論基于的假設認為,挫折來源于目標尋求過程中的障礙。然而,對于個人來說,羅伯特·阿格紐認為,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特定的目標,還包括避免出現(xiàn)痛苦或者令人厭惡的情境。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避免痛苦的努力也可能遇到障礙,從而使青少年產生挫折,造成青少年的緊張,可能導致青少年嘗試非法逃避或者因為憤怒而發(fā)生越軌。這兩種障礙有時是合二為一的,例如,某個青少年在學校里面經常被老師批評可能會導致他產生挫折感,因為他沒有辦法躲避這種批評,或者經常性批評會妨礙他的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谝陨霞僭O,羅伯特·阿格紐采用路徑分析的方法,設立了青少年越軌行為模型(見圖1)。厭惡性環(huán)境、社會控制、亞文化越軌三種主要因素導致青少年越軌的產生,這三種因素互相影響。其中,厭惡性環(huán)境會產生一個中介變量——憤怒,導致青少年越軌?!?6〕

圖1 修訂的緊張理論路徑模型

歸納上述阿格紐的觀點,假如社會認同的目標是追求某種利益,那么默頓的越軌指的是,在“趨利”過程中,遇到了障礙,產生了挫折感。而阿格紐所指的不僅僅是趨利還包括“避害”,或單獨遇到障礙或同時遇到障礙,從而產生了挫折感。對青少年的越軌行為而言,默頓所言的越軌,沒有說明在青少年眼中的周圍環(huán)境是安全的還是有害的,而阿格紐則加入了這一研究變量,研究的結論則是:青少年躲避遭遇到的苦痛時遇到的障礙是引發(fā)其越軌行為的主要誘因。這一結論在中國文化情境中也有類似的表述,例如林沖的“逼上梁山”,常見的俗語“被逼無奈”、“惹不起還躲不起嗎”等,均類似于阿格紐所言的“避害所遇到的障礙引發(fā)越軌行為”這一情境。

關于緊張理論的修訂發(fā)表以后,阿格紐所做的工作是圍繞這一理論開展一系列研究,一般緊張理論(GST)正式形成。阿格紐認為,一般緊張理論是在其他有關緊張研究基礎上,提出了一個關于犯罪/越軌研究的綱要。和其他理論相比,緊張理論明確關注和他人的負面關系——這一關系是越軌青少年本人所不愿意面對的(見表1)。在面對不愿接受的負向關系時,青少年會產生緊張,其類型是:1.無法達正向的價值目標;2.移除已經獲得的正向價值刺激物;3.負向刺激物的出現(xiàn)。

表1 緊張理論和其他理論的區(qū)別

社會關系類型青少年越軌的原因

社會控制理論重要關系的缺乏不受控制,從而發(fā)生越軌行為

社會學習理論其他越軌青少年的正向關系將越軌行為接受為正當行為

緊張理論與他人的負面關系負面關系產生的負面情緒(通常表現(xiàn)為憤怒)及其他相關情緒所產生的壓力

阿格紐認為,當緊張出現(xiàn)時,青少年會形成不同應對策略,這些不同的應對策略相互影響,導致最終一部分人會發(fā)生越軌行為。應對策略分別是:1.認知應對策略:忽視/降低負向的重要性、結果的正向放大/負向縮小、責任承擔;2.行為應對策略:結果的正向放大/負向縮小、報復行為;3.情緒應對策略:藥物的使用、身體鍛煉、深呼吸技巧、協(xié)商、生物反饋與放松治療。

究竟采納哪種應對方式?阿格紐認為首先需要分析影響應對方式選擇的約束性因素,包括:個人初始的目標/價值觀/認同、個人應對的資源、傳統(tǒng)的社會支持、越軌方式的約束性因素、宏觀層面因素等變量。其次,還需要分析個人越軌傾向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特有的性情、已有的學習歷史、青少年的信仰、青少年對負面情境的歸因等幾個方面。〔17〕根據(jù)阿格紐的上述分析,可以制作出一般緊張理論研究視角的整體邏輯框架(見圖2),在此邏輯框架內,可對其中每一要素進行測量,并最終用于越軌/非越軌的預測。

三、青少年越軌行為本土化研究視角

西方理論界在越軌行為研究上呈現(xiàn)的總體特征是:從中觀走向微觀,從理論架構走向理論與經驗測量相結合。而國內已有研究在涉及青少年越軌行為的原因探討時,大都從 “家庭、學校、社區(qū)”三方面進行討論,展現(xiàn)的是一幅三個互相獨立、彼此沒有邏輯關聯(lián)的越軌發(fā)生路徑。其不足之處有兩方面:一是作為越軌主體(研究中心)的青少年本身,其所思和所為沒有在這一路徑中得以體現(xiàn)。二是影響越軌原因的家庭、學校、社區(qū)等因素沒有作出進一步的深入分析。例如,從家庭結構對越軌行為影響的角度考慮,不同類型的病態(tài)家庭結構(如三角纏、倒三角等)和越軌行為的關系等,從來沒有被納入到越軌行為研究的框架里。因此,綜合西方有關青少年越軌理論以及圍繞理論開展的經驗性研究,我國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研究視角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青少年越軌行為產生的環(huán)境研究。針對越軌行為發(fā)生時行為者本人周圍的環(huán)境,特別是引發(fā)行為越軌者個人挫折和苦痛的環(huán)境研究。這一環(huán)境研究的涉及面既包括越軌者個人的群體環(huán)境,如朋輩群體環(huán)境、學校(場所)環(huán)境,也包括家庭環(huán)境、社區(qū)環(huán)境、地域環(huán)境以及社會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個社會環(huán)境是一個正負環(huán)境的綜合體,既包括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發(fā)展和舒緩壓力的正環(huán)境,也包括促進青少年壓力增加的負環(huán)境,正負環(huán)境的綜合體形成了對青少年個體實際壓力大小和越軌行為可能性的評定。

2.社會控制與青少年越軌行為研究。 在傳統(tǒng)意義上理解社會控制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影響,二者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也就是,社會控制力越強,青少年發(fā)生越軌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社會控制力越弱,青少年發(fā)生越軌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如果從緊張理論角度引入個體憤怒這個變量,就會發(fā)現(xiàn)社會控制對青少年的影響往往會體現(xiàn)在個體的憤怒以及憤怒的轉移上。社會控制力度越大,青少年累積的憤怒越多,就越有可能導致憤怒的轉移,在其他方面出現(xiàn)更多的越軌行為。因而,對社會控制力的測量,以及適度控制力的把握和理解,將是這一研究域的重點和難點。

3.青少年緊張―越軌發(fā)生路徑研究。在青少年越軌發(fā)生初期,存在著一個個體的緊張狀態(tài)。然而,個體的緊張狀態(tài)并不一定會導致越軌行為發(fā)生,在從個體緊張到越軌行為發(fā)生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連續(xù)譜。對這個連續(xù)譜上發(fā)生的關鍵事件的分析,將會剖開青少年越軌行為的具體過程和具體細節(jié)。從個體越軌的細節(jié)入手,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到越軌行為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機制。初步的劃分可以解釋為緊張―刺激物―越軌行為這一連續(xù)發(fā)生的過程。在這一連續(xù)譜過程中,關鍵路徑節(jié)點的發(fā)現(xiàn)和挖掘,將會使得研究的意義更加深刻,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加深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理解,更大的意義在于為未來青少年越軌行為預防策略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4. 青少年越軌的次文化團體研究。次文化團體,也稱為亞文化團體,是社會學的一個傳統(tǒng)研究領域。次文化團體假定在青少年中存在著有別于一般團體的團體氛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發(fā)生,很多情況下是受到次文化團體成員不適當?shù)恼T導產生的,實際上這個次文化團體本身就往往處于暴力的中心。在這個領域開展研究,可以從次文化團體對越軌青少年的影響程度以及次文化團體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預防作用兩方面,開展次文化團體與青少年越軌行為之間的相關因素探討。

5.越軌青少年及其重要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研究。重要他人一般指的是對青少年行為有著重大影響的個人,通常是青少年的父母、親屬或者青少年自己認可,能直接影響青少年行為選擇的他人。青少年和重要他人在互動中的心理狀態(tài),也能從另外一個側面體現(xiàn)緊張與越軌之間的關系。這一研究的難點在于雙方心理狀態(tài)的測量,需要建立系列的測量量表和數(shù)據(jù)分析庫,因而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領域。

6.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越軌的矯正社會工作研究。針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頻頻發(fā)生,社會工作專業(yè)人員開始介入和矯正青少年的越軌行為。經過若干年發(fā)展,我國現(xiàn)有矯正社會工作已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矯正工作模式。如上海的“專職社工預防模式”、杭州的“志愿者預防模式”、鄭州的“社區(qū)文化預防模式”、武漢的“預警系統(tǒng)預防模式”等。從矯正工作未來發(fā)展趨勢看,上述模式都離不開專業(yè)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從矯正社會工作實務角度去研究如何矯正和改善青少年現(xiàn)有行為狀態(tài),將有著較大的理論研究和實務探索的空間。因而,我們除了學會一些基本知識外,在涉及到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qū)工作的介入策略時,還有待于繼續(xù)總結和糾正。

〔參考文獻〕

〔1〕張旭.刑事政策、刑法學和犯罪學三者關系的梳理與探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2).

〔2〕〔3〕〔法〕埃米爾·迪爾凱姆.自殺論〔M〕.馮韻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226,275.

〔4〕 Robert K. Merton. 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 (October,1938), pp. 672-682.

〔5〕 Albert K. Cohen, The Sociology of the Deviant Act: Anomie Theory and Beyon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30, No. 1. (Feb., 1965), pp. 5-14.

〔6〕〔英〕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M〕.趙旭東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99-200.

〔7〕〔8〕〔美〕喬治·B·沃爾德,托馬斯·J·伯納德,杰弗里·B·斯奈普斯.理論犯罪學〔M〕.方鵬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180-181,181.

〔9〕曹立群,周愫嫻.犯罪學理論與實證〔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7.122,124.

〔10〕Agnew, R. ,Success and Anomie: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Goals on Anomie.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Vol. 21, No. 1,Winter,1980,pp. 53-62.

〔11〕Robert S. Agnew,Success and Anomie: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Goals on Anomie,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Vol. 21, No. 1 (Winter, 1980), pp. 62-63.

〔12〕〔法〕埃米爾·迪爾凱姆.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M〕.胡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79.

〔13〕Agnew, R.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Delinquency: A Research Note.Youth Society, vol15,No.2,December, 1983,pp.225-236.

〔14〕Agnew, R. ,The Effect of Appearance on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Are the Beautiful Really Good ?. Youth Society,Vol. 15 No.3,March,1984,p.296.

〔15〕Agnew, R. ,Autonomy and Delinquency.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Vol. 27, No. 2 .Apr. 1984,p.237.

〔16〕Agnew, R. , A Revised Strain Theory of Delinquency.Social Forces, Vol. 64, No. 1 Sep.,1985,p.154.

〔17〕Agnew, R. ,Foundation For a General Strain Theory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Criminology, volume 30 Number 1,1992,pp.47-48.

(責任編輯:何 頻)

猜你喜歡
失范
當今社會孝道倫理失范探析
芻議高校檔案管理失范及對策
官員該如何守住道德底線
“讀題時代”網絡新聞標題的失范與規(guī)范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實現(xiàn)及其引導
我國基層政府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課堂教學文化失范研究
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問題的成因淺析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
重塑基層政府信任的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