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摘要:本文從“雙順差”現(xiàn)象入手,對我國民間資本累積情況進行一個粗略的估算。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的外資企業(yè)和政府部門沒有形成資本相對過剩的情況,真正處于資本過剩狀態(tài)的是中國企業(yè)和民間部門。
關鍵詞:雙順差;民間資本;凈剩余
Abstract:Based on“double gap”theory,this paperroughly estimate the private capital stocking volume in our country,finding out that the Chinese foreign capital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didnt form the capital relatively superfluous, real capital surplus exsits in the Chinese enterpris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Key Words:double surplus,private capital,net surplus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2)06-0042-04
一、引入國際收支順差估算民間資本“剩余”問題的原理
(一)民間資本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關于“民間資本”的概念分析角度不盡相同,具體問題上也存在著某些分歧,但是其共同點是非常明顯的,即以所有制為標準,將民間資本界定為與“政府資本”相對立的“非政府”部門擁有的資本。能夠明確劃定這一界限的自然是產(chǎn)權標準了。當然,這種產(chǎn)權標準,既可以基于所有權也可以基于使用權。關于民間資本概念的文獻中,在產(chǎn)權歸屬標準方面,民間資本除了“非政府、非官方”的“民間”特征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產(chǎn)權歸屬特征——非外資:即來源于外資或由外國投資者投入的資本,不屬于“民間資本”范疇。可見,民間資本的概念,在產(chǎn)權歸屬的標準上,除了強調與“政府、官方”的對立外,還特別強調與“國外”的對立,即強調“本國的民間”的概念,強調民間資本必須是本國的資本。
(二)基本原理與估算公式
一國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從收入的角度來看可以寫成:GDP=C+SP+SF+SG
其中C表示本國的消費總水平,包括個人消費和政府的日常消費;SP表示本國本土企業(yè)的儲蓄和本國個人(家庭部門)的儲蓄;SF表示外資企業(yè)在華投資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外資企業(yè)的收益匯出和再投資收益兩部分;SG則表示本國政府的儲蓄,等于本國政府收入減去本國政府的日常消費支出。
一國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從支出的角度可以寫成:GDP=C+IP+IF+IG+X-M
其中IP表示本國本土企業(yè)的投資;IF表示本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包括凈增加的新引進外資和原有的外資企業(yè)的收益在我國的再投資;IG表示本國政府的投資支出;M和X分別表示本國的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
根據(jù)上述公式我們可以得出:
C+SP+SF+SG=C+IP+IF+IG+X-M
其中的C+SP+SF+SG表示本國生產(chǎn)商品和勞務的總收入,SP+SF+SG表示本國年產(chǎn)出收入中的積累部分即本國儲蓄。這些儲蓄中的SP+SG部分是歸屬本國的個人(家庭)、企業(yè)和政府形成本土儲蓄,這些收入以價值形式形成這些部門的債權,也是這些部門可以運用的資本量;SP部分就是本國的民間部門的儲蓄增量,這些民間部門的資本是民間部門的債權,表示民間部門可以動用的資本來源。
與本國的總收入水平C+SP+SF+SG相對應的是本國的支出水平C+IP+IF+IG,兩者的差額(C+SP+SF+SG)-(C+IP+IF+IG)=X-M表示本國產(chǎn)出超出本國消耗的剩余部分,也就是本國未消耗而凈流出到國外的那部分財富,形成本國對國外的債權,其數(shù)值為X-M。與本國總儲蓄SP+SF+SG對應的本國總投資IP+IF+IG之間的差額也等于X-M,其含義與上述分析相同。
與本國部門儲蓄SP+SG相對應的是本國的投資IP+IG,兩者的差額為(SP+SG)-(IP+IG)=(IF-SF)+(X-M),表示的是本國生產(chǎn)的總收入中扣除本土投資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形成本國部門儲蓄增量減去本國部門資本使用增量后形成的本國部門凈剩余的剩余資本增量,是本國部門的債權凈增量。通過恒等式可以得出,所形成的是本國部門的債權凈增量,等于本國部門對非本國部門的債權,包括對外國部門的凈債權(X-M)和對在本國投資的外資部門的債權(IF-SF)。
與本國的民間部門儲蓄SP相對應的本國民間部門的投資IP二者的差額表示本國民間部門的儲蓄增量與本國民間部門資本使用增量之間的差額形成本國民間部門的債權凈增量:(SP-IP)=(IF-SF)+(X-M)+(IG-SG)。
(SP-IP)代表本國民間部門通過生產(chǎn)獲得收入CP+SP后未能被本國民間部門完全消耗掉而形成的剩余量,這個剩余量也正是本國民間部門債權的凈增量,將歷年凈增量加和則可以得出這些年來民間部門所形成的剩余資本量水平。
對這一剩余量水平的考察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債權債務關系上講,這一民間部門剩余資本凈增量,也就是本國民間部門債權凈增量,表示了本國民間部門與其他各部門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剩余凈增量為正,也就是說本國民間的債權凈增量為正,表明本國民間部門資本的相對豐富,具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在國際和國內的金融市場上處于相對優(yōu)勢。另一方面,從資本利用效率的角度講,這一民間部門剩余資本凈增量,恰好等于其他各部門對民間部門的資本利用凈量,包括:外國部門所利用的本國儲蓄(X-M),本國外資部門所利用的儲蓄(IF-SF),政府部門所利用的儲蓄(IG-SG)。如果這一民間剩余資本凈增量為正,說明本國民間部門多生產(chǎn)少消耗而形成的剩余被其他各部門所利用,也就是說其他部門以較高的資本利用率吸收了本國民間部門未能利用的剩余的資本量。
二、民間資本“剩余”問題的實證估算
依據(jù)上述原理,我們可以對中國資本流動進行估算,將統(tǒng)計口徑逐步向民間資本靠近,只要核算了歷年的流量水平,就可以對最終的存量演變進行一個粗略的估算。
(一)國民經(jīng)濟整體的對外債權
首先就國內收入與國內支出的差額(C+SP+SF+SG)-(C+IP+IF+IG)=X-M進行考察,以下為按支出法核算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各部分構成。
表1:支出法核算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構成
年份 支出法國內生產(chǎn)總值(億元) 最終消費
支出 資本形成
總額 貨物和服務
凈 出 口
1995 63216.9 36748.2 25470.1 998.6
1996 74163.6 43919.5 28784.9 1459.2
1997 81658.5 48140.6 29968.0 3549.9
1998 86531.6 51588.2 31314.2 3629.2
1999 90964.1 55636.9 32951.5 2375.7
2000 98749.0 61516.0 34842.8 2390.2
2001 108972.4 66878.3 39769.4 2324.7
2002 120350.3 71691.2 45565.0 3094.1
2003 136398.8 77449.5 55963.0 2986.3
2004 160280.4 87032.9 69168.4 4079.1
2005 186700.9 96918.1 79559.8 10223.0
2006 222240 112631.9 92954.1 16654
2007 265833.9 131510.1 110943.2 23380.6
2008 314901.3 152346.6 138325.3 24229.4
2009 345023.6 165526.8 164463.5 15033.3
通過表1可以看出,1995-2009年15年間,我國持續(xù)存在著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大于零的狀況。這表明我國國內收入與國內支出的差額(C+SP+SF+SG)-(C+IP+IF+IG)=X-M>0,即全國總體上存在著收入大于支出的狀態(tài),其差額則形成了我國每年凈剩余,這些收入也對應著我國凈出口到國外的商品和服務量,由此形成我國的在經(jīng)常項目的外匯凈流入,形成了我國對其他國家的債權凈增量。通過計算可得出,1995年到2009年間,我國資本剩余累積存量為116407.3億元。
圖1:1995—2009年全國凈出口形成的資本剩余總額
(二)本土部門的債權水平
本土部門儲蓄SP+SG與本國的本土部門的投資IP+IG的差額為(IF-SF)+(X-M)。這里的IF是每年吸收的直接投資FDI總量,而SF則是外國在華直接投資所獲收益。表2是依據(jù)我國歷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和歷年人民幣匯率水平計算所得的IF和SF數(shù)據(jù)。
表2:全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和投資收益比較
年 份 直接投資數(shù)量(千美元) 投資收益量(千美元) 人民幣匯率 直接投資數(shù)量(億元) 投資收益量(億元)
1995 35849000 9953000 835.10 2993.75 831.18
1996 40180000 11679000 831.42 3340.65 971.02
1997 44236170 16714500 828.98 3667.09 1385.60
1998 43751886 22023923 827.91 3622.26 1823.38
1999 38752450 22277675 827.83 3208.04 1844.21
2000 38398664 26537034 827.84 3178.80 2196.84
2001 44241291 27711204 827.70 3661.85 2293.66
2002 49307977 22339091 827.70 4081.22 1849.01
2003 47076719 22812820 827.70 3896.54 1888.22
2004 54936483 22684596 827.68 4546.98 1877.56
2005 79126731 26506547 819.17 6481.82 2171.34
2006 78094666 37155160 797.18 6225.55 2961.94
2007 149623710 54848758 760.40 11377.39 4170.70
2008 160878179 57440521 694.51 11173.15 3989.30
2009 110000000 63200000 683.10 7514.10 4317.19
IF與SF的差異明確表明在過去的15年間,外資在華的消耗量遠遠大于其在華產(chǎn)出量,從而形成了外資部門對國內本土部門的債務。另外,15年間(X-M)所形成的本國政府和本土部門的資本的總量水平為44398.07億元。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總體上產(chǎn)出大于國內,造成出口大于進口即國外對我國產(chǎn)品的凈消耗,但是我國的外資部門并不是產(chǎn)出大于消耗,而是消耗(FDI)大于產(chǎn)出(投資收益)。也就是說,我國的總產(chǎn)出大于國內消耗,其剩余量并非來自于在我國投資的外資部門節(jié)省,而只能來自于國內本土部門通過產(chǎn)出大于消耗形成的節(jié)省。除此之外,本土部門還進一步彌補了在本國投資生產(chǎn)的外資部門的消耗大于產(chǎn)出的差額,從而形成了本土部門對本國外資部門的債權。綜上所述,本國部門產(chǎn)出大于消耗,并將節(jié)省的產(chǎn)品和勞務進行出口,所形成對國外部門的債權達116407.3億元;本國部門對本國外資部門的債權達44398.07億元。兩部分加總可以得到本國部門因收入大于支出而形成的資本剩余量約為160805.4億元。
圖2:1995—2009年利用外資形成的資本剩余額
(三)民間部門債權水平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本國部門的剩余資本從生產(chǎn)的角度看,主要來源于本國企業(yè)和家庭的貢獻,但是本國政府也參與了收入分配和支出消耗。為了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債權債務關系,從而確定本國各部門的資本形成量,有必要進一步厘清本國政府和本國民間部門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從而最終確定本國民間部門的資本剩余水平,這一水平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討論的(SP-IP)=(IF-SF)+(X-M)+(IG-SG)??紤]到政府的消費性支出CG,存在IG-SG=(IG+CG)-(SG+CG)=財政支出-財政收入。
表3是1995—2009年我國的財政收支狀況。通過歷年財政收支間差額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出政府部門自1995—2009年累積的債務總水平約是28988.79 億元。
表3:全國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比較
年份 財政收入(億元) 財政支出(億元) 收支差額(億元)
1995 6242.20 6823.72 -581.52
1996 7407.99 7937.55 -529.56
1997 8651.14 9233.56 -582.42
1998 9875.95 10798.18 -922.23
1999 11444.08 13187.67 -1743.59
2000 13395.23 15886.50 -2491.27
2001 16386.04 18902.58 -2516.54
2002 18903.64 22053.15 -3149.51
2003 21715.25 24649.95 -2934.70
2004 26396.47 28486.89 -2090.42
2005 31649.29 33930.28 -2280.99
2006 38760.20 40422.73 -1662.53
2007 51321.78 49781.35 1540.43
2008 61330.35 62592.66 -1262.31
2009 68518.30 76299.93 -7781.63
綜上所述,依照非政府、非外資的觀念所確定的民間部門存在著明顯的產(chǎn)出大于消耗的問題,其剩余的產(chǎn)品和勞務供國外部門使用。國內民間部門所形成的債權是歷年來形成但尚未投資的剩余資本,這些資本表現(xiàn)為對國外部門的債權116407.3億元、對國內生產(chǎn)的外資部門的債權44398.07億元,以及對國內政府部門的債權28988.79億元,合計為189794.16億元。
圖3:1995—2009年全國財政收支形成的資本剩余總額
三、結論:估算結果的成因和趨勢淺析
雖然作為一個整體,中國經(jīng)濟處于明顯的資本過剩狀態(tài),分析中國經(jīng)濟的構成部分發(fā)現(xiàn):中國的外資企業(yè)和政府部門不但沒有形成資本相對過剩的情況,反而處于明顯的“透支”狀態(tài),真正處于資本過剩狀態(tài)的是中國企業(yè)和民間部門。民間部門彌補了國內外資部門和政府部門的透支后,形成了中國總體的資本過剩水平。
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二元經(jīng)濟結構和農民工社會保障成本的缺失夸大了中國產(chǎn)品的成本優(yōu)勢,導致中國長期處于對外凈出口狀態(tài),這一優(yōu)勢進一步引發(fā)大量資本流入,導致國內形成嚴重的生產(chǎn)大于消耗、收入大于支出的狀況。
二是居民社會保障不足,導致中國居民不能在充足社會保障的前提下適度增加消費,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導致本土企業(yè)投資動力下降。
三是國內需求不足,加重了國內生產(chǎn)對國外消費市場的依賴,使國內投資越發(fā)依賴國外市場,同時也加劇了資本過剩。
因此,要徹底化解民間資本凈剩余的結構性矛盾,根本出路還在于完善社會保障,開啟國內消費市場,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提高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應利用好當前資本存量,以資本優(yōu)勢提高產(chǎn)業(yè)競爭力,發(fā)揮好國內潛在市場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Chenery,H.B.&Strout,A.M.Foreign Assis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Vol.56.P679-731.
[2]李揚.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的資金流動[J].經(jīng)濟研究,1998,(2).
[3]余永定,覃東海.中國的雙順差:性質、根源和解決方法[J].世界經(jīng)濟,2006,(3).
[4]李含琳.西部地區(qū)民間資本啟動機制及策略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第15卷,第2期.
[5]黃一嵐.浙江省民間資本發(fā)展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5)(上旬刊).
[6]倪楨梁,李芳,荊彥婷.對啟動民間資本發(fā)展經(jīng)濟的探討[J].統(tǒng)計與咨詢,2006,(2).
(責任編輯 孫 軍;校對 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