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民 史政杰
【摘 要】 文章在界定了公司治理、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三者內涵的基礎上,從具體目標、主體、對象方面討論了三者的區(qū)別,并闡述了三者的聯系:財務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共同構成財務二重性,三者終極目標具有一致性。
【關鍵詞】 公司治理; 財務治理; 財務管理
引 言
目前,學術界對公司治理、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關系的研究散見于有關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的論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蔣穎在《構建我國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的現實思考》一文中提到“公司治理和財務治理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概念,但財務治理是制衡機制,財務管理是運行機制”;楊淑娥和金帆在《關于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的思考》中提到公司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都是財務報告的影響因素,但財務治理是一種制衡機制,財務管理是一種運行機制,財務治理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此外,申書海和李連清在《試論公司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的關系與對接》一文中較為系統地對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作了詳細論述,并提出了兩者對接的途徑;衣龍新和何武強在《財務治理、公司治理與財務管理辨析》中分財務治理與公司治理、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兩部分對財務治理、公司治理和財務管理三者的關系作了論述。根據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蔣穎、楊淑娥和金帆、衣龍新和何武強對三者關系的闡述缺乏較強的系統性,申書海和李連清對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關系的論述雖較為系統,但沒有從公司治理的高度來對其進行研究。本文擬在界定公司治理、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三者內涵的基礎上,從具體目標、主體、對象方面討論三者的區(qū)別,并闡述三者的聯系。
一、三者內涵的界定
(一)公司治理的內涵
經濟學家科克倫(Phlip L.Cochran)和沃特克(Steven L.Wartick)提出:公司治理問題包括在高級管理階層、股東、董事會和公司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構成公司治理問題的核心是:1.誰從公司決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收益;2.誰應該從公司決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收益。當在“是什么”和“應該是什么”之間存在不一致時,公司治理的問題就會出現。葛家澍教授認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就是要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架構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準則與制度,正確處理好股東、董事和經理層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地監(jiān)督經營者,而又不干預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同時使公司經營者(經理層)的個人利益同公司的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能主動維護股東利益,以公司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閻達五和楊有紅認為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組規(guī)范與法人財產相關各方的責、權、利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股東、董事會、管理者和工人),或者說它是法人財產制度的組織結構形態(tài)。這一制度安排或組織結構形態(tài)的內在邏輯是通過制衡來實現對管理者的約束與激勵,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股東和相關利益者(stock holders and stake holders)的權益。楊淑娥和金帆認為公司治理是規(guī)范和處理公司各種契約關系的制度安排,稱為公司治理。張先治和袁克利對公司治理的解釋是:外部索取權人為了保障他們在公司的索取權不受侵犯而以契約關系為基礎對整個公司進行的控制。
由學者們對公司治理所下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定義中都涉及了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在享有利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與權力相一致的責任。因此本文認為:公司治理是為規(guī)范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權、利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制衡與激勵的法律、法規(guī)、準則和制度安排。
(二)財務治理的內涵
楊淑娥和金帆對財務治理的理解是通過財權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不同配置,調整利益相關者在財務體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動態(tài)制度安排。蔣茵認為財務治理是指通過財權在公司內部的合理配置,從而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財務制衡制度安排。申書海和李連清提出:財務治理是指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為實現公司長遠目標,對企業(yè)財權進行合理配置,用以平衡各方財務權、責、利關系,形成有效的財務激勵和約束機制等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機制。袁銀輝和曹立星的看法是:所謂財務治理,是指通過財權在公司內部的合理配置,從而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制度安排。財務治理就是指公司的各種索取權人為了保障他們在公司的索取權不受侵犯,利用經濟激勵與約束機制對公司實施的控制。公司治理的最重要功能,應是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建立起最佳的相互制衡關系,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由學者們對財務治理的理解可以看出其共鳴之處在于都認為財務治理是通過合理配置企業(yè)財權,提高公司治理模式的一種制度安排。楊淑娥和金帆強調了這種制度安排應該是動態(tài)的,申書海和李連清則認為這種制度安排不僅包括正式的,而且包括非正式的。本文認為,財務治理是指為了保證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通過財權在各財務利益主體間的合理配置,從而實現財務目標,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財務制衡制度安排。
(三)財務管理的內涵
學術界對財務管理的理解相對一致,如荊新、王化成和劉俊彥認為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yè)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申書海和李連清認為企業(yè)財務管理是對企業(yè)財務活動的管理,而企業(yè)財務活動就是企業(yè)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以及其所體現的企業(yè)同各方面的經濟關系。
本文認為,財務管理簡單地講就是對“財”和“務”的管理?!柏敗笨梢岳斫鉃槠髽I(yè)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而“務”的本義有“事務”的意思,在此可理解為圍繞資金運動而開展的一系列經營活動,主要包含三大類: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和營運資本管理。
二、三者之間的區(qū)別
公司治理、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在具體目標、主體和對象三方面具有差異性(見表1),具體說明如下。
(一)三者具體目標的差異性
企業(yè)是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組契約,管理者除對股東負責,還需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在利益相關者理論下的公司治理具體目標為處理利益相關者與管理者的委托代理關系問題。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夠將代理問題控制在較低的水平,進而使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決策更為科學。公司財務治理從財務的社會屬性(產權契約關系)出發(fā),通過在各財務利益主體之間的財權配置,實現各財務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制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財務管理從財務的數量層面對財務的經濟屬性進行分析,其目標在于在數量上增加股東財富,并使股東財富的增加達到最大化。股東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目的在于獲取企業(yè)經營活動的收益,在扣除投資資本后,剩余部分即股東財富的增加值能達到最大。
(二)三者主體的差異性
公司治理主體有股東、債權人、員工、社區(qū)及政府。從法律角度講,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東有權對公司資產進行支配和處置,對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并從中獲取收益。債權人與企業(yè)之間屬于一種契約關系,債權人通過出借資金,按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取本金,企業(yè)管理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債權人能否按期受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債權人作為委托人有必要參與公司治理。與股東和債權人投入資金或物質成本不同,員工投入的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企業(yè)的一種無形資產,預期將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從企業(yè)角度而言,員工參與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實現企業(yè)、員工利益雙贏。企業(yè)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其生產經營活動與企業(yè)所在社區(qū)和當地政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財務治理的主體包括股東、董事會、經理層、財務管理層和監(jiān)事會。財務治理的主要內容是財權的配置問題,在公司內部,財權在所有者即股東、董事會、經理層和財務管理層之間進行配置。由股東代表組成的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所有者財權方面,享有出資權、剩余索取權、剩余控制權和重大決策權。董事會享有的財權為所有者財權和經營者財權的交集。因為在股東大會閉幕期間,由董事會代為行使所有者財權,包括預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重大財務決策方案等。經理層享有經營者財權,具體表現為由董事會授權進行財務決策、為董事會制定財務策略決策擬訂方案等。財務管理層包括財務經理和財務管理人員,由經營者授權,具體行使日常財務活動的執(zhí)行權和控制權。監(jiān)事會負責檢查公司財務狀況,對董事、經理人員的經營活動進行監(jiān)督。財務管理是從財務的經濟屬性,即從價值角度出發(fā)對企業(yè)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的一項活動。財務管理的主體就是財務活動的參與者和執(zhí)行者。在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下,企業(yè)的股東、董事會、經理層和財務管理層都是財務管理的主體。這與財務治理的主體有相同之處,看似矛盾,其實不然。財務治理是以財務的社會屬性為出發(fā)點,而財務管理的視角是財務的經濟屬性。監(jiān)事會不參與實際的財務管理活動,只負責監(jiān)督股東、董事會、經理層的日常經營活動,因此,監(jiān)事會不是財務管理的主體。
(三)三者對象的差異性
公司治理關注的是企業(yè)主要利益相關者之間激勵約束的制度安排,并且擴展到企業(yè)外部制度安排,因此,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公司的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公司治理包括公司內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內部治理包括股東對董事會、監(jiān)事會的治理及董事會對經理層的治理。股東通過選舉公司董事會代其對公司進行經營管理,董事會執(zhí)行股東決策,監(jiān)事會獨立地行使對董事會、經理層的監(jiān)督。外部治理是指公司外部環(huán)境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外部治理包括政府監(jiān)管、資本市場監(jiān)管、產品市場監(jiān)管、經理人市場監(jiān)管。財務治理的主要內容是對財權的配置,因此,財務治理的對象就是財權。所謂財權,是一種“財力”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權力”的結合,即“財權”=“財力”+(相應的)“權力”。這里的“財力”表現為一種價值,是企業(yè)的財務資金或本金。而相應的權力便是支配這一“財力”所具有的權能。財務管理是對企業(yè)財務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的管理,因此,財務管理的客體可以認為是資金運動。通過將資金進行籌資、投資、資本運作等方式,實現資金的價值增值,最終實現股東財富增加值最大化。
三、三者之間的聯系
(一)財務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公司治理通過在股東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合理分配權、責、利來處理股東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權利的配置是前提,而財權是最基本的權利。因為公司的各項經營活動最終都會通過資金和資產的相互交換或轉移而完成并在財權上有所體現。而財務治理正是處理股東和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權分配問題。通過對財權的分配,更好地處理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系問題,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共同構成財務二重性
從財務二重性角度來看,財務具有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財務治理從關系層面對財務的社會屬性進行分析,而財務管理則從數量層面對財務的經濟屬性進行研究。財務治理是從財務的社會屬性來研究財權的配置問題,而財務管理是從財務的經濟屬性來對企業(yè)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二者完整地構成了財務的二重性。
(三)三者終極目標具有一致性
三者終極目標都是實現公司價值的持續(xù)創(chuàng)造和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公司治理從公司宏觀發(fā)展大局出發(fā),通過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責、權、利的配置,解決各利益相關者與管理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問題,是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和企業(yè)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動力;在公司治理的宏觀指導作用下,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分別通過在各財務利益主體之間的財權配置及對企業(yè)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實現各財務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制衡及股東財富增加值最大化,是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和企業(yè)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蔣茵.構建我國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的現實思考[J].會計研究,2003(10):50-52.
[2] 楊淑娥,金帆.關于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2(12):51-55.
[3] 申書海,李連清.試論公司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的關系與對接[J].會計研究,2006(10):50-55.
[4] 衣龍新,何武強.財務治理、公司治理與財務管理辨析[J].財會月刊,2003(12A):46-47.
[5] 閆長樂.公司治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12-13.
[6] 葛家澍.公司治理與對外報告[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5-10.
[7] 閻達五,楊有紅.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1(2):9-14.
[8] 袁銀輝,曹立星.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模式的關系[J].中國審計,2008(11):64-65.
[9] 張先治,袁克利.公司治理 財務契約與財務控制[J].會計研究,2005(11):21-25.
[10] 葛家澍.公司治理與對外報告[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1(4):5-10.
[11] 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
[12] 張純,高吟.多元化經營與企業(yè)經營業(yè)績——基于代理問題的分析[J].會計研究,2010(9):73-77.
[13] 高漢祥,鄭濟孝.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社會責任:同源、分流與融合[J].會計研究,2010(6):32-36.
[14] 謝志華.關于公司治理的若干問題[J].會計研究,2008(12):63-68.
[15] 伍中信.現代企業(yè)財務治理結構論綱[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25):62-67.
[16] 盧太平,劉敏.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之異同[J].財會月刊,2004(01A):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