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和“基礎訓練”所不同的是,其更加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其呈現(xiàn)方式基本上以“我會……”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在這個前提下,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實踐、探究,可以合作交流,它是培植學生語文學習自信的重要平臺。同時,新課程的“語文園地”與“基礎訓練”所不同的是,其信息量更大,與生活的鏈接更加密切,更加注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實踐、創(chuàng)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園地”也應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舞臺。
在以往的“語文園地”教學中,深受 “強化訓練、專項集訓”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習慣于把目光聚焦在知識與能力上,把手段鎖定在反復訓練上,師生根據(jù)“語文園地”原有的板塊,按圖索驥,就題解題,學生學得毫無情趣。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園地”,讓豐富、有趣、具有人文內(nèi)涵的園地綻放魅力,對于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語文園地”教學到底如何進行才有效、有趣呢?現(xiàn)筆者結(jié)合一些案例,談談對“語文園地”教學的粗淺看法。
一、整體出發(fā),關照局部
“語文園地”看似“形散”,實則“神聚”,編者立足學生的角度,體現(xiàn)了綜合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從整體出發(fā),關照各個局部,即把“語文園地”的相關內(nèi)容放置在整個單元中思考,放置在整冊甚至是整個年段中思考,強調(diào)有機結(jié)合,巧妙滲透。
比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讀讀說說”、“語文園地四·我會填”、第十九課的課后習題等,都是關于標點符號如何運用的習題,教學時應根據(jù)學生已知和教材內(nèi)容來定位,強調(diào)句子的語言文字一樣,但標點不同,意思往往不一樣。教師備課時不能孤立備課,應整體把握教材內(nèi)容,做到前有布置,中有鋪墊,后有集中,更應隨文初步感知,適當滲透,而不是整體前置,以免加重學生學文負擔和沖淡學文情趣。
二、情境勾連,主動學習
低年級的學生大多好動愛玩,以形象思維為主,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勾起學生的新鮮感,調(diào)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教學必然會事半功倍。
如在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我會連”的教學中,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了“到大森林秋游”的情境,把學生帶到此情此境中。
?。ń淌宜闹芊胖脦状丶倩ú輼淠?,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整個課堂充滿歡快的氣氛)
師:這幾天,小朋友在學習上表現(xiàn)得棒極了!這事兒讓森林爺爺知道了,他可高興啦!看,他寄來了請?zhí)?,邀請大家到他家去玩。你們想去嗎?
生(齊):想?。ㄉd趣倍增,精神煥發(fā))
師:那么,我們就一起出發(fā)了。
師:快到了,快到了!老師想給大家一個驚喜,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等老師說“睜開”,大家再睜開眼,好嗎?
(生都閉上了眼睛,想象著自己正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
師(音樂停,課件展示一組配樂的森林美景圖):森林爺爺?shù)募业搅耍埍犻_眼看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1:森林里的樹木長得又高又大,樹葉綠綠的,密密的,還閃閃發(fā)光呢!
生2:森林里野花盛開,有紅的,白的,紫的,黃的,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師:森林在大家的眼里是這么美,在小鳥的眼里也很美,它們可喜歡這里了,想把窩搭在大樹上。
?。ㄕn件出示:小鳥在大樹上歡蹦亂跳,小鳥的身上有字,八棵大樹的樹干上分別標有Zh、Z、Ch、C、Sh、s、n、l。學生津津有味地看著各種各樣的小鳥在枝頭上活動)
師:小鳥在說,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棵樹上嗎?
?。ㄉ肓讼耄娂娕e手)
生3:你的家在“Z”這棵樹上。
“小鳥”:你怎么知道的?
生3:你的名字是“子”,“子”的聲母是Z 。
“小鳥”:真聰明!能從我的名字的讀音去思考,謝謝你!你們還能幫我的伙伴們找到它們的家嗎?
生(齊):行?。ㄒ粋€個躍躍欲試)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幫小鳥找家的辦法。為了讓大家更快地為小鳥找到家,我們先準備準備。
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充滿情趣的大自然懷抱中,為了完成“幫小鳥找家”的任務,他們亢奮、踴躍,高度自主、積極合作,自始至終處在一種極其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
三、加強整合,放大語用
“日積月累”既是教材中相對獨立的內(nèi)容,又能深化單元主題,是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聯(lián)系體,具備很高的教學開發(fā)價值,蘊含著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強大能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加強整合,放大它的語用價值。一位教師在“日積月累”教學部分非常精彩,令人拍手叫好。
1.提出問題。
師:我們的祖先多么了不起,他們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思考。同學們再讀讀這些諺語,你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祖先都是通過觀察什么來獲取了解自然的規(guī)律呢?
生1:“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這幾句諺語是通過觀察自然現(xiàn)象來了解天氣變化的。
生2:“雞宿遲,鴨叫歡,風雨不久到”,“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大雨必來到”,這兩句諺語是通過觀察動物的變化來了解自然規(guī)律的。
2.整合其他諺語。
云層如高塔,不久雨嘩嘩。
青蛙叫,大雨到。
蜻蜓飛得低,出門帶斗笠。
3.創(chuàng)設情境,導讀諺語。
師:當朝霞布滿天空,你正想出門探望生病在家的同學時,奶奶趕緊攔住你說記得帶傘——
生:云層如高塔,不久雨嘩嘩。
師:當天空出現(xiàn)魚鱗斑,老爺爺笑著對老伴說:“老伴啊,今天是個好天氣?。 彼自捳f——
生: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師:當蜻蜓低飛,青蛙歡叫,趕路的人腳步匆匆,你不解地問:“你們?yōu)槭裁醋叩媚敲醇毖剑俊壁s路的人說——
生:青蛙叫,大雨到。蜻蜓飛得低,出門帶斗笠。
4.激發(fā)思考不同地方不同的諺語。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山東)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龍江)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河南)清明起塵,黃土埋人。(內(nèi)蒙古)
提問:從這些都是反映清明時節(jié)氣候特點的諺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小結(jié)):因為各地的地理位置與天氣情況不同,所以當?shù)氐闹V語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山東與黑龍江關于清明的諺語,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個地方清明前后的天氣以陰雨為主,而河南與內(nèi)蒙古的反映出當?shù)靥赜械奶鞖馇闆r。
5.讀寫結(jié)合,內(nèi)化語言。
師:大家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規(guī)律呢?
師:是呀,在農(nóng)民伯伯眼中,這些自然現(xiàn)象成了指導他們勞作的“天氣預報”,而在詩人與小朋友眼中,這些有趣的自然現(xiàn)象則成了揭開科學奧秘的鑰匙。(出示《大自然的語言》,師范讀)
指導學生不拘泥于形式創(chuàng)作兒童詩,如“當……時候……”“小雨沙沙……大雨嘩嘩……”,等等。
這樣的諺語積累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種言語的“軟積累”。這樣的練筆,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筆的形式豐厚了學生的言語素養(yǎng),在積淀言語的同時,也激發(fā)了言語的動力,最大限度地放大了語用。
四、延伸拓展,關注生活
延伸拓展,展示自主學習語文的成果,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語文。
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日積月累”的教學,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出示:“日積月累”——我會填
明亮的( )絢麗多彩的( )
茂密的( )川流不息的( )
繁華的( )風光秀麗的( )
1.出示詞語(去掉“的”字),自由讀,指名讀,正音。
2.出示囊括上述詞語的情境圖——美麗的小城鎮(zhèn)。
一次拓展:用上述詞語形容圖畫,如明亮的窗戶等。
二次拓展:“明亮的”還可以形容什么?
三次拓展:除了用書上的詞語,還可以看到什么,用以上的格式來說:( ) 的( ) 。
3.獨立完成書上練習,同桌互檢,教師巡檢。
4.用這個句式說話:這兒有的。
5.小小導游(說一段話):這是一座的_____,這兒有
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
6.開放性寫話練習。
?。?)描寫課堂上出示的插圖,或自己找的圖畫,或曾經(jīng)去過的地方。
(2)盡可能多地用上書上的詞語,還可以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語。
?。?)可以用小導游解說的形式,也可以自由發(fā)揮。
這樣的課堂結(jié)構(gòu)打破了教材與生活的界限,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再由課外回歸到課內(nèi),由課堂延伸到生活,再由生活回歸到課堂,大大開放了學習的空間。
五、拓寬途徑,增強實踐
語文學習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課堂,應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是“語文園地”教學的靈魂所在,而“寬帶網(wǎng)”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時空。
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寬帶網(wǎng)”,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1.啟發(fā)談話,指導自學:自讀“寬帶網(wǎng)”上的內(nèi)容,想一想兩段文字各講了什么。
2.根據(jù)“寬帶網(wǎng)“的內(nèi)容開展知識競賽。
必答題:我國有多少個民族?
我國有多少個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qū)?
我國有多少個省、自治區(qū)?
……
搶答題:你知道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服飾特點嗎?
我國有哪些民族?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請說出我國四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qū)的名稱。
……
風險題:限時從地圖上找出四處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qū)、自己所在的省。
3.展示圖片,交流收獲:教師展示,學生交流。(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圖片、裝飾圖片、有顯著特點的生活用品圖片等)
4.拓展練習,開闊視野:了解中國民族的情況,搜集各民族的民俗風情,如傣族的潑水節(jié)、彝族的火把節(jié)等。
實踐的途徑一旦拓寬,新的刺激給學生新的感受、新的動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樣一種實踐,不僅是學生文化的積淀,還是學生能力的提升。
六、引導發(fā)現(xiàn),自主創(chuàng)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創(chuàng)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罢Z文園地”中的“趣味語文”,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語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趣味語文”的趣味性,從而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好學、樂學的氛圍之中。
如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中的“趣味語文”——趣味廣告,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1.提前一周布置學生搜集趣味廣告,重點關注電視、廣播、報紙、街道上的廣告,網(wǎng)絡廣告也可以。
2.交流理解,感受有趣之處在哪里。如《交通告示》幽默風趣,富有人情味。
3.交流各自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廣告。
4.自創(chuàng)廣告語,師生共同評議。
在讀一讀、編一編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嘗到了輕輕松松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真切地獲得了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成功經(jīng)驗。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