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云
(貴州師范大學(xué) 大學(xué)外語教學(xué)部,貴州 貴陽550001)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xué)視角下古詩中酒的意象傳達
周海云
(貴州師范大學(xué) 大學(xué)外語教學(xué)部,貴州 貴陽550001)
美國語言人類學(xué)家帕爾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書中將認知語言學(xué)和人類語言學(xué)的三大傳統(tǒng)相結(jié)合,提出了一個語言學(xué)研究的新視角“文化語言學(xué)”。他將認知語言學(xué)中的意象作為研究重點,認為意象、語言、文化密不可分。詩歌是語言的精華,而意象則是詩歌的靈魂。古代詩歌被譽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意象。本文以帕爾莫文化語言學(xué)中的意象理論為基礎(chǔ),探討這些古詩中酒意象的傳達和翻譯。
文化語言學(xué);古詩;酒意象;傳達
1996年美國語言人類學(xué)家帕爾默在他的專著《文化語言學(xué)理論構(gòu)建》中,首次將“文化語言學(xué)”作為一個學(xué)科名稱提出。文化語言學(xué)是帕爾默將人類語言學(xué)中的三大傳統(tǒng)(博厄斯派語言學(xué)、民族語義學(xué)和會話民俗學(xué))與認知語言學(xué)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一門嶄新的、綜合性的理論。文化語言學(xué)的核心概念是意象,而意象又是由文化所決定的,因此,意象、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就成了文化語言學(xué)研究的重心。意象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靈魂,因此意象的使用在古詩中隨處可見。酒在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自從有酒那天起,酒就與他們結(jié)下不解之緣,在許多古詩中文人雅士都借用酒的意象來傳達感情。本文擬以帕爾默文化語言學(xué)的中的意象理論為基礎(chǔ),探討譯者該如何傳達古詩中酒的意象,以期為古詩翻譯帶來一些啟示。
帕爾默借用了認知語言學(xué)的核心概念之一——意象作為其文化語言學(xué)理論的核心概念。在帕爾默看來,語言不過是有聲音的象征符號的游戲而已,所有的象征符號都是以意象為基礎(chǔ)的。意象是一種心理表征,它的所指范圍很廣,既包括我們腦海中呈現(xiàn)出來的各種圖像,也包括我們通過聽覺、味覺、嗅覺和動覺所獲得的經(jīng)驗,如貝多芬的音樂,芒果的味道,香水的氣味,海濱沙灘上的漫步等。有了這些經(jīng)歷和體驗,我們才有了想象的能力和說話的能力(Palmer,1996:3)。
因為意象是感覺器官的類比,所以他們都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間接的概念類比。帕爾默認為感性經(jīng)驗記錄在大腦中經(jīng)過反復(fù)的認知加工后,變成間接甚至歪曲了的表征。換言之,除了很少的反映感性經(jīng)驗的意象意外,大多數(shù)意象都是衍生出來的,都是對外部世界抽象化的反映。在談到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時,帕爾默指出研究語言就如同聽文化與新經(jīng)驗的碰撞聲,這聲音來自傳統(tǒng)對新事物的同化和吸收,來自語篇和語境的交融。在語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只有在社會文化中構(gòu)建起來的約定俗成的、人們互為預(yù)設(shè)的、共享共知的世界觀意象,才是人們賴以理解話語的可靠參照物。例如,有關(guān)外星人或鬼怪的電影給我們提供了圖式化的意象,漸漸成為常識,成為我們談?wù)撏庑侨撕凸砉值幕A(chǔ)。這此意象就是T.Givon(1992:12)所說的“共享背景”或“文化知識”;而Deborah Schiffrin(1987:28)則稱之為“信息狀態(tài)”,即人們認為有關(guān)的人、物或事件、環(huán)境應(yīng)該是如何的心理期待(Palmer,1996:6)。
總之,語言的生成離不開意象,語言是語言符號基于意象的排列,而意象實際上又是由文化決定的。幾乎所有意象都是由社會文化和個人經(jīng)驗的累積構(gòu)建而成,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對意象的理解就不同。
古詩的意象文化內(nèi)涵豐富,意象間的組合有很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往往寥寥數(shù)筆就能勾畫出深厚的意境。因此翻譯古詩是有相當難度的,特別是飽含文化意蘊的意象翻譯起來尤其不易。翻譯必須使兩種語言在意象層面,而不僅僅是詞句層面上達到對等。意象理論指導(dǎo)下的翻譯可以使目的語讀者體驗到和源語讀者一樣的審美感受。翻譯研究的任務(wù)就在于以相應(yīng)的策略來應(yīng)對目的語和源語之間差異所形成的理解障礙,并以意象為基本單位實現(xiàn)對古詩翻譯的再次編碼。以下筆者就以古詩中酒的意象為例,探討意象的具體傳達方法。
(一)轉(zhuǎn)換意象法
每一種語言都反映著一定的文化并受制于特定的文化,不同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模式也反映著人們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通過外界體驗和自身經(jīng)歷而形成的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于那些文化差異明顯的酒的意象翻譯,輕率的直譯往往會引起對意象的歪曲理解。這時如果目的語中有其他的意象和源語的意象意義是對等的,我們就可以用目的語文化中表示相關(guān)含義的意象來代替或移植源語意象,即采用意譯的方法。
請看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Li Bai could turn sweet nectar into verses fine,
Drunk in the capital,he’s lie in shops of wine.
Even imperial summons proudly he’d decline,
Stating immortals could not leave the drink divine.
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疤熳雍魜聿簧洗边@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zhèn)チ?。李白醉后,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么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xiàn)出李白不畏權(quán)貴的性格。在這首詩中,“酒”被譯成了“sweet nectar”。Nectar是希臘神話中諸神才能飲用的瓊漿玉液,其美味珍惜可見一斑。西方人是熟知希臘神話的,因而對李白緣何如此嗜酒就可以了然于胸,也會增進對李白人物性格的透徹理解。譯文雖然改變了源語的意象,但原詩關(guān)于酒的文化信息并沒有丟失,而是得到了同樣的彰顯。
(二)增補意象法
然而在一種文化中存在的意義在另一種文化中未必存在,有些具有中國特色的酒的意象在目的語中找不到與之相對應(yīng)的意象來替換或者會造成目的語讀者理解的困難,這時對這些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可以采用擴展和解釋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夠達到準確傳達源語意象內(nèi)涵的目的,還可以使目的語讀者對中國酒的意象有真正的了解,感受中國酒文化的異域風情。
請看秦觀《江城子》的一句:
小槽春酒滴珠紅。
春酒是中國歷史中獨特的酒文化意象,以冬季釀造至春季成熟而故名,古書《齊民要術(shù)》等記載了許多關(guān)于春酒的釀造法,可謂歷史悠久。據(jù)《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春酒的原料是稻谷,冬天開始釀造、春季釀成飲用。翻譯的時候可以增譯春酒釀造原料和時節(jié),既可以讓西方讀者了解中國的酒文化,還可以欣賞春酒在這首詩中的對比性。譯文如下:
Draw from this vat rice wine we made in spring,
Every drop glistening.
譯文將原詩中 “小槽春酒”翻譯為vat rice we made in spring(春天釀成的米酒),讀者馬上可以了解春酒的釀造原料和釀造時間,進而增加了對這種酒的認知度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三)省略意象法
由于詩歌翻譯受到字數(shù)和文體的限制,不可能對源語意象做過多的解釋。因而對那些不必要的、混淆視聽的或會破壞詩歌意境的次要意象可以省去不譯。比如《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佻,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這是一首反映君臣宴會之詩,也可以看作是貴族歡宴賓客的詩,全詩充滿了對“禮樂”精神的贊頌。結(jié)尾句“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是說:我有美酒,賓客來宴飲逍遙。真是一派歌舞升平,美酒醉人的歡樂場面。作為一首《詩經(jīng)》中有名的宴飲詩,酒是此詩題眼之一,酒是君臣相交,賓客相好的宴會媒介?!爸季啤笔谴呵飼r代的一種美酒,如果要向西方讀者解釋清楚,就必須添加很多注解。然而對于理解這首詩來說,“旨酒”的來龍去脈并沒有多大影響,翻譯的時候只要翻譯出本意“美酒”就已經(jīng)達到等效的效果了。
譯文為:
How gaily call the deer
While eating Southernwood!
I have welcome guests here
Who give advices good.
My people are benign
My lords will learn from you.
I have delicious wine;
You may enjoy my brew.
譯文中將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譯為I have delicious wine;you may enjoy my brew。 “旨酒” 翻譯為delicious wine很貼切。原詩的大意譯出,并且使譯文句式簡潔,不拖泥帶水,在使讀者易懂的同時又保持了《詩經(jīng)》句式簡練的原作風格。
(四)保留意象法
雖然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猶如海面上各式各樣的船只,從理論上它們都可以各行其是、各走各道,但實際上每條船都被一個沉重的大鐵錨穩(wěn)住了,這個鐵錨就是具有共性的文化范疇。當今世界由于現(xiàn)代化的通訊、傳媒和交通工具日益普及,這些船只的拋錨點也越來越集中,各船之間絕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相互之間交流和同化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對于那些兩種文化中共有、可以相互理解的意象就可以采取直譯的方法,即保留源語的意象。
請看杜甫《客至》的兩句: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樽酒家貧只舊醅”如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舊醅是隔年的陳酒,家中不富裕,買不起上等的好酒,只好以此相待,主人抱歉酒菜欠豐盛。這話語中有主人的歉意,但我們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了主客心意相通的融洽氣氛。因為家貧買不起好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來招待客人。請看譯文:
Far from market,I can afford but simple dish;
Being not rich,we have only home-brewed old wine.
譯文的意思是:離市集太遠,盤中只有簡單的肴菜,家底太薄只有用家釀的陳酒招待。譯文將“樽酒家貧只舊醅”譯為Being not rich,we have only home-brewed old wine.“家貧”是主人只能用“舊醅”來待客的原因。因為酒以陳為貴皆為世人所知,用老酒招待朋友,顯示的是主人慷慨待客的一片誠心。由于人們擁有有關(guān)酒的共同的世界知識,“舊醅”直接翻譯成了“old wine”傳遞了一個共同的信息,表達了主人熱情、好客之意。
本文從文化語言學(xué)角度入手,對古詩中酒的意象進行了初步的探討,通過意象的傳達使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社會背景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正如帕爾默文化心象理論認為的,以意象為窗口,可以窺視各民族語言使用者的內(nèi)心世界和思維模式。由此可見,文化語言學(xué)對古詩翻譯有很好的解釋力,同時也為古詩翻譯開辟了新的視角、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文化語言學(xué)的進一步發(fā)展,相信一定會為未來的語言和翻譯研究提供更有意義的理論指導(dǎo)。
[1]Palmer,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2]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紀玉華.帕爾默文化語言學(xué)理論的構(gòu)建思路[J].外國語,2002,(2).
[4]屠國元,廖晶.英漢文化語境中的翻譯研究[M].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4.
[5]謝天振.譯介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徐少華.中國酒與傳統(tǒng)文化[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7]許淵沖.詩經(jīng)[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8]許淵沖.唐詩三百首新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7.
[9]許雪敏.中國古代宴飲詩的翻譯[J].淄博師專學(xué)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