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占鋒 路仙偉
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為了適應這一需求,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高校外語專業(yè)對于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力度亦隨之加大。翻譯教師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翻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翻譯課堂如何處理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的矛盾,如何進一步提高翻譯教學的效果等。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語料庫語言學應運而生。語料庫及其應用軟件為翻譯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翻譯研究和教學獲得了新的發(fā)展動力。翻譯教師應該改進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理念和技術,探索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教學大綱規(guī)定翻譯課程是外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目的在于使學生具備筆頭翻譯的基本能力。通過介紹各類文體語言的特點、兩種語言的對比和分析以及各種不同文體的翻譯方法,使學生掌握雙語翻譯的基本理論,掌握兩種語言中詞語、長句及各種文體的翻譯技巧和互譯的能力。
翻譯教學研究離不開語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翻譯實例。在翻譯教學中,要收集相關的資料,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促進學生翻譯技能的掌握并能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的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西方的英語翻譯語料庫世紀上是在語料庫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項用于翻譯理論研究的實用方法。19世紀50年代倫敦大學“英語用法調查”語料庫首次建立,60年代國外語料庫語言學研究起步,90年代得到飛速發(fā)展,國內也開始介紹語料庫的語言結構與應用、該學科的目的和方法等,其中對西方翻譯語料庫研究的介紹近年來比較熱門。
翻譯語料庫是翻譯研究學派的亮點,可以通過語料對比計量翻譯基本單位并確定其中樞單位,通過宏微觀過程的觀察揭示翻譯體系,通過譯文與原文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對比探索翻譯的內在規(guī)律,通過各類語料特征的發(fā)掘總結出較科學的翻譯類型,通過各類翻譯的共性考察最終將揭示翻譯的本質。在翻譯學應用理論方面,可以通過豐富的全譯和變譯語料,完善對、增、減、轉、換、分、合七種全譯策略和增、減、編、述、縮、并、改、仿8種變譯策略的系統(tǒng)建構;從大綱制定、教材編寫、教學內容、翻譯測試等方面深化翻譯教學,它有助于譯語的詞匯、語法、搭配、語義、語篇、語用和文體等方面的研究。(黃忠廉 2009) 語料庫取材于廣泛的職業(yè)翻譯作品,這一資源為探討翻譯文本的性質、譯者的個人風格、源語對目的語句型的影響、源語對文本類型的影響等提供了廣泛研究的空間,它還可以為翻譯者驗證理論上的翻譯性質是否有效、實踐中的翻譯方法是否可行提供平臺。
語料庫發(fā)展至今,門類繁多, 但是用于翻譯教學的語料庫應該遵循系統(tǒng)性和專用性兩個原則,即在選擇預料的時候,需要系統(tǒng)地考慮動態(tài)、靜態(tài)問題,代表性和平衡等問題。建庫者首先根據(jù)其工作內容,建立一個總庫,總庫可以由多個內容相關的子庫構成,子庫內根據(jù)文本的內容,給出標題,方便搜索查詢。翻譯教師建立自己的語料庫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都有其可行性,根據(jù)個人的需要,可以建立入門的、操作性較強的翻譯語料庫。
要建立一個專門面向翻譯教學的語料庫,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和教師的需求,明確建庫的目的:積累大量的翻譯教學素材,以便翻譯學習者能夠利用語料觀察翻譯語言,掌握英漢兩種語言在翻譯過程中的轉換規(guī)律,了解某些特定詞或結構的轉換原則,為翻譯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所建成的語料庫不應是個封閉,而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靈活的、可隨時補充的語料庫。
利用翻譯語料庫進行翻譯教學不僅可以將解決傳統(tǒng)翻譯教學的局限性,更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翻譯教學的特點在于有充分的語言環(huán)境、良好的互動協(xié)作、多樣的翻譯素材,利用翻譯語料庫進行翻譯教學是一種來源豐富、效率較高、受益面廣的教學模式,適用于翻譯教學,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在翻譯教學中,翻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和多種工具軟件創(chuàng)建小型翻譯語料庫輔助教學。
目前,利用翻譯語料庫進行翻譯教學尚處初級階段,建立翻譯語料庫的系統(tǒng)性的方案尚不成熟,語料庫選材的典型性、代表性是翻譯語料庫的基石,直接關系到語料庫的研究和應用前景。譯者怎樣利用語料庫改進譯文,語料庫的文本匯集標準怎樣將界定都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