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賁延青 張敏 王翠
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研究
李冬梅 賁延青 張敏 王翠
第二語言習得是指語言習得者在掌握母語——第一語言之后對另外一種語言的學習過程。目前,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多強調(diào)語言學及社會語言學的因素,忽視心理語言學及認知語言學的作用,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對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研究更不多見。本文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第二語言習得過程。
認知心理學;第二語言習得過程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是轉(zhuǎn)換、分析、加工、存儲、恢復和使用感覺輸入的全部過程。與之密切相關(guān)的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內(nèi)容之一就是研究已經(jīng)具有母語語言規(guī)則的個體對第二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
第二語言習得過程指的是在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情況下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第二語言習得者一般需經(jīng)歷三個階段,即語言輸入(視聽、閱讀)、信息吸收(加工、記憶)、語言輸出(說、寫、譯)。
語言輸入是指通過聽覺和視覺感知和了解語言材料的形式、結(jié)構(gòu)、意義及其功能的過程。語言的輸入應是立體的、多途徑的。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輸入假設認為可理解性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和唯一來源。即語言輸入要有效激活學習者的語言習得機制,就必須滿足i+1的語言輸入條件。其中,i為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1代表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與學習者下一階段要達到的語言水平之間的過渡距離,i+1則是學習者下一階段要達到的語言水平。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等于i+1水平時,就會對學習者的語言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在信息吸收過程中,學習者的大腦活動涉及注意、記憶、思維、信息處理、遷移及語際語的形成等。
注意是指心理活動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注意的廣闊性、穩(wěn)定性、分配性和轉(zhuǎn)移性都會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效率。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jīng)驗中發(fā)生的事物的反映?!坝洝笔侵缸R記和保持,“憶”是指再認和回憶。根據(jù)信息加工理論,再認和回憶是信息的提取。識記是保持的前提,識記和保持是再認和回憶的必要條件,再認和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jié)果和證明,并能加強識記和保持。因此,四者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過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記憶發(fā)展的三個階段。記憶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guī)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應過程。積極的思維活動是理解的前提條件。記憶和思維相輔相成。
用目標語思維的能力是外語能力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思維與語言密切相關(guān),人類思維的共性決定語言的共性,思維和文化的差異又決定語言之間的差異,且語言的相對差異又可能反過來影響人們的思維。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應在充分理解不同語言異同的基礎上,尋找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在它們之間建立一種便于交際的思維關(guān)系。
一種語言對學習另一種語言產(chǎn)生的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兩類語言遷移,一種是負遷移,即由于套用母語的模式或規(guī)則而產(chǎn)生的錯誤或不合適的目標語形式;另一種是正遷移,即指有利于第二語言習得的遷移,在母語與目標語有相同的形式時會出現(xiàn)正遷移。在對第二語言的信息處理過程中,母語的遷移不容忽視。
語際語理論是由美國語言學家L.Selinker等人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第二語言學習者通過對語言材料的處理,形成一種既不同于母語又有別于目標語的 “中介”語言體系,即語際語。Selinker認為,語際語是第二語言習得中最重要認知過程的產(chǎn)物。
語言輸出指學習者用目標語進行語言產(chǎn)出的活動。它是學習者將儲存的語言材料和已掌握的知識重新整合,根據(jù)交際情況的要求,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運用語言有效地傳達信息,把握語言的交際功能。Swain的可理解性輸出假設主張學習者需要有機會進行“受推動的語言輸出”,即通過說或?qū)憗硗苿訉W習者準確、恰當?shù)厥褂玫诙Z言,從而促使他們掌握僅憑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所不能習得的某些語法知識。
第二語言習得有六個階段。其中,中間四個階段是個體習得者對第二語言的吸收、加工過程,這個過程的一端聯(lián)系著第二語言輸入,執(zhí)行對輸入語言信息的吸收和整合;另一端聯(lián)結(jié)第二語言輸出,既對輸入的信息加工后輸出,又對輸出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反饋。
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語言輸入、吸收、語言輸出這三個心理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組成了有機的整體。
通過對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第二語言習得的心理過程和認知規(guī)律,重視語言輸入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習者良好的注意品質(zhì),提高理解的效果,提高記憶效率,培養(yǎng)學習者的外語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正遷移,培養(yǎng)學習者的產(chǎn)出性能力。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認知過程,對這一過程的清醒、深刻的認知有助于提高第二語言的習得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1]張 德,1987,《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 純,2001,《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Ellis,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冬梅 賁延青 張敏 王翠,北華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