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
敦煌,是坐落于甘肅省西部的一座小城、它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舉世矚目的藝術寶庫——敦煌石窟就在這里。
自漢代中西交通貫通以來,中原文化不斷傳播到敦煌,而地接西域的敦煌較早的就接受了發(fā)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西亞、中亞文化隨著印度佛教文化的東傳,也不斷傳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都在這里會聚,碰撞,交融。著名的敦煌學者季羨林先生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薄岸鼗褪咚囆g,就是在傳統(tǒng)的漢晉藝術基礎上,吸收融合外來藝術的營養(yǎng),創(chuàng)造的具有中國風格的民族民間佛教藝術。因其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內涵深邃、藝術精美、保存完好,享譽國內外,是我國乃至世界佛教藝術的瑰寶,在中國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p>
著名學者馮驥才說過:“世界任何傳說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過一次便不再神奇。但唯有敦煌,當你造訪它之后,心里的感覺反到更加神奇。敦煌是中國最大的最富魅力的文化磁場,也是人類文化的一個偉大的磁場。這是一部放在沙漠上壯麗無比的佛學圖典,一件在地球上展開數(shù)十公里的舉世無雙的千年畫卷?!鄙钤?1世紀的我們,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所見所聽所感可謂豐富,但當你走入敦煌石窟時,滿壁內容豐富的壁畫,形態(tài)姿容各異的佛、弟子、菩薩塑像。卻可以讓人恍若置身佛的世界,徜徉其中不禁驚嘆其內容的博大恢弘。
敦煌石窟藝術包涵了石窟形制、壁畫、彩塑幾個方面。就壁畫而言這件長達數(shù)十公里的千年畫卷內容可謂豐富。敦煌石窟是逐漸發(fā)展的,在早期(北涼、北魏、西魏、北周)、中期(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晚期(五代、宋、西夏、元)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故事、畫面、塑像等。
面對這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用動畫去演繹它,摘其一角,一個小故事就足以做成一個長片,《九色鹿》足以證明,但總觀敦煌本身,就是一個神秘的穿越千年的故事。僅其中某一個佛教故事不足以表現(xiàn)它的壯麗。于是我把片子的視角定位在穿越敦煌石窟千年時空的概念上。在敦煌石窟里探尋它各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最美的畫面,而這些畫面又是按著重疊的兩個脈絡來排列的。一是佛的前生自我犧牲,到飛天散花,成佛,以及成佛后佛國世界的美好。這是按著佛教義里的故事順序來排列。二是表現(xiàn)這些情節(jié)的典型壁畫的年代是按早期、中晚期的排序摘選的。這樣既融合了佛教教義里的故事順序,又將敦煌壁畫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和演繹。
選擇畫面上,在敦煌各個時期的壁畫中精選出代表性的符號,如表現(xiàn)佛的前生自我犧牲,選擇了早期北魏的《舍身飼虎》,它表現(xiàn)的是釋伽摩尼前生是摩柯薩硾太子,為了救饑餓瀕死的老虎而舍身的故事。畫面陰森凄厲,構成形式奇特,復雜。采取的是異時同構的表現(xiàn)手法,所有的情節(jié)都在一幅畫中展現(xiàn),是早期本生故事中的優(yōu)秀代表作。佛教義里描述飛天是供養(yǎng)佛的神,職能有三。一是禮拜供奉,表現(xiàn)形式為雙手合十。二是散花施香,表現(xiàn)形式為手托花瓶或拈花散布。三是歌舞伎樂,表現(xiàn)形式為在佛講經(jīng)弘法時起舞彈奏。飛天的畫面在敦煌壁畫中大量存在,也是敦煌壁畫的亮點,所以在佛前生自我犧牲段落后安排了飛天散花供養(yǎng)的章節(jié),既符合教義的內容,又借此展現(xiàn)敦煌壁畫的亮點所在。敦煌飛天以隋唐時期的最有創(chuàng)造力,最富藝術魅力,也是飛天的鼎盛時期。因此這個段落選取了初唐和盛唐時期的兩幅飛天畫面,共五身飛天。
(一)鏡頭中色彩和光影的統(tǒng)一。
在《敦煌印象》的創(chuàng)作中因為選取的畫面是敦煌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因此在畫面風格和色彩上會有一定的差異,要把這些畫面組接起來,讓人在觀賞時不覺的畫面突兀,就要色調統(tǒng)一,原作不能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使用打光,因為影片是由一盞油燈引導展開的,所以在后面出現(xiàn)的所有畫面中都打入了燈光,用一致的光影使畫面視覺效果得到統(tǒng)一。同時營造出神秘的情景,更好的詮釋出作者發(fā)現(xiàn)美追尋美的藝術思路。
丁艷
(二)鏡頭組接時多用交疊、淡出、淡入的鏡頭,既表現(xiàn)了時間的延伸也烘托出寧大氣、舒緩的影片風格。
動畫的鏡頭語言很豐富,但要根據(jù)影片自身的風格和節(jié)奏來選擇性的使用鏡頭處理方式,《敦煌印象》所表現(xiàn)的是一幅幅美妙絕倫的畫面所描繪出的佛的世界,它是動中有靜的,在鏡頭的淡出淡入交疊中,緩如流水般的展示出各個時代的杰作,它們之間有年代的間隔,卻又有著佛教思想的內在聯(lián)系,在這種屬靜的鏡頭語言中營造出大氣磅礴,又悠遠寧靜的佛的意境。
(三)特效轉場烘托佛世界的美妙。
影片中幾個地方用到了特效轉場,一飛天散花段落。原作是敦煌320窟南壁的《說法圖》,盛唐時期作品也是飛天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畫面中四個飛天分別從畫面的左下角和右下角依次入畫定格,當最后一個飛天飛入畫后她張開手臂從手中涌出一股花潮,白色的花朵沖向鏡頭直至滿屏后轉場,渲染出散花的美好景象。二成佛段落。佛在升起到塔頂時放射出萬道金光,在光效中自然的由舍身飼虎的畫面轉入經(jīng)變畫的場景,既烘托出佛出現(xiàn)時氣勢宏大的場景又巧妙的表現(xiàn)了時空的轉換,營造出美輪美奐的佛國世界的氣氛。
(一)在對“舍身飼虎”這個段落的處理上,巧妙的利用了動畫特有的手法優(yōu)勢,將“舍身飼虎”里異時同構的每個場景作為原畫來看,例如,第一個場景是三王子站立的動作,表現(xiàn)的是王子看到饑餓瀕死的老虎心中不忍,第二個場景是王子跪在山崖上以木刺頸。將這兩個動作看成是兩張原畫,在中間加入過渡動作,畫面就很清楚的交代出了王子心生不忍,爬上山崖,以木刺頸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既回避了故事性的講述方式,又清晰的解構了畫面,使觀者在這幅構成復雜的畫面前一目了然,讀懂了故事,又體現(xiàn)出動畫的魅力,拓展了聯(lián)想空間。
(二)在處理飛天段落時將五個飛天,實際是兩幅畫—敦煌320窟南壁的《說法圖》上部的飛天和203窟初唐飛天的背景接起來,讓這五個飛天有足夠的空間來表演,原本靜止的飛天被賦予舒展優(yōu)美的動作,飛入畫內,揮手散花,古人沒有動畫,他們將心中靈動飄舞的飛天定格成一張張靜止的畫面,來記錄她們的美好。現(xiàn)在我們利用動畫特有的手法,讓這些天界的精靈在靜止的壁畫上起舞。賦予壁畫新的涵義。
(三)“反彈琵琶”段落的原作是敦煌112窟《觀無量壽經(jīng)變》中的反彈琵琶,年代是中唐。表現(xiàn)的是樂伎偏偏起舞的情景,可惜昔人遠去,唐代的壁畫中所表現(xiàn)的這種胡樂胡舞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舞蹈和旋律,已不得而知了?,F(xiàn)代人根據(jù)壁畫中僅有的一些姿態(tài),編出了不少敦煌舞蹈,本身就是對敦煌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
動畫是視聽的藝術,僅是畫面的演繹還遠遠不夠,音樂對于影片來講意義重大,音樂的選擇和創(chuàng)作也非常關鍵。對音樂的選擇,沒有因為敦煌壁畫的年代而刻意選擇古曲,影片要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人對敦煌的理解,所以音樂的制作上,參考了陳其鋼等幾位當代優(yōu)秀音樂人的作品,力求能在文化的追尋中演繹出新的內涵。
轉引自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