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石刻上的文學史: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歷與詩文題記
——以永州為中心

2010-12-08 07:20:32李花蕾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guān)鍵詞:零陵永州金石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學院 圖書館,湖南 永州 425100)

石刻上的文學史: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歷與詩文題記
——以永州為中心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學院 圖書館,湖南 永州 425100)

文章依據(jù)金石學、方志學等傳世文獻,結(jié)合地面文物存留現(xiàn)狀,概述永州唐宋石刻的人文特色、大致規(guī)模及在省內(nèi)的代表性地位。一方面嘗試將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歷與詩文題記視為一種“石刻上的文學史”而加以闡釋,另一方面在圖書館特色資源與電子數(shù)據(jù)庫建設(shè)上,嘗試提出今后工作的若干思路。

石刻;文學史;永州;唐宋;特色資源數(shù)據(jù)庫

一 引 言

湖南所存石刻,以永州所占比例最多。永州所存石刻,以唐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尤以宋刻最為豐富,不僅在湖南省內(nèi),即在全國亦有獨特地位。

清末金石家葉昌熾關(guān)于宋碑之可貴,有一大段論述。葉昌熾《語石》說道:

“然得唐碑易,得宋碑難,元碑抑又難矣。何則?則、則、則、禇, 赫則則,則家家則為則臬,即墓志、造象、經(jīng)幢,其書雖不甚著名,往往妍秀可喜,便于臨池,通都巨肆,尚易物色。至宋碑,惟蘇、黃、米、蔡四家,元碑惟趙松雪有拓而售者,此外非專工訪拓不能得,或籍良友之饋贈,或煩屬吏之供億。其豐碑高至尋丈,或在危崖絕 人巘不到之到,贏到到氈,到到到 ,然后得之,到到不貲。及其散失之后,流入市肆,到售之價不足紙墨。估人惟利是圖,其孰肯作為無益乎?故宋、元碑可遇而不可求。然無豪奪,無居奇,則以我到取者,人到棄耳。余訪求石刻二十余年,到 得唐以前碑,視孫、趙幾十有八九,新出土者不與焉。五季以下,不逮其半,其難易不較然哉?”

民國金石學者柯昌泗進一步論述了湖南宋刻的豐富存留??虏簟墩Z石異同評》說道:

“宋人題名,最先著錄,莫先于湖南一省?!遁途帯返戒?,則極詳悉。后賢踵訪,益見美富。北宋遷謫名流,大半途出湖南。南宋偃藩長沙,暨列郡守 ,類守守守守事。守守留題,守事與守都守刻不盡同,各見守趣。茲以題名之僅見于湖南者數(shù)之:賈黃中(朝陽巖)、李建中(澹山巖)、朱昂(朝陽巖)、楊杰(澹山巖)、王汾(九龍巖)、劉摯(石鼓山)、鼓弼(九龍巖)、鼓 (澹山巖)、孫守(朝陽巖)、韓川(澹山巖)、鄒浩(浯溪)、王佐(澹山巖)、王山(柳巖)、趙山 (浯溪)、趙山讜(浯溪)、史彌寧(桂莊)、徐經(jīng)孫(秀巖),皆史傳有名之士。奸邪若丁謂(華嚴巖)、邢?。ǔ枎r守處),惟湘中有其題刻?!?/p>

在柯昌泗所列舉的19例宋刻中,石鼓山在衡州,桂莊在新寧,秀巖在臨武,除此3例以外均在今永州境內(nèi)。則其所謂“湖南”、“湘中”,實可進而確指為“永、道”。

永州宋刻的內(nèi)容,主要是文官仕宦、貶謫的題記,其中詩文有較大比例,這與國內(nèi)其他地方石刻以佛教或墓志為主的情況不同,具有更大的文學史意義。實際上,永州唐宋摩崖石刻因其總量之多、分布之密、年代之連續(xù)不絕,已經(jīng)構(gòu)成了“石頭上的文學史”的一種完整系統(tǒng),在我國文學史、文化史上形成了一個頗有興味的案例。

本文的主要意圖是,一方面對永州唐宋石刻概況作出初步的統(tǒng)計描述,另一方面在圖書館特色資源與電子數(shù)據(jù)庫建設(shè)上,嘗試提出今后工作的若干思路。

二 永州石刻的學術(shù)價值:幾個統(tǒng)計

(一)光緒《湖南通志》統(tǒng)計表

嘉慶《湖南通志》有《金石志》二十卷,瞿中溶纂,抽印單行本題為《湖南金石志》二十卷。光緒《湖南通志》有《金石志》三十卷,陸增祥纂,亦有抽印單行本題為《湖南金石志》三十卷,較瞿中溶所撰增多十卷。據(jù)此統(tǒng)計可知:

(1)唐代石刻。全省唐代石刻編為6卷,永州石刻共占3卷,占全省的50%。全省唐代石刻篇幅共計146頁,永州占82頁,占全省的56%。列表如下:

卷 次 卷 名 地 域卷262 藝文志·金石4 長沙卷263 藝文志·金石5 衡州卷264 藝文志·金石6 永州卷265 藝文志·金石7 永州卷266 藝文志·金石8 永州卷267 藝文志·金石9 寶慶、岳州、常德、辰州、郴州、靖州、澧州、桂陽州

(2)宋代石刻。全省宋代石刻編為17卷,永州石刻共占11卷,占全省的65%。全省宋代石刻篇幅共計548頁,永州占362頁:占全省的66%。列表如下:

卷 次 卷 名 地 域卷269 藝文志·金石11 長沙卷270 藝文志·金石12 衡州卷271-281 藝文志·金石13-23 永州卷282 藝文志·金石24 寶慶卷283 藝文志·金石25 岳州、常德卷284 藝文志·金石26 辰州、沅州、郴州卷285 藝文志·金石27 靖州、澧州、桂陽州

(二)《石刻史料新編》統(tǒng)計表

道光《永州府志》中《金石略》一卷,實際為上中下三卷,抽印單行本題為《永州金石略》,宗績辰纂。光緒《零陵縣志》中《藝文志·金石》一卷,抽印單行本題為《零陵金石志》一卷,劉霈纂。

《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編輯出版,其中收錄湖南省有金石志的府縣方志共計16種,包括《永州金石略》、《零陵金石志》二種。據(jù)此統(tǒng)計可知,以州府為單位或以縣為單位,永州、零陵金石數(shù)量均排名第一。以州府為單位,永州金石數(shù)量占全部縮印頁數(shù)的 41%,占全部原版頁數(shù)的 41.5%。以縣為單位,零陵金石數(shù)量占全部縮印頁數(shù)的19.2%,占全部原版頁數(shù)的19.4%。

永州、零陵以外,《寶慶藝文略》二卷34縮印頁列居第三,《桃源金石志》一卷20縮印頁列居第四,《衡山金石志》一卷18縮印頁列居第五?!队乐萁鹗浴肥菍殤c的3.7倍,是桃源的6.3倍,是衡山的7倍。《零陵金石志》是寶慶的1.74倍,是桃源的2.95倍,是衡山的3.28倍。列表如下:

志 名 卷 數(shù) 縮印頁數(shù) 原版頁數(shù)1 善化古巘志 不分卷 4.5 18 2 武岡內(nèi)篇 不分卷 11 44 3 攸縣金石志 不分卷 1 4 4 寶慶藝文略 二卷 34 132 5 新化金石志 不分卷(后缺) 7 28 6 衡陽金石志 不分卷 10 38 7 清泉碑刻志 不分卷 3 12 8 清泉金石志 不分卷 5 19

9 衡山金石志 一卷 18 68 10 常寧金石志 不分卷 4 15 11 永州金石略 一卷(實為上中下三卷) 126 502 12 桂陽碑銘志 不分卷 2 8 13 臨武金石志 不分卷 2 8 14 桃源金石志 一卷 20 78 15 石門金石志 不分卷 0.5 2 16 零陵金石志 一卷(實為二卷) 59 235合 計 307 1211

(三)《八瓊室金石補正》統(tǒng)計表

王昶所著《金石萃編》160卷,收錄秦至宋、遼、金銘刻1500余種,是清中期金石著錄的集大成之作。

陸增祥所著《八瓊室金石補正》130卷,補錄銘刻3500余種,附《金石札記》4卷、《金石祛偽》1卷、《元金石偶存》1卷,為補正王昶而作,是清后期最為精致和最為豐富的金石著作。

陸氏收錄唐宋永州石刻尤多,特別是陸氏以景地為主線的著錄體例,為現(xiàn)代文物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結(jié)合與轉(zhuǎn)化提供了直接便利的條件??梢哉f,陸增祥是清代以來研究永州石刻最有貢獻的一人,也可以說,是永州石刻為其《金石補正》獲得盛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王昶《金石萃編》著錄永州石刻,景地4處,統(tǒng)計列表如下:

景 地 內(nèi) 容 卷 次1 華嚴巖 宋詩刻4段、題名8段 132 2 浯溪 詩詞4段、題記19段 132、136 3 澹山巖 題名60段、詩刻24段 133、135 4 朝陽巖 題名6段 134

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及《元金石偶存》著錄永州石刻,景地26處,其他人文場所9處。景地統(tǒng)計列表如下:

景 地 內(nèi) 容 到在地 卷 次1 含暉巖 唐1段、宋6段 道州 58、103 2 樽 唐元結(jié) 樽銘 道州 60 3 九疑山 唐2段、宋20段、元段 巖1段 寧遠 59、102、偶存4 陽華巖 唐元結(jié)陽華巖銘、宋27段 江華 60 5 寒亭 唐元結(jié)寒亭記、宋19段 江華 60、103 6 朝陽巖 唐3段、宋24段、元1段 零陵 60、85、偶存7 浯溪 唐19段、宋39又27又39又50段、元7段 祁陽 61、90-93、偶存8 華嚴巖 唐2段,宋17段 零陵 68、88 9 鈷 潭 柳子柳三記、鈷 潭三大柳 零陵 68、121 10 群段山 宋10段 零陵 94 11 澹山巖(淡山巖) 宋42又52段、元3段 零陵 95-96、偶存12 火星巖 宋10段、元1則 零陵 99、偶存13 九龍巖(九仙巖、九云巖) 宋41段 守安 100 14 三門洞 宋5段 守安 102 15 暖谷 宋5段 江華 103 16 石角山 宋4段、元2段 零陵 104、偶存17 幽巖 宋(1段) 守安 105 18 五峰巖 宋11段 守安 106

19 肖巖(嘯巖) 宋2段 守安 111 20 獅子巖(奇獸巖) 宋6段 江華 112 21 萬石山(環(huán)翠山) 宋7段 零陵 114 22 月巖 宋3段 道州 115 23 柳巖 宋3段 零陵 117 24 烏符山(天篆山) 宋3段 祁陽 119 25 駕鶴峰 宋1段 道州 117 26 自然屏 宋1段 守安 107

其他人文場所統(tǒng)計列表如下:

場 到 內(nèi) 容 到在地 卷 次1 道州府(唐) 唐元結(jié)刺史廳壁記、唐道州殘石 道州 60、67向柳廓書周子拙賦、方疇刻周子像贊、太2道州府(宋) 極圖說、愛蓮說、濂溪書院題額并表記碑、 道州 116、120、121吳文震元石詩、楊允恭壽祠記、西銘殘石3 舜祠 唐元結(jié)舜廟置守戶狀 道州 60 4 濂溪故里 濂溪大富橋記、濂溪陳夫人墓表、元周子 道州 121、偶存故居碑記5 永州府 張浚新學門銘及忠柳 零陵 113 6 懷素圣母帖等 宋???105、107 7 汪藻太平寺鐘款 宋 零陵 113 8 宋度宗柳民銘并謝表 宋 道縣 121 9 岳武穆忠義碑 宋1段,明1段 祁陽 112

三 永州石刻著錄的主要書目及作者

(一)著錄

永州石刻著錄書目,最重要的有以下15種:

1.歐陽修《集古錄》十卷

2.趙明誠《金石錄》三十卷

3.王昶《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 嘉慶十年(1805)刊

4.宗霈《零志補零》三卷 嘉慶二十二年(1817)刊

5.瞿中溶《古泉山館金石文編》四卷 民國五年(1916)刊

6.瞿中溶《湖南金石志》二十卷 嘉慶二十五年(1820)刊,在嘉慶《湖南通志》中

7.宗績辰《永州金石略》一卷 道光八年(1828)刊,在道光《永州府志》中

8.宗績辰《留云庵金石審》 單行本未見

9.劉沛《零陵金石志》二卷 光緒二年(1876)刊,在光緒《零陵縣志·藝文志》中

10.陸增祥《湖南金石志》三十卷 光緒五年(1879)刊,在光緒《湖南通志·藝文志》中

11.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一百三十卷 民國十三年(1924)刊

12.盧峻、成業(yè)襄《湖南考古略》十二卷 光緒二年(1876)讀我書室刊,光緒五年守墨書齋刊,光緒八年長沙枕善山房增刊

13.同德齋主人《廣湖南考古略》三十卷 光緒十四年(1888)石印

14.吳式芬《金石匯目分編》二十卷 宣統(tǒng)二年(1910)海豐吳氏刊,稿本20卷26冊藏國家圖書館

15.楊殿珣《石刻題跋索引》 長沙商務(wù)印書館1940年鉛印,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0影印

(二)作者

劉承幹論宋代金石家,獨舉歐陽修、洪適、趙明誠三家。《八瓊室金石補正·序》云:“金石之學,權(quán)輿于宋歐陽、洪、趙,世艷稱之?!?/p>

歐陽修《集古錄》,又稱《集古錄跋尾》,共十卷。據(jù)拓本著錄,編年體,有元結(jié)窊樽、陽華巖、峿臺諸銘及《中興頌》,多論述文字內(nèi)容。

趙明誠《金石錄》,目錄十卷,跋尾二十卷,共三十卷。據(jù)拓本著錄,編年體,有關(guān)于浯溪、朝陽巖的記載,惜僅列目錄。

清代金石家,劉承幹特別推舉王昶、陸增祥二人?!栋谁偸医鹗a正·序》云:“嬗及本朝,厥風彌扇。以金石著錄者凡數(shù)十家,而以青浦王蘭泉少司寇所著《萃編》集其成。甄采之富,考索之精,幾幾駕歐陽、洪、趙而上之。太倉陸星農(nóng)先生,雅才碩學,于書無不窺,而尤嗜金石,以所居與王氏為近,于《萃編》致力數(shù)十年。宦轍所至,蒐集宏多,有溢出王氏之外者。補闕芟蕪,刊訛匡陋,成《補正》一書,凡百三十卷。海內(nèi)金石家莫不奉若瑰寶?!?/p>

王昶(1725-1806),字德甫,一字蘭泉,號述庵,松江青浦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補內(nèi)閣中書,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金石萃編·序》云:“余弱冠即有志于古學,及壯,游京師,始嗜金石。朋好所贏,無不丐也;蠻陬海澨,度可致,無不索也。兩仕江西,一仕秦,三年在滇,五年在蜀,六出興桓而北,以至往來青、徐、兗、豫、吳、楚、燕、趙之境,無不訪求也?!弊x此可知王氏注重實地搜討,但他來往湖南的機會較他處為少,對于宋代永州石刻的著錄集中在華嚴巖等四處景地。不過這卻是首次以景地為單位對永州石刻的集中著錄。

陸增祥(1816-1882),字魁仲,號星農(nóng),又號莘農(nóng)?!肚迨犯濉酚袀?,云:“陸增祥,字星農(nóng),太倉人。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至辰永沅靖道。踵王昶《金石萃編》成《金石補正》百二十卷,凡三千五百余通。又著《磚錄》一卷。其訂正金石款識名物,何紹基服其精?!?/p>

陸增祥之次子陸繼輝,字蔚廷。同治進士,曾任陜西漢中知府、河南汝寧知縣。協(xié)助陸增祥校錄銘刻,又著《八瓊室金石補正續(xù)編》64卷。上海圖書館藏其稿本,《續(xù)修四庫全書》據(jù)以影印出版。

陸增祥著作另有6種稿本由南京博物院收藏,包括《八瓊室乙卯金石錄目》《八球室金石補正目》、《八瓊室待訪金石錄》、《八瓊室金石文字》、《八瓊室金石目錄兩種》和《八瓊室磚錄初集后續(xù)》。[1]

陸氏于咸豐十年(1860)出任廣西慶遠府知府。同治二年(1863)任湖南辰沅永靖道道員,光緒五年病歸,八年卒。據(jù)韓銳《語石校注》稱,陸增祥任職湖南,大致在咸豐十年至光緒五年(1860-1879)之間。[2]P224如此,則陸增祥在湖南有近二十年之久。

馮煦在民國十四年,曾追憶清光緒間金石學者的研究盛況?!栋谁偸医鹗a正·序》云:“時輦下講金石者,潘文勤(潘祖蔭)師為之魁,李芍農(nóng)(李文田)、盛伯熙(盛昱)、王廉生(王懿榮)、繆小珊(繆荃孫)諸前輩復(fù)羽翼之。酒邊花下,各出所藏相評騭,或否或臧,辨難蜂起。間得一彝器,一碑版,則翻譯其文字,考索其事實。茍有異同離合之見,又龂龂以爭,卒理順冰釋而后已,而皆以星農(nóng)丈是編為陶型、為冶范。”可見學者對陸氏的推重。

葉昌熾《語石》“湖南二則”中也特別論及陸增祥、陸繼輝父子二人,說道:“太倉陸星農(nóng)先生,篤嗜金石之學。蔚庭太守,其哲嗣。而潘文勤師,其高足弟子也。先生觀察楚南時,遍訪五溪諸巖,所得拓本,父子賞析著錄,以其副本馳寄輦下,賚碑之郵絡(luò)繹于道。余所得五溪拓本,即文勤舊藏。先生手書及蔚庭繕寫碑目,發(fā)函尚在。共浯溪一百二十余通,澹山巖四十余通,江華朝陽巖十一通,陽華巖十通,寒亭九通,寒巖、暖谷各二通,獅子巖三通,華嚴巖二通。曩在都門,從蔚庭借《八瓊室碑目》校之,尚多闕如,蓋當時隨拓隨寄,后出者或不與焉。然已十得六七矣?!?/p>

葉昌熾為潘祖蔭弟子,二人曾合撰《滂喜齋藏書記》,而潘祖蔭為陸增祥弟子,故能詳知陸氏佳處。

在陸增祥之前,柯昌泗曾稱道過另外一位學者瞿中溶??虏簟墩Z石異同評》云:“湖湘間唐碑,宋人著錄本不為少,惜皆湮逸。巨擘推《麓山寺碑》,宋代即已重剜。……馀則元次山諸刻,海內(nèi)求次山之跡者,必于永、道間,亦湘中石刻之特異者也。光緒甲戌(元年,1875),太倉陸星農(nóng)觀察(增祥)訪得無為洞次山篆書,在寧遠九疑山洞,阻于水,從無拓者,次山真跡又得一種。莘農(nóng)于湘碑搜訪極力,葉書所云《八瓊室目》,今其書已刊行。《萃編》而后,惟此書足以接武。菁華多為湘中所得。先于星農(nóng),為其鄉(xiāng)人嘉定瞿木夫理問(中溶),《湖南志》之《金石志》,木夫一人所纂輯,雖附《通志》以行,而精博不減畢、阮之書。湖南石刻,流傳著錄,此兩家之功為最。”

瞿中溶(1769-1842),字鏡濤,號木夫,又號萇生、木居士。嘉定人,錢大昕之婿。諸生,曾任湖南布政司理問。有《古泉山館金石文編》四卷,又題《古泉山館金石文編殘稿》、《古泉山館金石跋》。又著《漢金文篇》、《湖南金石志》、《吳郡金石志》、《弈載堂文集》、《古泉山館集》等。

瞿氏曾到永州,今浯溪有其詩刻《游浯溪宿中宮寺》,有“何幸我來三日住”句,題記云:“嘉慶戊辰(十三年,1808)仲冬,江南瞿中溶兩游浯溪,三宿中宮寺,搜拓唐宋元人諸石刻,并題名于此而去?!薄豆湃金^金石文編》載其事,謂“悔予題刻鹵莽”云云。書中又自記曾親至浯溪,訪得元結(jié)《右堂銘》于勝異亭后,又于崖下拓得元結(jié)《浯溪銘》精本。

范希增《書目答問補正》也特別指出瞿中溶與湖南石刻的關(guān)系:“瞿中溶《湖南金石志》二十卷,《省志》內(nèi)抽印別行,又光緒重修《湖南通志》內(nèi)《金石志》,視瞿氏有增補,乃太倉陸增祥重纂?!?/p>

在瞿中溶、陸增祥之間,專門著錄永州石刻的還有宗霈、宗績辰父子。

宗霈(1772-1817),字稼秋,號靜軒,又號筠深、云聲,會稽人。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官華容知縣,嘉慶二十年(1815)移零陵知縣,二十二年卒于官。著有《靜軒詩文集》等。[3]光緒《零陵縣志》卷6《官師》有傳,稱其“輯《零志補零》,苦節(jié)遺貞,搜采畢登,殘碑斷碣,網(wǎng)羅殆遍”。

宗霈著《零志補零》3卷,宗績辰《金石審》所稱“先零陵”、“《零陵補志》”,即此。嘉慶二十二年刊行,先于嘉慶《湖南通志》三年。

宗績辰(1792-1867),又作稷辰,字迪甫,一作滌甫,又字其凝,號滌樓,又號攻恥,一作躬恥,世尊稱之曰滌翁。道光元年(1821)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遷起居注主事,再遷戶部員外郎。咸豐元年遷御史,又遷給事中。在朝中,以保薦左宗棠,有盛名。五年授山東運河道。同治六年,引疾歸,尋卒。著《躬恥齋詩鈔》、《躬恥齋文鈔》、《越峴山人日記》等。《清史稿》有傳,載其“罷官后,主馀姚龍山書院、山陰蕺山書院”。別史又載宗績辰曾主講永州群玉書院,及永州濂溪書院之苓香講社。今《躬恥齋文集》中有《濂溪書院講規(guī)》、《群玉書院學規(guī)》等文。

道光《永州府志》十八卷,藏書家題呂恩湛修,宗績辰纂。呂恩湛,字麗堂,為永州知府。道光八年李宗傳《序》謂“呂麗堂定議復(fù)修,延山長宗攻恥主編纂”,又謂“宗傳在京師,聞攻恥言此書未成,比抵永,攻恥亦還館”,又謂“是書出一人手筆”。所說“山長”即主講書院之事。“書未成”謂無刻印之資,該志成于道光五年,八年始刊。道光五年隆慶《序》有“纂修宗君攻恥竭晝夜心目手口之力,五閱月書成”。《重修姓氏》“纂修”一項中署為“候選內(nèi)閣中書宗績辰”。今按,嘉慶末年宗霈已卒,道光五年宗績辰在永成書,八年離永至京,可知宗績辰曾前后兩度來永。

光緒《零陵縣志》卷9《人物》有傳,稱其“隨侍至楚……霈廉吏,歿后負債累累,績辰貧不能歸,賃居零陵,以追繳其父虧空系獄,同官憐之,疏募代償,越七日乃得出。已,扶柩還葬,而留其家屬于零。服闋,舉鄉(xiāng)試,未幾,復(fù)返零。疊主群玉、濂溪講席??兂剿髟?、古文、詞甚富,長于考據(jù),兼工篆隸,性好講學,專主陽明之說。時修《永州府志》,績辰主其事,殫六年之力,諮訪見聞,摭拾荒墜,裒然巨觀。而于金石、藝文兩門,尤備具無遺。當時謂湖南各府縣志當以永州、寶慶為最,《永州志》即績辰所著,而《寶慶志》則邵陽鄧學博顯鶴所著也。后應(yīng)禮部試入都,遂留不返,歷官至山東運河道??兂揭栽⒘阕罹?,每與人書,必自署曰‘十三年瀟上寓客’云”。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八《金石略》,后抽印單行,題為《永州金石略》一卷,實為上中下三卷,篇幅約500版。李宗傳《序》云:“藝文著錄、事紀編年、古跡金石之分代考證,皆舊所未有?!薄斗怖吩疲骸翱ぶ小督鹗浴?,自《零陵補志》始專輯為一類,新《省志》多采之。今又旁搜遍拓,集州邑巖藪之奇,拾殘補闕,審辨不遺余力,較《省志》加詳焉?!逼溲钥尚?。

宗績辰在永州,曾撰《舂陵碑記》、《游疑載筆》等文。又有《和陳元富朝陽洞》詩云:“古香石墨在摩撫,搜奇早富名山藏”、“羈人棲棲獨懷古,群賢遺躅留江鄉(xiāng)”,《溪山紀游》詩云:“居永十三年,溪山如我鄉(xiāng)”,是其居永自況。要之,宗氏父子皆曾居住永州,因此訪查詳明,最為難得。

除《永州府志》外,宗績辰又著《留云庵金石審》,著錄考訂之外,多論書法,道光《永州府志》頻見引用,惟單行本尚未訪見。

[1]參見:王明發(fā).陸增祥八瓊室金石稿本六種[J].東南文化,1998,(3).

[2]韓銳.語石校注[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

[3]參見:孫偉良.《清史稿》人名訂誤一則[J].江海學刊,2007,(3).

G256.2

A

1673-2219(2010)03-0016-06

2010-02-01

湖南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永州石刻對瀟湘文化發(fā)展的多元影響”(項目編號09YBB174)的部分成果。

李花蕾(1979-),女,河南魯山人,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文學及文獻學。

(責任編校:張京華)

猜你喜歡
零陵永州金石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新增編委介紹
零陵的雪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永州濱江新城營銷中心
永州至新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建總投資152億元
石油瀝青(2019年6期)2020-01-16 08:57:00
冷熱
湖南零陵瀟水濕地公園建設(shè)現(xiàn)狀及保護對策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0:58
淺談如何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廟會為例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0:44
柳宗元“永州八記”新考
武威市| 罗甸县| 越西县| 玉门市| 达孜县| 吕梁市| 德州市| 竹北市| 威海市| 商南县| 准格尔旗| 沛县| 菏泽市| 巴南区| 临泽县| 西吉县| 萨迦县| 武冈市| 泸西县| 梅州市| 曲周县| 玉门市| 罗山县| 海盐县| 乌兰县| 潜江市| 临澧县| 泗洪县| 兴安盟| 华安县| 筠连县| 杭州市| 巴中市| 加查县| 石家庄市| 开封市| 彭水| 无为县| 伊金霍洛旗| 锡林郭勒盟|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