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紹怡,鐘 聲,鄧智強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龍江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廣東佛山 528318)
急性心原性肺水腫(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ACPE)是內(nèi)科常見急癥之一,常迅速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以及嚴重的低氧血癥,是各種心臟病發(fā)展的嚴重階段,如不及時救治可危及生命。近年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廣泛應用于輔助治療急性左心衰患者。為了觀察NPPV治療急性心原性肺水腫的療效,并探討應用NPPV呼吸機的指征,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及內(nèi)科常規(guī)措施治療ACPE患者72例,現(xiàn)報道如下: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心原性肺水腫72例,均有基礎心臟疾病,其中,冠心病32例,高血壓心臟病20例,肺源性心臟病13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均符合急性心原性肺水腫的診斷標準[1]。72例中,男34例,女38例;年齡 50~80 歲,平均(75.72±6.22)歲。 排除標準:拒絕接受NPPV;無自主呼吸;并發(fā)氣胸;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嚴重心律失常;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包括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面部、頸部和口咽部創(chuàng)傷、燒傷、畸形或近期手術;上呼吸道梗阻等。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PCO2>45 mm Hg組和PCO2<45 mm Hg組,兩組再分為NPPV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嚴重程度、基礎疾病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鎮(zhèn)靜、正性肌力藥、利尿、擴張血管治療,NPPV組:早期1 L/min氧流量面罩吸氧30 min后,如呼吸>25次/min或SpO2<95%,即給予美國偉康BiPAP進行NPPV輔助,通氣模式為壓力支持/壓力控制通氣(S/T),呼吸機初始設定吸氣壓力(IPAP)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氣壓力(EPAP)為2 cm H2O,然后逐漸上調(diào)IPAP水平,使患者呼吸≤25 次/min,潮氣量(VT)為 7~10 ml/Kg,呼吸輔助肌活動消失,并且患者能耐受。通常IPAP上調(diào)至12~20 cm H2O,同時逐漸上調(diào)EPAP水平至4~6 cm H2O,至FiO2<50%時維持SpO2≥92%。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入院后逐漸增加吸入氧流量至10 L/min時,仍SpO2<90%時加NPPV。兩組患者如在治療過程中病情不能緩解或惡化時給予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治療后呼吸頻率(R)、心率(HR)、動脈血氧飽和度變化及氣管插管率、病死率的變化。
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經(jīng)治療后結果見表1、2。
由表1可知,應用NPPV治療急性心原性肺水腫(PCO2>45 mm Hg)比常規(guī)組效果更確切,在 HR、R、pH、PaCO2、PaO2、SpO2、氣管插管數(shù)及病死數(shù)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
由表2可知,應用NPPV治療急性心原性肺水腫(PCO2<45 mm Hg)比常規(guī)組在HR、PaO2、氣管插管數(shù)及病死數(shù)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但在改善患者 R、 pH、PaCO2、 SpO2上雖有一定作用,但總體來說改善不明顯(P>0.05)。
表1 PCO2>45 mm Hg組治療2 h前后常規(guī)組與NPPV組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NPPV group after treated 2 hours in the PCO 2>45 mm Hg group
表2 PCO2<45 mm Hg組治療2 h前后常規(guī)組與NPPV組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NPPV group after treated 2 hours in the PCO 2<45 mm Hg group
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hasic positiveairway pressure,BIPAP)是指自主呼吸時,交替給予兩種不同水平的氣道正壓,高壓力水平(Phigh)和低壓力水平(Plow)之間定時切換,且其高壓時間、低壓時間、高壓水平、低壓水平各自獨立可調(diào),利用從Phigh切換至 Plow時功能殘氣量(FRC)的減少,增加呼出氣量,改善肺泡通氣。
心原性肺水腫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的最終結果,是目前心血管領域中的難題。當肺水腫發(fā)生后,肺組織間液壓力增加,壓迫肺泡,導致肺泡萎陷,同時水分進入肺泡,嚴重影響到氣體交換[2]。而低氧又可進一步加重肺水腫,并可抑制心肌收縮,誘發(fā)缺氧性腦病和肝、腎、肺等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
急性心原性肺水腫的治療措施在于改善患者的換氣功能及心功能。傳統(tǒng)方法是給予鎮(zhèn)靜、正性肌力藥、利尿、擴張血管治療,而機械通氣的適當應用可顯著改變肺泡內(nèi)壓和胸腔負壓的不正常狀態(tài),不僅能改善氣體交換,且改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NPPV可通過增加胸腔內(nèi)壓而降低左室后負荷,也避免了后負荷隨呼吸大幅度波動引起的動脈血壓波動,這是NPPV改善心功能的主要機制[3]。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NPPV的輔助通氣較常規(guī)的治療效果差異顯著,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NPPV的輔助通氣在減慢患者心率,提高血氧飽和度上有一定的作用。
由本研究可知,NPPV的輔助通氣在治療急性心原性肺水腫合并有PCO2>45 mm Hg即伴有明顯的二氧化碳潴留時,療效較好。輕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對呼吸有一定的興奮作用,然而血中二氧化碳過多時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毒性作用。例如,吸入氣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0%時,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頭痛和頭昏等癥狀;如達15%以上時會失去意識,出現(xiàn)驚厥;如達30%時,將導致呼吸中樞的麻醉而死亡。NPPV的輔助通氣能在改善通氣,提高血氧飽和度的同時降低血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避免了因迅速改善血氧而引起呼吸抑制的出現(xiàn),減少氣管插管率及死亡率[4-7]。無明顯的二氧化碳潴留時,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與NPPV的輔助通氣方法比較,雖然在減慢患者心率,提高血氧飽和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總體來說效果沒有PCO2>45 mm Hg組明顯,故當急性心原性肺水腫合并有明顯的二氧化碳潴留時是使用NPPV輔助通氣的理想指征。
[1]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1.
[2]葉飛,楊松,陳紹良,等.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機械通氣在急性心原性肺水腫中的應用[J].中國綜合臨床,2005,21(3):195-196.
[3]朱蕾,鈕善福.機械通氣[M].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363-370.
[4]Nava S,Ambrosino N,Clini E,et al.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weaning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Ann Interm Med,1998,128(9):721-728.
[5]秦英智.關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機械通氣策略[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4,16(11):641-642.
[6]Evgenov OV,Hevroy O,Bremnes KE,et al.Effect of am inoguanidine on lung fluid filtration after endotoxin in awake sheep [J].Am J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2(2):465-470.
[7]秦英智.加強對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臨床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6,18(6):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