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凌(濟寧學院 中文系,山東 曲阜 273155)
馬瑞臣所作的《毛詩傳箋通釋》是《詩經》學史上的一部力作,書成后影響很大,但是書中的一些錯訛謬誤影響著學者對《毛詩傳箋通釋》的理解與認識。本文以中華書局1998年出版的《清人注疏十三經》中的《毛詩傳箋通釋》為底本對《毛詩傳箋通釋》作了校勘,以就正于方家。
《毛詩傳箋通釋》:“凡《詩》上言‘豈不’、‘豈敢’者,下句多言畏?!洞筌嚒吩姟M不爾思?畏子不敢’、‘豈不爾思?畏子不奔’,《出車》詩‘豈不懷歸?畏此譴怒’、‘豈不懷歸?畏此反覆’,《綿蠻》詩‘豈敢憚行,畏不能趨’、‘豈敢憚行,畏不能極’,又《左傳》引逸詩‘豈不欲往?畏我友朋’,與此詩句法相類?!保?]29按:據《毛詩》原文,馬瑞臣所引用的詩句“豈不懷歸?畏此譴怒”與“豈不懷歸?畏此反覆”[2]464出自《小明》,而《出車》也有類似的詩句“豈不懷歸?畏此簡書”。[2]416由于詩句相似,馬瑞臣誤以《小明》中的詩句為《出車》中的詩句。
《毛詩傳箋通釋》:“此詩‘舒而脫脫兮’及《月出》篇‘舒窈糾兮’、‘舒憂受兮’,‘舒夭紹兮’三‘舒兮’皆語詞,‘脫脫’及‘窈糾’、‘憂受’、‘夭紹’皆好貌,非舒貌也。此傳彼箋均訓為舒遲,失其義矣?!保?]33按:據《毛傳》,訓為“舒遲”的兩處訓詁《野有死麕》“脫脫,舒遲也”[2]292《月出》“舒,遲也。窈糾,舒之姿也”[2]378俱為《毛傳》,而非箋,馬瑞臣云“此傳彼箋均訓為舒遲”的說法是錯誤的。
《毛詩傳箋通釋》:“瑞臣按:據《考槃》詩‘獨寐寤言’,傳‘在澗獨寤,覺而獨言’?!保?]40按:據《考槃》箋,此段文字中的“傳”當作“箋”,所引用的文字“在澗獨寤”當作“在澗獨寐”。[2]321
《毛詩傳箋通釋》:“古者決以韋為藉,又必有彄以彄沓手指。箋本申傳訓決為韘之義?!保?]72按:據《芄蘭》傳“韘,決也”是解釋“童子佩韘”詩句中的“韘”字,是訓韘為決,故“訓決為韘”當作“訓韘為決”。[2]326
《毛詩傳箋通釋》曰:“今按《蝃蝀》隮以虹喻淫奔之女,此詩朝隮亦喻淫奔,蓋以淫奔之盛如朝隮喻小人之得志,而以婉戀之季女斯饑喻君子之不見用也?!保?]145按:據《毛詩·候人》原文“婉兮孌兮,季女斯饑”,[2]385則“婉戀”當作“婉孌”。另有《車舝》“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2]482也作“孌”。
《毛詩傳箋通釋》曰:“‘無不爾或承’,箋:‘或之言有也。如松柏之枝葉,常茂盛青青,相承無衰落也?!瓊饕猿袨樗砂刂嗲嘞喑?,失之?!保?]170按:據《毛詩傳箋通釋》中所引《天保》箋“或之言有也。如松柏之枝葉,常茂盛青青,相承無衰落也”之文,“傳以承為松柏之青青相承”的“傳”當作“箋”。[2]412
《毛詩傳箋通釋》 曰:“何沐注:‘蒞,臨也?!保?]179按:據《毛詩傳箋通釋》所引當為《公羊傳》何休注,“沐”當作“休”,形近而訛。
《毛詩傳箋通釋》曰:“‘考慎其相’,傳:‘相,質也。’箋:‘相,助也。又考誠其輔相之行,然后用之。言擇賢之審?!鸪及矗骸唷瘡墓{訓助為事,此對下‘自獨俾臧’言無助者也。”[1]318按:據馬瑞臣之意,以傳“相”訓“質”為非,以箋“相,助也”之訓為是,故“從箋訓助為事”中的“事”當作“是”。
[1](清) 馬瑞臣.毛詩傳箋通釋[C]//清人注疏十三經.北京:中華書局,1998.
[2]毛詩正義[C]//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