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云
(溫州市實驗中學,浙江 溫州 325000)
從文本出發(fā),將文本自身的價值放在首位。中學語文課文的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課文的文本本身重視不夠。教師出于應試的需要,往往會將課文的閱讀簡而化之為“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式的答題要點,知識條框,文本細讀的魅力在此被功利主義掩蓋。對文本分析沒有深入。一些教師即使對文本進行了分析,但是受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影響,往往停留在簡單的庸俗社會學分析上。
要想使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jīng)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將自己高尚的情感,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使這一切共同成為學生解讀的資源,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所以,一個能夠釋放自身情感的教師,也必定能夠引領(lǐng)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精彩、最豐富、最宜人的。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聽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春天是婉轉(zhuǎn)動聽的鳥鳴,是飛來飛去的蝶影,是大家稚嫩的聲音,一切生命都在用獨特的語言向我們傾訴歡樂,給我們帶來屬于春天的感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師朱自清的《春》當中,來感受春的美好。
課題從感動入手,依托文本的語言、思維支點,也是文本最重要的兩個語言現(xiàn)象,在這過程中,細細品味,慢慢朗讀,逐步引導學生領(lǐng)略言語表達上的樸素和真醇境界,感悟大師的文筆和行文風格。
師:當你第一次讀到這個課題,是什么感覺?請你讀讀!看看文中什么感動了你?
初入中學,學生閱讀能力還不是很強,對寫景抒情散文缺乏深刻的體會,通過讀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朗讀形式不拘一格,可放錄音、可分組讀、可跳讀文本。聽配樂朗讀,可以跟著一起讀,置于美好的春天之中,讓學生邊看課件邊讀課文。
重點文段精細講解,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動筆讀書,分析探究,大膽展示,給學生以方法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挑出《春》中正面描寫的句子進行細讀:“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側(cè)面描寫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ɡ飵е鹞叮婚]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你輕輕地讀讀,春天到了,童話就會在草尖浮動,安徒生的美人魚就會在碧綠的湖水里跳舞,我們就會歡呼雀躍著在陽光下追逐,春天實在是一幅靈動的畫卷,讀的時候腦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春的畫面?這種畫面極力地想表達什么?作者如何寫春風的,你最喜歡哪一句話?為什么?你認為寫春雨的哪句最精彩?
“一年之計在于春”,誰能夠在這個美妙的季節(jié)抵擋得住這春景的吸引呢?那么我們趕快加入到迎春的隊伍中去吧!今天,老師引領(lǐng)大家在朱自清的《春》中旅游了一圈,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嫩綠的春草,鮮艷的春花,感受到和煦的春風,細潤的春雨,更重要的是身在迎春的隊伍之中,更要懂得抓緊美好的春光,好好學習!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怎樣講文章,而是在自己閱讀遇到難點時,思考估計學生會在這些地方遇到怎樣的困難,對文本的解讀,很大程度上是進行比較的過程。比較,學生在閱讀、比較后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豐富內(nèi)涵。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細讀文本、品味語言的一條簡捷的通道。在比較中細讀文本,不僅讓學生真切地感知文本內(nèi)涵,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語感。
在《濟南的冬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細讀先行,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以教師的細讀引領(lǐng)學生的細讀,以教師的細讀體驗喚醒學生的細讀體驗。學生的文本細讀不是漫無目的、隨心所欲的,而是有教師指導和引導的,學生沉入文本言語的細讀。這樣的細讀,其實質(zhì)是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或作者)進行對話,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主動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gòu)文本意義”。這樣的細讀,對于學生來說,既是一個接受的過程,又是一個發(fā)現(xiàn)和比較的過程。
通過比較文中不同動詞的運用,進而體會作者用詞用語的準確性和巧妙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精讀詞句,品味人物。通常北方的冬天,“冰冷”或“嚴寒”,“肅殺”,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而在《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里,“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雖然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但是在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里,我們同樣能感受到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后請認真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得清楚、明白、完整。)再讀課文,多讀幾遍,邊讀邊在頭腦里想象一下濟南的冬天,比較平時我們看到的冬天與濟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讀了課文,濟南的冬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老舍是杰出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俗白潔凈、凝練優(yōu)美。在反復朗讀本文的基礎(chǔ)上,在比較《濟南的冬天》和記憶中冬天的場景的異同之后,處處可見作者深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相比較之下,與一貫冬天描寫不同的是,《濟南的冬天》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yōu)美意境,表達出作者喜愛的真情;也有的虛實結(jié)合,展開想象。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形象地描寫出景物的外形特征,而且充滿溫暖的氣息。
還原,你要徜徉在語言之途,在語言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詞語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標點符號來讀,將文本中表現(xiàn)的情境、體現(xiàn)的情感還原到現(xiàn)實生活中,用出自生活的邏輯來分析辨識其合理性與不合理性,挖掘作者沒有說出的話語。應該說:從文本出發(fā)與重視“泛文本”兩者的結(jié)合,更加完備。
“細讀”下的“充分閱讀”就是對文本進行“反復閱讀”。所謂“反復”決不是“重復”,而是要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文本,發(fā)掘新的意義。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總是經(jīng)得起反復閱讀的,也只有經(jīng)過反復閱讀才能對文本作出豐富、深刻、個性化的解析。所以,我們所主張的文本細讀,是對于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在充分閱讀背景資料的基礎(chǔ)上,借助文學理論為我們提供的方法和視角,就文本本身進行的,反復、深入、全面、細致的閱讀。讀懂讀通文章,積累一些文言詞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笨慑X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從東?;靥四锛?,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為快。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而宋朝時最盛?,F(xiàn)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是如何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芭敝肌备層^眾大開眼界。最能表現(xiàn)“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弊髡咭浴笆嗬铩钡穆吠局L表現(xiàn)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shù)效果。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在教與學的相對關(guān)系中,教師具有主導作用。教師常常帶領(lǐng)學生通過文本細讀走入文本,從閱讀教學出發(fā),為了閱讀教學,與閱讀教學結(jié)伴而行,品味語言的美,與文章的作者會心會意。在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目的應當鎖定在使學生領(lǐng)悟到作者細膩的情感,并暢游于作者遼闊的思想空間,從而獲得對文本意義的主動建構(gòu),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得到思想的升華和知識的提升。
[1] 鐘友軍.文本細讀與教學策略的思考[J].中學語文教師,2009(3).
[2] 周軍.教學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崔巍青.文本細讀與教學策略——讀出其中味[J].中學語文教師,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