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林
(云南省個舊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云南個舊 661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ǚ涡牟。┦呛粑鼉瓤频某R姸喟l(fā)病,臨床工作中肺心病與冠心病共存時常給診斷帶來困難,臨床上易發(fā)生漏診或誤診。本文對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1月住院的140例肺心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從患者的臨床資料,結合輔助檢查,探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特點,現(xiàn)總結如下:
140例患者中,男105例,女35例,年齡48~90歲,平均69歲。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診斷標準》(1977年全國第二次肺心病專業(yè)會議制訂)[1-2]。吸煙史20年以上95例,占67.8%。其中合并冠心病24例,肺心病病程8~20年,兩病并存率為17.1%。
24例合并冠心病者中不典型心絞痛12例 (50.0%),典型心絞痛5例(20.8%),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14例(58.3%);心尖區(qū)有2~3級收縮期雜音14例(58.3%),心界向左擴大5例(20.7%),房顫 12例(50.0%),早搏 8例(33.3%),頸靜脈怒張18例(75.0%),兩肺啰音19例(79.2%),下肢浮腫22例(91.7%)。
心電圖檢查呈缺血型ST-T改變:Ⅱ、Ⅲ、avF導聯(lián)11例(45.9%),Ⅰ、avL 導聯(lián) 5例(20.8%),V1~3導聯(lián) 5 例(20.8%),廣泛導聯(lián)2例(8.3%),V4~6導聯(lián)5例(20.8%),陳舊性心肌梗死圖形2例(8.3%),急性心肌梗死圖形2例(8.3%),房顫12例(50%),房撲 2例(8.3%),頻發(fā)室早 15例(62.5%),Ⅰ度AVB 3例(12.5%),Ⅱ度 AVB 2例(8.3%),左前分支阻滯 5例(20.7%)。心臟彩超檢查:左室擴大4例(16.7%),右室擴大3例(12.5%),全心擴大 3例(12.5%),左房擴大 11例(45.9%),右房擴大3例(12.5%)。
好轉75.00%,無效16.70%,死亡0.83%。
臨床表現(xiàn)中癥狀以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58.3%),不典型心絞痛(50%)為主,典型心絞痛僅占20.8%。心臟體征以心尖區(qū) 2~3級收縮期雜音(58.3%),房顫(50.0%),早搏(33.3%)為主。
缺血型 ST-T 改變(Ⅱ、Ⅲ、avF 導聯(lián)占 45.9%,Ⅰ、avL,V1~3,V4~6各占20.8%),房顫50.0%,頻發(fā)室早62.5%,Ⅰ度AVB 12.5%,左前分支阻滯20.7%。
左房擴大者占45.9%,左室擴大者占16.7%,全心擴大者占12.5%。
肺心病是我國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臟病,本病占住院心臟病的比重為4.6%~38.5%,在氣候嚴寒的北方及潮濕的西南地區(qū)均為首位,華東、中南地區(qū)居第2位,僅次于風心病[3-4]。老年人患肺心病時,常有冠心病合并存在,使心臟功能受到更大影響。兩病同時并存的臨床發(fā)病率國內各地報道不一(4.3%~29.1%),而作尸解時肺心病伴冠心病者占25.0%~70.0%,遠較臨床所見為多[5-6]。本組患者顯示肺心病病程越長,兩病合并幾率越高。結合文獻資料,究其原因與該類病例長期慢性缺氧所致紅細胞代償性增生,血黏度增加,進而引起冠狀動脈血流緩慢,血栓形成有關。此外,心肌細胞長期處于慢性缺氧狀態(tài),對缺氧的敏感度下降,耐受性增加,所以該類病例對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胸悶不適,而多無典型心絞痛發(fā)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時,由于左右心均受累,故呼吸困難與發(fā)紺比單純肺心病患者顯著。治療肺心病所致右心功能不全時,在氧氣治療、控制感染、利尿的基礎上使用強心劑效果才好,而治療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時,使用強心劑則可取得明顯療效。綜上所述,肺心病患者若具備下列情況之一時則要考慮合并冠心病可能:①典型或不典型心絞痛發(fā)作;②頑固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不佳;③肺部感染控制及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糾正后,房顫仍持續(xù)存在;④心尖區(qū)持續(xù)Ⅱ級以上收縮期雜音,心電圖示左室肥厚,電軸重度左偏,并除外高血壓性心臟病;⑤發(fā)病早期心電圖呈急性或陳舊性心梗圖形,并且隨病情好轉圖形不消失;⑥彩超表現(xiàn)左室增大或或全心增大,伴室間膈運動減弱,并能除外高心病,心肌病引起者,并且強心劑對心力衰竭治療有改善時;⑦完全性左束支、左前分支、雙束支阻滯及Ⅰ~Ⅱ度AVB。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今后臨床工作中肺心病與冠心病并存的患者將會越來越多。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時鑒別有較多困難,應詳細詢問病史,并結合體格檢查和有關的心、肺功能檢查加以鑒別[7-8]。臨床醫(yī)生應在診療工作中提高警惕,擴寬診療思維,避免對兩病并存的漏診和誤診,更好地提高治療成功率。
[1]翁心植,王辰.北京朝陽醫(yī)院呼吸內科專題講座[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56-57.
[2]趙靜媛.肺結核合并肺心病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5):110.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92.
[4]王國輝.慢性肺心病失代償期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1):233.
[5]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93.
[6]鄧友江.肺心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臨床診治與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5):176.
[7]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90.
[8]劉克發(fā).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臨床探討[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