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康
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內(nèi)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我針對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讀議講練”教學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讀議講練”教學模式的目標要求
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啟迪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變單純應試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
二、“讀議講練”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
以前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為指導,貫徹少時與高效相統(tǒng)一的原則。巴班斯基指出:教學最優(yōu)化可以說從解決教學任務的有效性和師生時間消費的合理性著眼,有科學根據(jù)地選擇和實施該條件下的最佳教學方案。這就是說:教學最優(yōu)化就是要求在最低限度的時間內(nèi),通過努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即“省時”與“高效”相統(tǒng)一。
“讀議講練”教學模式就是根據(jù)這一理論進行的嘗試,即在教學中,把讀、議、講、練四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法的正確指導,基本技能的合理訓練,使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講點撥,使師生緊密配合,完成教學任務。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的要求。
三、“讀議講練”教學模式的原則
1.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是師生雙向交流過程,它首先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diào)教師控制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左右著教學活動的方向和進程;同時強調(diào)學生不單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教學的主體。只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與教師思想和心靈的交流,才能自覺地接受科學理論?!白x議講練”教學模式要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閱讀、思考、議論、練習等活動為主,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過程,主要依賴于自己的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里主要是引導、啟發(fā)、組織、點撥、答疑、小結歸納等。
2. 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統(tǒng)一: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既是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真知,同是又是引導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白x議講練”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能力,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能力去獲得新的知識,做到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提高并重。
四、“讀議講練”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策略
1. 讀,即教師導入新課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所學材料?!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F(xiàn)行教材,雖概念抽象,原理難懂,但由于列舉了大量實例進行說明,可讀性較強,在教師引導下可以讀懂教材的大部分內(nèi)容。此時,教師應列出教材提綱或?qū)W習目標(也可以用問題的形式),使學生帶著問題邊看邊思考邊勾畫,掌握教材的基本觀點。這樣做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明確目標,眼腦手并用,不僅可以大大縮短教師講解的時間,提高學習的質(zhì)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使學生由被動的依賴教師講解,變?yōu)橹鲃拥貜慕滩闹屑橙I養(yǎng),并為將來走向社會繼續(xù)鉆研和深造打下基礎。
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閱讀教材,當然不是讓學生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如果那樣,自然是收不到閱讀教材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通過閱讀,基本掌握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為教師的講授做好必要的準備。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深挖題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仔細閱讀教材,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做好筆記。例如:在講“主觀必須符合客觀”這一框題時,可提出以下五個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主觀與客觀的含義是什么?(2)什么叫從實際出發(fā)?(3)為什么要從實際出發(fā)?(4)左、右傾機會主義在認識上的共同特點是什么?(5)從實際出發(fā)有哪些要求?讓學生帶著上述五個問題去閱讀教材,教師授課時稍加點撥,學生就掌握了教材的全部內(nèi)容。這樣既克服了教師上課的“滿堂灌”,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2. 議,即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對教師所列的提綱或問題進行議論,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論證能力。議論的形式可以同桌議,前后四人議,甚至全班議;可以是一、二分鐘的小議,也可以是一、二十分鐘的大議,或大小議穿插進行。教師巡回指導,獲取學生掌握問題的信息反饋,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在知識和思考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講解時有的放矢。這樣做,給學生有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見解,使學生的思維熱能得到充分釋放,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推理、想象、分析、綜合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 講,即教師授課,就是教師對教材的系統(tǒng)、重點、難點及議論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只有講清楚知識的體系,才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講清楚重點,才能幫助學生掌握教材的中心內(nèi)容;講清楚難點,才能掃除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因此,教師的講解,應吸取傳統(tǒng)講法的優(yōu)點,條理清楚,事理交融,有聲有色,感情真摯;并運用豐富的材料、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結合比較、歸納等多種方法,去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這種講授新知識的方法并非“滿堂灌”、“填鴨式”,而是教師在深入大綱、教材、教法,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深入淺出地講清概念、原理。教師在精講概念、原理時,要不斷采用舉例、設問、提問、分析、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例如:在講“物質(zhì)”概念時,可通過對個別事物的認識,層層分析,步步引導,得出結論,形成概念,從而得出“物質(zhì)不是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同時又把物理、化學上講的物質(zhì)與哲學上講的物質(zhì)進行分析,讓學生展開討論,弄清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外在區(qū)別。講“矛盾”時,首先講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和《韓非子》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讓學生弄懂邏輯矛盾和辨證矛盾問題。這既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令人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4. 練,即學生運用當堂所學的知識做課堂練習,當堂練習、強化、鞏固。所選習題要有系統(tǒng)的知識題和各種類型的靈活題,可當堂講評。這樣做既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又鞏固消化了新知識。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與深化。學生通過課堂練習,鞏固了所學知識,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與原理的應用,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設置的練習題要從整體上構思,層層設疑,步步深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完整、系統(tǒng)地理解。例如:在講商品屬性、價值、實用價值、交換原則時,就“一把斧頭=10斤大米”這一命題設計了下面的課堂練習:(1)這里大米對斧頭來說表示的是什么?(2)斧頭和大米為什么可以交換?(3)大米和斧頭成功交換說明了什么?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回答,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提高了學生做作業(yè)的興趣。教師只要稍加指導,學生就基本上解決了商品的屬性、使用價值、價值以及交換原則等一系列問題。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議、講、練是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不能任意割裂重此輕彼。讀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議是掌握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練是運用,是學生掌握知識所要達到的目的。讀、議、講、練結合是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巴班斯基(張定璋譯).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一般教學論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
[2]張定璋.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J].課程.教材.教法,1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