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鈞
“只要稍微考察一下就知道,人類幸福有兩種敵人,痛苦與厭倦?!盵1]“要知道幸福是存在于心靈的平和及滿足中的?!盵2] “感覺到痛苦是某種現(xiàn)實存在的東西,因此這種痛苦的消逝才是幸福真實的標準?!盵3]到底什么是幸福?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幸福是人類遠離痛苦與厭倦及心靈滿足的升華,幸福既是目的,更是過程。任何阻力都無法阻礙人類追求幸福的原動力??稍谛@中,幸福離學生卻是那么的遙遠,教師正在做著,為學生明天幸福而犧牲今天幸福的事。學生在校園中感受不到幸福,幸福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奢望。幸福不是來自外力的等待,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幸福從來都不會輕易獲得的,教師賜與的幸福,學生是無法內(nèi)化的,甚至可能異化,成為另一種痛苦。
一、為了明天的回報,今天就要不幸福嗎
“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豈能成為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傳統(tǒng)教育習慣以“先苦后甜”來教導學生,對于學生“蓬亂的頭發(fā)”,教師由衷產(chǎn)生的不是憐憫,而是欣慰,似乎“頭懸粱,錐刺骨”是教育生態(tài)中最為完美的場景。教師一再以追求明天的幸福為召喚,送走一批又一批正在缺失幸福的學生。學校教育就是以明天的幸福為核心輻射開來的,而輻射的原動力就是今日的付出。這種付出不僅是時間、汗水、寂寞,更是幸福。幸福的缺失,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快樂教育的缺失。諾丁斯曾說:當下的幸福與未來幸福并非不相容,實質(zhì)上它對未來幸福是有幫助的。未來的幸福不是折磨學生的理由,當幸福與教育不在一塊兒的時候,其實也就意味著教育的失敗。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痛苦不堪。回憶在往事里,豈能沒有幸福!生命不可能缺失回憶的幸福,而生成幸福的明天。
教師說:雖然累,可是很幸福,因為值得;學生說:因為累,所以不幸福,因為不值得;教師說:痛苦是難免的,因為只爭朝夕;學生說:痛苦是可以避免,因為幸福能留住朝夕。現(xiàn)在時的幸福與未來時的幸福,不能人為地設立起隔離帶,它們在時空中是一體的。“為了明天幸福,今天也必須幸?!?這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卻不敢發(fā)聲的宣言。教師威懾下,學生表面的臣服,不是心服,充其量不過是無言的爭論。沒有平時點點滴滴的滋潤,怎能看到花兒齊放時的光彩。
二、幸福是不能嫁接的
別說真心付給學生,學生就會感到幸福,那其實是教師的一廂情愿,因為教師的關愛,學生并不能真正體味到,甚至得到的是一種異味。幸福不是通過教師的言傳而感受到的,它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教師說:“學習多么的幸福!”學生說:“學習多么的痛苦。”同一件事,由于出發(fā)點或者立場不同,感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生態(tài)學家看到狼追逐羊,是一副多么和諧的景象;文學家卻看到了血腥;教師把自己的幸福觀強加給學生,學生不斷地對教師強加的幸福進行免疫,最后只留下排斥和沉淀。
教師嫁接幸福,是為了實現(xiàn)學生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而選擇的自圓其說,“為了明天的幸福,可以放棄今天的幸福。”教師的幸福觀與學生的幸福觀是異質(zhì)的,或者說是游離的。教師不能一廂情愿地把所謂的“幸?;颉睆娦修D(zhuǎn)移到學生的基因組中,這種強行闖入的“幸福基因”是不能在學生思想中正確無誤地表達的,甚至會突變成“痛苦基因”,因為教師和學生表達幸福的遺傳密碼是不能通用的。教師幸福的版本,對學生來說,不是一場精彩的表演,而是在折磨中渡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師生的幸福觀是脫臼的,強行的結(jié)合只能相互排斥。只有讓它們在各自的領域中建群,才是最好的選擇。教師的幸福觀,在學生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抗原,除了彼此排斥,還有什么?教師把幸福當作是目的,而學生把幸福當作是過程。學生的幸福往往由教師說了算,教師認為學生勤奮學習是一種幸福,它就是幸福;認為學生嘻鬧不是一種幸福,它就不幸福,忽視了最具有發(fā)言權的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是否幸福,教師不可能不明白。教師不愿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因害怕去接受事實。冷漠地把自己的幸福觀拋給了學生,不管接受與否。教師在幸福觀上的霸權地位,營造成了叛逆的一代。“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教師越想限制某些事物,這些事物就越具有生命力,就算它在學校中沒有生存的物理空間,也會充塞著學生的思想空間。教師可以阻止學生暫時的行為,可無法占據(jù)學生的思想。教師越想把學生的幸福寄托在未來,學生越想把它留在今天。所以師生的幸福觀有是隔離的,教師的幸福觀只能在學生的聽覺中留下影響,而很難在腦海中馭起舵,載向彼岸。
三、為了學生的幸福,教師必須割舍一些功利的因素
有什么理由為了明天的生活而犧牲現(xiàn)在,使現(xiàn)在的生活變得索然無味、苦不堪言?教育者需要為了兒童的幸福隨時準備站出來并接受批評,批評的原因與教育的功利性是分不開的。教師并不是不明白學生的現(xiàn)狀,可是很少有教師去改變這種情況,因為改變需要有勇氣和代價。學生幸福不見了,向誰去喊冤,抱恨的對象就是教師,因為學生感受到的不是來自社會的期望,而是來自教師的期望。
教育手段不是折磨學生的目的,而是策略與工具。從學生的痛苦中,教師應該有所領悟和反思,幸福是經(jīng)不起折磨的,否則師生只能徒生痛苦。學生處于一種原始的未分化的狀態(tài),失去幸福,也就失去良性分化的外在因素,功利因素又加劇它的演變。學校生活是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重要的一種生存際遇,學校生活帶給他們的是歡樂還是痛苦,絕非一時的主觀感受,而是對他們的一生幸福都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在功利化的教育手段中,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如家庭作業(yè),本是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與反饋,可偏偏成為教師提高分數(shù)的最佳手段,大量的家庭作業(yè)已成為學生課后生活的全部,成為折磨學生的工具之一。
“孩子在學校是幸福的,他們的教師也應當是幸福的?!盵4]和諧教育應該讓學生彼此感到幸福,幸福是圓,師生暢游其中,才能其樂無窮。師生從幸福觀的角度分析,應該是一種共生關系,任何一方失去幸福,幸福都將蕩然無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體會不到幸福,就會失去熱情和可持續(xù)性;學生失去幸福,教育將成為圈養(yǎng)之所,彼此除了生存需要,還有什么?師生的幸福是一體的,彼此相依相存。教師的幸福以學生的幸福而幸福,學生幸福的源泉來自教師無私的關愛,教師以愛學生為幸福,學生才會幸福不止。學生的幸福與教師的教育理念分不開的,師生共同幸福,不可能通過其他的途徑獲得,只有在師生自身中才能發(fā)現(xiàn)它,擁有它。
人生來就有謀求幸福的欲望,幸福不僅是未來時,幸福更需要現(xiàn)在時。我們的教育也更需要讓幸福的爬山虎,綠化學生生活中的角角落落,讓幸福的紫藤從學生的今天長到明天。
注釋:
[1][2][3] 叔本華著,李成銘譯。叔本華人生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4,42,103.
[4]徐廷福.快樂學校:諾丁斯對學生幸福的現(xiàn)實關照[J].教育導刊,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