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艷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屬種類占到4/5,而非金屬包括稀有氣體在內(nèi)才只有22種。在周期表中若把金屬比作沙漠,非金屬比作綠洲,隨著周期數(shù)的遞增,可看出沙漠在不斷地侵吞著綠洲。金屬和非金屬無明顯的界限,在梯子線附近的元素往往具有兩性,不過從漢字方面還可看出其性質(zhì)略傾向于金屬還是非金屬。
從原子結構上看,金屬最外層電子一般小于4,但也有大于4的,如銻、鉍等。小于4的也未必都是金屬,如氫、氦。金屬單質(zhì)只有還原性,而非金屬單質(zhì)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金屬只能呈正價,而非金屬元素既可呈正價又可呈負價。若某元素只能為正價,則為金屬,若能呈負價,則為非金屬。金屬的兩性,體現(xiàn)在元素為單核時呈陽離子,多核時為酸根。金屬的活動性和金屬性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金屬性是指金屬在氣態(tài)情況下失去電子的能力,而活動性是指在水溶液中失去電子的能力。如Pb比Sn的金屬性強,但Sn比Pb的金屬活動性強。
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強弱比較都可以從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單質(zhì)問的置換反應,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或非金屬陰離子的還原性來比較。金屬還可以從單質(zhì)與水或酸反應產(chǎn)生Hz的難易進行判斷,而非金屬從單質(zhì)與H?;系碾y易及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進行判定。非金屬可從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強弱進行判斷,而金屬從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來判斷。
金屬單質(zhì)只有金屬晶體,而非金屬單質(zhì)可為分子晶體或原子晶體。金屬都有金屬光澤和導電性,而非金屬個別單質(zhì)也有金屬光澤,如Si與1;非金屬個別單質(zhì)也有導電性,如石墨。金屬都有一定的延展性,而非金屬可表現(xiàn)出一定的硬度,但一般較脆。如金剛石、硅。由此可知,硬和脆的內(nèi)涵是不同的。常溫下為氣體的物質(zhì),全部由非金屬元素組成,故常溫下某物質(zhì)若為氣體,則很易判定組成元素的存在范圍。
金屬單質(zhì)中存在金屬鍵,而非金屬單質(zhì)中存在共價鍵,也可不存在化學鍵,如稀有氣體。金屬與非金屬間大部分存在離子鍵,但也有共價鍵,如AlClz;非金屬與非金屬間大部分存在共價鍵,也有離子鍵,如銨鹽類。金屬不僅與金屬,也可與非金屬合在一起形成合金,合金的熔點往往低于組成的每一種物質(zhì)的熔點。合金的種類有很多,性能差異也很大。非金屬元素種類雖然遠少于金屬,但非金屬不僅與金屬也可與非金屬形成化合物,故有關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種類遠多于金屬,尤其現(xiàn)代對新型無機非金屬和復合材料研究的不斷深入,使非金屬的利用尤顯生機。
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態(tài)一般與其活潑性保持一致,而非金屬則往往不同,如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氮、氧都有游離態(tài),而欠活潑的非金屬元素磷、硅、碘卻都以化合態(tài)存在。非金屬與金屬冶煉的方法比較接近,都有相應的熱分解、熱還原及電解法,但人們更多地采用物理分離法。在常見的置換反應中,金屬可置換出金屬和非金屬,而非金屬也可置換出金屬和非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