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兵
[摘 要]如何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建構全新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課題。本研究根據(jù)教育部新課程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采用自主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觀念,以興趣小組的參與方式,探討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組織教學,從而培養(yǎng)并提高大學生翻譯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網(wǎng)絡資源 興趣小組 自主學習 翻譯能力
引 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需要大批合格的專業(yè)翻譯人才。這些人才既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又要精通母語和外語。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一大亮點就是對譯的能力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關于如何開展翻譯教學,不少教師和學者對此展開了探討和實證研究(羅選民,2002;扈明麗,2002;鄔姝麗,2002;蔡基剛,2003)。李德鳳等(2006)更是提出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翻譯課程設置”。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并展開學習。國內外眾多學者對此都展開過研究。Holec(1981),Dickson(1987),Gardener and Miller(1997),David Nunan(2001),何蓮珍(2003)等都以為學習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這樣一來,網(wǎng)絡資源的廣泛性所帶來的缺點就一一突顯出來了:真假難辨,難易難分,正確與謬誤共存。學習者很容易迷失其中?;ㄙM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相結合,在全真的語言環(huán)境下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效率。當然在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條件下,有著豐富資源的互聯(lián)網(wǎng)就成了首選。在翻譯教學中教師及學生如何利用來自網(wǎng)絡的豐富資源,不讓學生迷失在網(wǎng)絡的汪洋中就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了探討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利用網(wǎng)絡資源培養(yǎng)翻譯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本研究以建構主義這一語言教學理論為基礎,主要考察網(wǎng)絡資源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旨在發(fā)現(xiàn):(1)如何有效選取和利用網(wǎng)絡資源;(2)小組學習對翻譯的能力提高的影響;(3)學生自主學習的合理方式。
實驗方法
1.實驗方案設計
我們采用的實驗方案是:(1)新學期開始選取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對他們的學習習慣進行問卷調查,以及翻譯能力進行摸底測試。(2)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翻譯技巧的培訓,并依次進行課堂內、外教學安排。(3)學期中和學期末通過問卷調查,考察學生學習習慣的變化以及翻譯訓練情況。(4)學期末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譯的能力的測試,比較他們成績的差異。
2.被試
本研究以軟件工程1、2班的全體學生為被試,這是兩個行政班,入學時的成績平均分略有差異,分別為114.3和111.9。我們選擇2班為實驗班,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翻譯技巧的講解和翻譯訓練;1班為對照班,使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教學,并不重點強調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3.測量工具
在本教學實驗中,我們采用的測量工具有兩種:(1)學生學習習慣問卷調查;(2)翻譯能力測試題。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由22個問題組成,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對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期望模式,課外學習活動的采取方式等問題組成。翻譯能力測試題共有兩套,分別是前測和后測試題。每套試題都包括多項選擇題、漢譯英詞組翻譯、英譯漢詞組翻譯、完成句子、英譯漢段落和漢譯英段落等六部分組成,既有單項選擇的客觀題,又有主觀題。
4.實驗程序
(1)實驗的具體操作
①實驗材料的選取
教學材料的選擇對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的教學方法應當選用不同的材料。在我們的教學實驗中,我們采用兩類材料:第一類是一年級新生所采用的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二類是全真材料,這一類材料的來源是電子版的《中國日報》、《讀者》、《時代》、《華盛頓郵報》等?;ミB網(wǎng)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的信息庫,有著大量的英語資料。這些資源是任何一個圖書館都無法比擬的。它為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并有著一般教科書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廣泛性,即時性和共享性。在翻譯教學中我們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瀏覽網(wǎng)絡,選取資源。很多學生會把課文當作是一種無聊的任務來看待,因此缺乏足夠的學習積極性。課外材料則有趣、與時俱進,但語言上較難,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障礙,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決定把二者有機結合,根據(jù)個體情況,合理使用。
②實驗分組及操作
首先,構建翻譯興趣小組。小組合作學習能為每個學生提供一個獲得充分發(fā)展的優(yōu)良學習環(huán)境。小組的劃分則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以及興趣結合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4-5人的小組。組內異質為相互合作奠定基礎,同質則為各小組展開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條件,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積極性中很現(xiàn)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負責人,并負責安排本小組的翻譯練習或是代表本小組做陳述。比如,“小說”小組的負責人選出一篇小說的某個章節(jié)后,分配給每個成員進行英譯漢或漢譯英的練習。然后,小組集中討論,成員相互批改作業(yè),交流心得體會?;氐秸n堂上,可由各小組選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小組的翻譯練習和心得體會。最后由老師作出總結并分配新的任務。
其次,建立翻譯練習檔案袋。在本實驗中,檔案袋的使用是為了展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情況。小組成員應把所有作業(yè)及練習,用一個檔案袋收集起來。注明時間并編號,以便在質和量上作前后比較,這樣做旨在讓學生在練習中對比,在進步中體驗成長的喜悅,從而提高自信心。為保持和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們在班上開展翻譯競賽的活動。
第三,因“材”實施翻譯教學。對于教材,我們在課堂上采用全班“臨時小組”學習的方式。具體做法是:挑出文章中的難句、長句進行結構分析,講解翻譯技巧。具體操作是首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然后請小組長發(fā)表意見,對句子進行分析,然后由教師進行小結,最后給出類似的句子,進行強化練習。對課外全真材料的翻譯訓練,我們采用課內、課外結合,充分利用校網(wǎng)絡平臺,建立網(wǎng)絡班級平臺,并利用平臺收、發(fā)作業(yè),展開討論。
實驗結果與分析
1.學期初和學期末學習習慣和小結的調查結果
從調查問卷和小結的結果來看,無論是實驗班還是對照班,在學期初英語的學習時間都不多,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頻率也不高。但到了學期末,實驗班的同學有80%以上覺得很有收獲,提高了學習興趣。利用網(wǎng)絡提供的廣闊的交流空間,無視時空限制,學生體驗了豐富的語言樂趣,增強了英語的運用能力。
2.翻譯能力的測試結果
在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的翻譯水平的測試中,我們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進行了四個方面的對比分析:前、后測的總成績,漢譯英詞組成績,完成句子情況,英譯漢段落。結果下列圖表所示。
從總成績來看,對照班的均值從50.1到51.2,沒有明顯變化。而實驗班的均值則從58.5上升到69.5,這說明與對照班相比,實驗班的同學的譯的能力有著明顯的提高。圖三和圖四中的句子、段落翻譯的統(tǒng)計結果說明實驗班的進步較大。值得一提的情況是如圖二統(tǒng)計,對于漢譯英的翻譯,對照班不升反降,而實驗班卻有較大的提高。這說明,經過這一個學期的小組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實驗班的同學在英語翻譯方面取得了一個較大的進步。
通過SPSS軟件, 我們還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學期初和學期末的測試成績做配對t檢驗,所得的p值分別為0.001和0.850, 這也說明小組合作和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效果更顯著。
3.實驗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問題需要加以特別的關注。
(1)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對自主學習的準備不足,對老師有著較強的依賴性。要求他們馬上就轉變思想,由依賴變?yōu)樽灾魇遣滑F(xiàn)實的,并且很有可能使他們陷入困境。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因素,對他們自主學習的準備情形作出評估,從而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看法對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效果具有同樣深遠的影響。學生如果把自己看成是學習的發(fā)起者,則容易養(yǎng)成主動、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促進自己的學習。如果僅僅是被動的學習,則效果將遠遠不盡人意。
(2)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師道尊嚴” 思想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認識的改變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學生應該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轉變成計劃者、個人或小組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自主學習的評估者,班級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他人學習的建議者。只有充分認識到了這種角色的轉換,才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合作環(huán)境,承認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培養(yǎng)并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3)小組長的輪換。在實驗中,我們采取小組長輪換制,即每個小組成員輪流充當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和成果匯報人。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的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交流能力,從而達到美國合作學習的倡導者所指出的最佳的小組合作種類:積極互賴,同時互動,人人盡責,善用技能和小組自治。
(4)注意積極評價。尤其是自我評價,它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感受。只有在學習活動中進行積極的、有效的自評和他評,學生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覺地作出相應的調節(jié),提高合作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
結論
此次教學實驗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網(wǎng)絡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但如何利用,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第二,小組活動帶有競爭色彩,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習效果;第三,通過一學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分工負責,團結合作,還提高了競爭意識和集體意識;第四,學生為中心的同時,并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學習。
注:江西財經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專項課題。
參考文獻:
[1] Benson P. & 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2]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 Gardner D. and Miller L. A Study of Tertiary Level Self-access Facilities in Hong Kong ESEP,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7.
[4]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5] Nunan 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6] 蔡基剛. 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與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 中國翻譯, 2003(1).
[7] 何蓮珍. 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3(6).
[8] 扈明麗. 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 中國翻譯,2002(6).
[9] 李德鳳 胡牧. 學習者為中心的翻譯課程設置[J]. 外國語, 2006(2).
[10] 羅選民. 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 中國翻譯,2002(4).
[11] 鄔姝麗. 從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欠缺看公外英語教學[J]. 中國翻譯,2002(3).
[12]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