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潤 史立英
摘要:形成性評估是教師評估、學生互評和學生自我評估相結合的多元評估模式,在課堂環(huán)境中有效使用形成性評估可以為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供積極正面的預期信息來源,使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者。
關鍵詞:形成性評估;自我效能感;反饋;歸因
中圖分類號:G40-05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09)02-0015-02
Black和Wiliam(1998)曾將評估(assessment)寬泛定義為教師和學生所采取的獲取診斷性信息并用以指導教與學的一切活動。根據(jù)實施特點歸類,測試可以是終結性(summative assessment)的,教師在完成一定階段的教學任務后用這種方式來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分數(shù)或等級的方式為教師、教學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決策依據(jù)。測試也可以是形成性(formative azsessment)的,這種測試形式又可以稱為課堂評估或促學性評估(as,sessment for leaming),因為這種測試形式伴隨教學過程,教師用形成性評估得到的信息來及時調整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每一部分教學內容。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個概念,指人在特定活動范圍內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一種預期和判斷。根據(jù)Bandura的理論,一個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會影響他對自己行為能力的判斷和行動的努力程度。在學習環(huán)境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經(jīng)歷和能力,這將影響學生對學習的初始效能感。學生還會根據(jù)教學活動所反饋的信息來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判斷,學生自我效能感高將使自己增強學習動力,反之則會使學生失去努力的信心。
測評是日常教學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是顯示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最直接的形式,測評模式和測評結果的不同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程度不同,終結性評估通常受關注度較高,因此最終的分數(shù)或標準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較大。形成性評估不以分數(shù)的形式來劃分學生水平的高低,而是通過教師對學生表現(xiàn)的及時反饋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與教師或同學協(xié)作去解決問題,實現(xiàn)最終的進步,因此形成性評估模式的有效使用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學習動力。
一、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及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己在特定學習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能力的預期和判斷,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將影響學生學習行為的諸多方面。首先,自我效能感可以影響學生對自己行動的選擇,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往往設法避免學習中的困難,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卻能積極面對難題并設法解決難題。自我效能感還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在面對困難時會加倍努力并且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更有毅力。另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會影響學生在同一學習行為上的表現(xiàn)。
Bandura(1977)歸納了影響學生效能感的四種主要信息來源:個人表現(xiàn)成績、替代性經(jīng)驗(vicarious experi-ence)、言語勸說和生理狀態(tài)。
1、個人表現(xiàn)的成敗對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成功,尤其是連續(xù)的成功能夠增強人的自我效能感,而屢屢失敗則會降低效能感。同時,后期的成功也能夠通過增強自我效能感來減少前期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
2、替代性經(jīng)驗是指學生通過別人的表現(xiàn)和經(jīng)驗來獲得比較信息。別人的成功在很多時候可以強化學生對自己能力的預期值,認為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實現(xiàn)相同的目標,別人的失敗經(jīng)驗同樣也能對自己的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與學生自己的表現(xiàn)不同,替代性經(jīng)驗是間接的,通過比較得來的,因此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相對弱些。
3、言語勸說。學生在很多時候會借助別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信息來判斷自己的能力。盡管這種預期信息同樣不是源于自己的經(jīng)驗,但別人的反饋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自己能力的判斷。比如學生可以通過他人正面的建議來糾正自己的學習方式,也可以從他人的鼓勵中增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4、生理狀態(tài)指學生在特定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緊張、焦慮或抑郁等身心反應,這些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潛在因素。比如學生在困難面前發(fā)抖、流汗意味著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而當他們發(fā)覺自己在某些學習任務中并不緊張時會增強自我效能感,更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
二、形成性評估與自我效能感
Stiggins(2008)曾提出,恰當?shù)男纬尚栽u估模式可以使大多數(shù)學生保持學習活動與既定目標的一致性,從而在實現(xiàn)學習目標時有一種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將得到提高。Black(1998)等人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形成性評估對差生的幫助甚至高于好學生,即使起初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會在形成性評估中獲取及時的信息反饋,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整,實現(xiàn)成績的提高。自我效能感也會相應提高。
從促進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方面考慮,課堂形成性評估有測試方式的多樣性和信息反饋的及時詳細等特點。形成性評估可以由教師來實施,通過小型測驗、設問等多種形式來考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形成性評估還可以通過同學間互評和學生自我評估的形式進行。所有這些測試形式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不以最終分數(shù)出現(xiàn),而是將詳細的評價信息反饋給被測試的學生。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學生需要得到清楚的信息反饋來顯示自己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Schunk,1984),在以教師主導的形成性測試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提出更正或改進建議,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有關自身能力的信息。教師簡單的信息反饋如“完全正確”或“這次做得好多了”將能使學生明白自己是在進步。從Bandura自我效能理論的角度看,教師的評價和信息反饋對于學生來說是可靠的信息,這可以為學生繼續(xù)努力提供動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形成性評估中的同伴互評為學生提供一種替代性經(jīng)驗(vicarious experience)。在一定程度上,同伴的榜樣作用甚至比教師的榜樣作用更大,因為學生認為同伴間無論在年齡和能力上都存在極大的相似性。這種通過比較得來的替代性經(jīng)驗能為學生提供了解自己能力的一種參照信息。通過同伴間互評,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其他人學習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弱點,一方面可以為自己提供修正性信息反饋,另一方面學生會認為同伴能做到的自己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從而增強學習動力。
形成性評估中學生的自我評估是形成性評估促學作用的重要體現(xiàn)。這種評估途徑可以使學生準確衡量自己在學習中的能力。自身對知識掌握過程的體驗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特定的評估任務中,學生自我評估的能力越高,越有信心完成任務,他就更有可能通過調整自己的行動在任務中獲得更好的成績。這種在自我評估中獲得的自我實現(xiàn)的感覺將進一步促進自我效能感的提高(Coronado-Aliegro,2006)。
三、有效利用形成性評估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
(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
測試中學生的高度焦慮或緊張會影響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其表現(xiàn),不緊張的學生往往要比緊張的學生表現(xiàn)要好。比起終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受關注度低,是多元參與的考察形式。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評估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低焦慮的測試環(huán)境。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評估的方式和標準,使學生明白考察的目的不是區(qū)分優(yōu)劣,而是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點。對于自我評估和同伴間互評,教師應循序漸進,讓學生從了解測試方式逐步過渡到自行評估。在評估內容的設計上,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和實際能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尤其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感覺到自己在不斷進步,逐步建立起穩(wěn)定、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供有效信息反饋
形成性評估的一大特點是能為學生提供及時而詳細的信息反饋。而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預期信息來自他們對自身能力的判斷、他人的勸說以及與同伴間的比較。因此,在課堂形成性評估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詳細的信息反饋。突出學生表現(xiàn)中的優(yōu)點,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根源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另外,教師還應在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指導,讓學生既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也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jié)摿Α?/p>
(三)歸因(attribution)策略培養(yǎng)
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與他們對成敗的歸因有極大的關系。如果學生將一時的失敗或失誤歸結為自己能力欠缺的話,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降低,會對其今后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負面影響。如果學生認為失誤的原因只是努力不夠的話,這種歸因將促使其加倍努力。形成性評估是以促學為目的。自我效能感和歸因是作為調節(jié)機制而存在的,因此在形成性評估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歸因策略,通過了解個體對成敗的歸因,改變其自我效能感,使他們最終成為獨立反思和判斷的自主學習者。
責任編輯星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