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語言景觀調查研究

2024-11-05 00:00:00王振東吳衡郭俊梅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4年26期

摘要:系統(tǒng)性地研究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能夠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保護和利用。名城名鎮(zhèn)名村中的傳統(tǒng)建筑群、紀念物和文化遺產等,大多通過獨具特色的語言景觀來呈現與外化,呈現出比較鮮明的特征,展示其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語言景觀的文字類型及空間載體形式也各不相同。該文從藝術學藝術設計的角度解讀語言與空間的關系,研究語言景觀不同的空間功能及設計原則,并揭示語言景觀的發(fā)展與城市更新、旅游經濟發(fā)展的內在關系,設計與應用凸顯河南歷史文化特色的語言景觀,有利于河南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形象構建,也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和美中原建設。

關鍵詞:河南;歷史文化名城;語言景觀;載體類型;文旅融合;公共空間

中圖分類號:H0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9(b)-0111-07

Research o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WANG Zhendong, WU Heng, GUO Junmei

(College of Fine Arts and Art Design, Henan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kou Henan, 466000, China)

Abstract: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can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monument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famous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are presented and externalized through unique linguistic landscapes, showing relatively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nstrating thei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The text types and spatial carrier forms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art desig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pace is interpreted, and the different spatial function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andscapes are studied. Revealing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landscapes and urban renewal,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designing and applying language landscapes that highligh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nan, is beneficial for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Henan'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as well a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Key words: Hen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Linguistic landscape; Carrier typ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Public space

語言景觀作為一門跨學科研究領域,近年來逐漸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它涉及語言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與城市規(guī)劃、文化保護和身份認同等社會問題緊密相連,旨在研究語言在特定空間和場所中的分布、使用和變化。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語言景觀的研究不僅有助于理解語言與社會、文化、歷史的關系,還能為城市規(guī)劃、公共政策制定和文化保護等提供重要的參考。目前,國內關于語言景觀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從對國內語言景觀研究的文獻分析,可以看到這一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和主要關注點。一些研究聚焦于歷史文化名城的語言景觀,試圖揭示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如何影響現代語言的使用;而一些研究則對比不同城市或地區(qū)的語言景觀,以揭示地域差異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從對特定地區(qū)或城市的語言景觀進行深入研究,到對全國范圍內的語言景觀進行宏觀分析,學者們不斷探索和挖掘這一領域的豐富內涵。

1 語言景觀的研究基礎

語言景觀是當前社會語言學的一個熱門研究領域,關注公共空間語言標牌的呈現方式和意義。Landry和Bourhis最早正式提出此概念,將其界定為“公共路牌、廣告牌、街道名、地名、商業(yè)招牌,與政府建筑的公共標識語言結合在一起,形成特定領土、地區(qū)或城市群的語言景觀”[1],具有信息和象征兩大功能。尚國文、趙守輝(2014)通過兩篇綜述類文章對語言景觀的研究背景、方法、認識論基礎等進行全面介紹,為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開啟了語言景觀研究的新篇章。研究領域也逐步擴展,研究主題主要為語言景觀(90%多)、旅游景區(qū)、景觀建設、景觀調查、城市語言等。主要學科集中在中外語言文字、旅游、高等教育、建筑科學與工程等。由此可見,對語言景觀的研究目前呈現出以社會語言學為基礎的多學科領域研究的形勢,從藝術學(人居環(huán)境設計)、建筑學、符號學等視角解讀語言與空間的關系,可視化的表現研究尚處于初級研究階段。

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資源。交融的中原文化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優(yōu)勢。城市更新、人居環(huán)境建設帶來了更為多樣的語言空間物質載體形式,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申報建設也促進了語言景觀的新發(fā)展。目前,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相關語言景觀研究相對較少,為了加強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保護,研究圍繞語言景觀的概念界定、類型劃分、功能分析等方面進行。本文通過對河南典型地區(qū)進行實地調查和資料收集,系統(tǒng)梳理語言景觀的現狀和特點,探討其在人居環(huán)境空間設計、文化傳承、社會認同和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2 河南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語言景觀調查

調研組在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進行調研,選取開封(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南書店街、鐵塔公園、朱仙鎮(zhèn),商丘(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1986年公布)古城,淮陽(省歷史文化名城,1989年河南省政府公布)的太昊陵,鄧城鎮(zhèn)(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的葉氏莊園等。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語言景觀分布相對較廣,抽樣調研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調研過程中對主要區(qū)域進行了現場拍照(本文圖片均為筆者拍攝),后期結合全景地圖進行調研整理。調查到的語言景觀載體類型以匾額、解說牌、石刻、楹聯(lián)、字畫、門旗、燈箱噴繪等為主(見圖1、2),墻面、地面為輔(見圖3、4)。語言與文化緊密相關,歷史文化悠久、影響較大的城鎮(zhèn)村,語言景觀的數量與類型也相對豐富一些。實地調研的語言景觀受所選地區(qū)規(guī)模和景點影響較大,但總體上依然能夠明顯地反映出名城名鎮(zhèn)名村比周邊其他地方語言景觀相對豐富。

2.1 語言景觀載體類型

通常,懸掛在門楣、墻壁或柱子上作裝飾之用,上面刻有文字,反映建筑物名稱和性質,用以表達祝福、紀念或彰顯某種精神,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2]。匾額是古建筑的必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裝飾性建筑構件,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符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許多地方會通過匾額來展示和傳承當地的文化和歷史。調研發(fā)現,得益于獨特的建筑型制,匾額是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中語言景觀載體的主要空間形式之一。從空間設計的角度來看,匾額一般掛在門上方、屋檐下。當建筑四面都有門時,四面都可以掛匾,但正面的門上是必須有匾的。部分匾額的四周邊框上雕飾各種龍鳳、花卉、圖案花紋,有的鑲嵌珠玉,極盡華麗[3]。南書店街、朱仙鎮(zhèn)、商丘古城街區(qū)除部分體量較大的建筑外,其余空間均為公共商業(yè)空間,匾額的語言景觀空間載體占了整體語言景觀類型的絕大部分,匾額內容基本為其店鋪招牌。在匾額所占比例較高的情況之下易形成空間內語言景觀及其載體形式的同質化、單一化現象,在設計中要注意語言景觀的空間載體形式多樣化運用。

解說牌是指用圖、符號或文字等方式對特定的主題或事件進行解釋或說明的標識牌。其在景區(qū)、公園、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廣泛應用,對于提升游客體驗、傳遞知識和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不會發(fā)出聲音,但能夠通過視覺傳達信息。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在解說牌上增加二維碼的情況,通過二維碼來實現智能語音播報解說功能,以圖、文、聲相結合的形式呈現。本次所調研地方二維碼導覽較少,可加強圖、文、聲相結合的語言景觀建設。解說牌的空間造型設計也是地域文化物化的表現,能夠營造不同的地域文化格局。利用地域文化進行解說牌設計方案的優(yōu)化,讓景觀空間具有更為強烈的地方文化性的視覺表現力和創(chuàng)新性,增強公共語言景觀的地域文化特色。

石刻文字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語言景觀的重要表現形式。石刻文字藝術在秦漢時期得到了極大發(fā)展。漢代以后,隸書逐漸成熟并廣泛通行,隸書石刻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藝術形式。在中國的古代石刻文字中,碑志占了絕大多數,常常被統(tǒng)稱為“碑刻”。這種碑刻遍布全國,從中原腹地到遙遠的邊疆,幾乎遍布各個省、區(qū)[4]。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石刻種類相較豐富,主要有碑刻、墓志、經幢、造像記及石造像、畫像石、題名題詩題記、石碣、石闕、摩崖石刻等。洛陽、安陽、開封、商丘等地碑刻較多,其中洛陽北魏至唐代的墓志最多。畫像石主要以南陽為中心,也是重要的符號語言景觀表現形式。摩崖石刻作為一種特殊的石刻形式,在名山大川上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書法作品。河南省內最為出名的石刻文字是方城縣佛溝摩崖造像和??h摩崖石刻。

楹聯(lián),又稱對聯(liá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由兩行對仗工整、韻律協(xié)調的句子組成,通常懸掛或粘貼在門框、柱子、墻壁等顯眼位置。楹聯(lián)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現代景區(qū)中常見的語言景觀。楹聯(lián)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哲學、道德觀念和民間智慧,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所調研地語言景觀均有楹聯(lián)存在。

字畫語言景觀是指通過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來表達語言和文化內容的景觀形式。這種景觀通常在公共空間、文化場所、私人收藏等環(huán)境中出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朱仙鎮(zhèn)中字畫這種形式多一些,這是木版年畫及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表現。

在調研過程中門旗、燈箱噴繪、景觀墻面、地面等數量相對較少。其中燈箱噴繪是一種現代廣告和展示技術,將圖像、文字噴繪在特定的材料上,并結合框架進行安裝,利用燈光的照射來展示內容,使得圖像和文字更加醒目和吸引人,增強視覺效果;可以提供導向信息、安全提示、公共服務信息等,方便公眾獲取信息。這種語言景觀的載體形式廣泛應用于商業(yè)宣傳、展覽展示、公共信息傳播等多個領域。景觀墻面則是語言景觀結合墻體的創(chuàng)新應用形式,以豐富墻體空間的景觀視覺效果。商丘古城街區(qū)內有通過地方方言立體字裝飾建筑墻面的語言景觀。開封鐵塔公園則利用歷史照片鑲嵌地面,結合地面語言標識標牌進行語言景觀空間的營造,豐富鐵塔公園語言景觀表達的形式。

2.2 語言景觀特征

對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進行調研,發(fā)現如下特征:

其一,從城市到鎮(zhèn)再到鄉(xiāng)村,傳統(tǒng)語言景觀占據了主導地位,現代語言景觀較少。從城市到鎮(zhèn)到村,這一現象的出現頻率呈遞減趨勢。雖然有一些語言景觀創(chuàng)新形式,但總體數量較少。其二,由于需要固定的載體展示空間,許多語言景觀附著在建筑物上,獨立設置的語言景觀較少,主要形式包括路牌、街名牌和信息牌等。其三,語言景觀的設置多集中在建筑物及其門戶周圍區(qū)域,空間位置較為單一。其四,大多數語言景觀采用平面文字形式,陽刻、陰刻及立體字的使用較為有限。其五,當前的語言景觀表現形式較為單一,以文字和圖片為主。其六,凸顯地方特色和地方歷史文化的語言景觀相對較少,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3 語言景觀的體現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語言景觀為“文字景觀”。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具有形、音、義三個要素[5]。狹義的語言是沒有形體的,文字才是視覺符號,因此語言景觀屬于視覺類景觀,可見“形”的要素在語言景觀視覺表現中的重要性。從最初的象形文字到現在的繪畫語言、符號語言、建筑語言等,語言景觀“形”的視覺功能及空間功能尤為顯著。語言和文字都是傳情達意的重要工具,公共場所的文字標牌等作為語言景觀的普遍存在形式,主要由各式各樣的文字附著各式各樣的載體構成,其中的文字類型和載體類型更具多樣性,從而能夠使人居環(huán)境空間建設更加豐富。

2.3.1 文字類型

在語言景觀中不同類型文字的使用會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并傳遞不同的文化價值。在對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文字類型的應用主要有古今文字、繁簡文字、民族文字、外文文字、藝術文字等,不同的文字類型能夠營造不同的視覺空間效果,同時也體現了不同地域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

古文字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特征營造中能夠起到獨特的歷史文化視覺空間效果。古文字的應用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三類。在調研中發(fā)現,開封和商丘部分地區(qū)的語言景觀使用了小篆字體,現代的語言景觀大多使用簡體字,繁體字使用相對較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guī)定:文物古跡、書法篆刻等藝術品、題詞和招牌的手寫字,可以使用繁體字[6]。調研地的繁體字多使用在匾額、楹聯(lián)、石刻中。河南省世居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和維吾爾族等,回族人口占當地少數民族人口的85%左右,但民族文字在語言景觀中的應用卻很少。開封南書店街外文文字多集中在解說牌等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上。鐵塔公園景區(qū)導覽圖為中、英、日、韓4國語言文字,其他地方外文文字則幾乎沒有使用。朱仙鎮(zhèn)、淮陽太昊陵外文文字則集中在地點介紹的解說牌上。葉氏莊園則未見外文文字的應用。藝術文字的使用多集中于店鋪招牌、廣告宣傳、景觀藝術墻的空間載體,以符合語言文字法的形式創(chuàng)新語言景觀的視覺空間表現,營造更符合現代社會的人居空間環(huán)境(見圖5)。獨特的創(chuàng)新形式通常能夠更加吸引人們的關注,創(chuàng)造更好的空間效果,滿足人們當下的視覺審美與功能需求,也能增強地方文旅融合發(fā)展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構建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與人居環(huán)境,促進文化旅游的融合發(fā)展。

2.3.2 材料選擇

文字的載體類型及景觀材料的選擇,是整體城市水平的體現[7]。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中,歷史文化街區(qū)的載體材料以木質材料和石質材料為主,金屬材料為輔。木質材料主要見于牌匾、楹聯(lián),石質材料多為碑刻,金屬材料多為公共路牌、廣告牌、街道牌等,部分現代商業(yè)招牌為廣告噴繪結合金屬材料,也有使用塑料PVC字體材質的??梢?,在不同區(qū)域,語言景觀的載體材料使用與地域建設和地域文化有很大的關系。材質是影響整體景觀空間效果及景觀美感的重要因素,也是營造不同文化空間的重要元素,木質、石質在營造古樸典雅的景觀效果時是主要元素。金屬、塑料多為現代形式語言景觀載體材料。

2.4 語言景觀與人居環(huán)境的契合

從人居環(huán)境設計的角度出發(fā),語言景觀不同載體類型及不同文字類型的應用有著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給人居環(huán)境建設及居住生活環(huán)境帶來不同體驗。同時,城市人居環(huán)境空間的改變也影響著整個城市的形象,從城到鎮(zhèn)到村,人居生活空間的整體環(huán)境也體現了整個地域的空間形象及地域文化形象。在開封整體的城市建設中,老城區(qū)的主要商業(yè)區(qū)所采用的載體類型及文字類型均與城市的基礎建設相關聯(lián),新城區(qū)則以現代語言景觀為主。作為“八朝古都”的開封,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自然要考慮歷史遺存建筑的保護。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8]。宋文化影響著開封的整體城市形象建設,在城市建設與更新的過程中大量的歷史遺存建筑與現代建筑無不體現宋文化。獨特的傳統(tǒng)建筑形式為語言景觀提供了特殊的載體空間。語言景觀也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而相應地使用能夠與歷史建筑、仿古建筑和現代建筑相匹配的載體形式,如匾額、楹聯(lián)、門旗、建筑墻面、地面等。文字類型也更多地使用宋體、楷體、隸書體等與載體形式相匹配,形成良好歷史文化名城的古城風貌,同時,結合文化旅游宣傳及外文的使用,更好地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宋韻形象。

商丘是中國重要古都城,被譽為“中國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館”,殷商文化起源于此。商丘地域文化的稱謂以前有多種說法,主要有商文化、宋文化、漢梁文化等。商丘古城在呈現語言景觀時也貼合商宋文化,老城區(qū)的傳統(tǒng)建筑及仿古建筑為古城提供了匾額、楹聯(lián)、門旗、景觀墻面等語言景觀載體形式。語言景觀的文字類型也多使用宋體、楷體、隸書體、黑體等能夠與載體形式相匹配的字體,也有少部分使用古文字、繁體字。隨著古城文化旅游的發(fā)展,人們在語言景觀中也開始使用諸如英文、韓文等的外文文字對景點及景點內容進行介紹,結合文化旅游的發(fā)展與宣傳,更好地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商宋文化以及古韻形象。

2.5 人居環(huán)境設計中的語言景觀功能表現

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人居環(huán)境設計中,語言景觀發(fā)揮著幾種主要功能:其一,標識功能,語言景觀的核心功能。公共空間中的建筑物、道路等需要通過語言文字進行標識,以區(qū)分不同的名稱和用途。例如,景點名稱、街道名稱、商店名稱等語言景觀有助于辨識這些事物。其二,陳述功能。語言景觀通過解說牌、信息欄等載體提供關于景點的背景信息,包括解釋景點的歷史演變、特征及相關事件。南書店街的建筑信息標牌詳細介紹了建筑的名稱、使用者、建造和修繕年份及相關歷史信息(見圖6)。其三,文化傳播功能,歷史建筑和豐富的語言景觀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促進了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附著于歷史建筑及其他載體空間的一些語言景觀會記錄當時社會的語言及社會狀況和文化生活等,具有傳播歷史文化的作用。其四,視覺審美功能,語言景觀不僅體現了語言形式的美感和趣味,也展示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視覺審美。通過古樸典雅的字體設計、不同風格的載體材質等,可以展現語言景觀的歷史感和現代感[9]。通過具有地域文化和色彩的語言符號,展現地方特色和文化感。

3 河南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語言景觀發(fā)展路徑優(yōu)化

新的語言景觀設計不僅可以傳承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還能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人居生態(tài)環(huán)境。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審美取向,語言景觀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因此,傳統(tǒng)語言景觀的保護與現代語言景觀的建設需要協(xié)調推進,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與融合。河南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文化遺產。2014年河南省第六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名單公布,促進了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的建設,并強調了保護和規(guī)劃管理的重要性。2020年河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與省文物局聯(lián)合印發(fā)《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旨在通過三年時間建立完善的保護管理機制,提升保護意識,確保歷史街區(qū)和建筑得到妥善保護和合理利用。2024年河南省印發(fā)了《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qū)申報管理辦法(試行)》,規(guī)定了申報條件和標準,包括歷史文化價值、物質載體和空間環(huán)境的要求。同時,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承“有機更新”理念,順應區(qū)域的內在秩序與規(guī)律,尊重區(qū)域內建筑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對其進行設計改造。通過多樣化的語言景觀建設形式、載體和模態(tài),將歷史文化傳承與人居文旅產業(yè)緊密融合。通過聯(lián)動區(qū)域內的各種旅游形式,打造文旅融合的和美中原旅游模式,將“歷史文化深度游”打造成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全新出行選擇。鑒于此,本文針對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建設提出幾點建議,期望為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設計與保護提供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與創(chuàng)新思路。

3.1 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進行語言景觀創(chuàng)新

對于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語言景觀可以繼承使用,但傳統(tǒng)語言景觀的同質化現象可能導致游客的審美疲勞。如商丘古城與開封城區(qū)的語言景觀建設,雖在歷史文化上有所不同,但在整體的形式上屬于同質化建設。因此,語言景觀的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游客文化水平的提升,語言景觀建設應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語言景觀的基礎上,注重開發(fā)富有創(chuàng)意的現代語言景觀,以豐富區(qū)域及景區(qū)的游覽體驗。調研組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店名運用了諧音、對偶等修辭手法,但整體比例不超過10%。通過諧音巧妙地將要表達的內容與美好的愿景結合在一起,如朱仙鎮(zhèn)的兒童服裝店使用了“布(不)童(同)凡響”這一獨特的語言景觀。這種新穎的表達方式能夠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使其成為視覺亮點。在設計時也要注重語言的多樣性,考慮字體、色彩和設計風格的多樣化。

3.2 結合現代技術,創(chuàng)新語言景觀表現形式

語言景觀可以顯著提升區(qū)域的整體形象。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增強對語言景觀表現形式設計多樣化的關注,避免出現類型過于單一的現象。多樣化不僅包括語言景觀本身,還包括語言景觀的載體表現形式。結合現代數字媒體技術及AI體感交互設備等動態(tài)交互形式,可以實現語言景觀的多模態(tài)。數字技術的引入能夠使游客的景區(qū)導覽更加便捷,也能更好地服務于區(qū)域內居民的生活,同時也可以提升居住和游覽的互動性及趣味性,并獲得居民和游客更多的反饋[10]。也可根據區(qū)域內不同建筑形式的特點、不同場景的習慣等,利用不同的空間屬性進行契合空間形式的語言景觀設計。豐富的語言景觀層次及創(chuàng)新的表現形式便于更好地進行區(qū)域人居環(huán)境與文旅融合的更新建設。

3.3 科學選擇語言景觀載體材質

語言景觀表現形式的創(chuàng)新帶來更加多樣化的語言景觀載體形式和多樣化的材質選擇。材質是影響整體景觀空間效果及美感的重要因素,也是營造不同文化空間的重要元素,要合理選擇、科學利用,否則不僅影響景觀的宣傳力度,還影響其美觀度、實用度及制作成本[11]。同時載體材料的選擇也要考慮語言景觀本身的重要性、時效性及與周邊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多方位地進行考慮,選擇更加適宜的載體材質。

3.4 發(fā)揮地域文化優(yōu)勢,凸顯語言景觀地方特色

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景觀設計,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文化體驗。語言景觀作為展示地域文化的視覺符號,在設計過程中既要保持視覺審美性,也要展現其地域文化的獨特個性。深入了解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語言景觀的基礎。在現代同質化的建設中要避免出現“千城、千鎮(zhèn)、千村一面”的現象。同時,深入挖掘各地的歷史文化獨特性,開封宋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等,商丘商宋文化、火文化、漢梁文化、根親文化等,淮陽太昊伏羲文化,鄧城葉氏莊園以及傳統(tǒng)村落文化等,為語言景觀設計提供全面的文化支持。如利用歷史文化資源設計語言景觀是文化傳播的關鍵途徑,通過創(chuàng)造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語言景觀,設計具有影響力的地域性語言景觀作品。

4 結束語

調研組對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進行了系統(tǒng)的抽樣調查,分析語言景觀現狀,同時指出語言景觀使用規(guī)范性不足、載體空間及表現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地域特色不夠突出等問題。語言景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與形式,其顯著的視覺性特征不但能夠滿足視覺審美需求,對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建設及和美中原、文旅融合的旅游開發(fā)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語言景觀建設,可以引入涵蓋河南傳統(tǒng)文化、中原文化、河南方言及民俗文化等多模態(tài)的語言景觀。這有助于為地方語言注入活力,提高地方方言的存在感,滿足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的需求,滿足現代社會多樣化的審美要求。通過綜合優(yōu)化的路徑,語言景觀的構建應更加迎合人居生活環(huán)境需求,以創(chuàng)造和美中原、促進文旅融合為導向,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河南名城名鎮(zhèn)名村的進一步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LANDRY R,BOURHIS R.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6):23-49.

[2] 王赫.歷史文化街區(qū)公共設施設計方法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8.

[3] 秦莉.川西地區(qū)文廟建筑的裝飾特點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4] 啟功.從河南碑刻談古代石刻書法藝術[J]yJ38Ydc9tzbyo6vOT2u7YxmF6bZTMjAT8ifPVxL84C0=.文物,1973(7):54-62.

[5] 尚國文,趙守輝.語言景觀的分析維度與理論構建[J].外國語,2014(6):81-87.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EB/OL].(2023-05-06)[2024-06-15].http://w1YACiFETFAPgY0Zw7CYRfCDQiJx5l5X0i3iPhNh8oIY=ww.hebjgbz.gov.cn/guantao/zcfg/101 628081689935.html.

[7] 趙志強,王強,王冬梅.河北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語言景觀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3):24-29,45.

[8] 王燦.關于開封市研學旅游發(fā)展情況的探究:以開封城墻為例[J].西部旅游,2021(18):28-30.

[9] 羅圓,徐茗.符號經濟視角下文化創(chuàng)意街區(qū)語言景觀實證研究:基于場所符號學與文化資本理論[J].昆明學院學報,2022,44(2):70-76.

[10]范麗群,彭詩婕.長沙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qū)語言景觀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23,37(3):17-21,29.

[11]關英明.城市公共空間宣傳語言景觀調查研究:以沈陽市為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4):17-23,150-151.

基金項目: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語言景觀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24-ZDJH-849);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文旅融合視域下構建中原和美共生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5-ZZJH-376)。

作者簡介:王振東(1989-),男,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生)在讀,講師。研究方向:人居環(huán)境設計,城市更新設計。

栾城县| 华蓥市| 通化市| 兴宁市| 宁远县| 合江县| 阜康市| 韶山市| 阿拉善右旗| 甘谷县| 浦江县| 合山市| 天全县| 察雅县| 大埔区| 阿瓦提县| 宝丰县| 武陟县| 肥城市| 同心县| 洪洞县| 克拉玛依市| 凌海市| 丹凤县| 大理市| 丽江市| 靖江市| 门源| 唐河县| 元谋县| 新巴尔虎右旗| 古浪县| 资溪县| 泊头市| 涡阳县| 监利县| 客服| 泽州县| 泾川县| 万宁市|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