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基于積極老齡化視角,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線上調查問卷和線下深度訪談對四川省樂山市60歲以上老年群體展開個人語言能力、語言使用現(xiàn)狀、語言服務開展情況及語言服務需求等方面的調查,發(fā)現(xiàn)老年群體語言服務存在服務意識淡薄、普及程度低、服務需求識別不足、服務供需不平衡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該文從法律和政策保障、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支持、家庭和社區(qū)參與、跨部門協(xié)作4個方面探析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群體語言服務路徑,旨在進一步保障老齡人口的語言健康和福利,增強老年群體的晚年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xiàn)“老”話說得好的美好愿景。
關鍵詞:老年語言學;積極老齡化;老年群體;老年語言服務;語言健康;服務路徑
中圖分類號:D669.6;H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9(b)-0040-06
A Study of the Language Service Path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Taking Leshan as an Example
ZENG Dan, WANG Lingling, LI Yu, WANG Xin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Sichu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this paper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a survey on the personal language capability, language use status, language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service demand of the elderly aged over 60 in Leshan of Sichuan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s and offline in-depth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awareness of language service, low popularity, insufficient identification of service demand, and imbalance of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service path for the elderl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four aspects: legal and policy guarantee, talent train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ross-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aiming to further protect the language well-being and welfar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enhance the sense of gain and happiness of the elderly group and realize the beautiful vision of the old speaks well.
Key words: Geronto-linguistics; Active aging; The elderly group; Language services for the aged; Language well-being; Service path
如今,全球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也成為世界老齡化形勢嚴峻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的增長對老齡事業(yè)和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言服務便是其中之一?!胺e極老齡化”觀念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于2002年提出,強調通過引導老齡人口積極參與家庭、社區(qū)和社會發(fā)展來激發(fā)其社會價值,提升其生活質量,為全球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工作框架和行動策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fā)展養(yǎng)老事業(yè)、產業(yè),促進基本養(yǎng)老服務進程。2022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服務體系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強調“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過程”[1]。語言服務是當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的基本養(yǎng)老服務領域,也是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傳統(tǒng)老齡觀主要關注老年群體的生理和身體健康,容易忽視該群體的語言需求和語言健康狀況。語言作為發(fā)展智識、社會、文化的資源,具有自信建立、智識體系構建、社區(qū)關系維系、民主參與和文化傳承等價值[2],直接關系到老年群體享受語言福利、參與社會發(fā)展、提升晚年生活質量與幸福感。因此,本文踐行積極老齡觀理念,對四川樂山市老年群體的語言需求和服務現(xiàn)狀開展實證調研,旨在探究老年群體語言服務路徑,以期為中國老年群體語言服務體系構建提供新思路。
1 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研究綜述
1.1 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的概念
老年語言服務的概念,最早由王立非、栗潔歆、孫疆衛(wèi)概括為依托語言服務和信息技術能力,以滿足老年人在供養(yǎng)和生活料理、醫(yī)療保健和康復服務、老年教育服務、養(yǎng)老社會服務、老年文體服務等方面的需求為目標,提供語言溝通、語言撫慰、語言護理、語言治療、語言康復、語言管理、適老語言技術研發(fā)、老齡語言產品營銷、老齡語言傷害防范、老齡語言法規(guī)和標準制訂等專業(yè)化服務[3]。王鑫、劉彬等認為老年語言服務的基本含義就是為老年群體提供語言溝通、語言安撫和語言管理等一系列專業(yè)化服務,提高其晚年生活質量。
1.2 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卓翔、栗潔歆、王立非認為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的理論基礎是老年語言學(Geronto-linguistics)[4]。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學界研究思路的拓展,其研究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包括老年看護溝通、臨終關懷與喪慰、老年語言現(xiàn)象與涉老心理、身份等相關話語研究。國內老年語言學研究雖然起步較晚,成果較少,但隨著近幾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國家對老年群體的關注日益明顯,我國學者對老年語言學的研究也越發(fā)重視。魏婷婷對近年來研究老年語言學的文獻進行分析整理,認為國內研究有兩方面發(fā)展現(xiàn)象:一是近年來更多學者關注到老年人這一群體;二是老年語言學的概念由2019年顧曰國、黃立鶴等學者正式提出后,老年語言學的研究加快了[5]。顧曰國從病理角度出發(fā),論述了老年人語言與身腦心衰老相關的負增長現(xiàn)象[6]。黃立鶴、朱琦從老年人語用能力蝕失角度出發(fā),強調未來應注重開展基于多模態(tài)數(shù)據的老年人語用能力研究[7]。周德宇、黃立鶴、楊晶晶從時間維度里老年語言學的兩個基礎研究視角——畢生發(fā)展和生命歷程出發(fā),分析了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及其與老年語言現(xiàn)象的關系等[8]。滕延江探究了從建設主體、立法保證、資金投入、技術支持、人才培養(yǎng)等5個方面構建老年語言福利體系。王玲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和觀察法,以醫(yī)院為代表機構,探究數(shù)字時代城市健康老年人在日常交際與機構交際的語言溝通障礙。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學者從老年語言資源的分配、語言產品的開發(fā)和老年語言教育等方面研究老年語言學,國內對該領域的研究在不斷完善和深入。
2 樂山市老年語言服務研究設計
為詳細掌握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的現(xiàn)狀,明確老年語言服務的普及程度和供需情況,筆者以樂山市為例,采取線上問卷和線下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該市60歲以上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現(xiàn)狀開展實證調研。
2.1 調查點背景情況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樂山市常住人口316.02萬人,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77.42萬人,占人口總量24.50%,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60.64萬人,占人口總量19.19%,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18.70%)和全?。?1.71%)平均水平,樂山市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呈現(xiàn)出老齡人口規(guī)模大、老齡化加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程度深、區(qū)域差異大等4個特點[9]。
2.2 問卷調查
問卷內容主要從樂山老年群體的基本信息、語言服務供給情況、語言服務需求和建議三個方面設置了26個問題。問卷采用封閉式和開放式問題相結合的方式,包括14個單選題,10個多選題和2個簡答題,以便收集定量和定性數(shù)據。筆者使用“問卷星”平臺進行問卷發(fā)放,以確保數(shù)據收集的便捷性和廣泛性,同時也提高了問卷分析的效率。
2.3 線下訪談
老年社區(qū)和養(yǎng)老機構是老年群體主要聚集地,也是老年語言服務建設的重要陣地,因此,筆者綜合考慮選擇了兩個社區(qū)、兩家公立養(yǎng)老機構和兩家民營養(yǎng)老機構開展線下訪談。訪談選取調查點60歲以上的18位老年人,圍繞對老年語言服務的認識、需求、體驗及建議等問題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得到16份有效訪談反饋。與線上調研主要針對中低齡老人不同,線下訪談對象以高齡老年人居多(見表1),面對面訪談時間充足,更有助于信息的溝通和記錄。訪談內容有錄音記載,便于反復回聽分析總結。
3 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分析
線上問卷調查共計收回103份問卷,有效問卷103份,問卷回收率較高,數(shù)據質量較好,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樂山老年語言服務現(xiàn)狀,為本次調研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據支持(見表2)。
綜合問卷調查和線下訪談結果,發(fā)現(xiàn)目前樂山老年群體語言服務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3.1 老年群體語言服務意識淡薄、普及程度低
調查顯示,樂山市老年群體普遍使用方言作為日常交流的主要語言,占比達到69.90%。普通話使用率僅為3.88%,因此大部分老年人在使用普通話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導致他們交流的年齡層面受到局限,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交流遇到了較大的代溝。王玲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語言能力與交際方式具有區(qū)別于其他年齡層的鮮明特征[10]。但是由于目前國內總體社會語言服務意識較為淡薄,服務氛圍缺乏,相關部門并未關注到該群體的特殊需求,未能提供相關適老語言服務并普惠推廣。問卷結果顯示,71.80%的調查對象表示從未聽說過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的相關機構或平臺,53.40%的調查對象完全不知道可通過一些渠道和資源來尋求老年群體語言服務支持(見圖1)。
在線下訪談中,大部分老人自身的語言服務意識不足,表示不了解也沒有接受過語言服務,其中僅有一位老人接受過志愿者團隊組織所提供的聊天服務。所有訪談對象都希望針對老年人的語言服務能夠普及民生、落到實處,讓自己也能享受其中。
3.2 老年群體語言服務供需不平衡
樂山老年語言服務普遍存在供需不平衡問題,一方面相關部門和機構能夠提供的針對老年群體的語言服務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語言服務供給類別和形式單一,不能覆蓋多樣化的涉老領域。
筆者分別從醫(yī)療康養(yǎng)、政務服務、購物旅行等領域,通過線上問卷調查老年人對語言服務的需求程度。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這些領域的基礎語言服務需求面較廣、需求度較高(見圖2)。其中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康養(yǎng)領域,與醫(yī)療相關的語言服務需求人數(shù)占比高達90.00%(見圖3)。圖表數(shù)據側面反映出,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許多領域的語言服務需求并未得到滿足。
在線下訪談中,一位65歲的老人表示:“此類語言服務更多可能只關照到某些特殊老年群體(如對特困、三無、五保戶老年人的慰問),但其實像他一樣的其他老年群體也同樣需要此類語言服務?!睒飞嚼夏暾Z言服務工作中的供給導向偏向于極少數(shù)的特殊老年群體,導致大多數(shù)老年人被忽略,并未享有所需要的語言服務。
3.3 對老年群體的語言服務需求識別不足
吳玉韶、李晶認為,目前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尚未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缺乏針對性的政策設計和制度規(guī)劃。由于未能準確把握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實際需求,因此難以提供真正滿足他們最緊迫需求的養(yǎng)老服務[11]。
本文基于調查數(shù)據,通過詞云圖的方式更直觀展現(xiàn)調查對象對專業(yè)化、高質量語言服務的期盼(見圖4),以及與樂山老年群體語言服務建議相關的高頻詞匯(見圖5)。由圖可知,“盡快實施落實”“定期組織”“加大宣傳投入”明確表明老年人對語言服務的迫切需求和愿望;“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是老年人最想從語言服務中獲得的,并認為這是語言服務能帶來的長遠益處。此外,許多老年人提到需要專業(yè)化、定制型的語言服務及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但在樂山養(yǎng)老服務資源總量有限和老年語言服務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相關機構僅能提供專業(yè)性不強的初級語言服務。
4 多元協(xié)同的老年群體語言服務路徑探索
針對老年群體語言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以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觀理念為指導,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維度,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老年群體語言服務路徑。
4.1 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
2022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服務體系規(guī)劃》中提到,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群體的需求已經由基本生存轉型為發(fā)展型,構建老年養(yǎng)老服務體系迫在眉睫。但實際上與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相關的法律政策仍然欠缺。《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積極采取措施,發(fā)展城鄉(xiāng)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等多種形式的服務。但其中并未涉及系統(tǒng)的老年語言服務保障和具體的語言服務相關措施。因此,應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老年人群體的語言服務權利和行業(yè)服務標準,詳細規(guī)定老年人在醫(yī)療健康、養(yǎng)老照護、社會參與、銀發(fā)教育等領域享有的語言服務權利,并制定服務的質量標準和服務細則等。此外,從政策層面,應該將語言服務納入全體老年人享有的國家基本養(yǎng)老服務清單中并加以重視,特別是與關愛服務相結合,重點關愛老年群體的語言健康和智識健康。同時,還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對參與提供老年語言服務的機構和個人給予資金支持、稅收優(yōu)惠等激勵措施。
4.2 加強語言服務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國家應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其中包含開辦公益事業(yè)、參加志愿服務。首先,可以鼓勵當?shù)氐妄g老年群體成立志愿團隊,為有需要的中高齡老年群體提供語言服務。因為他們同在一個地區(qū),同處一個時代,在語言溝通、情感交流、精神撫慰等方面會更有共鳴,心靈更容易產生歸屬感。其次,應該積極發(fā)揮高校在老年群體語言服務實踐和學術研究中的生力軍作用。本科專業(yè)中可以增設老年語言學專業(yè)、養(yǎng)老社工語言服務專業(yè)等,積極培養(yǎng)老年語言服務人才,擴大群體基數(shù),促進服務群體年輕化。最后,可以繼續(xù)加強對現(xiàn)有養(yǎng)老服務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培訓和轉型教育,加快部分老年服務由生活性服務供給向精神性服務供給的轉型。
滕延江認為,現(xiàn)代科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保障,老年語言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目前,國內老年語言服務相關產品仍然缺口較大,需要加大科技研發(fā)力度,不斷推出更多適老語言產品,創(chuàng)新升級老年友好型的語言服務技術工具,如語言康療服務應用程序、自然語言處理工具、方言語音識別轉換軟件、老年語言教育設備等,提供便捷的語言服務功能,幫助老年人解決語言溝通障礙。同時,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和普及度,讓這些技術能廣泛運用在醫(yī)院、社區(qū)、政務部門、養(yǎng)老機構和家庭內部等領域。
4.3 鼓勵引導家庭和社區(qū)深度參與
家庭和社區(qū)是構建老年群體語言服務體系的重要陣地。倪可馨通過調查南京市老年群體語言服務需求,指出以老年人居住方式作為自變量來看,語言服務對獨居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2]。從樂山老年群體線下訪談的分析結果來看,大多數(shù)老年人是獨自居住或與老伴居住,沒有和子女居住在一起,也就是常說的“空巢老人”,再加上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變量影響,該老年群體在家庭內部能享受的語言服務嚴重欠缺。因此,應該積極鼓勵家庭成員通過多種方式主動參與老年人的語言教育和撫慰等服務。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孝親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文化源遠流長?!袄衔崂弦约叭酥稀薄靶⒆又掠H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的優(yōu)良家風代代相傳。因此,從家庭層面,應該共同營造孝老、陪老、助老的良好氛圍,語言服務從個人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家庭成員定期致電老人或經?;丶铱赐先?,增加與老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可以制定家庭普通話或外語學習計劃,家庭成員輪流分工與老人一起學習。同時,家庭年輕成員還可以轉換角色向老人學習方言,或者擔任記者和口述史記錄員幫助老人打開心扉和留下回憶,刺激其思維和情感,記錄他們精彩的人生故事。滕延江指出這是老年群體的一種語言撫慰福利,可以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支柱,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同時他們也會幫助家族和社會留住許多記憶,儲存更多歷史的痕跡[13]。
在一體化老年語言服務體系建設中,社區(qū)的支持必不可少,應該將語言服務作為社區(qū)服務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鼓勵指導社區(qū)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優(yōu)質的語言服務。首先,建立社區(qū)語言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溝通慰藉、語言教育、數(shù)字語言技術培訓、語言翻譯等服務。中心聘請專業(yè)人員或定期組織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語言支持。其次,組建老年社區(qū)志愿者團隊,特別是招募擁有雙語能力或多語能力的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包括出行、購物、就醫(yī)、填表等方面的語言支持。除此之外,社區(qū)還應該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交流活動,為老年群體提供一個展示和分享自己方言和地域文化的機會,增進社區(qū)居民對不同方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最后,社區(qū)作為宣傳一線陣地,應該積極加大老年語言服務的宣傳教育,向社區(qū)居民和家庭成員普及老年語言服務的重要性和益處,讓語言服務意識和行為深入人心。
4.4 整合優(yōu)化跨部門協(xié)作
根據《規(guī)劃》,將老年語言服務的各方面有機融合,加強各相關部門信息溝通協(xié)調,有利于推動老年語言服務體系一體化發(fā)展,實現(xiàn)其協(xié)調互通。王鑫、劉彬等也提出探索建立“家庭—社區(qū)—機構—醫(yī)院”一體化高質量語言服務應用體系[14]。這就需要政府機構、社會組織、教育機構、醫(yī)療養(yǎng)老機構等多方的深度合作,共同構建一個覆蓋面廣、響應迅速的老年語言服務體系。
首先,需要建立跨部門協(xié)作機制。比如成立一個由民政、衛(wèi)生、教育、文化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老年群體語言服務協(xié)調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共同商討針對每一階段老年群體語言服務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各參與部門要制定統(tǒng)一的語言服務標準和流程,確保各部門在提供服務時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其次,要整合資源,共享信息。整合各相關部門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物質資源,為老年語言服務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可以建立跨部門的老年群體語言服務資源共享平臺,如語言康療檔案、語言學習教育日志、在線語言陪伴系統(tǒng)、適老語言服務熱線等,及時共享和更新老年群體的語言需求和服務情況,方便各部門快速調取所需信息,以便協(xié)同動態(tài)調整和優(yōu)化服務方案。
5 結束語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yǎng)老服務保障已成為令人矚目的民生問題。本文通過對樂山市老年群體語言服務的調查,發(fā)現(xiàn)老年語言服務存在意識淡薄和普及率低、語言服務供需不平衡、語言服務需求識別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基于積極老齡化理念從法律和政策保障、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支持、家庭和社區(qū)參與、跨部門協(xié)作4個方面提出老年群體語言服務路徑,以期讓老年語言服務這一中國養(yǎng)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老年群體語言健康和福利、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等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助力國家積極老齡事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印發(fā)《“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服務體系規(guī)劃》[N].新華每日電訊, 2022-02-22(1).
[2] 趙丹,楊春RODhpb62qt0VBEYlI9aFaA==春,李曉輝.語言規(guī)劃價值觀視域下老年英語教材開發(fā)研究:以《21世紀老年英語聽說教程》為例[J].昆明學院學報,2023(4):19-26.
[3] 王立非,栗潔歆,孫疆衛(wèi).積極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戰(zhàn)略,推動養(yǎng)老語言服務事業(yè)新發(fā)展[EB/OL].(2021-11-29)[2024-03-05].https://henan.china.com/news/roll/2021/1129/112021_223513.html.
[4] 卓翔,栗潔歆,王立非.中國老年語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22(6):200-206.
[5] 魏婷婷.國內老年語言學研究綜述[J].漢字文化,2023(2):17-19.
[6] 顧曰國.老年語言學發(fā)端[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9,4(5):12-33.
[7] 黃立鶴,朱琦.老年語言學研究的語用維度:視角、方法與議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6):129-137,179.
[8] 周德宇,黃立鶴,楊晶晶.老年語言學研究的時間維度:畢生發(fā)展與生命歷程[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5):2-15.
[9] 樂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一號)[R/OL] .(2021-06-07)[2024-03-05].https://www.leshan.gov.cn/lsswszf/tjgb/202106/095e5f2886e94b0aa6fd70dfa896ed40.shtml.
[10]王玲. 城市老年人語言服務問題調查研究[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4(7):12-22.
[11]吳玉韶,李晶.我國居家養(yǎng)老服務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其應對[J].行政管理改革,2024(3):44-51.
[12]倪可馨.老年群體語言服務需求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2,6(26):121-124.
[13]滕延江.論老年語言福利體系的構建[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2,7(3):78-87.
[14]王鑫,劉彬,于澤敏,等.老年語言服務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2023(7):88-93.
基金項目:2023年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老’話說得好——積極老齡化視角下中國老年人語言資源開發(fā)及語言服務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10649057);2023年樂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踐行十愛·德耀嘉州’樂山老年群體語言服務體系建構研究”(項目編號:SKL2023D 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曾丹(2004-),女,四川內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商務英語。
通信作者:王昕(1982-),女,四川樂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通信郵箱:308976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