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學術思想異彩紛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氣功也在此時孕育發(fā)展。在氣功發(fā)展的過程中,道家起了重要作用。對于道家,人們容易想到的是老子和莊子,其實除老子、莊子外,宋钘、尹文也是春秋戰(zhàn)國時道家的重要人物,且對中國早期氣功理論的形成做出了顯著貢獻。
據史料記載,宋钘、尹文是戰(zhàn)國中期人,晚于老子,早于莊子。尹文曾是宋钘的學生,他們常在一起探討哲學、政治、軍事、養(yǎng)生等方面的問題,觀點頗為一致,可謂亦師亦友,志同道合。他們的思想融合了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等觀點,但又不同于諸家,自成特色,被后世稱為“宋尹學派”,也有時稱為“宋尹學說”?!肚f子·天下篇》也是把宋钘、尹文放在一起,作為同一學派評價的。史料記載,宋钘著有《宋子》,尹文著有《尹文子》,但都早已失傳。據郭沫若先生考證,《管子》中的《心術》上、下篇和《白心》《內業(yè)》四篇是宋钘、尹文的遺著,從中可以較全面地了解“宋尹學派”的思想觀點,其中就包括宋钘、尹文對氣功健身的諸多論述。
宋钘、尹文繼承了老子“致虛極,守篤靜”的思想,認為氣功健身必須以“靜”為重,只有做到了“靜”,才能在體內積聚真氣,并周身運行,才能得到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如果心不能“靜”,練功時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甚至心浮氣躁,那么就會勞而無功,一無所獲,起不到健身的作用。所以宋钘、尹文說:“靜則得之,躁則失之”。
“靜則得之,躁則失之”?!办o”是練功的先決條件,所以學練健身氣功必須“入靜”。怎樣才能“入靜”?宋钘、尹文說:“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推,福將自歸?!庇终f:“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被卮鹆司毠θ腱o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其一,“愛欲靜之,遇亂正之”。也就是說,要想內心篤靜,就必須排除各種干擾,使內心純正。如果內心不純不正,雜念叢生,心就不能靜,就無法練好健身氣功。怎樣才能“遇亂正之”,使心純正?宋钘、尹文認為要“無以物亂官,勿以官亂心”。也就是說,不要讓外界事物擾亂自己的耳目視聽之官和內心的平和安靜,對練功時的外界刺激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始終精神專注,巋然不動。
其次,要想內心篤靜,練功時還要做到“勿引勿推,福將自歸”?!拔鹨鹜啤?,是指練功時既不能操之過急,急于求成,也不能推推托托,松松垮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而是要不急不躁,從容淡定,既不刻意,也不松懈?!案⒆詺w”,意思是說,只有“勿引勿推”,順其自然,功夫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日益長進,功效才會逐漸顯現。宋钘、尹文說:“所以失之,以躁為害。”習練健身氣功之所以效果不佳,不能如愿以償,常見的原因就是太急躁。越是急躁,越是急于求成,內心越不安靜,氣血越是紊亂,效果就越不好。所以,內心平靜,順其自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是習練健身氣功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古人練功的經驗之談。
其三,練功時要掌握“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的基本技巧。習練健身氣功重在調心、調息。前述“其一”“其二”講的都是調心。調心,就是要使內心清靜,這是練功的前提和基準。調息,就是要調整呼吸的快慢、強弱、粗細、深淺,使其符合練功的要求。怎樣調整呼吸?宋钘、尹文提出了“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的習練方法。意思是說,一呼一吸,一進一出,都力求細而又細,小而又小,若有若無,忽隱忽現,好像自己都意識不到呼吸的存在。也就是要達到“其細無內,其大無外”,無大無小、無內無外的狀態(tài)。宋钘、尹文提出的這種呼吸方法,實際是對老子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老子認為,練功時的呼吸要自然柔和,出入綿綿,就像初生嬰兒的呼吸那樣柔弱。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后來又有養(yǎng)生學家提出了“胎息法”。認為應該像母腹中的胎兒那樣“吐唯細細,納唯綿綿”的呼吸。這里可以看出,宋钘、尹文的調息法與老子的調息法一脈相承,后來的氣功養(yǎng)生家也大都沿襲這一調息的基本方法。
調息與調心是密切聯(lián)系著的兩個方面。調心,使內心清靜,是調息的前提;調息,使呼吸深、勻、細、長,出入綿綿,若隱若現,又是使心更加清靜的有效途徑,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也是宋钘、尹文在講了調心后,再講調息的原因。
“靜則得之,躁則失之”,練功必須要心神安靜。心神安靜不僅在于練功的時候,更在于平時的養(yǎng)成,才能盡快進入練功狀態(tài)。平時修身養(yǎng)性應注意什么?宋钘、尹文提出了“虛”“一”“靜”的修習途徑。
首先是“虛”。宋钘、尹文說:“虛者,無藏也?!薄盁o藏也”,就是心無所藏,就是內心清凈。而要內心清凈、“無藏”,就要清心寡欲。因為“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只有欲望少了,內心才能得到輕松愉快、平淡安靜;如果欲望太多,整日爭名奪利,孜孜以求,那么必然會勞心傷神,內心無法“虛”靜。這正如宋钘、尹文說的“夫心有欲者,物過而目不見,聲至而耳不聞也。”意思是說,心一旦被欲望所左右,外面的世界就看不到、聽不見了,也就不得清凈了。所以,宋钘、尹文才說:“去欲則寡,寡則靜”。
除“清心寡欲”,宋钘、尹文還提出使心“虛”靜、“無藏”的另一重要途徑,這就是“物至則應,過而舍矣?!币簿褪钦f,事物到來時就坦然應對它,過去了就舍棄它,就不在為它勞心費神了。也就是說人要活在當下,既不為過去的事情勞神,也不為將來的事情擔憂,只關注眼前的、當下的事情。這樣,人才能輕裝上陣、輕松愉快,才能內心保持清靜,才能得到“虛”靜、“無藏”的境地。
其次是“一”。宋钘、尹文說:“專于意,一于心”。也就是說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一心一意,而不要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宋钘、尹文又說:“能守一而棄萬苛,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云氣,意行似天。”意思是說,能堅守專一,就能舍棄繁雜事務的干擾,做到見利而不被誘惑,見害而不畏懼,寬容舒暢、仁慈安詳、自得其樂,就像云氣一樣能在廣闊的天空自由飄蕩。宋钘、尹文進一步認為“執(zhí)一不失,能君萬物”。是說只要始終都專心一意,一以貫之,就能把控萬物,做到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可以看出,宋钘、尹文關于“一”的思想是對老子相關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老子說:“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營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這句話常被理解為身體與精神要合一,也就是要形神統(tǒng)一,精神專注。如果形神不統(tǒng)一,常常心神外馳,魂不守舍,那么就會危害身心健康。而宋钘、尹文則將其提升為“執(zhí)一不失,能君萬物”的高度,認為做到了“專一”,不僅能使內心安靜,還可使人從容地應對萬事萬物,把“專一”上升為修身養(yǎng)性、提高人生定力的重要途徑。
其三是“靜”。靜,就是指內心清靜。宋钘、尹文認為:“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币馑际钦f,心在人體中處于“君”的地位,九竅則是各有專職的“官”。心在正道,九竅就不會偏離。也就是宋钘、尹文講的“心無他圖”“耳目不淫”,充分強調了“心”對身體、行為等的統(tǒng)攝作用,強調了心正,才能身正,心靜,才能身靜。由于心正,才能身正,心靜,才能身靜,所以修身養(yǎng)性說到底就是對“心”得修養(yǎng)。宋钘、尹文論述“心”的修養(yǎng)的言論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是關于怎樣“正心”和怎樣“靜心”的?!罢摹本褪鞘剐摹案蓛簟薄⒓冋?、端正,“靜心”就是使心平靜、安靜,甚至篤靜?!罢摹焙汀办o心”是密切聯(lián)系的。宋钘、尹文說:“能正能靜,然后能定?!痹鯓印罢摹薄办o心”?前面講到的“虛”“一”等都是“正心”,尤其是“靜心”的途徑,包括“清心寡欲”“專心一意”等具體要求。荀子曾將宋钘、尹文的思想總結為“虛一而靜”,揭示了“虛”“一”“靜”之間的辯證關系,即“虛”,才能“一”;“一”,才能“靜”;“虛”和“一”都是為了“靜”,所以叫“虛一而靜”。
在如何才能“靜”上,宋钘、尹文提出了另一重要觀點,這就是寬容大度、能忍能讓。宋钘、尹文說:“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見侮為辱,故斗也;知見侮之為不辱,則不斗矣。”意思是說,明白被人侮辱而不以為恥辱,就能使人們不爭斗。人們都把被侮辱當作為恥辱,所以才會爭斗;如果懂得了被侮辱也算不上是一種恥辱,就不會爭斗了,人們之間就可以和諧相處了。“士可殺,不可辱”,做到“見侮之不辱”十分不易。如果一個人做到“見侮之不辱”,對別人的侮辱不覺得是恥辱,那就沒有什么不能寬容、忍讓得了,內心也就會非常地安靜。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睂W練氣功也是這樣。宋钘、尹文認為,只有加強平時的修養(yǎng),養(yǎng)成了寬容忍讓、清心寡欲、氣定神閑等心理品質,練功時才能更易做到精神專一、內心寧靜。而“虛”“一”“靜”就是平時修養(yǎng)身心的主要途徑。
對于氣功健身養(yǎng)生的機理,宋钘、尹文作了頗為深入的論述。宋钘、尹文認為:“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藏以為泉源,浩然和平,以為氣淵。淵之不涸,四肢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苯沂玖藲夤∩淼臋C理在于:
其一,“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唐代房玄齡在《注》中的解釋是:“精存于中則自然長生,至于外形靜而榮茂也?!币簿褪钦f,通過氣功鍛煉,使體內精氣充沛,外表就顯得容光煥發(fā)。這與《類經》講的“善養(yǎng)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是相通的??梢?,兩千多年前,宋钘、尹文就已經認識到習練氣功可使人精氣充足、身強體健。
其二,“內藏以為泉源”。房玄齡對此解釋說:“內藏于精,則無窮竭,若水之源?!币馑际钦f,只要堅持習練氣功,精氣就能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就能保障人的健康。說明習練健身氣功要持之以恒,要不斷地培養(yǎng)精氣,保持體內精氣充足。
其三,“浩然和平,以為氣淵”?!昂迫缓推健?,是指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怎樣才能“浩然和平”?宋钘、尹文說:“勿煩勿亂,和乃自成”。內心不煩不亂,平和的心態(tài)就會自然生成。“以為氣淵”,是講練功要以丹田為“氣淵”(也稱“氣海”)。丹田真氣充足,便可輸布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從而使人身強體壯,生機勃勃。
其四,“淵之不涸,四肢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意思是說丹田真氣充足,就猶如形成了一個淵泉,真氣源源不斷周身流轉,可使人“四肢乃固”“九竅遂通”,身體健碩。這里講的“四肢乃固”“九竅遂通”,都是身體的外部。其實,氣功的健身效果不僅在身體的外部,更在于身體的內部。所以宋钘、尹文就說:“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胸中無敗?!狈啃g對此解釋說:“謂腠理丞達,屯聚泄散,故胸中無敗?!币馑际钦f,氣功鍛煉使人真氣充足,腠理緊致,防御風濕寒暑的能力顯著增強;同時適當宣泄,排除內邪,就能使五臟六腑功能旺盛、“胸中無敗”,從而使人身心健康。由此可見,習練氣功對身體內部、外部都有很好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