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古文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經由對小古文的學習,親近中國古典文化。因此,立足統(tǒng)編版教材中年級文言文的編排特點,通過朗讀積累語感之庫,通過知識遷移探索語用之美,通過鏈接賞析“文化”之美,尋覓中年級小古文經典之花,優(yōu)化小古文教學,達成“文道合一”的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古文教學 朗讀 遷移 鏈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文言文教學需把握新課標中“以文化人”的內涵和要求,使教學策略從“傳授遷移”轉向“體驗認同”,如“誦讀”“探究”“拓展”等,從而達成“文道合一”的目標,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中年級文言文的編排特點
(一)選材廣泛,適宜認知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年級選編的6篇文言文體裁廣泛—涉及神話、寓言、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主題豐富—有敬老愛幼、勤勞節(jié)儉、自強不息等;選自經典—有的選自《山海經》,有的選自《韓非子》,還有的選自《世說新語》等。這些文言文蘊含著中華民族千年智慧,語言簡練卻意味深長。
(二)激發(fā)興趣,難度適中
從選編的文言文數量來看,三年級每學期安排1篇文言文,四年級每學期各安排1篇和2篇文言文,數量逐漸增加。從字數上看,中年級的文言文字數一般在50以內,篇幅短??;從內容來看,有些中年級的文言文,學生曾閱讀過白話文版本的故事。當熟悉的故事以文言文的形式再次呈現,既克服了學生的畏難心理,又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兼顧要素,適度凸顯
基于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雙線編排的思路,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言文在不同的主題單元,也都承擔著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和闡釋單元人文主題的基本任務。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文中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凸顯了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人物形象,是此單元“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人文主題,也是緊扣人物和事件過程,借助注釋、看插圖等方式理解課文大意,用自己的話簡單講故事的語文要素的體現。因此,教學文言文時,也要時刻關注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落實。
二、中年級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一)朗讀:積語感之庫
1.初讀,探節(jié)奏之美
關于文言文的停頓,一是可以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子間的停頓,二是可以根據句子成分間的內在關系來劃分句中的停頓。
“跟著老師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是《司馬光》一文的課后練習。它既是朗讀目標,也是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落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要求。隨后教師示范朗讀,提示學生仔細傾聽,畫斜線標注停頓。接著借助停頓提示,跟老師讀課文。
學生明白在讀文言文的時候,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應該怎樣斷句,斷句的意義何在。人和事之間可以停頓,名字后面要停頓,慢慢地學習并掌握其他的停頓方式,要根據意思作出恰當的語感停頓水到渠成。
2.品讀,賞意境之美
抓關鍵詞句品析,體會小古文蘊含的情感和人物品質。在品讀過程中,直擊人物動作環(huán)環(huán)鋪陳,對語感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體悟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似簡單的動詞,實則妙趣橫生?!端抉R光》一文中“持”與“擊”二字,將一個臨危不亂、膽識過人的孩童形象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再來“演一演”,最后“辯一辯”:當時還有更好的方法嗎?環(huán)環(huán)相扣,代入角色,再現場景,人物形象了然于心,人物情感噴涌而出。言簡意豐的意韻之美在品讀間呈現得淋漓盡致。
3.誦讀,傳文化之美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毙」盼奶N含著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的深厚文化韻味,要讓學生體會古典文學作品的古韻魅力,精心設計誦讀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通過讀來體驗感知文本的魅力尤為重要。無標點符號的小古文,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斷句。
在能讀準、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基礎上,巧妙運用花樣誦讀。依次出示豎版的小古文,繁體字版的小古文,去掉標點符號的小古文,由橫到豎,由簡至繁,由易到難,在一次次挑戰(zhàn)過程中,熟讀成誦,升華審美體驗,豐厚文化底蘊。
(二)遷移:探語用之美
1.故事地圖,串文意之美
學習文言文,學生難免會有畏難情緒,因此激發(fā)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也是主要目標之一。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可以創(chuàng)設新穎的故事“地圖”情境,以趣味的活動形式推動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
《司馬光》是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語文要素是“學寫一件簡單的事”。此文僅用三十幾個字,就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得條理清晰。在教學時,教師通過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的思維圖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逐句讀文。遇到障礙時,借助注釋和插圖,在故事情境中理解文義,同時喚醒生活經驗,最后借助故事地圖嘗試初步理解文本。
2.古今呼應,品文辭之美
小古文的語言表達和現代文的語言表達有很多不同之處,甚至語序也不同。教學《司馬光》時,教師可以追問:在庭院里玩耍,不應該是“于庭戲”嗎?文中“戲”卻在“庭”的前面,這是怎么回事?于矛盾沖突之處設疑,是把握文言文特質的好時機。這樣,喚醒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學生發(fā)現古文和古詩很相似,有的地方需要調換語序。
例如,《精衛(wèi)填?!分校吧倥焙汀芭蕖惫沤褚馑冀厝徊煌?,借助注釋能夠化難為易?!皟骸痹凇端抉R光》中出現了3次,“于”在《精衛(wèi)填?!分谐霈F了2次,“之”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出現了3次,教師讓學生聚焦反復的字眼,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來理解,感悟一字多義的文言秘妙。
順學而導,聚焦小古文中的這些特殊的表達方式。于古今對照之間感受文言大美,創(chuàng)造大美文言。理解轉化、運用表達,高階思維逐步得到提升。
3.情境表演,享文言之美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在理解古文的基礎上,用生動活潑的演繹來展現古文的內容,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走近角色、走進故事。
要想演得好,想象是不可或缺的。學生盡情發(fā)揮想象:其他小朋友一邊跑一邊還會做什么?可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方面展開想象。學生將“持石擊甕”“眾皆棄去”的場面演繹得淋漓盡致。一個孩子落水后,其他孩子的緊張慌亂和司馬光的沉著冷靜場面仿佛讓我們穿越回了現場。
例如,《精衛(wèi)填海》一課,精衛(wèi)這只神鳥讓我們感受到了神奇,教師提問:這個故事也有神奇之處嗎?學生小組合作,充分交流,思維碰撞:神奇于“溺而不返”,故事到此本該結束,卻峰回路轉;也神奇于一個這么小,一個那么大,卻要以小勝大,不可思議;還神奇于從西到東,跨越千山萬水填海。學生情動而辭發(fā),紛紛想象神奇的情節(jié),想象豐富起來,表演活躍了課堂氛圍。
“講臺”變成“舞臺”,“學生”變成“演員”,“課文”變成“情景劇”,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在表演中設身處地地體會人物情感,并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情感,在演繹中感受文言文言簡意豐的特點。
(三)鏈接:賞文化之美
1.以主題鏈接,弘揚智童文化
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毙」盼慕虒W要通過拓展課外閱讀,拓展課堂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是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單元導語。像司馬光這樣的機智兒童故事還有很多;囊螢夜讀的故事,在古代,像車胤這樣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故事也有很多。學生通過主題閱讀這些經典的故事,初步感受智童的美好品質。
教師還可以拓展愛國精神、言語智慧、讀書方法等主題類文章。中年級學生正和這些主人公年齡相仿,美好的品質極易啟發(fā)和觸動他們,給他們帶來前行的希望和力量。通過互文閱讀,培文言根,植文言樹,延續(xù)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
2.以人物鏈接,感悟成長文化
互文閱讀還可以選取同一主人公的簡單小古文,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閱讀期待,鋪陳人物性格成長地圖。
學習《司馬光》一文時,教師可相機補充《司馬光傳》,以及司馬光的其他相關資料。通過人物背景資料的互文補充,感悟司馬光的成長足跡,感悟人物形象的多面性,頓悟少時優(yōu)秀品質的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理想。
3.以表達鏈接,感受經典文化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統(tǒng)編版教材中所選的文言文都是通過一個事例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好資源。
《守株待兔》以“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結尾。此結尾余音繞梁,耐人尋味,教師適時追問:故事中的那個種田人被宋國人笑話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如果你遇見類似的“種田人”,你會怎樣勸告他?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感悟“不要妄想不勞而獲,要靠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隨后,與《南轅北轍》進行比較閱讀,發(fā)現共同之處:都是寓言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都能夠勸諫他人。
【參考文獻】
[1]汪潔文.提升小學生古詩文閱讀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8(12).
[2]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賴翩京.文言文教學的三個視角:文字·文學·文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