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是怎么來的呢?那都是大禹看到的故事,伯益取的書名,夷堅(jiān)聽說后就記載下來了。洪邁就是那個夷堅(jiān),《夷堅(jiān)志》,南宋版的《山海經(jīng)》。
洪邁的筆記《夷堅(jiān)志》,整整寫了六十年,420卷的體量,幾乎可以和官方的《太平廣記》有得一拼,但我們現(xiàn)在能讀到的只有一半左右,其余都已散佚,它包含了筆記志怪中的各種故事,尤以神仙、鬼魂、精怪、靈異、前定、因果報(bào)應(yīng)等居多,當(dāng)然,也有不少忠臣、孝子、節(jié)義、陰德、禽獸、醫(yī)術(shù)、夢幻、奇異等門類,豐富的內(nèi)涵,不妨將其看作是兩宋三百年民眾的生活史、風(fēng)俗史和心靈史。
說《夷堅(jiān)志》,我敬佩兩點(diǎn),一是持續(xù)不斷的六十年寫作,這需要相當(dāng)?shù)囊懔Σ判?,單憑他一己之力,歷史上筆記作家無人可比;另一個是他隨時隨地積累素材創(chuàng)作,一部分內(nèi)容來自歷史典籍,但大部分都是他的親歷及所見所聞,盡管捕風(fēng)捉影、夸大附會,但這是由作品的體裁所決定的,我從內(nèi)心深深感謝洪邁,他為我們展示了一部不一般的煙火氣息極濃厚的宋代真實(shí)畫卷。
《夷堅(jiān)志》的影響有多大?僅明代凌蒙初的《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中,出自《夷堅(jiān)志》的故事就達(dá)三十幾個。
夷堅(jiān)就是另一個洪邁,他只是聞而志之。
壹、淳安無頭人
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忠翊郎刁端禮跟著朋友去江西,路過嚴(yán)州淳安縣,晚上投宿在一家旅店中。這天,太陽還沒下山,刁端禮就出去散步,走到距旅店兩三里外的一個村子,一戶村民家的主人正在舂谷,刁端禮便問他的姓氏,主人回答姓潘。主婦向刁敬茶時,他聽見邊上的屋子里有窸窸窣窣的聲音傳出,就偷偷地看了一眼,一看嚇了一跳,只見一個無頭人,正在織草鞋,而且,速度很快。
刁端禮驚愕之余,就問潘家主人怎么回事,潘生答道:那是我父親,宣和庚子(公元1120年)年,他遇上了婺源強(qiáng)盜,被斬首而死,我逃回家后,將父親抬回來,發(fā)現(xiàn)父親的手腳還能動,身體有余溫,我不忍心將他下葬,于是造了一個小盒子,將他的頭裝了,埋在屋后,然后,用藥敷在父親被砍斷的地方。再后來,父親的傷口漸漸愈合,上面長出了一個孔,如果他想吃東西,就啾啾地叫,我就慢慢地將粥湯灌下,他這才活了下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三十六年了,我父親今年已經(jīng)七十歲了。
刁端禮聽后,還是吃驚不已,趕緊返回旅店,接連幾日都神思不定,每每想到此事,毛發(fā)就會不寒而栗。我(作者)在《已志》中寫到的廣東的百姓,也有這樣的無頭人。
洪邁記的大多是自身的見聞,這一則,從人物和場景看,不見得是臆造出來的。
在作者的腦中,無頭人應(yīng)該是存在的。首先出現(xiàn)的,就是那個刑天。刑天本來是黃帝身邊的得力武將,但有野心,想要奪位,雖然被黃帝砍掉了頭,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他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自名為刑天,刑牛,刑馬,刑,就是被殺頭的意思,天,是指人的額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沒有頭的刑天,依然是一個鋼筋鐵骨的勇士。
洪邁自然知道還有夏耕尸那樣的無頭巨人,但那都是神奇的傳說。
眼前這位潘姓老人,依粥湯生存了三十六年,卻手腳利索,但沒有大腦,靠什么指揮他的行動?這個問題,洪邁解答不了,刁端禮解釋不了,今人依然無法解釋,唯一的解釋是,這是洪邁虛構(gòu)的小說。
古代不可能的事,現(xiàn)代很多都可能了,現(xiàn)代不可能的許多事,將來也有好多都會有可能,人們形容無目的忙亂的歇后語“無頭蒼蠅亂撞”,難道只是想象嗎?蒼蠅確實(shí)斷頭后會亂飛一陣子,是神經(jīng)未斷?是它根本不用頭?反正,這個無頭的話題,不會那么簡單。
(《夷堅(jiān)支景》卷第五《淳安潘翁》)
貳、養(yǎng)得一枚葫蘆
趙公衡是皇家宗室,他住在秀州(今浙江嘉興),性情溫和,平易近人,也善于與人交往。但他天性滑稽,如果碰上一些可笑之事,他立即會嘲笑對方,親朋好友以及那些各類演雜人員,他都要譏笑,因此,好多人見了他都怕。
趙公衡頭發(fā)不多,別人就戲稱他為趙葫蘆,好事者還寫了一首小詞諷刺他:“家門希差,養(yǎng)得一枚依樣畫。百事無能,只去籬邊纏倒藤。幾回水上,軋捺不翻真?zhèn)€強(qiáng)。無處容他,只好炎天曬作巴?!弊x到這首小詞的人,無不叫絕。
趙公衡因?yàn)橄矚g嘲笑人而得到了報(bào)應(yīng),他也遭到了別人的無情嘲謔。
日常生活中,就有這么一類人,喜歡嘲笑別人,一有機(jī)會就嘲笑,從各種角度,時間越長,他嘲笑別人的經(jīng)驗(yàn)就越多,嘲笑起來就越流利,有時,甚至機(jī)智迭出。
施肩吾就如此。唐朝元和十五年,施肩吾與趙嘏同年考上進(jìn)士,但他們關(guān)系不好。趙嘏以前不知什么原因,一只眼睛瞎了,就用珠子代替。施就嘲笑他說: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施狀元是不應(yīng)該如此嘲笑同學(xué)的,對殘疾人的不尊重不寬容,說明修養(yǎng)還不夠,如果只是單單為了詩句的押韻,那更不妥當(dāng),詩才用錯了地方。
不饒人,其實(shí)是一種不寬容,容不下別人的缺點(diǎn),而這些缺點(diǎn),乃是無關(guān)緊要的,普通人極容易犯的,但他就是不寬容,只要犯了,只要他在場,他一定會發(fā)出嘲笑的聲音,這種聲音,讓人尷尬萬分。
人都有缺點(diǎn),即便表面上沒有,只要想找,肯定一大堆,故而諷刺趙公衡那首小詞,趙估計(jì)自己也沒想到,但在別人眼里,一個如此不寬容的人,我們?yōu)槭裁匆獙捜菟兀磕銈€趙葫蘆,我們也不容你,你就給我在籬笆墻邊蹲著吧!你就在河上湖上翻著吧!你就在大熱天里干曬著吧!
(《夷堅(jiān)支景》卷第四《趙葫蘆》)
叁、鸕鶿報(bào)仇
洪府奉新縣(今江西境內(nèi))東三十里處,有寺院叫竹林院。院內(nèi)有處松岡,巨松參天,禽鳥群居其上,以鸕鶿最多。這些鸕鶿每年都在此繁育,到秋天才離開。
鄰城建昌(今江西南城)控鶴鄉(xiāng),有個叫王六的百姓,他很會爬樹,常來此地捉小鸕鶿吃。十多年來,被他捉走的小鸕鶿以千數(shù)計(jì)。紹熙甲寅(公元1194年)夏天,他又帶了一幫人到此。王六腰間系著個小鳥籠,攀著樹枝,矯健輕松而上。快要爬到樹頂時,有老鸕鶿在鳥巢邊悲切地叫著,不一會兒,就飛來一大群鸕鶿,它們繞在王六身邊,啄他的大腿,抓他的眼睛,此時的王六,雙手正抱著松樹,騰不出手抵擋,只有被動挨啄。王六的同伴見此情景,朝樹上大喊:不要捉鸕鶿了,趕快下來,下來!還沒下到一半,那些啄他的鸕鶿依然窮追不舍,王六就從樹上掉下來摔死了,他全身上下,好像被刀斧砍了一樣。
夏天的王六,為了上樹方便,一般會穿著短衣短褲,這就為鸕鶿的攻擊提供了極好的條件,這就如同對付一個赤手空拳的人可以用武器肆意打擊一樣方便。
鸕鶿,體形比較大,喙長,頸長,腿長,它們要么不攻擊,如果攻擊起來,也是要人命的。
那守衛(wèi)在樹頂巢旁老鸕鶿的悲鳴,迅速激發(fā)起鸕鶿們的斗志,敵人侵犯家園,而且是宿敵,這王六,不知道抓走多少只小鸕鶿了,新仇舊恨,齊上心頭,嘴上的力量,腳上的力量,瞬間得到大爆發(fā)。王六在毫無防備之下,突然遭此群體攻擊,毫無還手之力,從樹上跌下摔死,也在情理之中。
要善待動物,尤其那些沒多少自衛(wèi)能力的動物。鸕鶿就是人類的捕魚好幫手,它們幾乎沒什么高要求,只求吃飽就行。但如此溫柔的鳥,王六都能下得了手。
弱者的反擊,有時會令人意想不到。
由鸕鶿,我還想到了一種發(fā)聲很接近但體形要比鸕鶿大一些的鷺鷥,其中的白鷺,就是我常見到的。
一般的晴天,下午四五點(diǎn)鐘,我會帶瑞瑞(孫女)去運(yùn)河邊看鳥,白鷺就是我們觀察的主要鳥類。梅雨季,運(yùn)河水漲,有時雜草會堆成塊垛漂浮在水面上,一只白鷺盤旋而下,落在草垛上,蹲著,目不轉(zhuǎn)睛,邊上大船開過激起的波浪,它也不管不顧,又一只白鷺飛來落下,也蹲著,再一只白鷺飛來落下,一起蹲著。瑞瑞還不會說話,但她已經(jīng)明顯觀察到了,“噢噢噢”地指給我看,我和她說:那是白鷺,一只好鳥呀!說完,我還會叨叨一句“獨(dú)立亭亭意愈閑”。那是歐陽修的《鷺鷥》詩中的一句:“激石灘聲如戰(zhàn)鼓,翻天浪色似銀山。灘驚浪打風(fēng)兼雨,獨(dú)立亭亭意愈閑”。眾鳥中,鶴最不凡,仙家仙味,鷺也閑野不俗。歐陽修是以鷺詠志。
瑞瑞顯然不知道我在說什么,她總是瞪大眼,疑惑地朝我看。
不過,空閑的時候,我會帶她去看一場鸕鶿捕魚,盡管是表演。
(《夷堅(jiān)支景》卷第七《竹林院鸕鶿》)
肆、每天一個梨
揚(yáng)州有個名醫(yī),叫楊吉老,醫(yī)術(shù)精湛,名振天下。某郡有位讀書人,平時精神不振,百無聊賴的樣子,看上去好像有病,但沒有醫(yī)生能看出他得了什么毛病,讀書人就去找楊名醫(yī)。楊名醫(yī)對他說:你這是熱癥,已經(jīng)很厲害了,氣血消融將盡,三年后,你背上會長疽而死,我是治不了了。讀書人聽后,心中郁悶至極而離開。
讀書人又聽親戚說,茅山觀有位道士,醫(yī)術(shù)也很神,只是他不肯靠此揚(yáng)名,一般不會給人看病。讀書人就動了心思。某天,他穿著簡陋的衣服,到茅山觀拜訪道士,讀書人說,希望能跟隨道士做弟子,給他砍柴,擔(dān)水,做些服務(wù)的雜事。道士看著讀書人順眼,于是收下,教他讀經(jīng)書。讀書人的各項(xiàng)服務(wù)也很周到,道士很高興。
兩個月后,道士覺察出讀書人與一般的奴仆不太一樣,便將他叫來詢問情況,讀書人見瞞不過,就將實(shí)情都說了。道士笑著說:世間哪有治不好的病,讓我給你把把脈。道士診完脈,又笑著對讀書人說:如果是治病,你現(xiàn)在就可以下山了,我也沒有什么藥給你,你只須每天買一個好梨吃,如果新鮮的梨沒有了,你就將干梨泡熱水喝下,梨渣也吃掉,你的病自然就會好。讀書人回家,一切都按道士交代的做,每天一個梨。
一年后,讀書人又前往揚(yáng)州,楊吉老見了讀書人,很驚訝,因?yàn)樗媲暗淖x書人,面色紅潤,脈息平和。楊問讀書人:你一定是碰到異人了,不然,你的病怎么會好呢?!讀書人于是就說了每天一個梨的事。楊吉老聽完,立即整冠焚香,前往茅山觀拜訪那道士,大概他對自己的醫(yī)術(shù)不如道士感到羞愧。
《北夢瑣言》里也有一則趙鄂醫(yī)生說的?。耗吵俨∥?,只有一種醫(yī)治方法,請他吃梨,不論吃多少,如果吃不動,就將梨榨汁喝,這樣也許可以救他。這個朝官就按他的話去做了,后來果然病愈。那道士和趙醫(yī)生的做法,都一樣。
梨為百果之宗,清熱鎮(zhèn)靜,化痰止咳,潤腸通便。
《本草綱目》關(guān)于“梨”的記載有兩條,第一條,梨:釋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
實(shí):【氣味】:甘、微酸、寒、無毒。多食令人寒中萎困。金瘡、乳婦、血虛者,尤不可食。
【主治】:熱嗽,止渴。切片貼燙火傷,止痛不爛。治客熱,中風(fēng)不語,治傷寒熱發(fā),解丹石熱氣,驚邪,利大小便。除賊風(fēng),止心煩氣喘熱狂。作漿,吐風(fēng)痰。卒暗風(fēng)不語者,生搗汁頻服。胸中痞寒熱結(jié)者,宜多食之。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
【附方】:卒得咳嗽。崔元亮海上方:用好梨去核,搗汁一碗,入椒四十粒,煎一沸去滓,納黑餳一大兩,消訖,細(xì)細(xì)含咽立定。
痰喘氣急:梨剜空,納小黑豆令滿,留蓋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搗作餅。每日食之,至效。
花:【主治】去面黑粉滓。
葉:【主治】霍亂吐利不止,煮汁服。作煎,治風(fēng)。治小兒寒疝。搗汁服,解中菌毒。
木皮:【主治】解傷寒時氣。
另一條,是“棠梨”。李時珍說,棠梨,也叫甘棠,赤者杜,白者棠。果實(shí)酸、甘,澀,寒,無毒。主治燒食,止滑痢。甘棠的葉子也是好東西,能治霍亂吐瀉不止,轉(zhuǎn)筋腹痛。
《詩經(jīng)》里早就有甘棠,其他梨,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培養(yǎng)種植的,但梨的品種繁多,每天一個梨,也是特指,即便是同樣的病癥,有些體質(zhì)的人,可能并不適合,總之,適度,適量,才是最好。
(《夷堅(jiān)支景》卷第八《茅山道士》)
伍、玩笑引出的慘案
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轄)縣張二,嫁女兒時,請了鄰里鄉(xiāng)親一起來喝酒,鄭二夫妻一起參加。鄭二的妻子,一直來都與一王姓和尚私通,村里許多人知道此事。酒喝到高興時,鄭妻不慎將筷子掉落于地,張妻就戲弄她說:一定有好事了。鄭妻笑問為什么,張妻說:也沒別的好事,只是一個光頭罷了。滿座聞此嘩然。鄭妻也羞愧萬分。不久,外面來人在鄭妻耳旁耳語了幾句后,叫鄭妻出去一下,眾人問鄭妻言者是何人,張妻說:王和尚將袈裟典當(dāng)在我這里,現(xiàn)想來贖回去。眾人又大笑不已。鄭二夫妻怒而離席。
鄭二和張二,都是武陵縣的鄉(xiāng)勇。鄭二回到家后,取出所帶的佩刀,又到了張二家門口叫罵,張二不禁勃然大怒:你老婆做了這樣的事情,我請你喝酒吃飯,你卻拿著刀上門來罵我!張二也拔出刀來對戰(zhàn)。鄭二理虧,他趕回家,將躺在凳子上的兒子殺死,砍下兒子的頭,折斷兒子的臂膀,兒子只有八九歲,然后,鄭二大叫著去找里正,說張二殺死了他的兒子,里正立即帶人將張二抓獲,并飛報(bào)縣里。
武陵縣主簿李大東主管此案,他命令巡檢仔細(xì)檢查孩子的尸體,驗(yàn)明實(shí)情。案子開始審理,張二說,他不知道鄭二的兒子是怎么死的。而鄭妻則一直守在兒子的尸體旁,捶胸頓足,大聲哭訴:我只有一個兒子,現(xiàn)在卻被丈夫所殺,而丈夫一心想以此事誣告張二。于是兩家人都被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鄭二因?yàn)闅⑺纼鹤佑终_陷別人而被流放邊地,張二夫婦也受到杖責(zé),鄭妻、王和尚因?yàn)橥榻员徽燃埂?/p>
酒席上的幾句玩笑,鬧出了如此的禍端。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qiáng)出頭。
我將此案稱為慘案,是因?yàn)猷嵍膬鹤?,死得太慘了。鄭子見怒氣沖沖的父親,提著刀,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可能就在凳子上閑睡,就這么稀里糊涂被斬了頭。鄭二只是為了出一口惡氣,殘暴的舉動,簡直毫無人性可言。
這場言語玩笑,分三個回合,第一回合,張妻有意羞辱,而鄭妻卻基本沒有反應(yīng),或者只是裝傻而已;第二回合,張妻直言諷語,鄭妻已經(jīng)無地自容,因?yàn)榇笄疤崛怂仓?;至第三回合,張妻再次明確直諷,而且肆無忌憚,鄭二夫婦憤而離席。
張二妻子,缺少基本教養(yǎng),不尊重人,以為捏了別人把柄,肆意嘲諷,得寸進(jìn)尺,步步緊逼。
類似張二妻子之類的人,古今社會不少,到處有活生生的例子,更有品性惡劣者,借此敲詐勒索,構(gòu)成重大犯罪。
鄭二夫妻咎由自取,有果就有因,那沖動之魔鬼,找的就是鄭二。
得饒人處且饒人,你不饒人人也不饒你。
洪邁在另一部大筆記《容齋隨筆》第一筆中,錄了《大集經(jīng)》中的六十四種惡口,雖是佛家偈語,卻對一般人也有警醒作用:
粗語,軟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諂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語,獄語,虛語,慢語,不愛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害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hù)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閑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贊嘆語,說他過語,說三寶語。
一般人做不到,但有許多卻是諄諄告誡,禍從口出,難怪佛家弟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念經(jīng)沉思,否則,一開口,就容易犯戒律。
(《夷堅(jiān)支景》卷第十《鄭二殺子》)
陸、害人者蜈蚣
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有村婦,公公早就去世,婆婆守寡二十年,村婦十分孝敬婆婆,但有一天卻出了意外,婆婆在吃了兒媳婦煮的肉后猝然死去。
有鄰居對老太太的死產(chǎn)生了懷疑,就上告到縣里,說媳婦毒死了婆婆。
縣尉薛大圭親自前往審查驗(yàn)證,村婦一句話也說不出,情緒異常悲痛,她表示愿意立即就死。薛大圭看到情況有點(diǎn)反常,眼前的婦人,悲悲切切,不像那種惡毒小人,就反復(fù)盤問個中原由,最后,村婦哭哭啼啼告訴了薛大圭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她平時買來魚肉后,就放在廚房內(nèi)一根柱子上的洞內(nèi),因?yàn)楦叨腋稍?,離爐子又近,做菜方便,這樣做已經(jīng)多年,沒想到今天出了事!
薛大圭聽后,立即趕到廚房,發(fā)現(xiàn)柱子中間已經(jīng)有蟲蛀蝕,就命令手下將柱子劈開,柱子中間竟然有許多蜈蚣!薛大圭神情嚴(yán)肅地說:害死人的就是這東西!他如實(shí)上報(bào)情況,將村婦釋放。
薛大圭字禹圭,河中(今山西永濟(jì)縣)人,我(作者)寫過他的墓志。
潮濕的墻角,磚塊下,爛樹葉中,常常會有一條或數(shù)條蜈蚣藏在那里,人見人怕。驚蟄以后,各地均有人被蜈蚣咬了的消息傳出。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中國民間所稱的五毒,蜈蚣居首位,它的毒性,可見一斑。
平時的食物,被蒼蠅叮過,人們都會丟棄,那是因?yàn)椋鼤芸煸谑澄锷狭粝录?xì)菌,有時候甚至借此繁殖,被有毒動物咬過的東西,彼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毫無疑問。
薛大圭應(yīng)該是個明智之人,這樣的案子,如果不認(rèn)真仔細(xì),將一個好媳婦冤枉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媳婦,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則筆記和《斷腸草的根》有相似之處,均為不小心的意外造成。然而,無論古今,實(shí)際生活中,要想避開這種意外,實(shí)在太難太難!
(《夷堅(jiān)支丁》卷第一《營道孝婦》)
柒、一場輕度傳染病
淳熙十四年春(公元1187年),長江、淮河、浙江一帶,瘟疫流行,但不甚厲害。一般患者,都覺得頭痛身熱,不過三天就好了,這種病叫虼蟆瘟,都說是從淮北傳染過來的。趙明叔說,他祖父趙彥澤鎮(zhèn)守?fù)P州時,一天,正坐著辦理公務(wù),一個府吏因?yàn)榈昧思辈「婕倩丶遥灰粫?,府吏便紛紛來請病假,?dāng)天就有一半多的人得了病。次日,衙門里的工作人員只剩下三分之一。白天請客,剛剛酒過一巡,就有人得病回家,等到席散,吃席人員都染上了病。
翁潾說,他在做溧水縣主簿的時候,也染上了這種病,不久,全縣多數(shù)人患上了瘟疫。我(作者洪邁)在翰林院時,大兒子從鄉(xiāng)下帶著兒媳和孫子到省城,來時,先走陸路,到了衢州開始坐船,離開船后,船上就有人染病,疾病迅速傳播,船上所有乘客,無一幸免。但這種瘟疫,不用吃藥便能自愈。老百姓都說,這種病好多年都沒有發(fā)生過。
從這場瘟疫的癥狀看,極像現(xiàn)今的流感,頭痛發(fā)熱。此次疫病,雖然不重,也能自愈,但傳播極其迅速,讓人不免心生恐懼。
單個看,此病不會死人,不過,病也因人而生,大部分人沒事,不代表小部分人就沒事,那些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的,極有可能因此病牽連而生發(fā)出身體上暗藏的其他固有疾病,從而一病不起。
中國古代歷史上,人的非正常死亡,瘟疫是重要?dú)⑹帧<坠俏闹械南x、盅、瘧疾、疾,都是瘟疫一類,曹植的《說疫氣》,描述當(dāng)時疫病流行的慘狀時說:“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蜿H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整個家都死光,整個家族都死光!這樣的描寫,在曹植以后的朝代中,多到數(shù)不清,看得讓人心驚肉跳。
說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一點(diǎn)也不過分,許多時候,環(huán)境,氣候,災(zāi)難,與動植物相處不和諧,均由人類自身制造而來。
(《夷堅(jiān)支丁》卷第五《虼蟆瘟》)
捌、猴保姆變臉
廣州,海山樓下有一個船商,他養(yǎng)了一只猴,十分乖巧,時間長了,猴子和船商家人相處得極熟極親。船商的妻子,生下一個男孩,已長到三四歲了。那猴子經(jīng)常抱著小孩玩,家里人都習(xí)以為常,看到了也不管它,隨猴子和孩子玩。
有一天,船商上岸去辦事,船商的妻子正在睡覺,那猴子突然挾著男孩一直登上幾丈高的船桅頂端,一船的人看了又驚又怕,但又束手無策,大家只得在桅桿四周鋪上帆布,以防孩子墜落水中。過了一會,一撐篙師傅,沿著桅桿攀援而上,快要爬到頂部的時候,那猴子突然放手,孩子不巧跌落到船板上,頭都摔碎了。
船商將猴子殺死,丟進(jìn)大海,仍不解恨。相州人張正叔正好經(jīng)過那個地方,目睹了慘案的發(fā)生。我(作者)在其他故事中,也記載猴子仿效人為小孩洗浴,卻將小孩放入滾燙的開水中。猴子既然不與人同類,當(dāng)然不會像人類一樣懂事。
動物和人親近,大部分都正常,但也會有意外發(fā)生,這種意外,即便是最溫順的動物,也會發(fā)生反常,或因情緒,或因天氣,總之,有各種各樣的人們完全無法預(yù)料的原因?qū)е铝诉@種反常,而即便反常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總會有人要碰上的?,F(xiàn)代那些養(yǎng)寵物的人,經(jīng)常被抓傷,就是極好的明證。
很難說這只猴子是壞猴子,它平時扮演的就是保姆的角色,而愛玩,是它的天性,當(dāng)它抱著孩子上了桅桿的最高處,它并不知道危險(xiǎn)(將孩子丟進(jìn)沸水中自然也是不知道危險(xiǎn)),如果撐篙師傅不上去,那猴子玩夠了,說不定能抱著孩子安全返回。而當(dāng)撐篙師傅接近時,它意識到闖禍帶來的危險(xiǎn),突然本能變臉,慘案于是不可避免,猴子本能想到的應(yīng)該也是自己的安全。
古今都有充分的案例證明,不要和動物太接近,尤其是做保姆之類的行為,如洪邁所言,實(shí)在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會突然變臉。
不過,我寧愿相信那是動物的無意識害人,或者說是自衛(wèi)引起的反擊,與它們和平相處,并保持一定的距離,或許就是最好的方法。
(《夷堅(jiān)支戊》卷第二《海船猴》)
玖、捉鮑魚
惠州海邊,居住著幾百戶漁民。元善與做過管理惠州漁業(yè)的長官。漁民們捕捉海貨極其艱辛,尤其是捉鰒魚,甚至充滿危險(xiǎn)。鰒魚往往藏在水深處,只用一邊殼來隱蔽,漁民們用麻繩綁住腰身,一頭系在船尾,然后潛下水去,如果鰒魚沒有發(fā)覺,一下子就可捉得,如果它發(fā)覺有人來了,就會將沒有殼的一邊身子,牢牢地黏附在石頭上,即便你用錐子將其擊碎,也拔不出來。
《后漢書·伏隆傳》中說:“張步獻(xiàn)鰒魚”。郭璞的《三蒼》中也說:鰒魚體形像蛤蟆,喜歡依附在石頭之上。《廣志》說:鰒魚身上一邊有殼,常將沒有殼的一邊附在石頭上,殼上有多種多樣的細(xì)孔,有的有九個孔,有的有七個孔。以上說的,與我描述的基本一樣。
如果是江瑤(一種海蚌)、淡菜之類的海產(chǎn)品,漁民抓起來就容易一些,撿滿一簍,在水下順著繩子就可以爬上船。也有漁民下水長時間不出來的,而到下水時間的臨界點(diǎn)時,恰好有水泡從水中咕咕冒出來,船上的妻子看到此景,就會大哭起來,她們以為丈夫被大魚吃掉了。
正值炎夏,秦始皇死在了考察的路途中,趙高用鮑魚掩蓋尸體發(fā)出的臭味,但那一車鮑魚,其實(shí)不是鮑魚,而是一種腌漬咸魚,在沙漠里,哪里去弄這么多鮑魚?即便秦始皇也喜歡吃,也不能隨帶一車呀。賣漬魚的地方,就叫鮑魚之肆,我們常用來比喻小人聚集之地。
鰒魚才是真正的鮑魚。鮑魚現(xiàn)在是山珍海味,以前也一直是,但它叫鰒魚。
王莽生氣了,生氣的原因是,他的軍隊(duì)打了敗仗,手下一個個將領(lǐng)還背叛了他,氣得吃不下飯,“亶飲酒,吃鰒魚”,只靠喝酒和吃鰒魚打發(fā)日子。因?yàn)樗矚g吃鰒魚。
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秋,剛剛結(jié)束五年黃州貶官生涯的蘇軾出任登州太守,雖然上任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天(十月十五日到任,五日后就收到調(diào)任禮部郎中的命令),他在品嘗登州鰒魚美味之后,依然揮筆寫下一首長詩《鰒魚行》,算是為登州鰒魚做了大廣告。
捉鮑魚是有生命危險(xiǎn)的,弄不好,人下去就上不來了,船上漁民妻子見水泡而大哭的場景,有時也是真的,運(yùn)氣不好,性命送掉,為的就是捉鮑魚賣個好價錢。
朱門鮑魚香,船家性命賤。
(《夷堅(jiān)支戊》卷第二《淡水漁人》)
拾、大魚之死
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四月,秀州海鹽縣(今浙江嘉興)住在海邊的百姓,天尚未亮,要到縣城去,突然聽見海中有唱歌的聲音,聲音大得特別刺耳。他們驚異地向東望去,一艘大船隨波逐浪而來。百姓就等在海邊看大船靠近。等到大船快靠近時,看見船的兩旁有數(shù)十只大蝦,每只都有一丈多長。大船靠岸時,船兩邊的大蝦也被沖散了,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它不是一艘船,這是一頭巨大的魚,它和縣城的鼓樓差不多高,一百多丈長,被困在了沙灘上,它的巨翅一會兒放下,一會兒高揚(yáng),極其尖銳有力。大魚的額頭上,有一尺多寬的空穴,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沒有。
縣城的人得知大魚擱淺,都跑來看稀奇,但都認(rèn)為是個怪物,不敢惹它。一天后,才有人用梯架在了它的背上,爬上去看看,發(fā)現(xiàn)是一般的大魚,就用刀割它的肉。又過了兩天,大魚還能擺動它的尾,那尾打起人來如鐵帚橫掃,有十來個靠近的人都被它拍死。有人懷疑是謫龍,即便割了它的肉,也不敢吃。有個大膽無賴,煮著魚肉吃了,說鮮美無比,于是,魚肉的價格一下子變得很高,好多漁民將魚肉拿到縣城去賣,每斤要二百錢,供不應(yīng)求。
我(作者洪邁)的一個老鄉(xiāng),叫祝次騫,他當(dāng)時是海鹽縣的領(lǐng)導(dǎo),他派人去買了大魚的眼睛,一對眼睛有桃子那么大,明亮得能照出人影,像夜明珠。幾天后,水滴光了眼睛就枯了。大魚的頭骨有二點(diǎn)五丈長,而縣城后面的小河只有兩丈寬,祝領(lǐng)導(dǎo)就派人將大魚頭骨架在小河上作橋梁。大魚的每一根脊椎,都可以用來做石臼搗米用,祝的家人當(dāng)時正在海鹽居住,就拿了好幾根回家,今天還保存完好。
認(rèn)識大魚的人都說,這大魚叫鰍,生活在海域里的鰍,它一定是將人傷害了,神人便將它殺了。祝次騫的兒子當(dāng)時十一歲,他也跑到海邊看過。我在甲志里所記載的漳浦崇照漁場的大魚,正是這種鰍。
這叫鰍的大魚,應(yīng)該就是鯨。體型、頭骨、脊椎、肉味、眼睛,都像。
《莊子》里“北冥有魚”叫鯤,那幾千里之大的鯤,是想象和傳說,并不存在?;蛟S,莊子的想象,是來自對“鯨”的觀察,因?yàn)橹袊湃藢Α蚌L”,已經(jīng)有所認(rèn)識?!稜栄拧ひ怼分芯陀羞@么一段描述:“鯨,海中大魚也。其大橫海吞舟,穴處海底。出穴則水溢,謂之鯨潮,或曰出則潮上,入則潮下;其出入有節(jié),故鯨潮有時?!薄蚌L潮”,從水下上浮掀起的巨浪,這個詞,現(xiàn)在基本不用;但有“鯨吼”,比喻聲音洪亮;“鯨吞”,表示食量異常。這些帶鯨的詞,都表示有力量,力量的巨大,形象生動。
用鯨魚頭骨做橋,用鯨魚脊椎做搗米臼,都意味著鯨的巨大。
鯨魚海邊擱淺,自古以來就有,科學(xué)家研究認(rèn)為,造成擱淺的原因多種多樣,或者因?yàn)榈匦危蛘咭驗(yàn)橄驅(qū)?,或者身體失常,或者生病,或者因?yàn)閿z食,一句話,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它們向海邊來,等到了淺灘,它們已經(jīng)身不由己,動彈不了,只能任人宰割。
《甲志卷第七》中有《海大魚》,寫到了另外兩條這樣的大魚。
福建漳浦縣的敦照鹽場海邊,有個叫陳敏的將官到了那個地方,他向漁民買了沙魚作誘餌,捕得一條大魚,魚長二丈多,重幾千斤,陳敏剖開魚,發(fā)現(xiàn)一個人仰面躺在里面,皮膚就像活人一樣,估計(jì)是不久前剛被大魚吃了的。
還是漳浦這個地方。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有條大魚乘著潮水游到港里來了,潮水退后,大魚擱淺出不去,就臥在港中。當(dāng)時正鬧饑荒,人們用長梯架在大船上登上魚背,爭著割魚肉,割下的魚肉有幾百擔(dān)之多。第二天,有人來挖大魚的眼睛,大魚覺得疼痛,就在水里轉(zhuǎn)身,掀起的大浪,將旁邊的船都弄翻。人們花了十幾天時間,才割完了大魚的肉,救濟(jì)了很多人。有人還將大魚的脊骨拿來當(dāng)米臼。
大有大的好處,大也有大的難處,尾大不掉,甚至直接害了自己的性命。
不過,如果在大海的深處,那里就是大魚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兑膱?jiān)乙志》卷第十六有《海中紅旗》,描寫了大魚在大海中行進(jìn)的壯麗情景:洪濤間紅旗靡靡,相逐而下,極目不斷,遠(yuǎn)望不可審,疑為海寇或外國兵甲。舟人看見嚇得說不出話來,兩個時辰后,舟人說,方才經(jīng)過的是一輩子也沒有見過的大魚群,那像紅旗的,是它聳起的鱗。
(《夷堅(jiān)支戊》卷第九《海鹽巨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