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組織和呈現(xiàn)。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統(tǒng)編教材資源,教師可以從梯度分級、廣度延展、深度開發(fā)、厚度增加等角度出發(fā),通過提煉單元主題、架構任務體系、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和實施多元評價等實現(xiàn)連點成線、鋪線成面,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結構。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新課標
作者簡介:蔡桑(1995—),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實驗小學。
現(xiàn)行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舊版課標進行了系統(tǒng)修訂,在語文課程的內容組織和呈現(xiàn)形式上突破了單一的、彼此獨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束縛,實現(xiàn)向復合型課程教學的轉變。尤其是“學習任務群”的提出,對語文課程教學是一個全新的探索,對語文課改工作是一個全新的突破。它把聽、說、讀、寫等靜態(tài)的語文知識點學習轉化為動態(tài)的語文實踐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在語文綜合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注重各個學段的銜接,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綜合育人的目標。
一、全方位與多角度:理解學習任務群的內涵
學習任務群有幾個特點,即主體與主動、需求與目的、全面與關聯(lián)、開放與挑戰(zhàn)、過程與環(huán)節(jié)[1]。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和呈現(xiàn),實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要從學生實際的語文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同時,提倡學生多看書、讀好書,在導讀閱讀上下功夫,在趣味閱讀上下功夫,在品味閱讀上下功夫;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學生漢語學習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學科知識,獲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核心素養(yǎng)。
二、細規(guī)劃與多維度:學習任務群設計的“四維”探索
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能力;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能力;整本書閱讀與跨學科學習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拓展性能力[2]。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著手,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習任務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梯度分級,讓學習任務設計更具精準性
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同,在課堂中的習得效果也有一定差別。如果學習任務內容單一,設計缺乏梯度,就會造成尖子生“吃不飽”,后進生“消化不良”的情況。個性化任務設計要求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yǎng)的階段變化實現(xiàn)動態(tài)升級,實施分層教學。動態(tài)化的梯度任務設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愿意做并能有所收獲,在“蹦一蹦”中得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品嘗成功的喜悅。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學習任務群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教學時需聚焦單元的語文要素來設計整個單元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先對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整體設計,再具體落實到每一篇文章,通過“教—扶—放—用”的模式逐步實現(xiàn)單元目標。在此基礎上,針對第七單元的學習,設計如下學習任務清單,引導學生明晰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并初步學習如何整合信息,介紹一種事物。對于《我們奇妙的世界》一課,設計模仿課文抓住特點、按順序描寫事物的方法,從物產豐富和景色秀麗兩方面構建介紹祖國的思維導圖任務,促使學生學會謀篇布局;對于《海底世界》一課,則設計以思維導圖梳理段落結構,模仿課文運用總分關系組段,以及使用疑問句開頭的方式介紹祖國的任務;對于《火燒云》一課,設計學習課文如何緊扣“變”勾畫火燒云美景的方法,介紹祖國的美景的任務。
在設定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和幫助作用,教給學生提煉語文要素和深度閱讀課文的方法,并輔助學生及時進行總結和歸納,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和鞏固。以《我們的奇妙世界》為例,本課的關鍵內容一是“認識奇妙的天空”,二是“領悟奇妙的大地”。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細讀文本,完成“認識奇妙的天空”;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從已習得的學習內容中遷移運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完成“領悟奇妙的大地”;再次,梳理課文的寫作手法,總結課文如何寫“奇妙”;最后,引導學生從閱讀走向表達,嘗試個性化創(chuàng)作。
這四個任務之間體現(xiàn)的是一種進階關系。學生通過在具體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務,能夠由文本閱讀向自主探究轉變,將從書本中獲得的言語經驗轉化為綜合運用、主動創(chuàng)造的語文實踐,實現(xiàn)不同層次的賞析、評價、分享和建構,在語文素養(yǎng)中發(fā)展思維品質、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在單元復習時,學生就能夠通過回顧目標、自主整理,把握學習方法和學習規(guī)律,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二)廣度延展,讓學習任務設計更具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學習任務設計,科學設計具有實踐性、探索性和綜合性的學習任務是推進學習任務群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除閱讀課文外,統(tǒng)編版教材各單元還設置了綜合板塊,如習作、口語交際等,涵蓋面廣。“雙減”背景下,如何將綜合性學習與生活甚至多學科融合,是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需要關注的問題。以學習目標為導向,以學習內容為基礎,設計相匹配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是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改變灌輸式、模式化教學誤區(qū)的關鍵所在。
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時,可以圍繞“探索奇妙的自然”這一情境創(chuàng)設單元大任務。首先,在文本與自然共同構筑的真實情境中,借助任務“誦天地之珍”,以背誦、述說為主要實踐方式,使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讀《我們奇妙的世界》《火燒云》,感受兩位作者的不同視角、不同語言,探秘奇妙自然。隨后,召開一場“奇珍異寶介紹會”,讓學生參與“海底世界星級講解員”和“介紹國寶大熊貓”兩項活動,探秘自然。最后,通過“尋找身邊隱藏的奧秘”這一小練筆促進學生的語文實踐。
這樣的編排突破了單篇和課時思維,可以促使學生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選擇適當、多樣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學習,積累認識自然、表達自然思想的經驗,延伸學習的廣度。
(三)深度開發(fā),讓學習任務設計更有生長性
學生對于缺乏生動情境、實踐體驗及思維深度的機械性學習任務往往興趣不高。學習主題源于單元人文主題,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連接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適當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實踐性,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內容,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讓學習任務設計更有生長性。
仍以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海底世界星級講解員”以及“奇珍異寶介紹會”的學習活動,分為“繪制參觀導覽圖”“有條理地介紹”和“星級解說我來評”三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習中嵌入評價,師生共同制定星級評定標準,并根據簡明扼要、全面清晰、生動活潑的要求,在具體的介紹活動中,引導學生對照、反思、改進學習行為,促使學生在深層次上達到學有所獲的目的。可以將單元的人文主題、詞語積累、口語交際、習作等內容融入學習活動中,突出活動的開放性特點,引導學生調動既有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
(四)厚度增加,讓學習任務評價更有可視性
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個方面,其中過程性評價貫穿語文學習始終,總結性評價包括日??荚嚭瓦^程性評價的綜合結果。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理念,遵循“基于學習內容—對照學業(yè)質量描述—設計評價工具”的思路,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反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群的情況。
課堂教學評價是過程性評價的主渠道,需要教師設計相關任務,考查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的相應表現(xiàn),據此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其習得的概念或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3]。理想的表現(xiàn)性任務應該既具有評價功能,又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第4自然段時,筆者對照第二學段“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學業(yè)質量描述“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能結合關鍵詞句解釋作品中人物的行為,從某個角度分析和評價人物”,創(chuàng)設“海底世界舉行‘特色之星評選活動”的情境,并出示評價標準:(1)比創(chuàng)意,看哪個小組設計的“榮譽稱號”最有創(chuàng)意;(2)比理由,看哪個小組結合課文為自己所想的“榮譽稱號”找到的理由最充分;(3)比數量,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榮譽稱號”最多。讓學生在理解標準后先自讀課文,圈畫海底動物活動的特點,再小組合作為四類動物設計榮譽稱號,如“海上火箭”“海底科學家”“借力大師”等,這源于學生對作品中生動形象和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對角色特點的創(chuàng)意評價。
在課堂的嵌入式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自主學與合作學時的表現(xiàn),借助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4]。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指導意見,幫助學生在評價中自我完善。如果說課堂嵌入式評價側重于對學生口頭表達及時快速地反饋,那么作品分析式評價側重的則是對學生書面作品的細致深入分析,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習作提綱、習作草稿、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成果進行實證性分析,以便于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圍繞中心意思寫”時,筆者聚焦一名學生的習作提綱,發(fā)現(xiàn)其存在中心意思表述不精準、選用事例并未緊扣所選主題等問題。通過實證分析,筆者讓學生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進一步明晰習作要求,再對照要求自我修改完善。需要強調的是,作品分析式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學習的成果,更要透過外在表現(xiàn)探尋學生真實問題所在,幫助學生尋找提升的方法與路徑。
三、重實踐與促發(fā)展:實施學習任務群的意義
任務群設計強調在完成任務的實踐中學習,以用為先,重視知識的實踐與運用,實現(xiàn)融會貫通。學習任務群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語文課程教學由靜態(tài)的語文知識學習向動態(tài)的語文實踐活動轉變,拓展了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思路[5]??偟膩砜矗鋸母旧细淖兘處熞灾v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將多項教學內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獲得運用語文知識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在親身參與語文實踐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拓展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一線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學習任務群的內涵,使其向更高維度發(fā)展,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多維度、立體式展開。
[參考文獻]
鄭桂華.義務教育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價值、結構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8):25-32.
黃偉,梅培軍.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教學三維度[J].語文建設,2018(25):4-8.
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10.
楊九俊.“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的理解與落實[J].基礎教育課程,2023(2):20-26.
施燕紅,楊霞.語文學習任務群評價實施探索[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2(1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