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地化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初探

2024-06-06 14:34:10吳舒悅趙宇鸞薛啟玉
地理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課外實踐活動高中地理教學設計

吳舒悅 趙宇鸞 薛啟玉

摘 要: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保障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目前,較多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外實踐活動時存在教學目標的確定缺乏融通性、教學內容整合缺乏包容性、活動過程設計缺乏參與性和教學主體缺乏多元性等問題。在地化教育作為一種優(yōu)化學科化教學的策略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本文總結在地化教育的本質與特征,分析其融入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適切性,厘清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參考活動教學的一般流程,構建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模式,并以“如何提升我國西南喀斯特峰叢山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為案例進行闡釋。

關鍵詞:在地化教育;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4)06-0062-06

教育順應時代發(fā)展,未來學生應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是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問題?!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已有全面闡釋。同時,課標還指出實踐活動是支持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實踐活動教學設計與開展要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宗旨[1]。課外實踐活動是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落實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設計課外實踐活動是高中地理教師保障活動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目前,較多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外實踐活動時存在教學目標缺乏融通性、內容整合缺乏包容性、活動過程缺乏參與性和教學主體缺乏多元性等問題。在地化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優(yōu)化學科化教學的策略[2],強調在教學目標設計上能兼顧國家課程教學要求與地方文化傳承的訴求,凸顯目標融通性;在教學內容上提倡學科知識與地方性知識的互補支持,遵循包容性;在教學過程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合作探究,注重參與性;在教學主體上鼓勵校外力量給予支持,提倡多元性。在地化教育的有效性在國外已經得到證明[3],能有效解決當前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存在的問題。因此,本文在總結在地化教育的核心內涵與特征基礎上,分析其融入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適切性,厘清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參考活動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探討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并以“如何提升我國西南喀斯特峰叢山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為案例進行闡釋,以期為高中地理教師設計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提供借鑒。

一、在地化教育的內涵與特征

1.在地化教育的核心內涵

在闡釋這一核心內涵之前,需要先區(qū)別與“在地化”(Place-based)相近且容易混淆的一個詞——“本土化”(location)。本土化是指某一外來事物在當?shù)乇徽J同、吸收進而轉化為符合其所在地方的特定要求或標準的單向結合過程[4],是一種由外向內的轉化機制[5]。相較于“在地化”而言,“本土化”在學術研究中的使用頻率遠高于在地化,“在地化”是一個舶來詞,由美國一個較新的教育發(fā)展模式——“地方本位教育”(Place-based Education)衍生而來,學者劉雨田認為“在地化”是一個包含本土化的概念,既強調由外向內,又強調由內向外轉化(將當?shù)刭Y源和文化加以處理融入外部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過程)和內外之間雙向作用(將當?shù)厥挛锱c外部事物雙向融合)的過程[2]。雖然當前對于在地化教育的內涵解釋尚未統(tǒng)一,通過“在地化”一詞的解釋和陳時見、丁學森等對在地化教育的內涵表述[6-7],總結出在地化教育是以當?shù)刈匀?、人文環(huán)境為教學情境,以地方資源為教學素材來源,使之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對課程內容在地化處理,對地方資源教學化整合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旨在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和環(huán)境,通過重構學校教學與學生所處場域聯(lián)動關系,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學生對當?shù)氐乩憩F(xiàn)象認識、體驗和問題解決當中,幫助學生在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的同時,增強其對當?shù)氐那楦新?lián)系,兼顧地方文化傳承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訴求。

2.在地化教育的特征

根據(jù)在地化教育的核心內涵,可將其特征總結為:①教學目標凸顯融通性。在地化教育核心內涵立足兩個根本信念,首先是學校教育應以學校所在一方水土和學生生活圈為出發(fā)點,使當?shù)刈匀?、人文環(huán)境成為學生構建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試練場”。其次是學校教育不僅要回應國家標準化教育要求,還要兼顧學生所處場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訴求。這兩個信念決定了在地化教育教學目標應包含學科維度和地方維度,兩個維度的目標應相互融通、共同發(fā)展。②教學內容注重包容性。在地化教育認為知識本身的意義來源于生活,應以地方資源作為重要的教學素材來源,結合課程教學任務對課程內容進行在地化處理,對地方資源進行教學化整合,這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構建國家標準化知識。因此,在地化教育倡導國家標準化知識和地方性知識應互為補充。③學習探究性。在地化教育倡導學科知識的構建應有機融入與真實世界相關的主題活動中,倡導學生在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參與度,增強學習效果。④教學主體多元性。在地化教育除了主張學校教育要與地方的事物建立聯(lián)結,還應與地方中具有相關經驗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從多方面對地方進行深刻了解,從而與地方建立一定情感。

二、在地化教育與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適切性

在地化教育因其具有目標凸顯融通性、內容具有包容性等特征,能有效解決當前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不僅能為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提供真實的在地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保障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有效實施,落實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且也符合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生活化特征,有利于學生對當?shù)厣鐣⑽幕蜕鷳B(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了解,從而提高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實踐價值。

1.在地化教育為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提供適切的學習情境

區(qū)域性是地理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也是地理學的魅力所在。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不同學生的民族和知識背景均有所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課外實踐活動時,創(chuàng)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方式。另外,不同課外實踐活動所設定的目標和任務不同,因此,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存在差異。在地化教育恰好是一個兼具各項優(yōu)勢的“優(yōu)等生”,既能給不同文化背景、興趣特征和學習風格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在地學習情境,又能利用此時此地的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一種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2.在地化教育符合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生活化特征

課外實踐活動作為地理學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中以主動參與、親身體驗、探究等學習方式,深刻認識并應用相關知識于真實情境中。從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恰是在地化教育的本質,要求基于學生所在生活圈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通過觀察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運用綜合的觀點,從區(qū)域的角度,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并解決人地關系中的問題。將在地化教育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既能充分體會到運用地理知識解析生活現(xiàn)象和指導優(yōu)化生活環(huán)境行為的充實和美好,又能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現(xiàn)學習地理的“有用”性。

3.在地化教育能促進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高質化轉向

在以往的課外實踐活動教學中,學生與教師、同學和活動場域之間缺乏深度互動與嵌入,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導致實踐活動教學存在被動化、表面化、形式化和疏離化等現(xiàn)象,使得學生知識構建和能力習得受到較大影響。在地化教育強調參與實踐活動的主體與活動發(fā)生場域之間應深度互動與嵌入,充分發(fā)揮并調動學習主體利用場域的各類資源,彌合學習主體與活動場域之間的疏離[8]。因此,在地化教育的深度介入不僅能充分利用活動場域各類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驅動力,提高活動參與度和活動教學成效,促進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高質化轉向,而且能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與活動地區(qū)發(fā)展需求的有效融合,認同國家教育要求對帶動當?shù)匕l(fā)展的重要性,鼓勵當?shù)貙W生在活動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努力尋求幫助當?shù)匕l(fā)展的生長點。

三、在地化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模式

1.要素構成及其相互關系

任何一個課外實踐活動并非純粹是個體的、單獨的活動,而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之中,它是多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恩格斯托姆(Yrj? Engestr?m)將實踐活動教學看成一個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主體、客體、共同體、工具、規(guī)則、分工等六個要素,各要素相互聯(lián)結、相互作用,對地理“教”與“學”的效果均產生重要影響[9]。除了以上要素,本文引入了與在地化教育密切相關的因素——環(huán)境,該環(huán)境是指與學校所連接的一方水土(地方),其為整個實踐活動教學系統(tǒng)中的各要素提供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空間。同時,地理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真實的地理學習空間往往是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最佳的教學情境。學生“親臨實境”獲得的具身體驗無疑是構建地理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活動參與度和生成有效學習成果的最佳路徑。學者李志河認為具身認知學習環(huán)境主要由物理環(huán)境、社會文化環(huán)境、資源支持環(huán)境和情感心理環(huán)境等四部分組成[10],本文借鑒其研究成果,并結合課外實踐活動教學各要素進行類屬歸類,構建了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要素結構圖(圖1),將環(huán)境分為資源支持環(huán)境、物理學習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三類。

物理學習環(huán)境是保障課外實踐活動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它主要指為主體提供認知、操作客體的空間,即學生所在生活場域。其中主體分為學習主體(學生)和教學主體(教師以及校外力量);客體是指活動的對象,即“問題空間”,它是主體從事活動的承載體,是活動的目標導向,在中介工具的支持下,客體可被轉化為結果,客體被轉化的過程能體現(xiàn)活動的目的和意圖[11]。

資源支持環(huán)境是學習者知識建構的支架與橋梁。它主要指工具,即主體與共同體促進客體轉化為結果的過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東西,如學習資料包、手機軟件等實體產品,也包括精神產品,如教師的指導與啟發(fā)、學習策略等;共同體指活動發(fā)生時與主體一同共享客體的若干個體和小組。

社會文化環(huán)境即由規(guī)則、共同體和分工組成的學習空間。其中規(guī)則指活動主體與共同體在活動過程中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分工指活動參與成員之間的地位與任務的分配等。以上三大學習環(huán)境除了為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提供重要的教與學的空間以外,還為學習主體和共同體提供了與教學空間進行交互碰撞的實踐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如情境式學習、生成式學習等。

2.設計模式構建

本文基于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一般流程,結合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各要素,構建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圖2)。主要教學流程為:確定實踐主題—選取實踐地點—設計活動目標—設計活動過程—制定評價指標。該流程是教師依托三大學習環(huán)境進行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時操作的要領,同樣也是地理教師將在地化教育應用于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四、在地化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案例設計

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模式是將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引入在地真實教學情境,從而解釋如何將學生的地方情感和當?shù)厣瞽h(huán)境統(tǒng)一起來的過程。此模式既能更好地達到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育要求,也能兼顧地方的發(fā)展需求,彌合學校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脫離的現(xiàn)象,學生也能在實踐活動中感悟、領悟生活并最終回歸生活。

1.以地方為基礎,確定活動主題

確定實踐主題是在地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的核心。常州市“國培”專家?guī)斐蓡T李萬龍認為好的實踐活動主題應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并指向學生生活實際,它并非教學目標,而是生活中能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知識還原于生活中真實而復雜的場域,讓學生在復雜場域中提煉、分析并解決問題。例如,筆者所在地有大量豐富且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隨處可見的洼地、峰叢、天生橋和巖溶洞穴等喀斯特景觀成為當?shù)刈盍聋惖娘L景線。然而,在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地方,其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且人地矛盾尖銳,經濟發(fā)展水平低,要想在保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提升當?shù)亟洕l(fā)展水平成為當?shù)啬酥羾颐媾R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本文實踐活動主題以地方資源為依據(jù),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及當?shù)鼐用衩媾R的真實問題,參考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第四章地貌中“問題研究”欄目,確定課外實踐活動教學主題為“如何在保護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提升喀斯特地貌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

2.以主題為抓手,選取活動地點

在地化教育倡導教學應以當?shù)刈匀?、人文環(huán)境作為學習空間。而如何選擇當?shù)刈匀?、人文環(huán)境作為實踐活動教學空間是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學者彭道生認為選擇實踐活動地點應遵循典型性、安全性和適中性原則[11]。典型性指考察點要涵蓋與實踐主題相對應的典型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能有效說明某個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安全性指實踐地點應避開交通不便、地質災害多發(fā)等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適中性指實踐地的空間尺度適中,需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學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解決實踐主題中所蘊含的地理問題;②其內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是多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能體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如本文以所確定的實踐主題為抓手,遵循以上三個原則,選取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發(fā)育地——貴州省畢節(jié)市九洞天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為活動地點,它擁有“中國巖溶百科全書”及“喀斯特地質博物館”的美譽。區(qū)內不僅擁有典型、豐富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地下)資源(表1),而且旅游開發(fā)程度較高、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實踐地空間尺度和任務量均適中。同時,景區(qū)所在核心區(qū)域(畢節(jié)市大方縣貓場鎮(zhèn))依托九洞天風景區(qū)發(fā)展了較多具有經濟效益的產業(yè),能為實踐主題的解決提供地方性素材作為教學資源的來源。因此,選取此地作為實踐活動真實在地學習情景,將書中抽象的知識與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在地化處理和教學化整合,不僅能使學生直觀認識不同類型的喀斯特地貌,還能深刻了解不同類型的喀斯特景觀對當?shù)厝藗兩a、生活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關注當?shù)乜沙掷m(xù)發(fā)展的意識。

3.以素養(yǎng)為導向,設計活動目標

目標確立為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提供有力依據(jù)。根據(jù)在地化教育目標設計凸顯融通性的特征,將在地化實踐活動教學目標設計劃分為兩個類別,即學科維度與地方維度。兩個維度的目標設計需圍繞實踐主題,在解讀課程標準、分析學習主體和考慮地方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設計九洞天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主題教學目標(表2)。

4.以目標為引領,設計活動過程

根據(jù)以上實踐活動教學目標設計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前期準備和具體實踐過程兩部分:①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實踐工具準備、規(guī)則制定和分工安排三方面(表3)。其中工具準備主要包括準備學習資料包、邀請校外力量(教學主體之一)以及設計教學策略。②具體實踐過程: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的具體過程即活動各要素交互作用的過程。本文根據(jù)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目標,按照“觀察當?shù)亍O計客體問題鏈—合作探究—總結升華”的流程進行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過程設計(表4)。

5.以行為為表征,制定評價指標

評價是檢驗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要抓手?;诙嘣悄芾碚撎岢龅亩嘣u價體系指出,教學評價不能僅以學生學業(yè)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因此,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應采取以學生行為為表征的多元開放的評價機制。首先,在評價內容上,主要包括二維目標、內容選擇、組織實施、教學規(guī)范和活動成效等內容,體現(xiàn)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其次,在評價主體上,應改變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建立包括學習主體和教學主體等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增強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最后,在評價方法上,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由絕對性評價發(fā)展到差異性評價,摒棄“唯分數(shù)”的學生評價觀,注重評價過程中學生行為性表現(xiàn),如:活動教學中學生活動參與度、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轉變和進步,在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水平等。

五、結語

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模式可以為高中地理教師提供在地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范式。本文在總結在地化教育的核心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其融入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適切性,厘清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要素及相互關系,參考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一般流程,構建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的模式。該模式能有效解決當前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其基本流程包括確定實踐主題、選取實踐地點、設計活動目標、設計活動過程和制定評價指標五個環(huán)節(jié)。本文以“如何提升我國西南喀斯特峰叢山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為案例對設計模式進行了說明,以期為高中地理教師設計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參考。但本文構建的高中地理在地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有待在真實的課外實踐活動課中進一步檢驗。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劉雨田,徐呂子,王子健.美國地理在地化教學及其特征[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13):13-16.

[3] 張志遠,李學麗.在地化教育初實踐——四川偏遠山區(qū)教育幫扶行動[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2,37(11):57-65.

[4] 鐘海青,江玲麗.本土化:邊境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基于廣西邊境民族地區(qū)的教育調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6):5-11.

[5] 王紅.鄉(xiāng)村教育在地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6] 陳時見,劉雨田.鄉(xiāng)村學校在地化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5):75-80.

[7] 丁學森,鄔志輝,夏博書.鄉(xiāng)村教育在地化變革的意蘊與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25):22-27.

[8] 黃慧瓊.在地化視域下深度介入教育實習的轉向與路徑[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3,38(2):109-115.

[9] 譚依琴. 基于具身認知理論的地理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3.

[10] 李志河,李鵬媛,周娜娜,等.具身認知學習環(huán)境設計:特征、要素、應用及發(fā)展趨勢[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5):81-90.

[11] 彭道生,李景軍,苗靜,等.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地理野外實踐教學——以肇慶市“鼎湖山—硯洲島—七星巖”地貌考察為例[J].地理教學,2019(6):55-58.

猜你喜歡
課外實踐活動高中地理教學設計
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促進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7:30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8:52
高中數(shù)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6:53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4:00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三明市| 句容市| 芒康县| 酒泉市| 探索| 广南县| 无棣县| 张家港市| 剑川县| 永春县| 凤山县| 藁城市| 奉节县| 万山特区| 河东区| 大同市| 土默特左旗| 崇礼县| 忻州市| 朔州市| 肃宁县| 北辰区| 同心县| 绵竹市| 定远县| 精河县| 石城县| 和平区| 台中县| 诏安县| 江安县| 伊金霍洛旗| 博罗县| 黔南| 滕州市| 简阳市| 化隆| 右玉县| 西贡区| 麟游县|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