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寶生
★在中華文學長河中,每一首詩、每一篇詞都似星辰,璀璨奪目,照亮了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妒緝骸贰额}臨安邸》以及《己亥雜詩》,這三首詩作穿梭于歷史的長廊,帶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的情感,觸動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妒緝骸芬愿赣H的身份,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傳達對后代的期望與教誨,情感真摯,令人動容?!额}臨安邸》則是在細膩描繪景物之中寄寓了深沉的哀傷之情,其間的山水意境,如夢似幻,引人入勝。而《己亥雜詩》則蘊含著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個人命運的反思,引人深思。每一句詩、每一個意象,都勾勒出一幅歷史的畫卷。
一、時代憂患與家國情懷——陸游的《示兒》
《示兒》這首詩,不僅是陸游個人情感的流露,也深刻地反映了宋朝的危機和社會的動蕩,體現(xiàn)了陸游等士大夫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未來的責任感。陸游生活的年代是北宋末年,當時正值多事之秋,國土被侵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樣的背景下,陸游的《示兒》顯得格外沉重而有力。詩中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凸顯了詩人對生死看淡的態(tài)度,而這種看淡并非是對生命的不珍惜,而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個體的生死顯得微不足道,折射出陸游壯烈的愛國情操。
緊接著的“但悲不見九州同”,則是情感轉折的關鍵,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躍然紙上。九州,是古代對中國的稱謂,這里指代的是整個國家。陸游痛惜國家分裂、民不聊生的狀況,其間包含著對國家統(tǒng)一和平的渴望。陸游深深地感到了國家危難的臨近,而這份憂患意識也正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情懷。
而當詩人展望未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兩句,不僅僅是對未來勝利的憧憬,更是借景抒情的典范。這里的“王師”,代表著統(tǒng)一的希望與力量,“北定中原日”,預見了國家統(tǒng)一之日的到來。詩人希望在那一天,能夠在家中為祖先祭祀,告知家國重歸統(tǒng)一的喜訊。這樣的愿望,不僅是對個人家庭的思念,也是對整個民族團結和平的向往。陸游通過這樣的景象描寫,既表達了自己深厚的家國情懷,同時也通過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技巧,將讀者的情感引向了一種深遠的共鳴。
總的來看,《示兒》不僅是一首抒發(fā)個人情感的詩歌,更通過詩人的筆觸展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憂患與期望,通過對勝利的憧憬和對家國情懷的表達,顯露出陸游作為一代文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首詩將個人情感與家國情懷緊密相連,通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寫作技巧,使得整首詩情感深刻,寓意深遠,是陸游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對家國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的佳例之一。
二、抒情與景物交融——林升的《題臨安邸》
不同于《示兒》的深沉憂國情懷,《題臨安邸》則給人以清新中帶著憂思的感受?!额}臨安邸》這首詩,不僅僅是林升對杭州美景的贊美,更是他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深層次思考和情感抒發(fā)。在簡潔明快的詩句中,林升巧妙地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技巧,既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也隱含了對時政的憂慮與批評。
首句“山外青山樓外樓”便通過對景物的重疊描述,構建出一幅層次豐富、景致無窮的畫面,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遼闊與壯美。這里,詩人不僅是在描述景色,更是通過這種無限延伸的美景,來反映心中的悠長思緒與遼闊情懷。同時,這樣的描繪也暗示了詩人心中那份對國家未來的無限期許與夢想。
“西湖歌舞幾時休?”通過一問,既說明了西湖有美景及歡歌笑語,也不禁讓人思考:在國家民族遭遇重大變故的當下,人們是否應該沉湎于眼前的安逸與享樂之中?這不僅是對時政的憂慮,更是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體現(xiàn)。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边@里,林升通過暖風的“熏”與游人的“醉”二字,巧妙地體現(xiàn)了杭州的迷人之處。而將杭州比作已經(jīng)失去的汴州,既表達了對舊都的懷念,也反映了詩人復雜的情感交織:對現(xiàn)狀的無奈、對歷史的回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與期盼。這種感情的復雜性與深度,正是通過借景抒情這一技巧得以凸顯和傳達的。
《題臨安邸》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xiàn)了林升深邃的思想情懷和卓越的詩歌才華。通過對杭州西湖美景的描繪,不僅呈現(xiàn)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更深層次地反映了詩人對時代、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在林升的筆下,讀者不僅能夠領略到杭州的美麗,更能感受到一個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和對歷史進程的深刻反思。這種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賦予了詩歌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深遠的思想意義,使之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
三、時代呼聲與英才祈盼——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一作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他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朝統(tǒng)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深刻表達了對祖國命運和民族未來的深切關懷。詩人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歷史的河流,以雄渾的筆觸和深邃的思考,勾畫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首句“九州生氣恃風雷”,以宏觀的視角鋪展。九州,泛指中國大地。生氣,寓意國之精神與活力。風雷之力,自古以來象征著自然界的威力與變革,龔自珍借此喻指國家正需要這般雄渾的力量來喚醒沉睡中的生機與活力??梢韵胍娫娙苏驹诟呱街畮p,目光遠眺,心中充滿了對國家未來的期待與憧憬。
緊接著的“萬馬齊喑究可哀”,以景物描寫映襯時代困境。萬馬喑啞,靜態(tài)的形象帶出了社會的停滯不前和人才的沉淪無用,濃縮了時代的沉重與哀愁。馬,歷來被視為力量與進取的象征,千軍萬馬卻齊喑不語,形成了強烈的心理反差,類似的描寫增強了詩句的感染力,令讀者感同身受詩人對時代局勢的憂慮與不平。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則透露出詩人的積極倡議和改革期盼。這里的“天公”可能既指天意,也泛指治國的權力者。抖擻,形容振作、重新振奮精神,詩人以此勸勉那些擁有改變力量的人應重新振作,廣納賢才。特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接體現(xiàn)了龔自珍開放的招賢觀念,強調在國家和民族的關鍵時刻,應當打破舊有陳規(guī),廣納四方之才,以才華和實力為綱,共謀國是。
龔自珍通過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自己對于時代變革的深切期待,更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觀點和建議。這首詩在歷史的長河中猶如一聲長嘯,激蕩著后人的心靈,提醒世人時刻不忘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命運。同時,這首詩也是對當時社會的深刻反映和批評,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能夠變革、進步的強烈愿望。這樣的作品,正是文學之美和思想之光的完美結合,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傳誦。
四、結語: 匯聚成詩的文化情懷
品鑒這三首古詩,我們深入地體會到了詩人們深沉的文化情愫與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陸游那未曾締造成果的雄心壯志、林升對破碎山河的哀悼以及對當權者的憤恨、龔自珍對英才的殷切期望,都讓我們在心靈深處產(chǎn)生了共鳴。
這些詩作,不僅是古人豐富精神生活的映照,它們亦像是一股不息的源泉,激發(fā)著當代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它們教會我們,在風雨兼程的人生路上,要堅持自己的文化信念,體現(xiàn)出時代的責任和擔當。在賞析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賦予這些文化遺產(chǎn)以新的生命,不斷從中汲取力量與智慧,讓它們成為引領我們走向美好未來的燈塔。
在燦爛的文化光輝照耀下,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要以歷史為鑒,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為打造更加輝煌的未來不懈努力。這正是古詩文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