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良
“動靜結合”作為一種提升行文美感的有效手法,不僅能夠使我們筆下所描寫的景物栩栩如生,而且也會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之感,極大地增強了作文內容的可讀性。因此,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動靜結合的寫作技巧。
首先,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學會用心捕捉景物的靜態(tài)特點和動態(tài)變化。想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學會在平日里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生活、認真把握細節(jié)的良好習慣。因為使用細節(jié)描寫不僅可以將靜態(tài)的事物寫活,也能夠以更加生動細膩的形式將動態(tài)的場景呈現(xiàn)給讀者,讓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魯迅的《故鄉(xiāng)》中,重返故鄉(xiāng)后,作者第二天早上在家門口看到的場景:“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睆闹胁浑y看出,作者在描寫家鄉(xiāng)環(huán)境變遷時沒有直接感嘆家鄉(xiāng)變化的程度有多大,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瓦楞上的枯草”這一細節(jié)性的植物上來暗示歲月變遷。“枯草的斷莖”看似是蕭瑟的靜物,實則反映了多年來故鄉(xiāng)的人和事物都在悄然發(fā)生變化,故鄉(xiāng)已經(jīng)失去了記憶中那番生機勃勃和熱鬧的場景,而“當風抖著”這一微妙的動態(tài)描寫更進一步渲染了這種凄涼的氛圍,此處的“以動襯靜”能夠給讀者帶來格外豐富的情感體驗。下文,作者用一句話簡單交代有幾所房屋的主人大約已經(jīng)搬走了,所以此時作者眼前的故鄉(xiāng)才顯得更“寂靜”,作者也是巧妙地抓住了這一典型的細節(jié)變化來襯托當下環(huán)境的“靜”。即使沒有使用程度鮮明的詞匯來突顯物是人非,也能夠達到引起讀者共鳴、渲染環(huán)境氣氛的巧妙作用。
其次,在描寫人物形象時,我們也可以利用細節(jié)性的動靜變化來反映一個人的內心狀態(tài)。比如,成年后的閏土見到許久未見的作者,但因為身份尊卑有別不能再像兒時那般無所顧慮:“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弊髡邲]有直接寫閏土神情是如何大幅度變化,而是用“歡喜”和“凄涼”這樣感情色彩鮮明的詞匯來暗示閏土的內心經(jīng)歷了復雜的情感轉變,作者更加細膩地用“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來捕捉人物當時的情緒,引領讀者一步步品味其中的深意。因此,在進行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或動態(tài)描寫時,一定要學會將畫面寫得具體,才更加容易吸引讀者眼球。
再次,我們還可以調動自己的感官感受,將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更加生動地表達出來。因為感官描寫可以讓讀者從多個側面觀察景物、多個角度感受人或事物,既能夠將靜態(tài)的事物變得栩栩如生,也可以將動態(tài)的事物描繪得更加逼真,從而讓作文內容更加豐富細膩,讓讀者如身臨其境。比如《故鄉(xiāng)》這篇文章的開頭,作者返回闊別了20多年且相隔有2000多里的故鄉(xiāng)時已經(jīng)是深冬時節(jié),作者對當時冬景的描繪是:“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辈徽撌嵌温渲小瓣幓薜奶鞖狻薄吧n黃的天”“蕭索的荒村”這些通過視覺所見的靜景描寫,還是“冷風吹進船中,嗚嗚的響”這般通過聽覺感受到的動態(tài)變化,其實最后都指向了作者內心深處最直接的感受,那就是涌起一股“悲涼”。作者在回到故鄉(xiāng)后聽到閏土要來看他時,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是:“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薄吧钏{”“金黃”“碧綠”這樣鮮明的色彩都是最直觀的景物特色。作者在場景描寫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感官感受,才讓畫面更具有穿透力,讓情感表達得也更加貼切。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運用感官描寫刻畫動靜結合的場面時,所要調動的感官要恰當、能夠真實地反映所描述事物的具體特征,不能為了使畫面更富有動態(tài)的變化而濫用感官描繪。
此外,我們還要靈活運用修辭技巧,將靜態(tài)的景物動態(tài)化,將動態(tài)的景物擬人化。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以使靜物描寫和動態(tài)場景變得更有意境,增添作文的可讀性和審美價值?!豆枢l(xiāng)》中多處使用了比喻。比如寫多年后再次見到楊二嫂時作者大吃一驚,因為一時間沒有辨認出來。當時楊二嫂的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且張著兩腳,于是作者將她描寫成“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而我們所知的圓規(guī)具有的特點是“瘦、高,腳細”,將楊二嫂比喻成圓規(guī),使得人物形象在讀者的腦海中變得更加具象化。又比如,在文中寫到作者和成年后的閏土交談時談到閏土家里的情況,閏土的反應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薄皳u頭”這一簡單的動作描寫其實已經(jīng)暗示了閏土成年后的生活過得并不如意,而作者將閏土進一步比作“石像”,一方面寫出當時閏土的反應十分木訥呆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成年后的閏土已經(jīng)被生活折磨得了無生趣,和兒時英勇刺猹的形象相去甚遠了。使用修辭手法描繪畫面不僅可以在內容上突出景物的特點,還可以營造更加生動的氛圍、表達哲理性的內容。
最后,在利用動靜結合刻畫場景時,我們可以巧借外力,賦予場景更多的氛圍美感。例如在我們日常的作文中,可以借助風力,寫花草樹木搖曳生姿、水波泛起層層漣漪;借助雨水,寫雨水拍打樹葉,奏出優(yōu)美旋律,雨絲成線,織成別樣網(wǎng)簾;借助人物,增強畫面的故事感、抒發(fā)作者內心的情感,從而讓讀者覺得描寫更加貼切,等等。總而言之,在描繪景物時,借用其他的意象能夠讓我們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比如《故鄉(xiāng)》中,作者在描寫人物時,不僅寫出了人物靜態(tài)時的身材體型、衣著外貌等,還寫出了人物神態(tài)、動作的變化等,使得畫面內容豐富且十分具有層次感。文中,在描述對閏土的印象時,魯迅用了兩個時間和空間完全不同的場景描寫作對比。一是將畫面放到幼年時二人初次認識的場景:“閏土來了,我便飛跑的去看。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蔽闹刑岬降摹白仙膱A臉”“小氈帽”和“銀項圈”都是屬于閏土這個人物的標志性特征。多年后二人再次相遇時,作者對于成年閏土的描繪變得更加細致,除了簡單的衣著外貌還增加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庇洃浿小白仙膱A臉”在多年之后再見面時卻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閏土的氈帽變得破舊,原本紅活圓實的雙手也變得“又粗又笨”。不管是靜態(tài)描寫上的差異還是對人物細節(jié)動作的捕捉,作者很成功地將讀者帶入到了不同的場景中,體會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這一點,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借鑒。
事實上,在靈活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為作文增添豐富性和可讀性前,我們要先明確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各自的優(yōu)點。使用動態(tài)描寫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人或事物的動態(tài)變化,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而靜態(tài)描寫則能夠清晰地展現(xiàn)出人或事物的狀態(tài)特征,使讀者對其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我們可以將動靜結合有效運用到景物描寫和場景刻畫中,通過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點讓文本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好地展現(xiàn)出人或事物的全貌,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也讓讀者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