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兵
摘要:固液壓力與壓強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識點,熟練掌握固液壓力壓強的計算方法和應用原理,可以更好地解決相關問題,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際應用能力.文章通過整理相關題目,探究固液壓力與壓強知識點,闡述了相關概念、計算公式以及在實際問題中的解決步驟.
關鍵詞:初中物理;壓力;壓強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4)11-0077-03
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探究自然界中各種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和相互作用,固體和液體的壓力與壓強則是物理學中重要而又常見的概念[1].深入探討固液的壓力與壓強分類解題步驟,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系統(tǒng)理解,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文章從固液的壓力與壓強兩個方面展開探討,通過系統(tǒng)歸納總結,指導學生在解決固液壓力壓強問題時準確把握分類解題的步驟,提高解題的效率與準確性[2].
1 固體“先壓力,后壓強”
在解決固體相關物理問題時,我們常常首先需要求解固體受力情況下的壓力,然后再根據壓力的分布情況來求解壓強.這種先求壓力再求壓強的步驟并非死板的規(guī)定,而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而形成的.首先,壓力是一種描述物體受力情況的物理量,對于固體,可以直觀地了解物體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從而為后續(xù)的問題分析提供基礎[3];其次,固體容易確定受力面積,進而計算出壓強,因此,先求解壓力有助于我們在計算壓強時有一個清晰的受力分布情況,避免在計算壓強時出現不確定因素;最后,通過先求解壓力,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物體受力的特點,為后續(xù)的問題求解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求解固體壓力與壓強問題時,首先,應分析固體所受的外力情況,包括大小、方向以及受力點的位置等.其次,通過受力分析,可以初步確定固體所受的壓力分布情況.根據受力情況,利用力的平衡條件和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出各個受力點所受的壓力大小,并確定其作用方向.通??梢岳昧Φ暮铣苫蛘叻纸獾姆椒?,將復雜的受力情況化簡為單個受力點的壓力求解問題.然后,根據壓力分布情況,確定受力面積的大小和形狀.在實際問題中,受力面積可能是各種形狀的區(qū)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面積計算.利用所得的壓力值和受力面積,計算出固體上各個部分的壓強分布情況.根據定義,壓強等于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因此,可以通過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直接得出壓強的數值.最后,綜合考慮壓力和壓強的分布情況,對固體受力情況下的物理特性進行全面分析,得出結論并解決實際問題.
例1如圖1所示,甲和乙是兩個實心的正方體金屬塊,水平放置在地面上,此時,如果把乙放置于甲的正上方,則甲對地面的壓強恰好等于乙單獨對地面的壓強.若甲金屬塊的底面積為400 cm2,其單獨對地面的壓強為4 000 Pa,乙金屬塊的質量為48 kg.問:此時如果將甲乙兩個金屬塊沿著水平方向切下相同高度,使得甲對地面的剩余壓強大于乙對地面的剩余壓強,h應取何值?(求出范圍即可)
解析題目要求求解h的取值范圍,需要利用壓強的公式進行不等式的聯立,從而化簡得到h的范圍.由于甲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已知,利用壓強的公式p=FS,進而繼續(xù)倒推,此時應該獲得乙金屬塊和地面的接觸面積,才能使用壓強公式聯立不等式.通過題目的條件,可簡單計算出甲金屬塊的重力大小為 160 N,由題目可得,如果將48 kg的乙金屬塊放置在甲的上方, 這時甲對地面的壓強大小可以計算出:
p甲′=F甲S甲=G甲+G乙S甲=160 N+48 kg×10 N/kg0.04 m2=16 000 Pa
又因為甲、乙兩個金屬塊對地面的壓強相等, 則p乙=p甲′=16 000 Pa,又知道甲和乙質量相等,則G乙=G甲=160 N, 則正方體乙的底面積S乙=G乙P乙=160 N16 000 pa=0.01 m2, 所以乙的邊長 l乙=S乙=0.01 m2=0.1 m.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獲得了一些必要的條件,包括甲和乙與地面接觸的具體面積,以及它們剩余部分重量的表示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壓強公式列出相應的不等式,對于正方體沿水平方向切去高度h, 則剩余部分的重力G剩=m剩g=ρV剩g=ρS(l-h)g.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剩=G剩S=ρS(l-h)gS=ρ(l-h)g,所以p甲剩=ρ甲(l甲-h)g,p乙剩=ρ乙(l乙-h)g.已知剩余部分的高不能小于0, 所以不難得出,切去高度的取值范圍為: 335 m 點評由于固體表面積多數情況下較為固定,因此求壓強時,可先從壓力入手,利用壓強公式進行推導,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物體受力情況,從而建立起更為清晰的計算框架.這種思路能夠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更好地把握物理規(guī)律,因此,還有利于建立邏輯推導的框架,避免在推導過程中迷失方向.同時,這種思路也有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解題的效率和準確性.因此,對于固體問題,采用“先壓力,后壓強”的思路是非??茖W和合理的. 2 液體“先壓強,后壓力” 在解決液體相關的物理問題時,我們常常首先需要求解液體受力情況下的壓強,然后再根據壓強的分布情況來求解液體受力的大小,即壓力.這種先求壓強再求壓力的步驟順序也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而形成的.首先,在液體中,受力情況分析不便,受力面積分析也不便,通過求解壓力不能直觀地了解液體受力的大小和分布情況,也不能為后續(xù)的問題分析提供基礎[4];其次,液體受力作用于其表面,受力點通常是分布在一個面上,因此首先求解壓強有助于我們在計算受力大小時有一個清晰的受力分布情況,避免在計算受力大小時出現不確定因素.此外,通過先求解壓強,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液體受力的特點,為后續(xù)的問題求解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求解液體壓強與壓力問題時,首先求解壓強,根據液體受力情況,利用液體靜力平衡條件,求解出液體上各點的壓強大小,并確定其分布情況.通??梢岳靡后w靜力平衡方程,計算出液體內部各點的壓強情況.然后可以利用公式求解壓力,利用所得的壓強值和液體密度、液體高度等條件,綜合考慮壓力和壓強的分布情況,對液體受力情況下的物理特性進行全面分析,得出結論或者解決實際問題. 例2如圖2所示,將一只平底水桶平置在地面上,已知水桶的質量為1 kg,底面積為 5×10-2m2,桶內裝入50 cm深的水后,水的質量為28 kg,請利用所學知識,對壓力F1和F2進行比較.(其中F1表示水對桶底的壓力,F2表示桶對地面的壓力,g取 10 N/kg) 解析我們需要先求得液體的壓強,然后再計算壓力.根據 p=ρgh可求得水對桶底的壓強,再利用 p=FS變形可求得水對桶底的壓力.我們可以利用重力公式計算出水和桶的總重力, 桶對地面的壓力等于水和桶的總重力, 最后比較水對桶底的壓力 F1和桶對地面的壓力F2的大小關系. 由于水桶內水深h=50 cm=0.5 m, 因此水對桶底的壓強為 p=ρgh=1×103 kg/m3×10 N/kg×0.5 m=5×103 Pa;再由 p=FS可得, 水對桶底的壓力F1=pS=5×103 Pa×5×10-2m2=250 N;而水和水桶的總重力為G總=m總g=m桶+m水g=(1 kg+28 kg)×10 N/kg=290 N,所以桶對地面的壓力F2=G總=290 N,所以F1小于F2. 點評通過首先考慮液體內部的壓強,幫助我們直觀地理解液體受力的情況,以及在液體內各點上受到的壓力分布.因此,在液體分析中,采用“先壓強,后壓力”的思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液體壓力相關的物理問題,是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幫助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液體內部的壓力變化,對于液體力學和壓力傳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這種思路也有助于我們在工程實踐中更好地設計液體系統(tǒng),優(yōu)化液體傳輸過程,并且能夠指導我們更準確地評估液體承載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過先考慮液體內部的壓強,再推導壓力分布情況,可以為工程技術領域提供更加可靠和精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促進液體力學理論的發(fā)展和實際應用的進步. 3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探索與總結,我們對固液壓力壓強分類解題步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理解.固體和液體在受力作用下都會產生壓力,而壓力施加在單位面積上的效果稱為壓強,這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固液壓力壓強的求解步驟,培養(yǎng)他們對問題分類解決的能力,從而提高其物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此外,通過引入實際例題的分析與討論,學生將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分類解題的步驟設計更具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鐵軍.淺談初中壓力壓強疑難問題的突破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14):67-68. [2] 崔璨.初中物理壓力、壓強的難點分析與突破 [J].中學物理, 2016, 34 (6): 95-97. [3] 紀獻夫.淺析初中物理“壓力與壓強”內容的運用 [J].中國教師, 2013(24): 55-56. [4] 楊杰.初中物理壓力和壓強典型例題分析 [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 2004(6): 37-39.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