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精娣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單元教學逐漸成為教育實踐中的熱點話題。文章以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為背景,探索了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方法及其效果。首先,文章闡述了新課標對初中語文的核心要求,揭示了大單元教學的理念與價值,接著通過對大單元教學設計基本步驟的深入分析,結合具體課文案例,提供了實施建議和策略。在此基礎上,文章還探討了教師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其他學科和階段的教學改革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初中語文;新課標;教學設計
一、新課標對初中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
新課標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在這一改革中,教育的核心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體驗和參與,鼓勵他們主動探索和實踐。與此同時,還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使他們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和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
語文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傳承。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地位更加凸顯。它不再是簡單地教授語言文字,而是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歷史和哲學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民族自豪感。新課標鼓勵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跨學科整合。學生通過多元的手段和資源,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學習,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此外,新課標還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鼓勵他們主動尋找、閱讀和欣賞各種文本,形成自己的審美和價值觀。
新課標不再是簡單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點,而是更加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對初中語文而言,這主要包括:文本解讀能力,即學生能夠準確、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和形式,捕捉其背后的文化和歷史信息;表達與交流能力,即學生能夠準確、流暢地使用語言文字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批判與創(chuàng)新能力,即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對文本進行批判性解讀,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出有特色的文本。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學、項目學習、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不斷地實踐和鍛煉,形成自己的語文能力。
二、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一)主題或核心問題的選擇
成功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始于一個引人入勝的主題或核心問題。這一選擇應該基于學生的興趣、實際生活經(jīng)驗和當下的社會文化背景。一個好的主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驅使他們自主探索與學習。同時它應該具有跨學科的潛力,以便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的學習經(jīng)驗。
(二)學習目標與評價標準的確立
明確學習目標是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這些目標應當明確、可衡量,并與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一致。確立目標后,教師還需設計相應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確保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目標緊密相連,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獲得反饋,從而不斷調整學習策略。
(三)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選擇
大單元教學的一大特色是其整合性。教師需要從不同的學科中選擇相關的內容,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選擇內容時,教師應考慮其與主題的相關性、學生的先前知識和興趣,以及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價值。同時,也要確保所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適合學生的發(fā)展階段。
(四)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應用
針對大單元教學的特點和需求,教師需要選擇和應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思考。例如,情境教學、項目學習、探究式學習等都是大單元教學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在應用這些方法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
(五)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資源是支持大單元教學的重要元素。這些資源可以是教材、輔助材料、數(shù)字技術、社區(qū)資源等。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方法整合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環(huán)境。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尋找和使用資源,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大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大單元教學的開始應當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因為一個有動力的學生更容易主動參與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展示相關的真實材料或組織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此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和看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激發(fā)興趣的方式。
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大單元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物傳記,課文有魯迅的《藤野先生》、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在開始教學這個單元時,教師可以展示一段著名人物的視頻傳記,或者閱讀一段引人入勝的傳記摘錄,讓學生猜測這是誰的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他們最喜歡的公眾人物或家族中的長輩,以及學生和他們之間的故事。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將對傳記產(chǎn)生更強烈的興趣和期待。
(二)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與合作
在大單元教學中,學生不應僅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應當積極參與、與他人合作,共同建構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研究、角色扮演等活動,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教師的角色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導他們的討論和研究,確保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
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中,互動與合作是關鍵的部分。特別是當單元的主題為“人物傳記”時,為了深入了解每篇作品,并更有效地吸收其中的信息,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組,每組對應一篇課文。當學生深入探討魯迅的《藤野先生》時,他們不僅可以探索文中的人物特點,還可以深入分析魯迅是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這些特點的。學生還需要關注文中的情感變化,即如何看待從魯迅與藤野先生之間的相遇到分別,這段關系如何發(fā)展,以及它是如何影響魯迅的思想和寫作的。與此同時,學習朱德《回憶我的母親》的學生組,需要注意母親是如何影響了朱德的性格和人生觀的,對此學生可以探索朱德的童年時期與母親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如何塑造了他的人生觀。對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學生可以重點關注托爾斯泰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背后的情感、動機,以及茨威格是如何通過他的筆觸將這些情感傳達給讀者的。
當每組學生對自己的課文進行了深入研究后,他們可以開始合作制作相關的教學輔助材料。例如,他們可以創(chuàng)建人物的時間線,并標注上這個人物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他們的情感變化。這樣的時間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情節(jié),還可以作為復習的工具。此外,情感地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通過它,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文中人物在不同事件中的情感變化。當這些材料準備好后,每組學生都可以向全班展示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分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從其他組中獲得新的見解和理解,形成更全面、深入的學習經(jīng)驗。
(三)跨學科的整合與連接
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是跨學科整合。教師應幫助學生看到不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知識是如何在不同領域中共同構建的。通過教師組織的跨學科的項目、研究或討論,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探討一個問題,得到更為全面深入的理解。
在這個單元中,語文與歷史、藝術、社會學等學科都有很多連接點。例如,學生可以研究托爾斯泰時代的社會背景、魯迅和朱德的歷史背景等,以更全面地理解他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此外,學生還可以嘗試將這些作品與當代的人物傳記進行比較,探討傳記寫作的變化和發(fā)展。
(四)靈活應用教學策略
在大單元教學中,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或策略。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內容特點靈活選擇和調整教學策略。例如,在討論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時,可能需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在探討一個文學作品時,可能需要用到文本分析或創(chuàng)意寫作的技巧。教師應當具備多種教學策略,隨時為學生提供最合適的學習路徑。
對寫作部分,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寫一段關于自己或家人的小傳記,幫助他們體驗和理解傳記寫作的過程。之后,可以進行系統(tǒng)的寫作指導,例如如何選擇事件、如何描寫人物、如何構建情節(jié)等。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真實的傳記作者來校進行指導,為學生分享更真實的寫作經(jīng)驗。
(五)實施反饋與評價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反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在大單元教學中,評價應當多元化、持續(xù)性。除了傳統(tǒng)的測試和考試,教師還可以通過觀察、訪談、作品評價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考、表達和合作能力,為他們提供及時、針對性的反饋。
在完成寫作后,學生可以互相評閱、提供反饋,幫助彼此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次“傳記展覽”或“傳記朗讀會”,讓學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這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公開的評價和反饋機會。
四、大單元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和協(xié)調者。這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課程內容,還需要掌握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學習等多種教學策略。這種轉變可能讓一些習慣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感到不適應或有挑戰(zhàn)性。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教師可以參與相關的培訓和研討,與同行分享經(jīng)驗,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二)學生需培養(yǎng)自主探究意識
大單元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立刻適應這種學習方式。一些學生可能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探索和學習的動力。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指導,鼓勵學生提問和分享,以及營造一個支持和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
(三)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大單元教學需要大量、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如文本、圖片、視頻、互動軟件等。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這些資源,是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教師可以與圖書館、教育技術部門等合作,發(fā)掘和整理適合的資源。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資源的搜集和整理,讓他們從中學習如何評價和利用信息資源。
(四)評價方式的改革與適應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如閉卷考試、書面作業(yè)等,可能不太適合評價學生在大單元教學中的學習成果。大單元教學強調學生的思考、探索、合作等能力,這需要更為多元化、開放性的評價方式。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基于項目或任務的評價,如團隊項目、口頭報告、創(chuàng)意作品等。同時教師也需要考慮如何為學生提供及時、針對性的反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并調整學習策略。
大單元教學在當今教育實踐中日益受到重視,因為它不僅強調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深度思考和跨學科的綜合應用。可以看到,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學習經(jīng)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然而,每一種改革和嘗試都會帶來新的挑戰(zhàn)。對教師而言,如何有效地設計和實施大單元教學,如何應對其中的各種問題,都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反思。同時,教育者、家長和學生也需要共同努力,形成一個支持、尊重和鼓勵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最終,通過大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學習興趣、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雪琦.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分析[J]. 教師,2023(07):15-17.
[2]楊珍珍.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關鍵問題的解決[J]. 中學語文,2023(05):78-79.
[3]章曉霞. 大單元教學設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02):75-76.
[4]郭雅婧. 大單元教學設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A]∥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 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教育與創(chuàng)新融合》研討會論文集:一[C]. 萬載縣羅城初級中學,2023:6.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