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振浩 蘇煦皓
[摘 要]黎錦文化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將其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中,把黎錦文化的“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不僅能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還能弘揚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從認知、情感、意愿等多重視角出發(fā),以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為研究對象,運用消費者行為理論等理論基礎,構建消費者消費意愿影響機理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對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消費意愿,對其消費意愿影響機理進行探究,為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消費意愿、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推廣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黎錦文化;文創(chuàng)產品;消費意愿;消費者行為理論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4-0079-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濮振浩,蘇煦皓.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消費意愿影響機理研究[J].天工,2024(4):79-81.
黎錦是一種古老的織錦藝術,它源自海南省的黎族人民,是他們世代傳承的一種手工藝,歷經3 000多年的傳承,現(xiàn)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黎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眾多學者通過黎錦的圖案紋樣來探討黎族的社會歷史、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文化特質、風俗習慣等諸多方面,因此黎錦被譽為“身披的歷史”“黎族百科全書”以及“黎族史詩”,同時也被譽為我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在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
然而,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速和科技的發(fā)展,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存空間,這項精湛的古老技藝一度瀕臨失傳,面臨著傳承和發(fā)展的困境。2009年,海南省掌握黎族傳統(tǒng)縫染織繡技藝的婦女已不足千人,掌握白沙雙面繡核心技藝的不足五人,黎錦因此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手工藝逐漸失去原有地位,但隨著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興起,傳統(tǒng)手工藝重新得到關注和重視。研究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可深入了解黎錦文化的內涵和特點,為保護和傳承黎錦文化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同時為推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新動力和支持,因此研究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一、研究假設與模型提出
(一)模型的理論基礎
本研究基于消費者行為理論(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文化認同理論(Theory of Cultural Identity)和社會認知理論(Theory of Social Cognition)等理論基礎,構建了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消費意愿影響機理的理論模型。
(二)研究變量
將消費者對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的認知、情感、意愿等方面的心理反應作為因變量,將個人因素、文化因素和社會因素等作為自變量,進行研究。
(三)研究假設
假設調研對象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能更支持手工制品、文創(chuàng)產品等產業(yè)發(fā)展,且經濟能力強,有意購買較高價格的文創(chuàng)產品。研究將進一步探討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對消費意愿的影響,期望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
(四)理論模型構建
在構建理論模型的過程中,考慮到黎錦文化的獨特性、文創(chuàng)產品的特性、消費者行為的復雜性以及動態(tài)性所帶來的多重問題。首先,深度調研黎錦文化的精髓和特征,詳析其與其他文化的差異,以確保模型反映其獨特性。其次,研究文創(chuàng)產品的特性,如形態(tài)、功能、市場定位等,以保證模型考慮這些因素。其次,關注消費者行為的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獲取第一手資料以保證模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最后,將黎錦文化與文創(chuàng)產品有機融合,探討如何在產品設計、營銷策略等方面展現(xiàn)黎錦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研究如何依據消費者行為的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制定有針對性的市場策略,以提升文創(chuàng)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取相關數據。
(一)問卷設計
問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身份等;第二部分是關于消費者對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認知、態(tài)度、了解程度以及購買黎錦產品的頻率和偏好;第三部分是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及其影響因素。調研地區(qū)主要在海南省、陜西省及其周邊地區(qū),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方法進行調研。
(二)問卷發(fā)放
本次共投放900份樣本,樣本回收總數821份,樣本回收率為91.22%;剔除無效問卷,最終有效問卷690份,樣本有效率為76.67%。樣本特征如下:受訪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40歲,其中18~25歲的受訪者占29.42%。性別方面,女性與男性分別為51.6%和48.4%,女性受訪者略多于男性受訪者。在職業(yè)身份方面,受訪者群體中,學生、文化藝術愛好者/收藏者和旅游從業(yè)人員/愛好者分別占24.78%、18.40%和14.49%。
三、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黎錦文化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宗教審美、藝術風格等方面的文化現(xiàn)象[3]。在不同部落、不同血緣、不同地理位置的織錦里包含的圖案也不盡相同。圖1為本團隊自主設計的黎錦文化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Logo標簽。
黎錦服飾異彩紛呈,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古稱“崖州被”)等[4]。圖2是本團隊根據黎族服飾的紋理及顏色設計的部分文創(chuàng)產品。
“‘吉貝殼”寓意來源黎族人民采用來自美洲和印度的海島棉、巴西木棉、大陸棉和樹棉等灌木類棉花[5],因木棉又名吉貝,故黎錦也叫吉貝?!板\鶴鳴翠荷傘”,“錦”取自黎錦,“鶴”和“荷”分別代表鶴和蛙,“鳴翠荷”則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叭粼芓恤”寓意來源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古語稱“黎錦光輝若云”,因此簡稱為“若云T恤”?!按罅ι癖痹⒁鈦碓春D洗罅ι袷抢枳迳裨捁适轮械膭?chuàng)世神,是黎族人民勇敢與智慧的化身,在黎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大力神代表著力量和勇敢。
圖3、圖4分別為消費者重點關注黎錦服飾組成和希望黎錦文化成為文創(chuàng)產品類型的調研結果。由圖3、圖4可知,消費者重點關注黎錦服飾組成產品的順序為筒裙>床單>頭巾>被子>包帶>花帶,而希望黎錦文化成為文創(chuàng)產品類型的順序是生活日用品(雨傘、帽子、馬克杯、手機殼等)>工藝禮品(禮品套裝、黎錦mini版、文化衫等)>裝飾品(抱枕、勛章、手環(huán)、車掛、擺件等)>旅游紀念品(冰箱貼、扇子、鑰匙扣、帆布袋等)>辦公用品(臺歷、筆記本、筆筒、書簽等)。這些分析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的消費意愿,為后續(xù)黎錦文化的更好推廣及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
(二)信度、效度分析
為了確保研究中所使用的假設和指標變量具有一致性,進一步對調研數據進行了信度評估,采用了SPSS軟件中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同時,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以及KMO值和Bartlett球形檢驗來確定問卷的效度。根據表1所示的結果,Cronbachs Alpha系數和KMO系數均大于0.7,這說明問卷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較高的收斂效度。此外,顯著性水平均為0.000,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
在評估問卷效度方面,通過建立結構方程模型(SEM)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如χ2/df、RMSEA、CFI、TLI等,如表2所示,均展現(xiàn)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這充分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能準確地反映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這一結論是基于翔實的分析數據和科學的評估方法得出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研究發(fā)現(xiàn),消費者購買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的意愿受產品設計、文化內涵、價格和品牌形象四大因素影響。其中,產品設計和文化內涵是主要驅動力,價格和品牌形象是重要考量因素。在設計方面,消費者對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時尚元素的設計風格感興趣,巧妙融合傳統(tǒng)圖案和現(xiàn)代設計元素可激發(fā)其購買欲望。在文化內涵方面,消費者對富含黎族歷史、民俗和技藝的文創(chuàng)產品有興趣,因此在開發(fā)產品時應充分挖掘和傳承文化價值。在價格方面,消費者認為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有溢價空間,但過高的價格會降低購買意愿。在品牌形象方面,消費者對具有良好口碑和獨特品牌故事的產品認可度較高。綜合分析,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基礎構建的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消費意愿影響機理模型具有較好的解釋力。然而,樣本范圍有限,未來應擴大樣本范圍,同時從消費者心理和市場環(huán)境等方面深入研究影響因素,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全面的理論支持。
四、結論和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SPSS軟件的數據分析,揭示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消費意愿影響機理。消費者的個人因素、文化因素、社會因素和市場供需關系等都是影響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消費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消費者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文化認同感和社會關注度等個人特征和社會因素都可能影響他們對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的消費意愿。
(二)對策建議
黎錦文創(chuàng)產品的消費意愿受到個人、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影響。為了提高其競爭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針對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注重設計的獨特性和個性化。通過結合現(xiàn)代元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如手提包、服飾、家居飾品等。
二是針對女性消費者對美學價值和藝術性的高要求,可以推出結合黎錦圖案和現(xiàn)代元素的飾品、服裝等產品。
三是針對教育程度較高的消費者群體,他們對產品品質和創(chuàng)意價值有較高期待。因此,應通過嚴格控制品質,選擇優(yōu)質原材料,以及注重創(chuàng)新設計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緊跟時代潮流,關注消費者需求,不斷推陳出新,將黎錦文化融入現(xiàn)代生活。通過推出具有獨特性和個性化特點的產品,注重美學價值和藝術性,提高品質和創(chuàng)意價值,使更多人能感受到黎錦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吳曉莉,張義,劉軍.海南黎錦圖案的數字化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新美域,2023(11):124-126.
[2]王悅.黎錦抖音第一人,讓“凍住”的非遺技藝觸網破圈[N].中國婦女,2023-02-23(1).
[3]羅暉.黎錦圖案識別與分類技術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23.
[4]錢小萍,沈芝嫻,方婷玉.黎錦的結構與織造工藝及其龍被刺繡技法研究[J].絲綢,2021,58(11):1-4.
[5]張玫.到海南,看吉貝花開 錦繡絢爛[N].中國旅游報,2022-03-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