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羅縣龍華中心小學 陳松愛
語文要素為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重要改變與突破,成為近幾年來教育教學研究者所關注的熱點內(nèi)容。對于語文要素的內(nèi)容,學者陳先云在其《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一文中指出語文要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習慣;內(nèi)容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抓基本方法,學基本內(nèi)容,形成基本習慣,形成基本能力。小學時期是小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積累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其與語文要素的內(nèi)容相一致,可見在小學語文中落實語文要素尤其必要。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為線索編排單元內(nèi)容,其首次提出“語文要素”這個全新概念,各個學段都對應著細化的語文要素內(nèi)容。自統(tǒng)編版教材全面投入使用以來,落實語文素養(yǎng)受到了高度的關注,一線教師也開展了諸多嘗試,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借助課后練習題,落實語文素養(yǎng);或從單元整體的角度落實語文要素;或?qū)⒄Z文要素細分到各個單元語文教學中,滲透于語文聽說讀寫的學習活動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有過程而缺乏結果分析為當前落實語文要素的突出特點之一,總而言之,當前在小學語文落實語文要素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落實語文要素的關鍵。
1.借助課后問題,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后配上了課后問題,課后問題源自課文,大體上學生通讀課文就能找出答案,其體現(xiàn)基礎性的特征。巧用課后問題,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通讀課文,在問題提示的重點內(nèi)容下思考,從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提高通讀課文的能力。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一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課文,值得學生細細品味與欣賞,在具體地學習課文前,可以借助課后問題,使學生有效地通讀課文。該篇課文課后第一個問題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 自然段。從該問題可知,課文第4 自然段為重要自然段,在讀課文時,需要引導學生做好標記,并總結該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該課文的第二個問題為:阿媽牽著“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課文中還有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學交流。對于該問題,要求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象,同時在通讀課文中仔細感受課文優(yōu)美的語句。在學習課文前,教師可讓學生帶著課后問題先通讀課文,理清基本內(nèi)容,再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拓展,從而真正掌握課文的寫作方法,長此以往,可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借助課后問題,突出趣味。統(tǒng)編版教材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小學生在學習詩歌時,不僅要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更要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為了使小學生積累學習詩歌的方法,提高詩歌的鑒賞力,可將助課后問題進行拓展,實現(xiàn)引導小學生反復學習,使小學生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分別為《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課文課后第三個問題為:說說你對下列詩句的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詩句的鑒賞力,可對該問題進行一定拓展,諸如:請從哲理的角度談一談你對下列詩句的理解。
3.借助課后問題,學以致用。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是教材的主要特征之一,通過生活理解知識,通過知識認識生活的雙向教學是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通過實踐學習同樣是小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落實語文要素本質(zhì)上是解決學生實際中“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缺乏學習的方法,以課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動手學習語文,掌握學習方法,拓展視野,豐富知識,有效解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什么,怎么學,學以致用”的問題,充分落實語文要素。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白鷺》是一篇描寫白鷺的課文,課文課后第二個問題為:課文第6~8 自然段描繪了三幅優(yōu)美的圖畫,請你為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在回答該問題前,不妨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動手畫一畫三幅圖,再為三幅圖起名字。在課后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畫畫,以此使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實現(xiàn)學方法用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落實語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