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君
“老師,他撞到我了!”“老師,他罵我!”……班里的小孫總愛向我“告狀”。
小孫四年級了,他身形高大,頗有力氣。因為注意力缺陷,他特別好動,和同學相處總是摩擦不斷。他常常因為一兩句話就和同學吵起來,甚至打起來。在老師面前,他也像斗雞一樣,抓住對方的錯處絲毫不讓,對自己沒有一點反思。
我通過敘事療法、行為療法等進行引導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讓小孫能夠聽得進建議,讓他的同伴關系更和諧。一天,我特地請小孫幫了一個忙。當我說謝謝的時候,他臉上露出的喜悅提醒了我——小孫聽到更多的是埋怨和指責,為什么不讓他聽到更多鼓勵和贊美呢?這樣,其他孩子也能多發(fā)現(xiàn)他人的溫暖與美好,多表達心中的感謝與感恩。在這樣的集體氛圍中,小孫的進步會更明顯吧。
不過,怎么讓孩子們?nèi)ケ磉_感謝呢?對了,可以像寫信一樣,把自己的感謝寫在“感謝卡”上,投進專門的“郵筒”里。班隊課上設置“感恩時間”環(huán)節(jié),由主持人或“寫信人”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感謝卡上的內(nèi)容讀出來,送出感謝。
說干就干,我將“感謝卡”的格式設計好,打印出來,裁成小張,疊成一沓,用夾子固定好,掛在書柜旁。又找來一個圓筒形的餐巾紙盒,上面的圓孔當投遞口,“感謝卡”從這兒放進去;蓋子可以打開,方便把“感謝卡”拿出來。我又把“感謝小罐罐”幾個字貼在罐子上,把罐子放在書柜邊。這樣,一個像模像樣的“感謝角”就做好了。
利用班隊課的幾分鐘,我向孩子們解釋了“感謝角”,孩子們有點疑惑,但更多的是興奮。我先拿了兩張感謝卡,寫下了自己的感謝,其中一張就是寫給小孫的,又把感謝卡放進了感謝小罐罐里。孩子們都很好奇我要感謝誰,我告訴他們,班隊課的時候揭曉答案。
“感謝角”開張的前兩天,只有我放進去的兩張感謝卡孤零零地躺在罐子里。第三天,終于有了新的一張。第四天,一下子多出了五張。終于,在班隊課來臨時,感謝小罐罐里有了八張感謝卡。班隊課的感恩時間,當主持人宣讀感謝卡時,送出感謝的孩子、收到感謝的孩子臉上都是滿滿的喜悅,其他孩子呢,也被這種氛圍感染了,聽得特別認真,鼓掌也特別熱烈。特別是小孫,當他聽到“老師和同學們要感謝你,替大家搬來了這學期的課外書”的時候,他高興得手舞足蹈;當他聽到“你這位大力士可要多多幫忙”的時候,他驕傲地笑著,還舉起了手臂展示自己強壯的胳膊。
班隊課一下課,我看到好幾個孩子去感謝角拿了感謝卡,里面還有小孫的同桌,原來她也想感謝小孫,每次換座位的時候小孫都會幫他抬桌子。
下一周班隊課的感恩時間里,主持人送出的感謝卡有五張,孩子們自己送出的感謝卡有七張。小孫又收到了感謝,而且是來自同學的感謝,他激動得快要跳起來。
漸漸的,“感謝小罐罐”里的感謝卡越來越多。在一張張感謝卡、一句句感謝聲中,小孫和其他孩子的關系融洽多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的溫馨時刻多了,教室里的笑聲也更多了。